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质传媒为主的涵泳转变为视觉标领风骚的默读,从私密化的个人活动演变为众声喧哗的公共行为,席卷而至的数字化阅读钝化了品读经典的仪式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一旦关闭文学阅读的深加工渠道,强烈的工具理性导致审美精神的萎缩,独立思考的空间被大面积压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各种媒介元素交织混杂,阅读改变了获取知识的初衷,打发时间和娱乐消遣上升为受众的首要选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受众享受着新媒体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各种流行读物不断进入受众的关注视野,而作为印刷读物的文学经典备受冷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云霞满纸的《金瓶梅》接受在过日子的大众阅读时代虽难以摆脱日渐受限的尴尬境遇,但其别有寄托的哀书本色和淫者见淫的欲望教科书定位却在碎片化的消费大潮中活力充沛,屹立不倒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来去匆匆的媒介热点不断更新娱乐至死的话语空间,受众各取所需,打造传统经典消费的媒介奇观,强化因为虚拟空间的碰撞交汇而获得的阅读快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现代媒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权力表征,消解了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假设,确立起基于交往理性而达成的主体间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哈贝马斯所倡导的主体间性理论,张扬规则意识基础上的交往主体本位,从实在主体向关系主体突进,绘制和谐共生的社会交往图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有异于快餐化的浅层文学消费,数字阅读领域依然挺立着不少深度阅读平台,知乎问答、豆瓣、百度知道等网站凭借各自有深度而优质的话题,拓宽了全媒体时代的意义生产领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34.html
知乎社区采纳精英与专家相结合的路线,标举高质有效的问答,逐渐成为一个信息集结和思想交汇的理想场所,职是之故,我们聚焦于知乎社区中的《金瓶梅》话题,反思文学经典在全媒体时代的境遇,旨在为纾解文学经典接受困境提供参考
媒介即讯息,数字媒体的出现加重了文学经典传播模式的复杂性
尽管文学经典的精品内质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技术几乎分分秒秒都在刷新受众的认知谱系,具体的媒介内容让位于媒介手段的更新
在一定程度上说,媒介传播内容无非是传统观念筛选和组合的再建构,它们集结为一种舆论导向来影响公众意识的塑造,公众据此勾勒鲜活的媒介生态图像
新媒体是助推古典小说传播的重要催化剂,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公众多能找就一处畅所欲言的平台,抒发深浅不一的阅读体验
古代小说经典不是新媒体时代的落伍者,我们嵌入百度搜索《红楼梦》词条,找到相关结果约 650万条,搜索《金瓶梅》词条,找到相关结果约 266万条,在新浪、腾讯等网络平台搜索《金瓶梅》时,却出现这一界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金瓶梅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其建议是:
您可以尝试更换关键词,再次搜索;您可以关注萌小搜@微博搜索获取搜索技巧;您也可以尝试在全网内搜索:金瓶梅
百度贴吧中的《红楼梦》吧至少有官方群组的乱炖红楼和木石前盟金陵十二钗等热门群吧62个,但是查找《金瓶梅》贴吧,却被百度的提醒而中止:
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本吧暂不开放,不但如此,殃及池鱼者还有西门庆吧、潘金莲吧,吴月娘吧、孟玉楼吧、庞春梅吧虽在开放之列,但吧内讨论的多是无关痛痒的话题,参加者亦多为一晃而闪的过客
