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陆大伟:中国传统小说中说唱文学的非写实性引用——《金瓶梅词话》的模型及其影响

评论字数 27670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小说涉及说唱文学的地方很多,我们可以设想,在有些情况下,作者把说唱文学引进他的作品,是为了增强小说所描写的世界的真实性
换句话说,把小说中说唱文学的描写解释为作者所处时代的日常生活的反映——说唱文学在当时如何兴盛,如何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说作者在此不过是想使读者想到当时的现实情况如何,从而让读者视小说所创造的世界为真实,这种引用真可以被称为写实
如果再进一步,假设这种说唱文学的描写,除了反映现实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这就是西方叙述学研究所谓的无意义之记载,无用之细节,或者情况写实了
只有这种描写,才可以被认为是直接反映当时说唱文学的现实,可以作为说唱文学史的比较可靠的参考资料

当代法国文学理论

虽然此种纯粹写实的说唱文学描写确有其存在的可能,但是我相信,完全没有非写实性层面的描写不会太多
非写实的描写包括时间错误的现象,譬如北宋时代人物歌唱晚明时代的最时兴的流行歌曲;或日常生活中罕见的现象,譬如人物突然以曲代言等等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与其在此开一张非写实引用的分类单子,不如简单地说,所有在上边所设定的写实描写的范围以外的描写都是非写实的
中国传统小说中这种说唱文学的非写实引用包括两大类:
(1)寓言性的引用(与内容有关系),就是用某篇说唱文学作品的本义或附义,作为一种可以间接表达某一种意思的语言或密码;
(2)说唱文学表达形式的借用(与叙述方法有关)
一般的说唱文学描写都有写实与非写实的层面同时存在,很少有单一的
讲到非写实用法时,最重要的问题不再是究竟某种描写是否反映了真实,而是这些非写实的引用究竟表达了甚么意思?
中国小说与说唱文学的关系从来就非常密切
近几年,专门研究小说或戏曲而忽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做法已经开始受到批评
过去,多半学者认为最早期白话小说都是职业说书艺人的演出脚本或者从这种脚本直接演化出的
虽然怀疑此说的人越来越多,所有传统白话小说都有模仿说书的地方——尤其在塑造叙述者的形象一面——则是毫无疑问的
有很多小说是从戏曲、说唱词话改编的,同样,也有戏曲家把小说写成戏曲

《中国叙事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美】蒲安迪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在明末,出版业与通俗文学的市场中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同时有些文人开始愿意大量从事写作这种文学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之下,说唱文学与小说最大的相异之处(前者一般是观众现场听演出而不是透过文字接触的
后者正好相反,)就开始变得模糊了11跟西方诗学以戏剧为最根本的文学样式不同,12在中国,戏曲诗学一直不太成熟
讨论戏曲的特征的论著不多而且很晚才出现13而与之相比,传统小说的批评就更没有系统性了,14但是最不发达的是戏曲以外的说唱文学的讨论和分析15
不仅如此,在传统上,一般的文人并不把这些通俗文学作品看作真正的文学
在编辑分类书目时,不是根本不录,16就是把这种作品归入与文学创作无甚关系的门类中17
因此,这些体裁的特征跟界线都很不清楚有很多作者,批评家,既搞小说,又搞戏曲,比如凌濛初(1580-1644)写过多本戏曲与戏曲批评,也写过包括有将近八十个短篇小说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的一个本子居然还收有一本杂剧剧本18在他的一篇小说里,一部分对话是从一出戏抄袭的,19另一篇抄了另一出戏的曲牌,韵文等20
再比如金圣叹写了极有影响的《水浒传》评点,也写了同样有影响的《西厢记》评点,并把两部作品同列为六才子书之一21
就是因为写了这《西厢记》的评点本,金圣叹才被李渔(1611-1680)批评为不懂戏台上的戏曲为何物22
但是写过恐怕是中国古代最有系统的戏曲论著的李渔自己,也常常忽略小说与戏曲的不同,也因此受过批评23
把小说跟说唱文学混为一谈的现象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特别普遍,在俞达(卒於1884年)的《青楼梦》中,当有人问主角金挹香你看稗史之中孰可推首时,他就把《石头记》跟《西厢记》排为第一第二24
大翻译家林纾(1852-1894)常常把外国的戏剧翻成中文小说25清末小说界革命家,如严复(1853-1921)、梁启超(1873-1929)等,也往往把戏曲,小说,弹词都笼统称为小说26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读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美】陆大伟 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早期白话小说很有理由向说唱文学吸取营养
金瓶梅词话》成书之前的白话小说中,找不到心理复杂的,多元性的中间人物,也找不到与历史著作分家的有复杂艺术结构的长篇小说
但是说唱文学很早就有结构、人物都很复杂的如《董西厢》、《琵琶记》那样的长篇创作
我们虽然知道在古代,识字的人常把小说念给不识字的人听,但是小说的读者群和听众无论如何没有说唱文学的观众多
当一个作者想把通俗文学材料引进他的小说时,他完全可以预期一般人对流行的说唱文学作品有多么熟悉,可是一般的人对即使是最有名的小说的直接了解有多少,他就没有把握了
当然,非写实的说唱文学引用并非只在传统小说才能看到
说唱文学本身就有很多非写实的地方
说唱文学中处处有叙述者,演员替别人说话,假装自己是别人,这已经有非写实的味道,何况在说唱文学里,人物常常以曲代言
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某种说唱文学经常向别的说唱文学学习,27而且有很多说唱文学作品中有与本篇同样的说唱形式28或是其他说唱形式29的说唱文学表演的描写
到明末清初才有象柳敬亭那样自己很有名而且受到文人的欢迎的职业说书艺人,也才有文人味道很浓的子弟书之类的说唱文学开始登台这个时代的戏曲作品中常常有说唱艺人作为正面人物出现30

