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命更久远的是文字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金学界谨刊发此文以悼念英年早逝的王昊教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本文作者王昊教授 (吉林大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一、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是一个有机整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认为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是自清人至当代金学研究者的共同看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清人刘廷玑说:彭城张竹坡为之先总大纲,次则逐卷逐段分注批点,可以继武圣叹,是惩是劝,一目了然[1]明确指出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是先总大纲,次则逐卷逐段分注批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王汝梅先生认为:(张竹坡)总评各篇、读法、回前评、眉批、旁批、夹批是有内在联系的,构成评论的体系,前后有所照应[2]加拿大女学者米列娜也认为,张竹坡的评点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张竹坡的评点形式有三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一、书前各篇总评、专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13.html
二、每回前或回中评论,
三、旁批、眉批、夹批
王汝梅 著
叶朗先生曾说:
张竹坡评点的《第一奇书金瓶梅》,前面有谢颐的序,接下去是张竹坡自己写的《凡例》、《苦孝说》、《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竹坡闲话》、《冷热金针》、《第一奇书金瓶梅趣谈》、《西门庆家人、房屋》、《杂录小引》、《金瓶梅寓意说》、《金瓶梅读法一百零八条》[4]
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
实际上作为书前各篇总评、专论之一的《苦孝说》,在今存张评各本中的排列位置各不一致,如吉林大学藏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苦孝说》排在《杂录》之内、《西门庆房屋》之前[5],而且有的张评版本没有《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和《冷热金针》等篇
本衙堂本
《凡例》和《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等系张竹坡自己写的,抑或是出自书商伪作,在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被确定为张评原刊本之前,亦曾有过不同看法而认为是张竹坡自己写的肯定说即从张竹坡评点的内在联系、前后有所照应的內证角度来论证[6]
实际上,《凡例》和《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等是否是张竹坡自己写的及《苦孝说》等书前各篇总评、专论的排列次序,正关乎着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内在整体性问题
侯忠义、王汝梅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中书前各篇总评、专论的排列是:
《第一奇书凡例》、《杂录》、《竹坡闲话》、《冷热金针》、《寓意说》、《苦孝说》、《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第一奇书金瓶梅趣谈》、《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中书前各篇总评、专论的排列是:
《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凡例》、《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苦孝说》、《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冷热金针》、《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杂录》、《第一奇书金瓶梅趣谈》
《张竹波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书影
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三种评点形式完备,既有包括《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冷热金针》在内的书前各篇总评、专论,也不缺每回前或回中评论
作为张评本的原刊本,其书前各篇总评、专论的排列是:
《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第一奇书金瓶梅趣谈》、《杂录》、《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凡例》、《杂录小引》、《苦孝说》、《西门庆房屋》、《第一奇书目》、《冷热金针》、《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苦孝说》排在第八篇
其它张评本书前各篇总评、专论中没有《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和《冷热金针》等篇或者缺每回前或回中评论,是出于不同目的的书商翻刻造成的,故当以此祖本为准
本文关于苦孝说内涵、位置等的阐发即建立在这一文献基础之上
二、张竹坡苦孝说的内涵
欲阐发张竹坡苦孝说的内涵,首先须厘清张竹坡苦孝说与传统作者王世贞说的关系
简言之,张竹坡通过对《金瓶梅》作者必遭史公之厄的强调,对传统的王世贞著书复仇说予以取神遗貌的淡化和置换,从而为其苦孝说内涵的赋予,奠定了一个再阐的前提基础
在此基础上,张竹坡完成了一个苦孝人对《金瓶梅》的再接受、再阐释
《竹坡闲话》书影
黄 霖 编
王汝梅 点校本
《杀狗记》书影
影松轩本书影
《金瓶梅序》
张竹波画像
吴 敢 著
《张氏族谱》图(资源)
三、苦孝说在张竹坡《金瓶梅》评点中的位置
吴 敢 著
可见,《苦孝说》作为总立论,在张竹坡《金瓶梅》评点中是处于核心位置的
[法] 格拉尔·热奈特 著
徐 挥 著
吴 敢 著
< size="1" width="33%" />
[1]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华书局点校本,2005年,第84页按,《在园杂志》刘廷玑自序作于康熙乙未(五十四年)春初,其家刻本亦刻于是年,此上据张竹坡康熙三十四年评点《金瓶梅》仅21年;刘序自云其书 悉皆耳所亲闻,目所亲见,身所亲历,绝非铺张假借之辞,而刘廷玑此时任淮徐道观察,与张氏家族有密切交往,他的记载是确凿可信的(王汝梅《金瓶梅探索》63页)
[2]王汝梅《金瓶梅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3页
[3](加)米列娜《张竹坡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成都出版社1991年
[4]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64页按,引文中所举《西门庆家人、房屋》实际指从《西门庆家人》到《西门庆房屋》的《杂录》各篇
[5]据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按,此亦不排除系装订错误所致
[6]详参王汝梅《金瓶梅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2-63页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79页
[8]同上书,182页按,有关王世贞作《金瓶梅》的各种说法可参见魏子云先生《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中的引录,另宋起凤有王世贞中年笔说,见其《稗说》卷三
[9]大连图书馆藏张评原刊本衙藏版甲本《第一奇书寓意说》,转引自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0页
[10]张竹坡胞弟张道渊《仲兄竹坡传》:键户旬有余日而批成,《第一奇书凡例》:成于十数天内云云,正与正月初七到正月廿七之天数合;谢颐序则成于同年清明中浣,约在竹坡评点完成的两个月之后
[11]谢颐《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叙》,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4页
[12]《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三十六,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75页
[13]《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7页
[14]《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五十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1页