创立于2010年12月的知乎是一个社会化的问答网站,其旨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致力于共同编辑来达成优质知识的自由传播
知友不仅能够借助社区平台提出和回答问题,亦能藉以关注、评论等方式来构建人脉网络,凭借知友间的良性互动来获取和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较于传统的问答网站,知乎是一个相对精英化的问答社区,知识电商色彩显豁知乎早期实施邀请+认证的实名制,自2013 年 3 月起,它一改当年局限于科技 IT圈的垂直小众问答定位,放开注册权限,让更多网友参与社区讨论,现在其用户已扩容至法律、经济、文学、艺术、传媒、医学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相关学者
他们或被邀请、或主动参与,就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来答疑解惑,交流有针对性,有效保证问答的学术价值和含金量
知友注册后无级别之分,均一视同仁,都能参与知乎的问答,传达点赞或反对的意向
知乎的后台管理和答案的遴选机制能适时规范知友的话语表达,其他知友的民主投票机制亦能有效规避社区内的话语霸权
知乎问答虽不乏滞留一定量的鸡汤与段子,但它应是防止灌水的最好平台之一,毕竟它更关注问答的质量,更在意优质的社区环境
知乎推崇话题回答的平视态度,通过实证和思辨论证来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客观考量,即便是问答氛围,它有异于其他平台的浮躁和媚俗倾向,躬行慢说、细论、深耕的话语路数,围绕同一或相近的话题,层次不一的观点交相辉映,新旧议题百家争鸣,知乎俨然成为虚拟社区中理性言论的集散地
媒介即人的延伸,我们不仅生活在各色媒介所建构的物质空间之中,还出入经由各自的知识期待和社会阅历来营造文化认同的意义生产领域,意义生产具象了媒介文本对受众的心理作用,这种基于媒介体验的意义解码区间更能确证人的本质力量
正如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副会长吴敢先生所论,定期召开《金瓶梅》学术会议,统摄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向,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术推进方式[①]
如果说《金瓶梅》研究会、明代文学学会、中国古代小说网、明清文学研究网等平台足以传达《金瓶梅》研究的主流声音,导引金学的前行方向,那么知乎、豆瓣、百度知道这些散兵游勇则展现了金学的江湖姿态,碎石之中不乏金屑在
截止2018年3月底,知乎上的《金瓶梅》话题有574个,关注者达11519个,另辟有洪果细说《金瓶梅》与《金瓶梅》《红楼梦》对读等专栏6个,1个live:明代女性头面首饰的套路和喜好,1门私家课:格非讲《金瓶梅》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作为平凡人宗教的《金瓶梅》在知乎社区上演了异彩纷呈的文化大戏
有异于中国知网和各类学术会议的学院派路径,知乎的《金瓶梅》话题涉及作者、版本、评论、影响四大类,其中尤以文本定位、人物形象、小说情节、文本接受等领域为著
社交媒介制造了众声喧哗的草根阶层,赋予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契机,经典解读的权力一旦失去体制的规约,斤斤于浅表的肆意撕扯势必削平问答双方在交往过程中所达成的共识,最终会钝化文本的意义生产
知乎受众集中在中产精英人群,问答双方互为主体,他们通过良好口碑来积累资源,进行深度理性交往
知乎注重平台的信息质量控制,高质的平台效应有利于用户驻留,侧面扩大了《金瓶梅》等经典文本的意义生产规模
推崇交往理性的知乎社区呐喊出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独立声音,受众的高度参与张扬了它作为考察传统经典接受样本的存在价值
时至21世纪的金学中兴之际,《金瓶梅》的文本定位仍是读者走近和消费的第一道门槛
知乎上与此有关的,如《金瓶梅》作为黄书看,会失望吗?十六岁女生看《金瓶梅》有错吗?《金瓶梅》一直被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管窥《金瓶梅》——第一次邂逅《金瓶梅》说的什么?这些话题隐寓受众关于《金瓶梅》姓金还是姓黄的分野,再现了全媒体时代的《金瓶梅》消费境遇
