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丛书 第二辑, 吴 敢、胡衍南、霍现俊主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前 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2013年5月第九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期间,胡衍南、霍现俊忙里偷闲,时而小聚,汉书下酒,就中便有本丛书编辑出版一事当时即拟与吴敢商谈,以期尽快成议只是吴敢当时会务繁多,此议终未提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2013年7月3日,胡衍南到徐州公干,当晚至吴敢舍下小酌,此事即进入操作程序此后电邮往来,徐州、台北、石家庄三方辗转,丛书编撰框架日渐明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2013年11月23日,胡衍南再度到徐州公干,代表台湾学生书局与吴敢详尽商谈编辑出版事宜,本丛书遂成定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此金学丛书之由来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重大课题众多近代以降,红学捷足先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20世纪80年代,金学亦成显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明代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其横空出世,破天荒打破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妖魔神怪为主体的叙事内容,以家庭为社会单元,以百姓为描摹对象,极尽渲染之能事,从平常中见真奇,被誉为明代社会的众生相、世情图与百科全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几乎在其出现同时,即被冯梦龙连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称为四大奇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061.html
不久,又被张竹坡誉为第一奇书
《红楼梦》庚辰本第十三回脂评:深得《金瓶》壼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自有《金瓶梅》小说,便有《金瓶梅》研究明清两代的笔记丛谈,便已带有研究《金瓶梅》的意味
如明代关于《金瓶梅》抄本的记载,虽然大多是只言片语的传闻、实录或点评,但已经涉及到《金瓶梅》研究课题的思想、艺术、成书、版本、作者、传播等诸多方向,并颇有真知灼见
在《金瓶梅》古代评点史上,绣像本评点者、张竹坡、文龙,前后绍继,彼此观照,相互依连,贯穿有清一朝,形成笔架式三座高峰
绣像本评点拈出世情,规理路数,为《金瓶梅》评点高格立标;文龙评点引申发扬,拨乱反正,为《金瓶梅》评点补订收结;而尤其是张竹坡评点,踵武金圣叹、毛宗岗,承前启后,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最具成效的代表,开启了近代小说理论的先声明清时期的《金瓶梅》研究,具有发凡起例、启导引进之功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可足称道的一个百年对中国人来说,世纪伊始,产生了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
1911年封建王朝的终结,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人心里承接有丰富的传统,中国人肩上也负荷着厚重的负担
扬弃传统文化,呼唤当代文明,这一除旧布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国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
观念形态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转变、思维体式的超越、科学格局的营设一旦萌发生成,便产生无量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金瓶梅》研究即为其中一例
以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金瓶梅》研究古典阶段的结束和现代阶段的开始;
以1933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发行《金瓶梅词话》,预示着《金瓶梅》研究现代阶段的全面推进;
以30年代郑振铎、吴晗等系列论文的发表,开拓着《金瓶梅》研究的学术层面;
以中国大陆、台港、日韩、欧美(美苏法英)四大研究圈的形成,显现着《金瓶梅》研究的强大阵容;
以版本、写作年代、成书过程、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文学地位、理论批评、资料汇编、翻译出版、艺术制作、文化传播等课题的形成与展开,揭示着《金瓶梅》的研究方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金学,中国的卜键、陈益源、李时人、陈东有、徐志平、赵兴勤、王平、石钟扬、孟昭连、何香久、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陈维昭、孙秋克、曾庆雨、胡衍南、李志宏、潘承玉、洪涛、杨国玉等均堪称别具只眼的青年金学家,他们的考证、评析、考论、新解、新证、索引、发微、新论,使得金学园林花团锦簇,成为中国金学宝塔十分耀眼的塔尖
刘辉、黄霖、王汝梅、叶朗、张远芬、吴敢、周钧韬、周中明、王启忠、陈昌恒、叶桂桐、孙逊、石昌渝、白维国、鲍延毅、冯子礼、田秉锷、罗德荣、张鸿魁、李申、鲁歌、马征、郑庆山等可以说是著述丰厚的中年金学家,他们是这座宝塔的厚重塔身
中国金学宝塔的塔基塔座则由老一辈金学家吴晓铃、王利器、魏子云、朱星、徐朔方、梅节、孙述宇、宁宗一、蔡国梁、陈诏、卢兴基、傅憎享、杜维沫、陈辽等营建,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的《金瓶梅》研究,经过80年漫长的历程,终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登堂入室,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
本丛书暂分两辑,第一辑为台湾学人的金学著述,由魏子云领衔,包括胡衍南、李志宏、李梁淑、郑媛元、林伟淑、傅想容、林玉惠、曾钰婷、李欣伦、李晓萍、张金兰、沈心洁、郑淑梅,可说是以老带青;