[15]《第七十回回评》,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186页
[16]《第七回回评》,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116页
[17]《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百七,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8页
[18]《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6页
[19]以上引文皆出自《苦孝说》,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63页、64页
[20]《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8页
[21]王汝梅《金瓶梅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2页
[22]《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七十六,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3页
[23]《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五十三,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0页
[24]《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7页
[25]《第一百回回评》,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226页
[26]《第一奇书非淫书论》,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64页
[27]《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6页、第57页
[28]《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7页
[29]《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6页
[30]《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百六,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8页
[31]《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七十八,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3页
[32]《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五十八,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1页
[33]《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七十四,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3页
[34]《金瓶》行世已久,《第一奇书凡例》,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5页;目今旧板现在金陵印刷,原本四处流行买卖,《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同上书 64页所谓旧板原本即指与崇祯本同系列者而言
[35]《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七十五,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3页
[36]《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百一,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7页
[37]《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八,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66页
[38]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6、第59页
[39]《苦孝说》,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64页
[40]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657页
[41]佛家说灵魂(中阴身)入胎在受精结胎珠之际,所以不能轮回为自己的遗腹子
[42]《第一百回回评》,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226页
[43]《第一奇书非淫书论》,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64页、第65页
[44]张道渊《仲兄竹坡传》,转引自吴敢《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附录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
[45]《第一奇书非淫书论》,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64页
[46]《竹坡闲话》,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58页
[47]此本较现存各早期张评刊本所录《寓意说》结尾后另多出227字,首由王汝梅先生和加拿大学者米列娜女士发现,并最早披露于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一书这段话的叙述角度和语气与前文是连贯一致的,是竹坡的夫子自道无疑,此足证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版本为张评原刊本
[48]《第一奇书寓意说》,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9-10页
[49]张道渊《仲兄竹坡传》,转引自吴敢《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附录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8页
[50]详吴敢《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51]张竹坡《十一草》,转引自吴敢《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附录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1页
[52]详参吴敢《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
[53]张竹坡《乌思记》,作于19岁转引自吴敢《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附录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5页
[54]《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八十五,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86页
[55]徐挥《艺术家人格的心理学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75-276页
[56]王汝梅校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页
[57]详参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230—239页
[58]转引自王瑾《互文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3页
[59]王瑾《互文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1页
[60]如谓作《金瓶梅》者,或有所指,予则并无寓讽设有此心,天地君亲共恹之(《凡例》)况小子年始二十有六,素与人全无恩怨,本非借不律以泄愤懑(《第一奇书非淫书论》)
[61]《比较文学论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415页
[62]王瑾《互文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6页、第137页
[63] H·R·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其与R·C·霍拉勃合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9页;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21页
文章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金学界首发,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