韩 晓:《金瓶梅》空间设置的反讽意蕴

评论字数 7326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小说往往以叙述故事为中心,而任何故事的发生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处所,因而作家必须注意设置小说的空间
随着小说文体的逐渐完善与篇幅容量的逐渐增加,小说空间在长篇作品中越来越展现出清晰的面貌
所谓小说空间,主要是指包含着人物活动的地域片段这个地域片段既包括人物活动的场所,也包括人物的各种物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一般情况下,人物活动与活动处所之间显示出相得益彰的和谐关系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出于创作意图的需要,作者有意将人物活动与其活动空间设置成矛盾对立的不协调关系,即时产生文本情境乃至文化内蕴的反讽效果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小说空间也由此呈现出和而不同之美
简而言之,小说中有两类空间设置最能显示出反讽的效果,一类比较明显,从人物活动的情境空间的营造中就能一眼看破,另一类则较为隐晦,还需联系不同的文本去体察文化层面的反讽意蕴

一、情境氛围蕴含嘲讽色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金瓶梅》比较擅长通过人物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来构成情境氛围的反差,两者的对比凸显出批判张力这一类反讽设置的辨识度比较高,内涵亦相当丰富
小说第31回便是典型例子
这一回写西门庆因生子加官而喜气洋洋大排宴席,请了当地的达官显贵前来赴宴宴席上最尊贵的客人是两个老太监,刘公公和薛公公,于是请这二位点唱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金瓶梅》人物绘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刘太监让李铭、吴惠两个小优儿唱叹浮生有如一梦里,周守备认为不妥;刘太监又改点虽不是八位中紫绶臣,管领的六宫中金钗女,周守备也认为唱不得
薛太监见刘太监几番点戏都不成功,主动请缨点了《普乐天》想人生最苦是离别,结果被周守备大笑越发使不得
尴尬无比的薛太监只好自我解嘲说:俺每内官的营生,只晓的答应万岁爷,不晓得词曲中滋味,凭他每唱罢[1]
在这一幕中,百步笑五十步的薛太监与刘太监二人相映成趣,俨然成为庆贺宴席上两个插科打诨的滑稽丑角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戏 曲 剧 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个滑稽角色并未给喜宴增加多少喜剧效果,反而带来了一些不祥和的气氛
原因就在于两位太监所点的唱曲,的确很不适合在西门庆加官进禄又兼公子弥月之辰的富贵荣华的时刻唱响
两个太监到底点的是什么曲子呢?刘太监所点的叹浮生有如一梦里出自宋末元初散曲作家吕止庵的套曲《集贤宾·叹世》
《集贤宾·叹世》主要抒发了一种看破功名富贵的隐逸情调为了便于分析,摘录两支曲子如下
【逍遥乐】有何拘系,则不如一枕安然,直睡到红日三竿未起乐吾心诗酒琴棋,守团圆稚子山妻富贵功名身外礼,懒营求免受驱驰则不如放怀遣兴,悦性怡情,展眼舒眉
【尾 声】蜗角名休苦贪,蝇头利总休觅鹤长凫短不能齐,到头来不知谁是谁我则待混俗为最,总不如葫芦今后大家提

西门庆刚刚由平民变成官员,兀自一腔功名利禄的美梦与热忱,刘太监要点唱的曲子无异于迎头浇下的一盆凉水,自然显得不合时宜,所以遭到了周守备的反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明·唐寅行书《集贤宾》词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刘太监点的第二个曲子出自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也就是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42.html

戏中塑造了一个忠于皇帝勇救太子的宦官陈琳的形象,刘太监点这个戏,颇有自己恭维自己的意思

但是,当日的宴会既是祝贺西门庆加官,更是庆贺其子官哥满月,狸猫换太子却是写小太子刚出生就母子分离,更险遭杀生之祸,实在有些不吉利,所以周守备也不赞成

薛太监所点的曲子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出自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中吕】普天乐 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刘太监所点的两个曲子,似乎分别针对加官和生子有意嘲讽

薛太监就更离谱,点的《普天乐·咏世》咏叹着人生无常和繁华不永,充满了悲观惆怅的情绪,仿佛在宣告:无论你西门庆今日多么风光得意,一切都是不可持久的,很快就会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简直就是对庆贺喜宴的彻底否定,难怪周守备认为越发使不的

