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一、《艳异编》编者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玉茗堂刻印《艳异编》书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范守己信中所言《艳异》《清裁》《四部稿》即《艳异编》《尺牍清裁》《弇州山人四部稿》,皆为王世贞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其中《尺牍清裁》六十卷,为历代书信精选集,杨慎原有《尺牍清裁》十一卷,自先秦至唐,且较芜杂不精,王世贞删改之,并补唐之后直至明代书牍(《尺牍清裁序》),增至六十卷,编辑于嘉靖三十七年三月[8]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弇州山人四部稿》为一部文学总集,含赋、诗、文、说四部,共180卷,初刊于万历四年六月[9]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一来,上述所言三部书中的第二第三两部书皆为世贞作,那么第一部《艳异编》也当为王世贞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96.html
二来,范守己在信中向王世贞说明自己读他的三部书的感受,自然三部书皆为王世贞之书,而不可能将他人之书误当作王世贞书
更要紧的是此封私信透露出范守己对王世贞著作的敬佩之情,首先是对王世贞著述的宏篇巨制的感叹(以为惠子五车,殆不足多)
而顺序依照卷轶由少到多排列(54卷、60卷、180卷),而非依照时间先后定序次
故《艳异编》为王世贞作又一次从王世贞朋友口中对王世贞说出此信是范守己写给王世贞的私信,且又珍藏于范守己的文集《御龙子集》中,可信度高
它与王世贞写给徐子玉的信互证,足可证明《艳异编》出自王世贞之手为不移之论
王世贞在写给好友徐中行(子玉)的信中言:
九月中,游阳羡诸山……出洞,疮复发,抵家,复大发,委顿间有致除目者见
这封信是王世贞将编好的《艳异编》送给徐中行阅览,并告诫对方毋多作业,即不要再节外生枝,足见世贞对此书态度之谨慎
王世贞画像
二、息庵居士考
因张大复在其《梅花草堂笔谈》卷五曾自称余所居息庵遂有人怀疑息庵居士很可能是张大复
明·张大复
然而,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理由有三
其一,居所名息庵不一定其人自号息庵居士
因为古人居所称息庵者,不止一处宋陈田夫撰《南岳总胜集叙》叙述五峰灵迹,则云:南有祝融庙,东有息庵,西有清玉坛[13]
而《阅佛祖统纪说》一书于《释师名》中,概括师命名之源有八:列诸师之名,考其例有八或从国号……或从山名……或从自号,如草堂息庵[14]
可知寺庙称息庵者较多见而称息庵居士者却无一例
其二,张大复晚年病发,自号病居士,作《病居士自传》,名其庵曰息,自云息庵老人,却从未自称息庵居士
其三,《艳异编》付梓于嘉靖四十五年十月王世贞嘉靖五年生,此时四十岁而张大复嘉靖三十三年生,《艳异编》付梓时仅12岁
12岁的少年若写出以情色释佛理,以佛理明情色的色空论,更不可能,他编写《艳异编》并为之写序的可能性不存在
故张大复应排斥于写序的息庵居士之外,自然也应排斥于《艳异编》的编纂者之外
是《小引》的作者自己称是编成,客问其:乃忍为是儿戏哉?意即您读佛书,欲破无明网,戒情欲,怎么又编成这样一部情色小说集呢,岂非儿戏?
居士回答:情色虽是火宅,然却有善心(不无莲花在),欲使读者明白色即是空之佛理
又说吾以佐杯酌,资抵掌耳居士明确告知读者,我就是是编(《艳异编》)的编者
《小引》的作者若与《艳异编》的编者为同一个人,那么,《艳异编》的编者是王世贞,《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也只能是王世贞
《艳异编》插图
弢字本义为弓袋,失衣字本义为箭袋天弢即天然的弓袋,本文之意指人天生的肉体(生死)是对人灵魂的束缚
人若知其身体之生与死不过是气之聚散的必然变化过程,且肉体的生与死的过程皆有道存焉,就不会因生而喜,因死而悲,就会获得生死之解脱,就会变得精神自由
故而天弢居士不是受天然束缚的居士,而是解其天弢,不受生死观念束缚的超然于生死之外的居士若得此真解,弢庵居士也不是受束缚的庵寺居士,而是超然于生死之外的庵寺居士
《剑侠传》书影
那么息庵居士又是何意呢?