《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研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吴 真 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金瓶梅词话》以前小说里说唱文学引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金瓶梅词话》以前的小说里虽然有关于说唱文学的描写,但出现的次数不多
水浒传》百回本提到说唱文学的时候,不是点缀性的,就是因为情节需要
比方说,让玉兰唱苏轼的水调歌头,31可以说是点缀而已说是给武松加贼名的圈套的一部分,但是很难说它本身有甚么寓意在内
雷横看诸宫调演唱时,因为身边没有给演员的赏钱而闯祸,这与他后来被逼上梁山有关系32
水浒》的作者平常不交代小说中的说唱文学内容,33虽然书中提到开黑店的张青因为怕跑码头的女戏子在表演时编他的坏诗儿,所以,对她们另眼相看,
另外,书中还说燕青会唱货郎儿,但是唱文学在《水浒》的人物描写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书中只是偶然地提到说唱文学最活跃的场面,如勾栏、妓院、宫殿、富贵家庭等34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人一高兴,便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35所以以曲代言的描写不一定都是非写实的
但是这种描写的次数多了,所占篇幅大得不寻常了,就很可能是与现实没有关系的特殊作法
诚然,小说里的人物动不动就吟诗赋词,这在文言小说中,36甚至在白话小说中都是屡见不鲜的,37一般人也不以为怪
但,与这类小说不同的是,《金瓶梅词话》之类的人情小说中,因为题材、人物的文化背景不同,引诗最多的是叙述者,而不是人物
1550年前后问世的《六十家小说》中就有两篇早期小说是以非写实的诗词念唱为其显著特征的
《刎颈鸳鸯会》的叙述者唱了十首[醋葫芦];《快嘴李翠莲记》的李翠莲开口就念数板
这两篇小说中的说唱的非写实性质特别明显的地方在于它们的安排是非常有系统的
前一篇叙述者唱词以前都有固定的套话(头一次:奉劳歌拌,先听歌律,后听芜词;此后省为:奉劳歌拌,再合前声)
后一篇只有翠莲一人的数唱,而且她只有几句不是数板的话《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在第一回抄了《刎颈鸳鸯会》的大量文字,可是没有利用叙述者每隔一段唱一首词的这一点
而《快嘴李翠莲记》只让主角念诗的作法,也没在《金瓶梅词话》里留下甚么迹
其他早期话本小说也会偶然提到说唱文学的演出
《警世通言》卷三十九中有道士在街头说的开科(包括定场诗,及以看官听说开头的开场白)
《醒世恒言》卷三十三中的韩夫人,因为听了说平话先生讲另外一个锁在皇宫的韩夫人的故事而得了精神病
作者以这两个韩夫人的故事做为明显的对比
很清楚的是,在《金瓶梅词话》以前的小说中,说唱文学的引用有点缀性的、情节性的,或者形式性的(《刎颈鸳鸯会》、《快嘴李翠莲记》)几种
除了最后一种可以成为作品全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两种在个别小说中的分量相当轻
非写实的用法有是有,可是其创意,其寓意都不大

水浒传会评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金瓶梅词话》中的说唱文学引用概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金瓶梅词话》所描写的是说唱文学很容易出现的一个世界
在这些形式繁多的说唱文学中,虽然有教育性很强的种类(道情,宝卷等)和个别作品(《琵琶记》、《劝善金科》等),但是大多数说唱形式都是在娱乐界(勾栏、妓院等)发展起来的,以娱乐观众为主
《金瓶梅词话》的主角西门庆是各种游乐场所的常客,娱乐界看重的各种小艺,他也样样精通39
西门庆最亲近的朋友应伯爵,可算是一个游乐场的职业导游员西门庆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他也把原来的住宅改造得越来越象一个娱乐场
他娶了丽春院的妓女为第二个太太,又娶了另外一个妓女卓丢儿(不久就死了),促使他决定娶孟玉楼为第三个太太的因素是媒人说她会弹琵琶,
第五个太太潘金莲在离开母亲以后,从小就学会了自弹自唱,正妻吴月娘收了妓女李桂姐为干女儿,
第六个太太李瓶儿收了妓女吴银儿为干女儿,贴身佣人书童会演唱南曲,苗青送了他两个歌童,家里四个身份最高的侍女都从李娇儿的弟弟李铭学了弹唱
家里不够刺激时候,西门庆也很愿意化钱雇人来家里说故事,清唱,搬演院本,杂剧,传奇等
不但过节过生日有说唱节目,平常日子也有40不但家里的男人可以经常享受说唱的演出,家里的女人可以隔着帘子看戏在自己的房间听曲子,听姑子宣卷等41
从《金瓶梅词话》中挖掘说唱文学史料是本世纪重新发现此书以来的研究主流之一42
过去不敢碰此书的性活动描写时,研究书中说唱文学资料便成了保险的好题目
但是这样的研究也不能全无问题,比方说,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北宋徽宗、钦宗两朝,但是说唱的表演法、节目、名目很多都是到明末才有的
有的学者却想用此书的戏曲描写的细节来判断本书写作的时代43
虽然书中的这种时代错误有其非写实的一面,但是因为一般的读者很容易看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在以宋朝讽喻他自己的时代),所以我们不必把书中所有的说唱描写都看作非写实的
虽然如此,我们确实不能忽略这一点,书中的个别明显的时代错置,其实具有很强的非写实(寓意性,疏离性等)效果
另一方面,那些企图根据《金瓶梅词话》所提供的材料来研究明朝的说唱演出习惯的学者,却担心另一个问题:
书中的说唱描写可能不尽符合于明末说唱演出的实际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关键的是一定得证明书中所提到的杂剧在明末仍在上演44
说唱文学在《金瓶梅词话》中的修辞性作用,说唱文学在《金瓶梅词话》的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近十五年来金学的热门题目
研究这两个不可分开的题目的学者中,有两种主要趋向
一种趋向是因为《金瓶梅词话》有很多说唱的引文,有很多模仿说唱之处,而判定此书是说唱艺人的脚本的(不太成功的)删改本45
第二种趋向受到了中国传统小说评点和西方新批评的影响,认为书中每一句,每一字都是作者经过思考而选定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有它的修辞作用46
我虽然不相信《金瓶梅词话》是集体创作的,我从两派都得到很大的启发
说实话,拙文没有什么超过前辈学者的地方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两个:
(1)本文对于说唱文学的定义虽然定得特别宽,但是其研究对象只是非写实的引用;
(2)本文虽然以《金瓶梅词话》为主,但是也探讨说唱文学的引用在《金瓶梅词话》以后的小说中的发展

《金瓶梅素材来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273.html

周钧韬 著

《金瓶梅词话》中非写实性的说唱文学引用

《金瓶梅词话》中非写实性的说唱文学引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某一篇说唱文学作品的内容有关系的寓意性用法
作者、人物以说唱文学的本意(或是附意)作为间接表达某一种意思的传达工具
第二类是在小说中借用说唱文学经常使用的形式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写实与非写实引用有时有交叉的现象一样,这里,个别的例子也会同时兼有两类的层面下面分段讨论