元·张鸣善著

不顾场合胡乱点戏的两位太监,与此时此刻一派欢愉的庆贺喜宴显得格格不入,冷幽默的滑稽效果也就由此产生

关于这两位太监别具一格的点唱,评点者多认为是暗示了小说后半部分故事情节的走向

崇祯本眉评指出:作者借老太监懵语一笑,叹尽西门庆之终身事业矣

张竹坡亦评价其为一部关目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意营造了西门庆的庆贺喜宴上的不和谐的场景,目的不单只有情节上的预示,更有道德上的批判,这一宴会场景是预言、是伏线,更是讽刺、批判和诅咒

同样的不协调设置,还有另一个为评论家们所广泛引用的例子
小说第69回为贵族夫人林太太与西门庆的初次幽会所设置的空间充满了纲常整饬的穆庄严:
只见里面灯烛荧煌,正面供养着他祖爷太原节度邠阳郡王王景崇的影身图,衣着大红团袖蟒衣玉带,虎皮校椅坐着观看兵书,有若关王之像,只是髯须短些迎门朱红匾上书‘节义堂’三字两壁隶书一联: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勋功并斗山
如此冠冕堂皇的节义堂内上演的却是目无伦常恣情纵欲的戏码,空间的人物活动构成对空间的文化背景,即正统礼教与封建道德的深沉反讽和彻底背叛
这种空间设置既是一种情境的不和谐,更是一种文化的不和谐

二、文化对比体现反讽意味

《金瓶梅》中有一类反讽,不是简单地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不协调而形成的,而是深入到空间的文化内涵,通过人物言行与其活动空间的文化背景的严重对立或阳奉阴违来造成反讽

《金瓶梅》中许多造成文化反讽的空间设置,其含义并非总是如第69回的例子那样显而易见,需要联系其他文本才能破译

自《诗经》开始,以雪为题材的诗文、典故、绘画和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在由自然气象演变成一个文化元素的过程中,雪显示了出明显的雅化倾向

落 雪

已经从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气候现象,升华为高雅文化的象征和代言,负载着深厚的文人雅趣和传统美学理念

寄意于时俗的白话小说《金瓶梅》却也偏爱写雪,每每以雪来组织叙事场景

全书共百回,以雪为题的回目就有五个:第21回吴月娘雪烹茶、第38回潘金莲雪夜弄琵琶、第46回元夜游行遇雪雨、第67回西门庆书房赏雪、第77回西门庆踏雪访爱月

在这几回故事所包含的若干个雪场景中,充斥着蹭白食、逛妓院、算帐目、争皮袄,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搅动着人欲横流的腾腾热气

如此一来,传统的、经典的雪的情致趣味与这些雪场景的寓意内涵便产生了一种彼此牵连相映成趣的文本关系,雅俗之间已暗成双峰对峙之势

在此可以借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批评关于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理论

这种互文性理论强调消除不同文本的边界,每一个文本都向其它文本开放,从而这一文本与其它文本都互为互文本

从广义上说,互文性包括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

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甚至说:不存在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2]

考察《金瓶梅》中雪场景与其他经典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所形成的互文性,其作为通俗文学的代表而对雅文学乃至雅文化所产生的反讽与解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小说中曾有两次为西门庆逛青楼设置了大雪纷飞的空间环境,如此设置意在戏拟孟浩然的踏雪寻梅,进而构成对踏雪寻梅所代表的高雅文化的反讽
前一次戏拟是通过人物语言直接点明寓意:

西门庆在常峙节家会茶,散的早,未掌灯就起身,同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三个并马而行刚出了门,只见天上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飘下一天雪花来

应伯爵便道:哥,咱这时候就家去,家里也不收我每许久不曾进里边看看桂姐,今日趁着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望他望去

祝实念道:应二哥说的是你每月风雨不阻,出二十银子包钱包着他;(崇祯本旁批:点出)你不去,落的他自在西门庆吃三人你一言,我一句说的,把马径往东街构栏来了

踏雪寻梅乃是文人高雅情趣的象征,最负盛名者莫过于孟浩然的雪中骑驴过灞桥赏梅吟诗

如此清逸潇洒之举,历来被反复题咏,成为雅文化的代言

明初周宪王朱有燉撰有《孟浩然踏雪寻梅》杂剧四折,剧中赞叹孟浩然平生无所留意,惟将诗酒相凭雪景尤耽赏玩,梅花是与同盟贞比岁寒高节,清如玉盎凝水[3]