由此可知,解我天弢息我以死皆来自于《庄子》[16],皆言人如何看待生死,如何超越有形的生与死,而达到无形的解脱生死的道的境界
故而天弢居士弢庵居士息庵居士皆同义语,前二者为王世贞的号,后者息庵居士即然是《艳异编》的编选者,而《艳异编》的编者是王世贞,那么息庵居士就一定是王世贞,是王世贞的号
玉茗堂摘评《艳异编》书影
三、《艳异编小引》与第一回入话叙语
联经版《金瓶梅词话》
此一支词儿,单说着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晋人云:情之所锺,正在我辈,如磁石吸铁,隔碍潜通无情之物尚尔,何况为人终日在情色中做活计[17]
说话的,如今只爱说之情色二字做甚?故士矜才则德薄,女衍色则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岂有杀身之祸!古今皆然,贵贱一般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
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静而思之,着甚来由?况这妇人,他死有甚事!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哄产业,惊动了东平府,大闹了清河县
这无疑是一篇《情色论》,作者的观点有四:
一是情、色是分不开的一个整体,且色绚于目,情感于心,前因后果,难以割开
二是情色是人的自然天性,人人不能分离逾越,仁人君子也不例外,就连楚汉时期的两大英雄刘邦与项羽也未能过情色关
三是情色也易招来亡身灭家的祸端
四是,既能放情又能保身的方法,就是持盈慎满,把握一个不过分的度
居士笑曰:……且色为身本,爱为色根色生身,身复生爱,浮沈展转,宁有 解脱?今夫物有舍生而嚅动者,其于情抑何专笃也极而至于千古之雄,必指刘、项, 其知力足以拢决一世,而不能割于虞、戚
又极而至于鹿菀,以累劫之功见宫彩,一旦而失其神足,况其他哉!……是书诚火宅也,不无莲花在乎色即是空,此语吾受之 西方老师
此段文字先讲爱、色、身,而其所言爱即情也,今夫物有舍生而嚅动者,其于情抑何专笃也,即所讲实为情、色、身因情、色合于一身,身是情色的载体,故而,所讲仍不出情色二字,这是其一
其二,正因情色与身实为一体,故而情色也是人的自然本性,人人不能分离逾越,所谓色生身,身复生爱,浮沈展转,宁有解脱?
两段文字不仅情色论的观点相同,就连用来说有其观点的例子也一样,皆为刘邦与项羽
其三,因情欲萌发而充满众苦,包括杀身之祸,亡家之痛,即诚火宅也
其四,揭明情欲过度所带来的亡身灭家的灾祸,体悟出色即是空的道理,令人猛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岂非普渡众生的善事,即所谓不无莲花在
《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书影
这些所言皆世俗生活中的事另一种是佛教成佛仪式中的一种圣物——盛水之金瓶,以之灌头顶,便可成就法王位
时揵闼婆王白十方佛言:我见过去佛初成道时,咸升金刚坛,金瓶盛水,用灌佛 顶,成就法王位[21]
再看梅花梅花冬开春落,冬开斗雪有傲骨,春落唤起满眼春,有报春传情之意
且梅花春落,柳絮春生,故柳梅相续,也为文人并题所谓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22]梅与柳皆有报春传情之意
净瓶观音坐莲图
国画·红梅
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今流行此书,功德无量矣不知者竟目为淫书,不惟不知作者之旨,并亦冤却流行者之心矣
廿公对《金瓶梅》创作之旨的独到领悟,认为此书具有救人于危难的普萨心肠,亦大慈悲矣功德无量矣
《金瓶梅》绘画本图
与《金瓶梅》书名所表达的以金瓶中的梅花点圣水以救火宅,成莲花之行径,恰为一致;也与《金瓶梅》首回入话叙述的戒情色过度而求持盈慎满、杜绝亡身灭家之悲剧的普萨心肠,完全一致
而这三者的一致,实乃与《艳异篇小引》所言创作主旨无有差异从而使人们由《艳异编》的编选联想到了《金瓶梅》的写作,莫非《艳异编》乃写《金瓶梅》之准备?