与内容有关系的寓意性引用

在刻划人物方面,与内容有关系的寓意性说唱文学的引用,作者可以用来直接形容人物用来间接批评人物
作者可以透过人物喜欢听什么样的说唱文学让读者知道人物在想什么,人物可以用说唱文学让别的人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人物对说唱文学演出的反应同样可以透露人物的性格比方说,刘、薛两太监想听叹浮生有如一梦里,《抱妆盒》(描写一个救了太子性命的太监),及一套抒发离别之情的套曲,47
后来还批评南戏的故事大多不近情理(也说过他们对南戏的才子娶佳人,中状元之类俗套不感兴趣),这些都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两个太监的心情
同时,作者还可以用这些细节批评书中人物透过这些细节暗示小说情节后来的发展
比如两个太监是在庆祝西门庆得子升官的宴会上想听叹浮生有如一梦里等节目的
但读过《金瓶梅》的读者都晓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宴会所庆贺的对象,西门庆的儿子官哥,官哥的母亲李瓶儿,还有西门庆自己,都死得光光的48
又比如,《抱妆盒》,还有同一回上演的王勃院本49都与太子有关系,而在小说中,官哥不只一次被说成西门庆家里的太子
两个太监不是正面人物,他们对南戏的批评也受到了应伯爵,西门庆的批评50
虽然如此,他们对南戏的批评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不以人废言的51
我相信,作者有意借两个太监之口批评南戏,不但如此,他在书中其他地方提到说唱文学之时,有不少是为了批评说唱文学的缺点
比如戏曲中很多老套子(如好心肠的妓女、衣锦还乡等)在《金瓶梅词话》受到了直接(如太监关于南戏的一段话)或者间接的批评
间接的批评往往是读者可以从说唱文学跟《金瓶梅词话》的明显的差别看出来的
举例说,安忱原来是应该中状元的,但是因为朋党争权,只好让位于蔡京的干儿子蔡蕴
第三十六回,给安忱演的说唱节目之一却是一出戏里描写状元荣归的曲子
《金瓶梅词话》用说唱文学来间接批评书中人物,一类是用说唱文学中的正面人物来反衬书中的人物(反面对照)
比方说,第二十七回唱了很多《琵琶记》中的曲子
知道曲子来历的读者一定要想起《琵琶记》的主脚蔡伯喈与《金瓶梅词话》的主脚西门庆有多么不同!
另一类是正面对照,比如第六十三——六十四回上演的《玉环记》中张延赏家的乱正好与看此戏的西门庆家的乱一个样
以上所讲的说唱文学用法都有共同的地方:
都是把用说唱文学作为一种工具,不是衡量人物,衡量文学作品的工具,就是人物之间,或作者与读者之间传达信息的工具
这会不会是我们发挥过头呢?好象不会因为小说中人物自己也是这样引用说唱文学的,他们自己也会以为别的人物也这样作,他们也会注意到他们的世界和说唱文学的世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二十一回,潘金莲让人唱了佳期重会,以批评吴月娘用烧香求子的办法讨好西门庆
西门庆一听就知道是谁搞的,而且在第二天就把此事的底细告诉了还蒙在鼓里的孟玉楼
第二十回,庆贺西门庆娶了第六个太太的时候,西门家上演了《彩楼记》中的一出戏,戏中说的是男主角如何最终与其正妻团圆
潘金莲听了就觉得此是有意抬高李瓶儿的地位,而且把这个解释告诉了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
西门庆因为偏爱李瓶儿而打乱了众妻上下之分,是使他的家一直不安的最大原因之一52
第三十一回,两个太监点了他们想听的说唱节目后,在场的周守备、夏延龄发觉节目内容不吉利,不适合演出,并马上提出意见53
第五十二回,应伯爵用开玩笑的方式指出李桂姐自己的品格和她唱的套曲中的天真无邪的形像的不同
李桂姐为了报这一箭之仇,便在西门庆家演出《玉环记》时,指出戏中拉皮条的丑脚跟应伯爵的相似之处
同一回,作者以戏中女主脚和西门家侍女玉箫同名而让读者想到台上台下相似之处
有时书中叙述者也会直截了当地解释书中的某个人物点唱某个节目的用意

《绣像金镯玉环记鼓词》

《金瓶梅词话》中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李开先(1502-1568)《宝剑记》第二十七出一套曲子在书中第七十回的引用
这套曲子本来是模仿宴会上给主人拍马屁的套曲的形式54但是内容反而都是林冲杀死高俅之前的数说他的罪过的骂语
有趣的是,小说中这一套曲子是在西门庆参加的在高俅的同党朱勔家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唱的
在朱勔面前演唱骂高俅的曲子是不可能的事,这显然不合于现实主义的写法,但是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金瓶梅词话》,本来就不是现实主义小说
第七十回的这套曲子,不可能是艺人说唱本留下来的
一般的说书者虽然往往会不太照顾故事的总体结构,但是都很注意细节的表面上的逻辑,因为当场的观众可以捉住这种小毛病而提出不大好回答的问题
在同一回作者还借用《宝剑记》第三出描写高俅的府第的一段文字,并透过叙述者的话来批评朱勔
很明显,为了批评朱勔及其同伙,作者是不择手段的周钧韬称赞这段文字的讽刺效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55
鲁迅,吴组缃都认为讽刺与现实主义没有矛盾,56但是很多西方学者不同意这个看法57
在第七十回的这个例子中,作者引了《宝剑记》里的话以批评小说中的人物
读者要晓得这套曲子的来历才能够完全欣赏作者的用意58虽然朱勔和他的酒肉朋友好象没有发觉这曲子的奥妙,但是作者在这儿对读者的要求显然要比他对书中人物的要求还要高一些
因为篇幅的限制,不能在此把所有的例子,所有的用法都详细地加以评述
只好简单地说说这些例子包括哪几种,它们有什么特征上面提到的在《金瓶梅词话》引用的说唱文学的种类有院本、戏曲、套曲、59流行歌曲等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也值得说一说
书中有几次提到宝卷的宣唱,其中也有关于宝卷表演的描写书中的宝卷,有的与现存的宝卷有关系,有的没有60
有一些宝卷占了很大的篇幅,但是它们的宣讲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61因此,作者引这些宝卷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传教
作者透过吴月娘听姑子宣卷批评她耳朵软,愿意与品性很坏的尼姑有来往62
另外一个目的是与吴月娘的儿子第一百回出家埋下伏笔63书中也有提到道情的地方,但是次数不多,也没有具体的描写
比较重要的是太监听的李白好贪杯虽然这个道情只有几个字的交待,查看《雍熙乐府》所收的同名套曲之后,就会发现小说中不只一次出现的酒不迷人人自迷之类的话
说唱文学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种形式是说笑话《金瓶梅词话》里的笑话不少,说笑话的也常常透过笑话批评在场的人64
借别人的话来说出自己的意思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学创作方法
有时候作者是忠于原著的原意的,有时候用的却是春秋时代外交场合常用的公开断意取义的引诗方法
文人不但要求字字有来历,也喜欢微妙而不容易被发觉的引用《金瓶梅词话》作者的突破是利用诗文的这个写法来写小说,而且向通俗文学去找典《金瓶梅词话》微妙引用法之一跟歇后语类似
标准的说歇后语的方法是用一句话让听者想到另外一句话(连系两句的有双关,谐音等办法)
自己说出的话倒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它逗出来的那句
在书中,作者为了提醒读者注意到他在这方面的用意,故意让吴月娘说潘金莲对说唱文学的了解,已经到了提头知尾的地步
《金瓶梅词话》中说唱文学的引用有不少例子就象歇后语似的,即是说,从别的作品引过来的话并没有多少味道,要紧的是原作引文之后,并没在小说中出现的那段话
必须提出的是,虽然现存《金瓶梅词话》的木刻本子的编辑工作都很不完善,但我们还是很难在其中找出什么随随便便地抄袭其他作品的地方
作者在引用说唱材料时,常常作一些微妙的小改动,以适合其作品内容的需要65
《金瓶梅词话》在引用说唱文学作品时,有的作品只提到一次,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也有一些作品在书中被一再地提到,如《玉环记》(同它的前身《两世姻缘》、《西厢记》,还有《宝剑记》)
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这三出戏在《金瓶梅词话》中的寓意性引用的一端《西厢记》讲的是一个向礼教挑战的爱情故事
提到《西厢记》特别多的是交待官哥与乔家的女儿草草定婚的一节
《西厢记》、《宝剑记》66两者都是《金瓶梅词话》说唱文学形式引用的重要对象,这一点下面还会提到