世情奇书《金瓶梅》是古典小说接受史上的一个奇诡存在,谈性色变或许是歧见纷纭的重要原因在十六岁女生看《金瓶梅》有错吗话题下,其评论居然有546条之多,无论是答主自述《金瓶梅》伴随其成长的经历,还是知友的应和、点赞、攻讦,均难脱如何看待《金瓶梅》中床笫书写的涵盖
答主黄不会的感喟开启了这一话题的延伸路径:在我年轻时候,书中性描写简直是如饥似渴阅读世界名著的第一生产力,懵懂年龄,资源匮乏,《金瓶梅》是否能胜任打开新世界的钥匙这一角色,姑且搁置不论,但就其将《金瓶梅》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1Q84》、余华《活着》中性爱书写的比较阐释,就破除了《金瓶梅》淫书的恶谥
在该话题的评论板块,绝大多数知友抱以赞美、学习的态度
知友睿智说:三观正,成长经历很宝贵,我要向你学习,藉此,知友托尼·斯塔科也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悟:
我初中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冬妮娅在房间里那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会乱说,同新世界的大门
秉着叩击新世界大门的初衷走近《金瓶梅》文本,是误读,还是正解,《金瓶梅》学界早有明确的言说
无论如何,就个人成长来考察《金瓶梅》文本定位,至少在网络上还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也正在这一话题的大纛之下,知友列举《金瓶梅》、渡边淳一《失乐园》、川端康成《片腕》、贾平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这一系列的颜如玉作品,表达了知乎社区中《金瓶梅》不拘一格的文本解读体验
全媒体时代,突飞猛进的媒介技术发展强化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先进的媒介技术导致文本阅读更趋自由和多元,促使人们在物质诱惑与精神自洽中游走
受众分析素为媒介研究中的重要话题,无论何种方式的媒介生产,抑或操持何种路径的媒介批评,其媒介效果评价还得归结于受众行为的分析上
网络环境中的文本解读,期待受众结合个人阅历和人生体验来进行生产性阅读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柱子上的箴言发人深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若搁置单向的社会终极关怀,人的存在和发展或许是针对当下环境突围的命题
《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美】约翰·费思克 著 许静 译
费斯克的早期作品《解读电视》就藉以质疑谁是传播者来探究媒介传受关系媒介文本兼有可写文本的开放性之长与可读文本易懂的优势,为了满足多种多样的观众,它必须允许阅读中存在大量的文化差别,因而必须在符号中留出相当大的空白,以便亚文化可以用来协作,来形成他们的意义,而不是发行人想提供的意义[②]电视之所以风靡一时,伏因或在此
在网络社区,日常规则付之阙如,身份差异亦被忽略,每一在场主体都可自由地展露个性与才华,调侃与戏耍现实世界中视为当然的神圣之物,藉以釜底抽薪式的种种祛魅实践放大个体的存在价值,获取身体解放的快感,重构一个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理想愿景
在费斯克的生产性文本理论视域下,受众阅读和解读媒介文本,不只是在消费,更是意义生产,多极主体及其互动是媒介传播活动的价值源泉
文本的意义生产是由身处社会的受众和文本同谋共构的产物,媒介文本固有的知识因为交流过程而多次发酵,受众各据所需,不断刷新文本生产的意义空间
费氏意在凸显文本自身的被建构性,邀请受众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更能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
铺天盖地涌现的媒介信息,造成媒介话语的兴替更迭,昔日不太被关注的文本因子会因缘际会,飙升为某一场域的热门话题,备经受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将文本意义放大到极致,影响到文学经典的当下接受