祁彪佳评该剧曰:以殊艳之词,写出淡香疏影,而艳不伤雅[4]

如此富含雅文化背景的话语居然用来形容西门庆包着妓女不去白不去的行为,且从一个想乘机吃白食的帮闲嘴里说出,这与其说是批判了应伯爵等人的庸俗无耻,倒不如说是以市井原貌构成对雅文化的反讽

倘若李桂姐对西门庆一往情深,这幕场景或许还有几分踏雪寻梅的雅致然而彻底的反讽意味在于,职业身份决定了李桂姐根本是个贪钱而无情的女子

假称给姨妈过生日出门去了,其实就躲在屋里陪丁二官人喝酒作者在此设置了三重空间,

一是外厅宴席上应伯爵等人猜枚行令,热闹非常这帮人原本就是来混吃混喝的,既已达到目的哪管其余

一是西门庆心中烦躁,走到后边更衣

一是内间小酌的桂姐与丁二官人的欢声笑语

三重空间叠入西门庆的眼帘,方知自己被人当猴耍了一通

怒从心头起的西门庆把李家砸个稀烂后冒雪回家

在此回的结尾和下回的开篇,凑趣似地出现了一首打油诗和一首清真词

二者雅俗并置,含义正好相反,恰恰代表了物欲对情感的嘲讽与颠覆

宿尽闲花万万千,不如归去伴妻眠虽然枕上无情趣,睡到天明不要钱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自少人行
——【右调】少年游

打油诗是直白泄愤,周邦彦的词则分明描画了多情妓女挽留情郎的温柔旖旎,所以有人说周清真《少年游》题云‘冬景’,却似饮妓馆之作……蕴藉袅娜,无限情景……[5],更有人认为此词就是写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6]

联系西门庆大雪里上马回家的遭遇,不难发现作者是有意让俚俗直白的不如归去捅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的蕴藉袅娜,让文人雅士的拿腔作调被唯利是图的世俗哲学和不假修饰的美学趣味大大地揶揄了一把

为了将揶揄进行到底,作者还写了一出踏雪访爱月——回目标题已经点明了戏拟寓意

西门庆见天色阴晦,彤云密布,冷气侵人,将有作雪的模样忽然想起要往郑爱月家去……径进勾栏,往郑爱月家来转过东街口,只见天上纷纷扬扬,飘下一天瑞雪来

西门庆刚到郑爱月房中没多久,郑爱月和姐姐爱香就问他要貂鼠做围脖

西门庆发现屏风上挂的一轴爱月美人图题着王三官儿的诗,原来郑爱月背着他与王三官儿来往郑爱月连忙遮掩过去

西门庆新近勾搭上了王三官儿的母亲林太太,便向郑爱月得意地宣讲林太太对他如何痴情信任

被王三官儿赞誉玉雪精神联仲琰,琼林才貌过文君的郑爱月不仅向西门庆邀功还亏我指与爹这条路儿,更渲染王三官娘子生得标致,要西门庆用些工夫儿,不愁不是你的人

房外银装素裹,房内卑鄙污浊;大雪笼罩下的原来就是这等欺男霸女的勾当

小说中的雪场景与雅文化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构成了互文性,通过戏拟雅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使其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从而完成对正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反讽与颠覆