《金瓶梅剧曲品探》

蔡敦勇 著

实验性的,形式上的引用
在《金瓶梅词话》的说唱文学惯用作法的非写实性引用的例子中,当然也会有兼有上面所说的与内容有关的寓意作法,但是形式上的引用有其新的效果
人物突然唱起歌来的时候,所唱的可能不过是人物心情的比较直接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之下,让人物唱歌是一种不用内视叙述法即可以使读者知道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
其实,这本来就是说唱文学的一个惯用作法,《金瓶梅词话》里此类的例子自然也不少
不过,尽管《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既现实且复杂的,书中的人物喜欢唱的歌却常常是现成的,公式化的,而且老套子特别多
比如李桂姐本是个工于心计,见钱眼开的歌妓,她口中唱的却是关于心地善良的妓女和情妇的故事
这么一来,在活生生的人物和唱词的俗套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有时候,小说人物用唱词制造虚假的形象欺骗别人,有时候,欺骗的是他们自己67
《金瓶梅词话》中有多少非写实的以曲代言的地方?
只有一个人唱的有:潘金莲在第八回唱了不少似是比较写实的曲子,但是其中有一首是描写她自己正在做的动作,另外一首是唱给玳安听的劝他帮忙的;
潘金莲在第三十八回唱了几段套曲,先是唱给自己和春梅听,68以后又唱给西门庆和李瓶儿听,诉说她如何因为不堪孤独之苦而日渐消瘦;
李瓶儿因为想到夭死的儿子唱了两首[山坡羊];69
庸医以曲子唱出他的堕胎药如何灵验;吃醋的侍女被主子审问的时候,唱了一首[山坡羊];
陈经济堕落成叫花子的时候,唱了总结他一生的一套曲子给他的叫花子同伴听70
几个人物先后陆续唱同样的曲子的有:
吴月娘,孟玉楼在西门庆坟前为他唱的[山坡羊]带[步步娇];庞春梅、孟玉楼在潘金莲坟前为她唱的[山坡羊]带[步步娇]
此外还有葛翠屏,韩爱姐,轮流给死去的陈经济念的绝句
最戏曲化的是人物对唱:
丽春院中西门庆唱了一支批评鸨母骗人的[满庭芳],鸨母用了同样的方式回答西门庆的指控;
西门庆临死时用了一支[驻马听],把遗嘱传给吴月娘,她用了同样方式回答西门庆;
陈经济在春梅的帮助之下终于成功地与潘金莲勾搭上的一段,三个人互相唱了几支曲子71
第八十二——八十三这两回有几个让读者想到《西厢记》的地方(叙述者用红娘比春梅,春梅引了红娘的话等)
作者对《西厢记》的看法好象是比较保守的,借用此戏描写陈经济与潘金莲的乱伦行为可能也有批评《西厢记》的意思在内72

《金瓶梅的修辞》

【美】柯丽德 著

戏曲中人物的一段上场方式跟说唱文学中人物情绪激烈时以曲代言的惯用作法一样与模仿现实不太有关系
戏曲里有点身分的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平常先让他打引子,念定场诗,然后慢慢自我介绍
这些话,只有观众听得到,同时在场的其他人物都听不到
次要的,品行不太好的人物的出场比较简单,他们平常念的是自嘲性的,漏出自己心术的一首诗,或者对联
这样做虽然不是现实主义的办法,却是相当经济的与此相似,写小说的人也可以借叙述者之口来引形容、评价人物的诗
但是戏曲与小说的介绍小人物的诗词的根本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第一人称的,后者是第三人称
《金瓶梅词话》有时通过叙述者用第三人称描写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如描写温秀才的骈体文),
有时也会通过叙述者用第一人称描写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如描写赵裁衣,时人编的打油诗),完全借用戏曲的介绍性自嘲诗的人物有两个:
蔡接生婆和赵医生
吴月娘对蔡婆的诗的反应比较现实因为婆子迟到了,月娘正在生她的气,没有听打油诗的心情,所以先对她说,且休闲说
赵医生念完自嘲诗之后,在场的人却都笑了(这还是演戏时一般的人对这种诗的反应)
书中不少戏曲式的出场就是模仿戏曲作品里的段子而编造的73山东夜叉李贵所念的讲他的武艺的自嘲文字也是从戏曲作品借来的74
《金瓶梅词话》从说唱文学抄来的片段往往保留了敦煌变文已经开始采用的形式符号
说唱文学的写本都会用小字,括号中的字,或者使用特别字体的字表明哪一段是唱的,哪一段是说的,用甚曲牌,演员有什么动作等
《金瓶梅词话》有人唱套曲的为时候,头一支曲子的曲牌一般由叙述者,或是点曲子的,或是演唱者说出,
但是其他曲子的曲牌不过是按照脚本、曲谱的通例(印在曲文之首而用括号分出)表明的
脚本、曲谱的其他符号跟惯用写法(合、合前、前腔,以脚色的行当代替人物的名字等)在《金瓶梅词话》说唱文学的引文里都可以找到例子
戏曲的曲子有时候有带白(间在唱词中的话),按照通例用双行小字写的
潘金莲唱的有带白的曲子就是用这个形式印出的,应伯爵挖苦正在唱曲子的李桂姐的话也是借这种戏曲本子的写法写出的
因为《金瓶梅词话》这种借用说唱文学形式写小说的做法是空前的尝试,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特别乱的是用来把说唱文学片段引入小说本身的套语的用法
《金瓶梅词话》中以曲代言时最常用的套语就是白话小说叙述者常用的有诗(或词,曲等)为证75
因为这种套语最适合所引的诗词等是现成的而不是引者当场编造的情况,所以好象不尽适用于《金瓶梅词话》中所有介绍以曲代言的唱段(比如潘金莲给玳安唱的[山坡羊])
比这个问题更严重的是叙述者用此套语的一些地方,所引的曲子用的是第一人称,是适合场上人物唱的,但是在曲子的前后都没有直接说这曲子是人物唱的言语
有时候,介绍曲子的套语怎么看也看不出道理来,有时候,应该是人物所唱的曲子的词语反而由叙述者说出