由《艳异编》的编者联想到了《金瓶梅》的作者,从而发现两书创作主旨一致背后的蛛丝马迹
[1]本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59)的前期成果
[2]作者简介:许建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3]明人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经籍考:《艳异编》《两山墨谈》,陈霆著王圻载《艳异编》的编者是陈霆,不知何据?陈霆(1477-1550),其一生著述多种,有《两山墨谈》十八卷,未见《艳异编》
[4]徐朔方先生指出:王世贞在写给徐子玉的信中说《艳异编》附览的话,再加上骆问礼在《藏弆集》中记载:会闻王凤洲先达以《艳异编》馈人,而复分投(头)赎归,亦必有不得已者认为《艳异编》当为王世贞编见徐朔方《徐朔方文集》第二卷《王世贞年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86页
[5][明]王世贞写给徐子玉第七封信,信的内容可见下一节所引源自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八《徐子与》之七,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五年世经堂本
[6]徐美洁博士后,在研究《皇明皇外史》王世贞批改语的过程中,系统阅读范守己的文集,在《御龙子集》中发现了范氏写给王世贞的一封信《与王元美先生》,该信谈及他读王世贞《艳异编》和《尺牍清裁》后的感受为证明《艳异编》的作者问题,找到了又一条直接证据
[7] [明]范守己:《御龙子集》卷四十六,《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63册,影印明万历十八年候廷珮刻本
[8]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西爽堂板刻本《尺牍清裁》,首叙署时戊午三月东吴王世贞元美甫撰,故知编辑时间当为嘉靖三十七年三月或稍后
[9]万历四年六月王世贞弟王世懋于郧阳得到王世贞赠送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王世懋在《遗家兄元美书》中言道:世懋以丙子岁六月,受《四部稿》于郧邸奔走终岁,卒业舟车间,未遑窥作者之奥也这当是《四部稿》最早付梓的时间
[10][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八《徐子与》之十一,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五年世经堂本
[11][明]骆问礼生于1527年,卒于1608年,与李贽同岁,比王世贞小一岁,然长寿于二人
[12] [明]骆问礼:《藏弃集》卷五《与叶春元》,见徐朔方《徐朔方文集》第二卷《王世贞年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86页
[13] [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上《五峰灵迹》祝融峰见《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北京白云观藏明刊本
[14] [宋]志磐:《佛祖统纪》卷首《阅佛祖统纪说》释师名,明刊本
[15]庄周《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见《诸子集成》第三册郭庆藩《庄子集释》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325-326页
[16]王世贞对于先秦诸子,钟情于庄子尤甚,仅《读书后》就有《读庄子》三篇,为孔孟诸子所未及
[17]这段文字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入话的内容多所重合
[18]宋·邵雍《夢林玄解》卷二十一夢占金瓶贞利,明崇禎刻本
[19]宋·陸佃《陶山集》卷一,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20]南北朝·釋僧祐《釋迦譜》卷一,大正新修大藏經本
[21]唐·王維《王右丞集箋注》卷二十四碑銘一首,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2][明]梅鼎祚《古乐》卷二十三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春歌,明万历刻本
[23]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三十九《吴使君邀饮沙头梅花下得扬字》,明万历刻本
[24]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十五《過故陸虞部第有感》,明万历刻本
[25]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四十一《吳城送梁彦國大理左遷歸嶺南》,明万历刻本
[26][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三,《雪後入臨大行皇后》,明万历刻本
[27]冯犹龙认为《金瓶梅》秽书也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原为第十三届(大理)国际金瓶梅研讨会论文,刊发于《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第3期转发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