孟浩然踏雪寻梅的高情雅趣完全被西门庆踏雪买春的浮浪低俗所消解饱受奚落和嘲讽的精英文化,已经被充斥着赤裸裸的肉欲和贪念的市井生存方式挤压到社会的边缘

踏雪寻梅图

宋人卢梅坡的《雪梅》有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7]赏雪吟诗诚为文人雅事,谢安与侄子谢朗、侄女谢道韫的咏雪更为其中佳话
作者在踏雪访梅之外,更戏拟这一典故,安排了胸无点墨的西门庆、俗不可耐的应伯爵以及喜男风、好偷盗的温秀才在西门庆的书房中吃酒赏雪并以雪为题行酒令的场景
席间应伯爵与西门庆互相取笑,口口声声他自来有些伤叔人家、他是你小侄人家,隐隐点出戏仿的原典
赏雪的缘起是因李瓶儿之丧各色人物前来吊唁,西门庆大早起来安排回复人情,又清理帐目、吩咐伙计们到外省贩运货物,并给东京蔡太师的翟管家带去回礼和回信
这回信自然是由西席温秀才操刀,故此留其饮酒
赏雪之间,一会儿是郑爱月遣人给西门庆送来据说是亲口磕的瓜子仁儿以及两盒精致点心,惹得应伯爵抢上来狼吞虎咽
一会儿是黄四来贿赂西门庆搭救自己的丈人原来黄四的小舅子打死人命,官府行文来提黄四的丈人
黄四求西门庆可怜我为他爷儿两个这一场事,昼夜替他走跳,应伯爵便打趣你搂着他女儿,你不替他上紧谁上紧,用市井的交易心态偷偷置换了伦理纲常的孝敬

赏雪之后,西门庆又往李瓶儿房中,就在其遗像前与奶子如意儿成其好事
通观此回,说是赏雪,三人何曾有兴致看景;说是以雪为题联句行令,每人刮肚搜肠总共才凑了三句
席间的话题说来说去离不开银子、女人和吃食,再加上赏雪前后的人物言行,实在是与赏雪的情趣文不对题
如此纯粹功利的内容,作者偏要给它裹上雅致的外包装:又是书房,又是雪景,又有秀才,还有春鸿在一旁唱江边乘兴探梅花,庭中欢赏烧银蜡,一望无涯,有似灞桥柳絮满天飞下,终于造成对雅文化的深沉反诘
尘世的污泥浊水填塞了雪的空灵纯净,雪场景再次成为颠覆雅文化的舞台
再如以西门庆的妻妾们为中心的雪场景
吴月娘雪烹茶、潘金莲雪夜弄琵琶、元夜游行遇雪雨都展现了妻妾们为了争夺西门庆的宠爱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明着撒泼,或暗中用计,蝇营狗苟争风吃醋

种种作为大大背谬了温柔敦厚的美学旨趣和德言容工的伦理规范,把那无色无味的雪也染上一股呛人的酸味
其中最精彩的要算吴月娘雪烹茶
这回故事的前奏就是上文提到的西门庆砸了李家妓院,夜里冒雪而回他看见仪门半开,丫鬟小玉出来摆放香桌儿
这个细节令人不由得想起《水浒传》里杨雄的老婆潘巧云以香桌儿为号与裴如海幽会
西门庆未必读过《水浒传》,但因刚才在李桂姐处受了刺激,便怀疑吴月娘也有私情,于是潜身而立悄悄听觑,却发现因娶李瓶儿一事与自己怄气的吴月娘并没有背叛自己,还为自己烧香祈祷嗣息,便马上跳出来抱住这个贤惠的妻子,不住地赔礼认错
西门庆把月娘一手拖进房来,灯前看见他家常穿着大红绸对衿袄儿、软黄裙子,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金满池娇分心,越显出他:粉妆玉琢银盆脸,蝉髻鸦鬟楚岫云那西门庆如何不爱?
如此着笔隐晦地暗示了雪夜烧香的场景正逐步由雅而俗
崇祯本的眉评云:此正好德时,忽又插入好色,毕竟德不胜色,可叹,可叹!德不胜色,也正说明了雅不胜俗

果然,在夫妻和好之后,书中出现了一大段色情描写
尽管全书有不少色情文字,但那多是用来描写潘金莲、王六儿等作者定位为淫妇的女人
对于正妻吴月娘,全书唯一一次详细的色情描写就在此天地素白的雪景之下各中之意,似有深衷加之后文越来越多的迹象证明,吴月娘的雪夜烧香乃是故意如此,有心等着西门庆瞧见
那么雪夜烧香全是机诈与肉欲了,雪亦不复纯洁明净之雪矣
吴月娘与西门庆和好如初,孟玉楼和潘金莲却醋意大发
俩人背地里尖刻地批评夫妻二人昨晚的行为放荡,尤其指责吴月娘夜烧香只该默默祈祷,谁家一径倡扬,使汉子知道了?又没人劝,自家暗里又和汉子好了,硬到底才好,干净假撇清!
虽然气愤不已,妾室的地位却让她们无可奈何两人商议既然他们夫妻已经和好,不如凑份子办一桌和好酒,敢说你两口子话差,也亏俺们说和,好让吴月娘欠份人情
她们要求李瓶儿出一两银子,其余妾室则各出五钱