《叙述语言》

除了上面所说的主要是从戏曲借来的形式以外,《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也有尝试借用叙述性(有叙述者的)说唱文学的地方
王婆与潘金莲的对话有一次突然变成说唱文学里常见的既有韵又有板有眼(有节奏感)的形式,但是在此之前,还有更有意思的事
吴月娘跟陈经济吵架的时候,忽然有以月娘便道,有长词为证引出的每行空着头几格的(表示是引文)一段文字
这段长词,虽然引有月娘对陈经济说的话在内,其实不是月娘说的,而是典型的说明文学式的有叙述者出现的有韵有节奏的陈述
这当然不合乎现实主义的写法,但是第八十六回这个关目本来就不是按照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写的(长词后,陈经济竟用脱裤子晾阳物之计来解除以月娘为元帅,以众侍女为兵的重围)
说唱文学影响小说的发展倒不是什么新鲜的事,76《金瓶梅词话》与众不同的地方似乎在于说唱文学对它的一些影响没有被完全消化77
至少从表面上看,作者没有把从小说之外借来的因素与我们平常所认为是小说应该有的因素融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大体上说,金学界对此现象似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已经提到的集体创作说,认为现在可以看到的《金瓶梅词话》是说唱文学体裁讲有关西门庆的故事演化为小说体裁的尚不完全成形的一个东西
按照此说,小说中那些说唱文学的原本所遗留下来的口头性的,往往是非写实性的成分,都是不懂事的写定者原来就应该删掉的蛇足78
有人说《金瓶梅词话》既然自称词话,就应该与说唱文学范围的词话有关系
《元史》所提的词话肯定是说唱文学的一种,79但是详细的情况如何,我们现在无从知道
除了《金瓶梅词话》以外,现存自称为词话的有成化年间印行的说唱词话及明末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
前者的口头性,术语公式性虽然比较强,但八成是读物而不是艺人的什么演出脚本,不过也不能排斥成化说唱词话是文人模仿说唱文学而编的可能80
后者则好象是文人编的这两种词话的散文与韵文的比例很不一样,但是他们的韵文部分都是七言或十言一句的诗赞体
《金瓶梅词话》与其他现存的自称词话的作品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不同点:
(1)《金瓶梅词话》虽然也有以韵文代言的现象,但是有叙述者出现的诗赞体叙述性的例子只有一个;
(2)《金瓶梅词话》的模仿说唱文学形式的成分不是从头到尾的有系统的用法而是局部性的,尝试性的
第二种解释《金瓶梅词话》中的说唱文学成份的说法是我自己赞成的
按照此说,作者是为了扩充在他之前的小说的表达能力而采取这些非写实的形式方面的尝试,81这些非写实的引用说唱文学的用法的疏离效果是作者故意制造的82
中国古典小说本来就不是以模拟现实为主,在这种小说中,使读者与小说人物保持一定距离的非写实的做法有积极的作用:
(1)妨碍读者过分认同于小说人物,83(2)让读者注意作者想透过小说传达的意义
《金瓶梅词话》不只有说唱文学引用的非写实的成份,还有如时代错置(以北宋为历史背景的小说倒有明末历史人物,事件的描写),用荒唐的八字来解释人物的命运84等等
总而言之,《金瓶梅词话》中的非写实的说唱文学引用,按照引用的是说唱文学作品的内容或者说唱文学的形式,可以分成两类
作者以说唱文学作品的内容透露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预示后来情节的发展,用人物与说唱文学中的人物的反面或者正面的对比来批评小说中人物的品行,用此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的对比批评说唱文学的缺点
形式上的借用包括以曲代言,戏曲式的上场方式,在运用叙述性说唱形式时,让叙述者在诗句中出现的方式(第八十六回),以及说唱文学本子的惯用缩写记号(合,合前,前腔等)的使用等等
这些说唱形式的用法不是一致的,也往往与小说别的成份不太协调《金瓶梅词话》中的说唱文学引用虽然有时候有扼要重述故事情节或者总结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陈经济唱他一生的经历的曲子),但是这在小说中不占重要位置
上面所讲的是《金瓶梅词话》如何引用说唱文学的模型,下面要讲的是此模型在后来的一些小说中——
如《金瓶梅词话》的删改本(所谓的崇祯本),张竹坡评点本,受《金瓶梅》影响的小说,似乎无《金瓶梅》影响的小说,还有与《金瓶梅》唱反调的《岐路灯》——的命运如何
因为除了一本以外,《金瓶梅》的续书都是从《金瓶梅词话》演化出来的,所以我们先要看看续书的情况如何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著

《金瓶梅词话》续书中的说唱文学引用

《金瓶梅词话》第一个续书《玉娇李》,是原书作者用来讲原书人物转世后的命运的因为没有传下来,详细的情况不明
《金瓶梅词话》第一个现存的续书《续金瓶梅》,是颇有名的戏曲家、词家丁耀亢(1599-1671)写的
丁书也是讲原书人物转世后的命运书中不但有黄色的地方,也有骂清朝满洲人的祖先,即建立金朝的女真的话,又有写大明两个字的地方85
为此,丁耀亢在1665年坐过一百多日的牢
此书凡例第四条有前集名为词话,多用旧曲的言语,可以证明丁耀亢所看的是《词话》本,不是崇祯本
《续金瓶梅》的说教性非常浓作者自己说写此书的目的不过是给《太上感应篇》作注脚
不久,有人出版了名为《隔帘花影》的改写本,丁书的很多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东西,纯粹说教而不说故事的段落都被删掉,原来64回的书缩成48回
为了更保险,编者把人物的名字改了(比如西门庆成了南宫吉)编辑《隔帘花影》的人因为看不惯丁书的十分松散的结构,所以也把原来好象故意切断的线索串连起来86
民国初年,有人出版了《金屋梦》(60回)此书是以一个只作稍许改动的《续金瓶梅》的一种本子为底本的
第三个续书叫作《三续金瓶梅》,只有道光年间抄本一本在世
作者讷音居士在自序里只提到了《隔帘花影》,他所想的第一续《金瓶梅》不知道是丁耀亢的原本否
从《三续金瓶梅》中各种现象看,讷音居士好象只看过《金瓶梅》的以崇祯本为底本的张竹坡评本此书黄色的成份不多
虽然不能跟《金瓶梅词话》比,《续金瓶梅》中说唱文学的描写还是相当多
因为按照传统看法,淫妇的最合适的报应是转世为妓女,原书很多女人在续书里就堕落为妓女
因此,《续金瓶梅》不乏妓女学唱,妓女给嫖客唱曲的场面,都是比较自然的
所唱的曲子,大概是作者自己写的,至少学者还没有找到这些曲子的来历
《续金瓶梅》描写戏曲表演的地方不多(只有一段戏曲引文),隐涉戏曲作品之处少之又少(只有提到《西厢记》的两个地方),提到某个人物点唱某篇说唱文学作品的地方更少
因此,《金瓶梅词话》里那些与说唱文学内容有关的非写实用法就不容易在此书中出现
用说唱文学间接表达人物的心思的例子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做法比较简单(比如被掳往北方的徽宗听人唱昭君怨)