问一问大家,上不上知乎,我最近没事看看知乎,这一腔调几成知友的普遍心声,知乎满足了网友的系统化的碎片信息获取,知乎社区的崛兴在一定层面上来说,就是公共知识分子重新获就公众体认的过程,从知乎平台脱颖而出的言论彰显意见领袖的色彩,左右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生产性文本和生产性受众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深耕沸沸扬扬的文学经典接受的意见市场,搭建适合受众释放才识的平台,绽放文本接受双方最绚丽的光华,知乎社区就是一张孕育生产性受众的绝佳温床
提问者在知乎社区上发布问题,开启问答主体交流和生产之旅,不同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被邀作答,而后知友挑选彼此欣赏的话题来围观,点赞、评价、留言互动;
亦可在各自熟悉的圈子内寻觅共同议题,以一个受众为着眼点延伸至周边人群,凸显受众传播和生产的双重色彩
知乎为知友的自由交流提供了诸多便利,正因为受众的广泛参与致使《金瓶梅》获得超越时代的文本价值
文学经典的意义生产从来都不是潜滋暗长的孤独话语,疑义相与析,互联网受众出自对《金瓶梅》文本的热爱,无论从哪一维度来阐释发申,都客观拓展了《金瓶梅》的意义生产空间
知乎推行父话题—子话题—具体问答的树形结构,不拘一格、涵盖多元,受众在话题框架下展示经典文本的意义解码,共同建构虚拟世界中接受的神圣仪式,文学价值的评判和人物形象的钩沉往往因为受众的积极参与而变得多色复杂
兹以阅读层面的几个议题来考察受众介入的意义生产图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络技术高速发达,受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均较以往更为方便,各类媒体形式竞相提倡内容为王,藉以优质的文化资本来重构平台的文化影响力知乎鼓励用户在各自领域内畅所欲言,编织话语平等交流的境界
在知乎的传播环境下,海量般的信息在知乎社区激烈碰撞,日复一日的问答与评论交锋,不断生产出新的意义,千淘万漉沉淀为小范围内的意见领袖
围绕文学批评的种种阅读、谈论、阐释、争议维持了作品的持久影响,作品的意义在诸多理论空间一轮又一轮地滚动、传颂和分化重组意义再生产效果之一是,文学话语在意义层面上不断地传递[③]
一言难尽《金瓶梅》,说不完的《金瓶梅》……媒介环境打造意义生产的独特场域,激发知友的创造禀赋知乎并非按照投票数量从高到低的单一排序,而采用威尔逊得分算法来真正体现以质取胜的原则,这一算法既整体反映了回答的质量和认可度,也保证了知友根据投票数据作自我修正的可能
在上述《金瓶梅》话题中,大致可分为两大板块,议题1至议题4还局限于传统的《金瓶梅》文本接受层面,议题5至议题8则明显带有蹭热点的意味
相对而言,传统的话题认可度高,议题1至议题4分别排在总话题的第1、3、10、8位;与当下大众文化关联密切的话题被关注度虽然有限,议题5至议题8分列总话题的第89、35、54、28位,客观拓宽了《金瓶梅》意义生产空间,展示传统经典旺盛的时代活力
知乎上的《金瓶梅》话题,并非因为个别回答跟踪热点文化现象、走时尚路线而受到普遍关注,相反而是那些有价值、有深度回答才为受众所重,具象了网络社区的理性对话特色
譬如议题1,有156个回答,占总话题的27%,获得点赞数13000个,592条评论,如此高的认可度,活现了题主和答主的心理契合,对此,受众寒鲲的评价直指问题的原委:切题答案,问得妙,答得也妙
在新媒体场域之中,有关《金瓶梅》的网络议题最初呈现多角度的漫射形态,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媒介接受者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够抵御媒介的影响,而且受到他或她自身所关注内容的引导传播活动也被重新定义,认为其本质上是一个协商、互动和交流的过程,[④]媒体受众的他者身份在知乎社区中因为交往理性而不断展示主体间性,实现价值沉淀和铸造新的意义
在《金瓶梅》的阅读抽样议题中,传统板块的议题主要围绕文本主旨、文本定位以及对性描写态度等话题漫射开来,
如议题1问答双方的交流涉及兰陵笑笑生的慈悲心、悲悯情怀、文本的幻灭感、与《红楼梦》的对比等,最后在深刻体悟作者的一片慈悲心、把捉文本展现人性丑恶力度上达成共识
针对议题1
答主梅澹然对《金瓶梅》一片慈悲心的认定,受众王小马就质疑:不过你说作者对书中人物抱着悲悯的,我却认为作者是对书中人物存在厌恶的该质疑一度获得504个赞,局部彰显了受众的再创色彩