第二辑为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的《金瓶梅》研究精选集,计由徐朔方、宁宗一、刘辉、王汝梅、黄霖、吴敢、周中明、张远芬、周钧韬、傅憎享、鲁歌、陈昌恒、张鸿魁、叶桂桐、冯子礼、李时人、赵兴勤、王平、孟昭连、卜键、陈东有、何香久、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石钟扬、孙秋克、曾庆雨、洪涛、潘承玉、杨国玉诸位先生的大作组成,凡31人28册(其中徐朔方、孙秋克,傅憎享、杨国玉,王平、赵兴勤,因字数两人合装一册),每册25万字左右
天津师范学院(今天津师范大学)朱星是中国大陆金学新时期名符其实的一颗启明星,他在1979年、1980年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并于1980年10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中国大陆新时期《金瓶梅》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金瓶梅考证》
朱星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都能经得住学术的检验,但朱星继鲁迅、吴晗、郑振铎、李长之等人之后,重新点燃并高举起这一支学术火炬,结束了沉寂15年之久的局面,这一历史功绩,应载入金学史册遗憾的是,朱星先生1982年逝世,后人查访困难,只能阙如
香港梦梅馆主梅节可谓《金瓶梅》校注出版的大家,1988年由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校本金瓶梅词话》;
1993年由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香港梦梅馆出版《重校本金瓶梅词话》(该本后由台湾里仁书局2007年11月初版,2009年2月修订一版,2013年2月修订一版八刷);
1998年梅节再为校订,陈少卿抄写,香港梦梅馆出版《梦梅馆校定本金瓶梅词话》前后三次合共校正词话原本讹错衍夺七千多处,成为可读性较好的一个本子
梅节由校书而研究,关于《金瓶梅》作者、流传、成书、故事发生地等问题的认识,亦时有新见
可惜的是,梅节先生的论文集《瓶梅閒筆硯——梅节金学文存》2008年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版权协商匪易,未能入选
上海音乐学院蔡国梁20世纪50年代末即开始研习《金瓶梅》,写下不少笔记,1980年前后即依据笔记整理成文,1981年开始发表金学论文,1984年出版第一部专著1,累计出版金学专著3部2、编著1部3,发表论文多篇,内容涉及《金瓶梅》的思想、源流、人物、作者、评点、文化等诸多研究方向,是早期《金瓶梅》研究的主力成员无奈联系不上,不得已而割爱
国人研究《金瓶梅》的论著,最早是阚铎的《<红楼梦>抉微》4,但其只是一个读书笔记
天津书局1940年8月出版之姚灵犀《瓶外卮言》,严格说也只是一个资料汇编
香港大源书局1961年出版之南宫生著《金瓶梅》简说,算得上是一个原著导读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2月出版之孙述宇著《<金瓶梅>的艺术》,可说是第一部文本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全文收入石昌渝、尹恭弘编选的《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5
2011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增加了一篇作者自序,更名为《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剧》
孙述宇先生本已与上海古籍出版社洽商同意编入金学丛书,并授权主编代理,忽中途撤稿,原因还是版权问题
还有其他一些因故未能入选的师友:或已作仙游6,或碍于本辑丛书的体例7,或因为版权期限,或失去联系等凡此种种,均为缺憾
尽管如此,第二辑连同第一辑14人16册总计所入选的此45人45册,已经是中国当代金学队伍的主力阵容,反映着当代金学的全面风貌,涵盖了金学的所有课题方向,代表了当代金学的最高水平
台湾学生书局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以战略家的大眼光,以谋略家的大手笔,决计编撰出版金学丛书,实金学之幸,学术之福
主编同仁视本丛书为金学史长编,精心策划,倾心编审各位入选师友打造精品,共襄盛举
《金瓶梅》研究关联到中国小说批评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评点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应该也已经做出大学问的领域
为弥补本丛书因为容量所限有很多师友未能入选的不足,特附设一册《金学索引》8,广辑金学专著、编著、单篇论文与博硕士论文,胪列学会、学刊与所举办之金学会议,立此存照,用供备览
本丛书的编选,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盼本丛书诸体皆备,雅俗共赏,可以预测,将为金学做出新的贡献
三百多部论著,四千多篇学术论文,二百多篇博硕士论文,既有挺拔的大树,也有似锦的繁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爱好者探幽寻奇
不容置疑,传统的金学,加上以文化与传播为标志的、以经典现代解读为旗帜的新金学,必然展示着宁宗一先生的经典命题:说不尽的《金瓶梅》
注释:
1 《<金瓶梅>考证与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 另两部为:《明清小说探幽——明人、清人、今人评<金瓶梅>》,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金瓶梅>社会风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3 《<金瓶梅>评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年
4 天津大公报馆1925年4月铅印.
5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月
6 如王启忠、鲍延毅、孔繁华、许志强诸先生等,驾鹤西去的徐朔方先生的精选集由其高足孙秋克代为编选,刘辉先生的精选集由其挚友吴敢代为编选
7 本辑丛书乃论文精选集,字典、词典与小块文章结集便未能入选,《金瓶梅》语言研究的几位专家如白维国、李申、许仰民等因此失选
8 吴敢编著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
本文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副会长、秘书长吴敢授权刊发,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