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扎根于某个特定的土壤中,而能有效地孕育并滋养故事以及包容了故事的建筑,并赋予它们不同特质的,应该就是那一方文化土壤
现代建筑以及其后的观念对于空间环境有着多种态度,认同、反叛、编织、拼贴以至形成某种标志性景观都代表着不同的建筑环境观,并且在信息相对发达的国际化时代,建筑对于环境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姿态
但现代主义之前的建筑,不论是风土建筑还是上层风雅建筑[1],都更多地受制于气候、材料、场地、经济以及宗教文化等因素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 常青等 译《宅形与文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这些因素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前现代时期更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许多的方面有所体现,以此共同构成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
以这样的文化认同,将建筑根植于这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阅读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才可能构筑更加具体的情境,也才可能展开相对比较深入的空间研究——因此,读《金瓶梅》的那些故事,不能不仔细审视那些城市
对于这一部分关于都城东京的城市研究,在小说中非为重点,但却是除了清河县之外着墨最多的一个地方
明代的开封早已经不是都城,但仍然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对于它的城市历史研究非常全面,因此本文并不试图以小说《金瓶梅》中的描写来还原或是校正一些历史资料
相反,本文以历史资料及既有研究成果为可资信的依据,比对小说文本中对于东京城市的描述,以获取作者心中的宋代都城印象,并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这种印象加以分析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绘画·大宋东京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如果说作者心中可能有一个都城模型的话,那么最有可能的一是北宋东京城,二是明代开封,三是明代早期都城南京,四是明代都城北京
对于后面两个,城市资料相对比较完备,经初步比对即可排除,因此研究的重点放在前两者上面
第一次是第十八回西门庆的亲家陈洪犯了事,家人来保、来旺上东京打点;第二次是第七十至七十一回西门庆升官转正,要赶冬至令节,见朝引奏谢恩
……单表来保、来旺二人上东京打点,朝登紫陌,暮践红尘,饥餐渴饮,带月披星,有日到东京,进了万寿城门,投旅店安歇到次日,街前打听……这来保等二人把礼物打在身边,急来到蔡府门首旧时干事来了两遍,道路久熟,立在龙德街牌楼底下,探听府中消息少顷,只见一个青衣人,慌慌打太师府中出来,往东去了
……到了东京,进得万寿门来依着西门庆分别,他主意要往相国寺下
这两段文字中提到万寿门,笔者依据手边资料(图1),并不曾发现有门名此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东京梦华录》都城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东京梦华录》记宋代东京外城共十五座城门[2],其名称(包括旧名及别名)均无万寿门,内城、宫城更无此门
略微发音疑似的是其西部中门名为万胜门,但此门位于东京城西部,不论西门庆等人是从东北(清河、临清等)、从东南(徐州、淮安等),抑或从正东而来,都不可能选择此门进入
倘说因万胜门与内城西门梁门之间有蔡太师宅[3]可能会做此选择,后面第七十回又说西门庆原想在相国寺住下,而相国寺位于东京城中部偏东,因此更不会选择此门
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李逵元夜闹东京中曾写道:(宋江等)抹过济州,路经滕州,取单州,上曹州来,前望东京万寿门外,寻一个客店安歇下了
又《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出身便是梁中书小妾,因在上元之夜被李逵杀了全家老小(第十回)而逃出来的
因此,可以初步判定,《金瓶梅》中所讲万寿门,是沿用了《水浒传》的说法,并没有史实依据
蔡攸道:你去到天汉桥迤(崇祯本为边)北高坡大门楼处,问声当朝右相、资政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名讳邦彦的,你李爷,谁是不知道!也罢,我这里还差个人同你去
那高安承应下了,同来保去了府门,叫了来旺,带着礼物,转过龙德街,迳到天汉桥李邦彦门首正值邦彦朝散才来家,穿大红绉纱袍,腰系玉带,送出一位公卿上轿而去,回到厅上,门吏禀报说:学士蔡大爷差管家来见先叫高安进去,说了回话,然后唤来保、来旺进见,跪在厅台下
因问:老太监外宅在何处?学生好去奉拜长官何太监道:舍下在天汉桥东,文华坊双狮马台就是
另一个被提到的地方是天汉桥,这是一个有着历史依据的地方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绘画·大宋东京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天汉桥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初建,唐时称为汴州桥,五代改称汴桥,北宋时则改名州桥
《东京梦华录》详细地记述穿过城市的河流及上面的桥梁,次曰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东西两阙,楼观对耸[4]
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扼于皇城门外,御街之前位于最重要的城市南北轴线与汴河交叉的地方,后者向西流过蔡太师宅,并于城外通金明池
依此可见,北宋时代的天汉桥是一座等级极高、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构平桥
然而单单从这个名称并不能确定《金瓶梅》中的天汉桥为实写
除了这个名称外,其余如北高坡大门楼、龙德街及文华坊双狮马台等内容,皆没有发现相关依据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并且,其中的某些地理位置描述,与北宋都城的核心位置似有不符
一面令左右放桌儿摆饭,说道:今日圣上奉艮岳,新盖上清宝箓宫,奉安牌匾,该老爷主祭,直到午后才散到家,同李爷又往郑皇亲家吃酒只怕亲家和龙溪等不的,误了你每勾当遇老爷闲,等我替二位禀就是一般
依据《东京梦华录注》载,上清宝箓宫在景龙门东,与晨晖门相对,政和五年建其地应在艮岳的北面
依据小说《金瓶梅》的时序,西门庆此番进京是在政和七年的冬至,其后第七十一回皇帝也说艮岳告成、上天降瑞,因此诏改明年为宣和元年
依此来看,小说中对于艮岳与上清宝箓宫的建造时间描述基本是正确的,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是接近的
西门庆忙问道:你房儿在于何处?李瓶儿道:咫尺不远出此大街迤东,造釜巷中间便是……言讫,挽西门庆相送到家走出大街,见月色如昼,果然往东转过牌坊,到一小巷,旋踵见一座双扇白板门,指道:此奴之家也言毕,顿袖而入西门庆急向前拉之,恍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
玳安毡包内拿着金段,从东街穿过来,要往崔中书家拜夏龙溪去因从造釜巷所过,中间果见有双扇白板门,与梦中所见一般悄悄使玳安问隔壁卖豆腐老姬:此家姓甚名谁?老姬答道:乃袁指挥家也西门庆于是不胜叹异
这两段文字写的是已经死去的李瓶儿托梦给西门庆,告知她转世托生的地方造釜巷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945.html
是夜西门庆宿于何千户家,所有的关于造釜巷的位置描述都是以何家为座标原点开始的
但小说中并没有关于何府的准确叙述,因此,这样的几段似乎精准的位置描写,也与故事的意境一般,只是南柯一梦了!
对于小说《金瓶梅》中这些城市叙事的解读,本身就对中国古代城市历史有着文化意义,对于相关建筑研究也有是一种物质环境的铺垫
《金瓶梅》中关于北宋东京的城市描绘,总体虚多于实,既不是宋代的东京汴梁城,也不是当时的开封城,更不是当时的首都南京、北京(图2、图3)
< size="1" width="33%" />
[1]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可详见(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宅形与文化[M].常青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译者的话
[2]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注[M].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1页郭黛姮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对于北宋东京的描述沿用了这个材料的说法,详见第21-33页(清)顾炎武撰.历代宅京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详细描述了东京城的布局,也没有相关记述
[3]依据郭黛姮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其中第22页《北宋东京城结构图》,并且参考了《东京梦华录》中的相关注释
[4]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注[M].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27
文章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刊于《金瓶梅建筑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