知友Andi WangKailie D穷人看经济小楼一虫熊猫客邓毓君ZZZZ诗酒趁年华杨沧海均首肯王小马的观点,抒发各自对作者厌恶之志的理解,扩充了答主有关心结阐述之外的人性拷问镜像
在议题3下,答主何日君再来曾三次补充、完善答案,其本意在于体认《金瓶梅》的高超的讽刺技巧、最亲近真实生活的世情本色,却因为知友炼白龙对《金瓶梅》中性描写的关注招来汤唐荡烫常凯申物流久在凡尘遗仙望忽如远行客等受众的围观,进而赋予《金瓶梅》有色才有味的意义增值
在蹭热点板块中,问答双方主要就《金瓶梅》的文本接受、比较阅读等维度展开
像议题5借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多次提及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发力,褒奖《金瓶梅》《万历十五年》穿越时空的官场现形记本位,并以文本直击现实社会积弊的深度来肯定《金瓶梅》描摹人生百态的世情奇书本色
议题8倾泻对李小璐出轨的情绪化吐槽,好吃不过嫂子,好玩不过饺子,知友对嘻哈歌手皮几万的道德谴责,连及数落王宝强、贾乃亮、陈羽凡等明星的八卦往事,既标举了《金瓶梅》嫂子符码的典范意义,也活现了经典文本顽强的媒介生命力
《金瓶梅》以一览无余的浮世绘书写没有神的所在,深刻而全面地反映它所处的时代,知友推崇其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其文本的成年人童话底色彰显出媲美世情杰构《红楼梦》甚至超越对方之势
然而这部世情巨著的媒介接受却不容乐观,知友张扬的感喟应该并非杞人忧天:
《金瓶梅》确实是本好书,可是目前甚至不能被好好讨论,连贴吧都不能被开放,远不如其他小说在民间的地位,遗憾!
文学经典接受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也许你难以忍受铺天盖地的网络诱惑,也许你已经麻痹了千篇一律的媒介标准化现象,扁平化的娱乐倾向消解了话语崇高,眼球经济的强力驱遣会走向无意义的追寻,
娱乐至死的无边泛滥或许加重了乌合之众的无序化,但是,正如我们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般,我们还得正视各自所处的时代
明代观灯图
消除媒介的神秘、正视娱乐对文化的威胁,尼尔·波兹曼的担忧是一剂警醒: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⑤]
鲜活的社会现实往往是解读经典的潜在参照,受众从不同角度切入,调动彼此的生活经验,展开与文本的多重对话
受众自身的差异内化为对经典阐释的分野,受众正是凭借来源各异的阅读动机、文化立场来建构经典的阐释体制,在文本与现实的张力场中体悟经典作品丰富的意义指涉
在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进程中,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是其关键的考量之一,经典文本的阐释话语涵盖着各个历史阶段的受众对话和接续的面相
经典并非高居书架上的一册册巨著典籍,而是活跃于具体历史时空中的阐释文本,它的意义必然藉以受众的接受而不断生产增值
相对而言,传统的文学批评多支持世人在一定区间内去解读文本,文学接受过程的意义增值色彩不够显豁
知乎、百度知道等网络回答社区的崛兴,它们不以过滤为前提条件,为营造深度的理性对话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受众完全可以依据众声喧哗的平台,各取所需深度交流,生产出意义丰厚的第二文本,并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实现新意义的即时共享
比如有知友问:《金瓶梅》一直被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钢琴教师出身的答主虎皮纱就从文本比较黄色和价值观崩坏作由浅入深的原因探究
《金瓶梅》被禁固为一个指涉丰富的文化命题,早已溢出单一的文学或者社会学领域,但答主之论确也指明了《金瓶梅》禁毁史上深浅不一的考察向度
其间受众小砍江河的即时共享很具代表性:
到了一定年龄,读久了,那些X描写不过是小儿科,作者的意图不在这里,也许是自然主义的展现,误导了许多吃瓜群众吧细读下来,大有深意
阅读是群体期待和个人消费的统一,一定的阅读素养和社会阅历是解读《金瓶梅》的必要条件,广大知友在信息共享中回归深层阅读,从而重构新观念,寻觅新的认知路径
互联网迅速扩张,网络社区激情澎湃