《续金瓶梅》

(清)丁耀亢 著

《续金瓶梅》只有一段值得提出的戏曲引文西门庆的儿子孝哥出家当和尚之后,被山寨大王俘获了,山寨王强迫孝哥与他的女儿结婚但听了孝哥给她解释佛教的总旨之后,寨主的女儿心里有所转化
洞房花烛之夜,她吩咐戏子上演屠隆((1542-1605)《昙花记》第五出郊游点化(书中用异名,逢僧点化)
此出戏的主脚是对国有功的将军,春天佳日,带了爱妾到郊外踏青路上碰到了一僧一道,僧道劝将军早日回头,不再追求功名富贵
《续金瓶梅》录了僧道所唱的前几支曲子87
《续金瓶梅》与《昙花记》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结构松散的以白话文学传教的作品
《续金瓶梅》借用此戏的主要作用是伏下寨主女儿后来帮助孝哥逃下山,自己出家的情节
《金瓶梅词话》中,不只一次有人物公开谈到可以用说唱文学作为传达意义的工具的事,上面已经谈过
《续金瓶梅》只有一个地方有类似的情况,而且,在那一段里,曲子寓意层面的意义是由解释曲子的人加进去的,他故意说曲词与牵连到唱者的一件尴尬事有关,以此开唱者的玩笑
《金瓶梅词话》常有的人物跟人物所喜欢的说唱文学的内容之间的矛盾,《续金瓶梅》中却比较难找,做法也不太象
《续金瓶梅》有以曲代言的做法,但是常常有自然化,滑稽化的现象
丁书中,李瓶儿托生的妓女有时会为了消愁而唱曲子给自己或者亲身侍女听,但是有一次她唱的曲子不过是邀情夫来约会的暗号
潘金莲转世的女子与一个不知姓名的男子(实际上是借西门庆身形的鬼)唱歌,饮酒,性交的一段,后来被叙述者解释为报应潘金莲的罪过的一个梦
书中一个人物(李守备)用春药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他竟向让他操心的那话唱了两首先劝后骂的曲子
丁书虽然与《金瓶梅词话》一样有人物以唱[山坡羊]来发泄心中的感情的场面,但是次数没有原书的多
《续金瓶梅》的人物对唱只有一次引用说唱文学时,丁书照样抄用了说唱文学的惯用符号,但是不很显眼
《续金瓶梅》很多描写说唱文学的表演的地方不过是作者用说唱文学直接传教
丁耀亢信仰三教(儒教,佛教,道教)融为一体的一种宗教在书中出现的代表儒教的说唱文学作品是刘学官的两套曲子,第一套讲了他对儒教的看法,第二套交代了他弃官归林的思想过程
书中代表佛教思想的说唱文学作品是《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宝卷此宝卷所占的篇幅不小,描写详尽,似无任何遗漏
宝卷演的故事跟《六十家小说》同名话本小说基本相同:
全心信奉《妙法莲花经》的莲女和她的父母最后都成佛了
听众都非常感动,只有潘金莲和庞春梅转世的两个少女却专心磕瓜子开玩笑这两个少女只对从外国传来的大引起他们淫心之邪教感兴趣
跟《莲女宝卷》不同,作者没有让宣传此邪教的人直接向读者说话
书中代表道教思想的说唱文学作品是道士演唱的《庄子叹骷髅》的道情道情描写被庄子起活的死尸最后想作庄子的徒弟,庄子反而不要这个徒弟
听道士讲这个道情的人众中有陈经济转世的刘瘸子,他很感动,起了作此道士的徒弟的念头
刘瘸子给道士说了一首讲他一生的经历的词之后,道士真的收了他为徒弟
刘学官的套曲,莲女成佛的宝卷,庄子叹骷髅的道情都是以头尾齐全,很完整的形式出现的这是作者传教的重要方式之一
后两种保留了说唱文学本子常用的做法,用说唱两个字分出哪段是该说的,哪段是该唱的
《续金瓶梅》中不但有不少被罚而沦为妓女的妇女,还有不少被罚而沦为叫花子的男人
跟《金瓶梅词话》中堕落成叫花子的陈经济一样,他们也会一边叫化,一边唱陈述自己的一生的歌
最重要的例子是应伯爵唱的应伯爵原来有应花子的外号,到了续书他就真的成了乞丐
应伯爵把可以骗的人都骗遍了,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才对一生所作所为后悔不迭
他编了一篇散文、诗赞、曲牌都有的长歌长歌不但把他自己的故事,也把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以及庞春梅的事都说了一遍
这个长歌就成了整个小说(包括正书,续书)的缩影
《三续金瓶梅》中的说唱文学描写不多,算不上小说的重要成分
抄写此书的抄手好象对书中与故事没有直接连系的地方有抄得不胜其烦得态度
书中回首诗中,他只抄第一回的一首而已,其他回里,原来该有回首诗的地方只剩下闲诗不录(双回)或谎言莫叙(单回)的话
续书原稿中即使有大段的说唱文学引文,这种抄手得愿意保留它
总之,丁耀亢在《续金瓶梅》的说唱文学引用上有四个地方与《金瓶梅词话》此方面的模型不同:
(1)正书引用说唱文学的次数远远超过了续书;
(2)正书会批评书中所引用的说唱文学,但是续书却喜欢用说唱文学传教;
(3)续书中有用某一篇说唱文学作品作为全书内容的缩影的做法;(4)续书几乎没有借用说唱文学惯用形式的尝试

所谓崇祯本《金瓶梅》对《金瓶梅词话》

说唱文学引用的

删改,以及张竹坡对崇祯本里说唱文学引用的评价
按照现存资料,我们无法确定崇祯本的删定者为谁,候选人有冯梦龙、李渔等
《金瓶梅词话》现在只存四本,似乎很快就成了绝版书绝版的原因大概有二:
(1)《金瓶梅词话》的编辑工作作得非常差劲,有不少怎么看也看不出名堂的地方;
(2)读者很难接受书中尝试性的成份
编辑崇祯本的人把原本中的套曲、剧曲引文大部分删掉88
有时候,曲词删掉了的曲子表演的消息还在书中出现,有时候,提到表演的文字都没有
删定者的编辑原则就是删掉所有自己认为是可删可留的文字他不是不明白删掉的部分的作用,就是不同意那样写小说
编者的目的好象不过是出版一种成本较低,读者容易接受的通俗读物崇祯本保留的说唱文学引用都是较写实的例子
编者处理说唱文学引用的原则是篇幅越短越好
原书如引了两首唱的曲子,崇祯本往往只留了一首,原书的套曲引文,崇祯本往往只留了头一首曲子,也有时候引文一字不留,只提表演的曲名而已
不用说,《金瓶梅词话》中说唱文学非写实性引用最明显的地方在崇祯本几乎都找不到
西门庆和别的人物的两次对唱(第二十,七十九回)都了,蔡接生婆,赵裁衣,赵太医的自嘲诗(第三十,四十,六十一回)也都了
占了一点篇幅的戏曲表演描写中,崇祯本只留了《玉环记》第六出访妓女的一段89
第七十回从《宝剑记》抄来的套曲了,第五十九、八十九回[山坡羊]曲牌的挽歌,第一百回由两个人物轮流念的绝句也都失了踪
原书的宝卷中,有的被删了,有的删了一部分,有的不过用一句话交代而已
第八十六回的长词被删了,但是同回有韵有言的对话,反而因为本来不太容易看出它与上下文的不同,而被保留了
第八十——八十三回潘金莲、陈经济唱的曲子不是删了就是改成叙述者的引文
第九十三回陈经济唱的总结他一生的长歌被删了,保留的只有长歌之后的一首诗
第三十八回的带白被删了,李桂姐唱曲时应伯爵所插进的话也没有按照原书双行小字的形式印出
上面说过,决定崇祯本编者删掉某段文字的主要原因与经济有关
可以进一步说编者似乎不反对说唱文学影响小说,也不一定反对非写实的做法
很早就有人提出崇祯本第一回的改写受到了传奇戏曲结构的影响90可能与此书的编定有关系的李渔、冯梦龙都是写过小说戏曲的人
编者与评点者(说不定就是一个人)保留了把西门庆描写成一根阳物的祭文
此处的眉批,祭文大属可笑惟其可笑,故存之,很有编者的口气崇祯本批者与别的评点者的不同是他比较愿意承认小说中女人形象对他的吸引力,也愿意让自己认同于小说中人物
我想这种人不会太欣赏《金瓶梅词话》的有疏离效果的成分