初来乍到的李瓶儿慷慨拿出一块一两二钱五的银子;管银钱的李娇儿却耍奸耍滑出了四钱八分;位次最低的孙雪娥在孟玉楼求了半日后交出一根三钱七分的银簪子
犹如办酒席的资金的来历不同,西门庆的妻妾们在酒宴上也是心态不一,嘴里姐姐妹妹叫得亲热,内心却各有丘壑
潘金莲更是借着敬酒欺负李瓶儿,又故意让丫鬟唱《佳期重会》来暗中讥刺吴月娘雪夜烧香的矫情
雪越下越大,衬瑶台,似玉龙翻甲绕空飞;飘粉额,如白鹤羽毛连地落春风得意的吴月娘亲自下太湖石上的积雪,烹江南凤团雀舌牙茶与众人吃
正在吃茶中间,李家妓院派供唱的李铭来探听风声西门庆不知就里,还要李铭弹唱一番,并顺手将自己正吃的一盏茶递给他吃

张竹坡对此评曰:月娘雪烹茶,以供李铭,骂绝西门庆矣其实以西门庆的世俗心态,才没有那么多正统伦常的禁忌
这个雪烹茶的场景早已偏离了轩冕典雅的内蕴,成为市井家庭琐碎而又尖锐的生活矛盾的展厅
踏雪寻梅、赏雪吟诗、雪烹茶本都为脱俗清逸的经典雅事,然而在《金瓶梅》中却都缺失了高尚纯净的精神升华,只剩下披着喧嚣外衣的虚伪空虚然而,这就是真实而浑浊的市井生涯
行走坐卧离不开功利的命题,精神境界的缺席使他们唯有沉浸在食与色的怀抱中,才能感到自我的实实在在
生存空间的狭窄决定了心态和眼光的狭隘,承载不了太多的时代责任和文化负累,却自行一套艰难生存的游戏规则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中所讲的反讽,多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角度着眼,反讽的产生离不开话语和语境的变化[8]
在章回小说中,语境则形象地表现为故事的场景与空间
小说空间的巧妙设置,既构成了生发反讽的具体环境,也演绎着反讽话语本身文本的意义,并非一定要通过流动的时间串联故事元素的因果链条来展现

在时间相对静止的空间中,各种故事元素共时的排列组合,同样会增强小说的神秘感和复杂性反讽的实现正是有力的佐证之一
小说故事空间的貌似自然的呈现和反讽意义的不绝如缕,也让我们洞悉了作者对于叙述的外冷而内热的态度反讽所传达的其实是作者的声音
从话本作者或者讲叙者不时地发表议论来直接介入叙事,到长篇小说的作者与故事冷静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古代小说显示了不断成熟的轨迹
但是,作者要表达某种观点和立场,并且期望获得读者认可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只是表现方式越来越有策略
因此可以说,小说家对于小说空间设置的关注是随着小说技巧的成熟而不断加强的,空间艺术的精彩可观也使得《金瓶梅》等小说作品更耐人寻味

< size="1" width="33%" />

[1]秦修容整理《会评会校本〈金瓶梅〉》第437页,中华书局,1998年版本文所引《金瓶梅》及评点皆据该版本,下不另注

[2]参见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学》1996年第1期

[3]吴梅辑《奢摩他室曲丛》第二集《诚斋乐府二十四种》之《孟浩然踏雪寻梅》,涵芬楼1928年铅印本

[4]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艳品》,《祁彪佳文稿》第二册第1505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据北图藏本影印

[5]周邦彦著,孙虹校注《清真词校注》第179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

[6]参见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道君幸李师师家条,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及《清真词校注》第177页引用贺裳《皱水轩词荃·周清真词》等

[7]谢枋得、王相《千家诗注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参见(美)理查德•罗蒂著《偶然、反讽与团结》第73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