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念里,公众应在开放状态下进行平等的信息交流,世俗化的问题处理方式部分消解了高雅文化固有的贵族气质,促使其真正走进大众消费的领域
知乎社区凸显发散思维的整合力度,其问答面向全体知友开放,受众拥有更多的话语自由学科壁垒的消解促使问答双方各抒己见,分享阅读体验和感悟
知乎上的《金瓶梅》话题,理性消费明显占据上风,肯定《金瓶梅》文本经典地位的远胜于对其的诋毁、解构其间拿《金瓶梅》与《红楼梦》《肉蒲团》对比的评论不在少数,亦不乏富有时代色彩的比较阅读,像《金瓶梅》与《万历十五年》《甄嬛传》《小时代》《入殓师》的对比
议题读完《金瓶梅》,我哭了虽只有5条评论,却开启文本的消费理性维度,在答主Seakong123看来,《金瓶梅》无论从哪一时间点切入,均能牵动受众的思绪,即便文本的情色书写也能让人体悟风月之外的万千滋味和别有寄托
知乎社区出现某些奇说怪论、一定的情绪化的表达,亦在情理之中,像污读《金瓶梅》如何看待喜欢西门庆(《金瓶梅》版)男生之类的议题,原本就是《金瓶梅》媒介接受中的百花齐放表征,知友漠视其存在就侧面传递了平台的理性消费力度
从严的纸质阅读到图像化的碎片阅读,现代生活节奏搅乱了传统文学经典的生存环境,全媒体时代的文学经典若不改弦更张,一味保持以往的矜持和高傲的态度,终究难逃因新技术革新而惨遭抛弃的命运
当传统经典不再是仰之弥高的高头讲章,当文学经典不只是孤芳自赏的案头摆设,《金瓶梅》文本完全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参与媒介的意义生产,受众解读文本不只斤斤于纸质文字呈现,扩大视频、游戏、声效等表达形式与《金瓶梅》文本的融合力度,受众乐于阅读技术化文本,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崭新体验
快速迭代的媒体革命掀起一股去中心化浪潮,受众容易听任轻松、肤浅的娱乐方式驱遣,乐意在搜奇猎怪的八卦段子上打转
对于传统文学经典,他们也偏好调侃的嬉戏态度,放逐必要的价值判断与社会担当,媒介呈现的浅表化势必导致庸俗和功利的受众阅读,致使大众大面积的精神缺钙,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文学经典的意义内蕴一旦被抽干,徒留一副被戏拟、被践踏的文化空壳,遑论迟早会来的社会荒漠化!
传统文学经典如何再生,优秀的传统文学如何扣住时代脉搏,找就对接时代、富有创意的呈现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传统经典的当代命运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和网络传媒是相生相成一个问题的两面,网络传媒消耗了纸质阅读之余的时间碎片,纸媒阅读则纾解了纷扰浮躁的虚拟世界焦虑
沉下心来,深耕阅读文本内核,重构阅读信仰,重建文学批评生态,这才是全媒体时代受众应有的阅读姿态
静水流深,知乎等精英社区打造了传统文学经典接受的圣地,充分尊重知友的文化多元性,又不失提醒和明确互联网主体所肩负的文化责任,知乎藉以问答实践来激发公众的文化使命,基于网络平台的强烈认同传递着激浊扬清的文化正能量,一道营造了互动共生的《金瓶梅》接受盛景
窥斑见豹,知乎社区的《金瓶梅》绘制了经典文本再生产的文化镜像,呈现了富有时代色彩的意义生产形态和方式,客观砸破了网络时代的文学经典终结论,或许这就是我们拈出知乎来考察《金瓶梅》接受境遇的意义之所在
< size="1" width="33%" />
[①]吴敢:《金瓶梅研究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8页
[②](美)约翰·费斯克:《大众经济》,见吴士余:《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44页
[③]南帆:《意义生产、符号秩序与文学的突围》,《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④](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⑤](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186页
文章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刊于《文化与传播》2020,第2期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