《竹坡闲话》书影

(清)张竹坡撰

张竹坡似乎不知道崇祯本以前有一个《金瓶梅词话》他的评点本有一篇读法,其中第49则谈了小说中的说唱文学引用:
《金瓶梅》内即一笑谈,一小曲,皆因时致宜,或直出本回之意,或足前回,或透下回,另自分注……
虽然如此,张评对说唱文学的引用的话其实不多
虽然话语不多,张评对说唱文学引用的看法对后来小说家起了很大的影响
《金瓶梅》说唱文学引用中,张竹坡最感兴趣的是第八十回西门庆丧礼上以傀儡演的《杀狗劝夫》的简短的描写
张竹坡在评本的三个地方——读法第107则,第八十回回评第七则91,提出演出的地方的夹批(80回)——强调《金瓶梅》是继《杀狗劝夫》这本表扬主角的孝悌的弟弟,贤德的妻子的戏
张竹坡这么一说可能不过是想提高禁书《金瓶梅》的地位虽然如此,按照张竹坡的看法,此戏中牵着主角去吃喝嫖赌的假兄弟是用来衬托小说第一回中热结西门庆的酒肉朋友,
戏中主角和他同胞弟弟之间的关系是衬托小说第一回冷结的真弟兄武大和武松,第一百回中最后成继父继女的韩捣鬼和韩爱姐之间的关系
(第80回夹批、100回夹批)他认为此出戏的演出表明了小说以热结为主的前半的结束
(第80回夹批)按照他的解释,提到此戏的那句话牵连到小说的整个结构和意义
张竹坡也认为用曲子,戏曲的名字点出小说的主题(点题)是《金瓶梅》的大章法
(第61回夹批)他也认为作者会用提到说唱文学的地方让读者注意到小说从热转到冷的过渡(第27回回评第五则,27回夹批,
31回回评第四则,31回夹批,读法第六则),或者预示人物后来的命运(第6回夹批,32回夹批)
他有时候也把书中说唱文学的演出解释成是作者为了批评某某人物而写进小说的(第65回夹批)
如果我们打个比方,《金瓶梅词话》和它的刪改本,前者可以称之为肥大,后者的删定可以比之于减肥
肥肉是不容易消化的,但是也有吃出味道的人崇祯本的编定人跟张竹坡似乎是比较喜欢吃瘦肉的
玳安模仿主人嫖婊子的时候,听了婊子给他唱的曲子,崇祯本删了第一首之后的曲子
不知道原书情况如何的张竹坡说了妙,再唱便嚼蜡矣(第50回夹批)
虽然张竹坡所看到的《金瓶梅》的说唱文学引用没有原书那么丰富,但是他还是在崇祯本所保留的说唱文学引用里看出了很多他自己认为的是作者的用意
传统小说评点家中对后来小说起过影响的,张竹坡可算仅次于金圣叹张竹坡用的术语常常在后来的评点中出现

万历本《金瓶梅词话》

结 论92

《金瓶梅词话》在说唱文学的寓意和形式引用方面的多种多样真可以被称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尝试
书中的说唱文学引用,一方面有丰富它的内容和意义的功劳,另一方面又使它具有庞杂的形状
可是《金瓶梅词话》的这种庞杂,阻止读者认同于小说人物的特征,与后来比较重视模拟现实,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的小说不合
崇祯本《金瓶梅》的编定者删了原书说唱文学引文的一大半,其中刪得最多的就是借用说唱文学的形式的地方但是,说唱文学并没有从小说中消失
后来,即使似乎没有受过《金瓶梅》影响的小说也会多多少少有寓意性的说唱文学的引用,这个事实可以证明一般的小说家很容易想到向说唱文学借鉴,但是除了尝试引用戏曲式的自报家门方式的才子佳人小说《章台柳》以外93,借用说唱文学的形式的小说家几乎没有
就是直接受过《金瓶梅词话》影响的《续金瓶梅》,虽然书中说唱文学的引文相当多,有传教性的单一用法占了大多数
受过崇祯本《金瓶梅》及张竹坡的评点的影响的小说家如曹雪芹,他们特别欣赏的是把说唱文学作为人物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外人不容易懂的一种传达意义的工具
小说评点在十六世纪末开始大行其道为了表明他们与一般的读者不同,是作者的知己,评点家一定要卖弄他们的巨眼,一定要从一两字之差看出作者的微妙的用心
受了这种评点的影响的读者惟恐被作者瞒过,而受了这种评点的影响的作者又惟恐他的小说写得太容易看透
《金瓶梅词话》的寓意其实并不容易被看透,只是书中显眼的非写实引用常常起了提醒读者注意的作用
因此《金瓶梅》以后的小说就很少有如《金瓶梅词话》那样的大段说唱文学引文,而最常见的方式是只提到说唱文学作品的名字而已
这些说唱文学作品都以写实的方法写进小说里他们的寓意性常常不容易看出来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美】蒲安迪 著

早期白话小说模仿说书的原因是作者想借用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市井说书来帮助读者接受他们不太熟悉的新读物白话小说
同时,作者也可以利用说书来熔铸出白话小说这种新形式这种小说不会自己指出它的小说性质
后来,白话小说的叙述者朝着几种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种是李渔小说式的把传统模仿一般说书的叙述者的形象写成性格接近作者自己的说书人,一种是《儿女英雄传》、《花月》式的向读者强调自己与书的作者有什么不同,
并且声称他的任务只是敷演作者已经写好的书的叙述者,一种是《红楼梦》式的自嘲的无全知的叙述者,一种是《儒林外史》式的不太露面的叙述者
有这四种叙述者的小说都比较会自己指出它的小说性
因为明明是从另一本小说发展出来的,续书的自指性本来就很强
这些现象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金瓶梅》没有用某篇说唱文学作品作为整个小说的缩影,而《金瓶梅》以后的小说这种缩影式的总结倒常常出现
笔者虽然有意全面研究小说中非写实的说唱文学引用的这个问题,但是因为浅见寡闻,其中漏洞恐怕很多
虽然如此,如果本文能够说出此种引用在《金瓶梅》和其后的小说中的重要性,能够引起专家的注意,笔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本文作者 美国汉学家

陆大伟 教授

[注释]

①本文所讨论的说唱文学涵盖所有本来以口头表演或传达的文学,包括:有说无唱的,如平话;有唱无说的,如套曲;有说有唱的,如戏曲、宝卷等,当然吟诗也在此范围之内,可是因为吟诗实在是一般文人的看家本领,而在才子佳人之类题材小说中吟诗实在太普遍,所以为方便起见,本文除了特别情况以外,不探讨小说中的一般吟诗本文所讨论的说唱文学包罗以叙述为主,以抒情为主以及以代言为主的文学形式与作品

②参见 Roland Barthes,The Reality Effet [现实效果],收在Tzve-tan Todorov编,《French Literary Theory Today [当代法国文学理论]》(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2),第11-17页;Jonathan Culler,《Structural Poetics [结构诗学]》(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5),第193页

③Lindy Li Mark, Kunqu andTheatreintheTransvestite Novel,《Piahua baojian》[品花宝鉴中的昆曲,戏曲],《Chinoperl Papers[中国说唱文学研究学会学报]》14(1986):37-59是一个以小说中的戏剧描写当作说唱文学史料的例子

④见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自序,第一页;徐朔方,《论金瓶梅的成书及其他》(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出版),自序,第一页;刘辉,《论明代戏曲小说空前兴盛之成因》,《艺术百家》1987年3期

⑤晚期白话小说的情况有些不同,比方说《三侠五义》很有可能是根据自称为石派(石玉昆)说书艺人演出的当场记录本《龙图耳录》或者现收藏在台湾的石派说唱本改编的

⑥美国学者韩南(Patrick Hanan)教授把白话小说的叙述者以说书者的形象出现的这个情况称为thesimulatedcontext of the oral storyteller(说书模仿)见他的《The Nature of Ling Meng-chu’sFiction》《凌蒙初之小说的性质》),收在Andrew H. Plaks [浦安迪]编,《ChineseNarrative [中国叙述文学]》(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7), 第87-89页

⑦见Patrick Hanan,《The<Yunmenchuan>:FromChantefabletoShortStory》[<云门传>:从说唱到话本小说],《Bulletinofthe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 Studies》36.2(1973):299-308页

⑧李玉(1628-1667在世)有几出从话本小说改编的传奇戏曲见周妙中《清代戏曲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2-23页根据谭正璧的统计,明末清初有四十多个以《三言》话本小说为题材的戏曲作品见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199页

⑨戏曲的情况特别清楚现存唯一的元代戏曲集(所谓的《元刊杂剧三十种》)好像就是为去剧场看戏的观众编的,杂剧现场演出时比较难懂的曲牌录得很全,而比较容易懂的宾白就录得很不全头一个出版有全宾的戏剧本子的是朱有燉(1379-1439)汤显祖的戏,有人批评为案头之剧最后,有不少人编过根本无法演出的剧本

10小说出版的发达影响了职业说书的行业见下面讲《红楼梦》的仿书《花月》、《儿女英雄传》之处

11路工藏有一本《小说传奇》,每页分上下两栏,一栏有小说,一栏有传奇戏曲

12西方从来就以文学是否要模拟或再现现实为文学根本问题大概与西方诗学一开头就以戏剧为研究对象很有关系西方以外的各种文学传统都以表情、教化为文学的根本功能,也以抒情诗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参看Earl Miner,《ComparativePoetics[比较诗学]》(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90年出版),第24-25页;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田守真、饶曙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72页

13中国古代最有系统的戏曲论著有王骥德(卒于1623年)的《曲律》和李渔(1611-1680)《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分

14参见DavidLRolston(陆大伟)编,《HowtoRead the Chinese Novel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读法]》(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0年出版)

15理论性的传统著作屈指可数,比较深刻的是柳敬亭的老师莫后光对他说的话见陈汝衡《说书艺人柳敬亭》(上海,上海艺文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11-16页

16《四库全书》虽然收录了探讨散曲、剧曲的曲论作品,没有收录任何戏曲作品

17个别小说作品有时被分到子部,有时被分到史部把小说作品列在集部的做法好象到本世纪才有传统分类书目唯一称小说的部门在子部,而且所指的范围跟现代的小说概念很不一样

18日本内阁文库藏有一本《拍案惊奇》,第四十卷是水浒题材的杂剧《九宫阵》

19《拍案惊奇》第三十五卷,参见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462页第四注

20《拍案惊奇》,李田意整理(香港:友联,1966),卷33,第704,713,714页

21金圣叹死后,有人把才子书的单子从六部扩充到十部,并把非小说,非戏曲的作品除外,冯梦龙的《四大奇书》包括两部小说,两部戏曲,参见Andrew H Plaks (浦安迪),《TerminologyandCentralConcepts[术语,主要概念]》收在《How to Read the ChineseNovel》,第83-85页,跟金圣叹一样,毛宗岗(1665-1700在世),写了两部重要评点著作:一本是小说评点本《三国演义》,一本是戏曲评点本《琵琶记》,也是把所批评的戏曲看作读物而已

22李渔《李笠翁曲话》,陈多注(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填字馀论第103页

23崔子恩《李渔小说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54-57页李渔把他第一个小说集叫做《无声戏》,也喜欢用同一个题材写小说、戏曲两种作品他不但带常以戏曲的术语讲小说,也常常把现实看成戏曲(《无声戏》第二篇的开头有很多例子)

24《青楼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六回,第37页)

25参见王先霈等《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

26参见方正耀《中国小说批评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44-47页

27有名的京韵大鼓艺人刘宝全(1869-1942)就是吸取京剧的长处而创造出他独特的流派

28戏中戏在中外都不乏其例说唱词活《云门传》里有说唱的演出(一段道情)见Patrick Hanan,《The <Yun-men Chuan>》,第301页

29一般的说唱文学利用多种文学形式,也往往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视点重述故事的一部分说唱词活《云门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见PatrickHanan,《The<Yun-menchuan>》,第302页陈乃鼐《明杂剧中的曲艺》,《汉学研究》6.1(1988年):135-147引有九个例子

30比较有名的是李玉《清忠谱》第二出李海泉说《岳传》,洪升(1645-1704)《长生殿》弹词李龟年以弹词形式演唱本戏的梗概,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柳敬亭的多场演出此戏柳敬亭的模特儿之一是孔尚任亲身认识的鼓词家贾凫西(生于1589)参见RichardE.Strassberg,《Theworldofk’ungShang-jen[孔尚任的世界]》(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5年版),第33-40页元杂剧也有说书的片断,如《赵氏孤儿》第四折程婴用图解说赵武的来历,但不是职业说书艺人的演出

31郑振铎等编《水浒全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

32《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在本书第11回借用了《水浒》描写诸宫调演员(白秀英)的一篇四六文来形容在宴会上作清唱表演的演员参见周钧韬《金瓶梅素材来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78页

33虽然作者在第51回告诉了读者诸宫调的名字(豫章城双渐赶苏卿),但小说没有录它任何片断金圣叹补了白秀英的定场诗,而且在批语中说了此诗的离别之情正合雷横的性情见陈曦钟等编《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1612年左右出版的百廿回《水浒全传》加了一段李逵听说书人讲华陀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作者以李逵对这个故事的反应形容李逵的天真性格

34《水浒》最长的戏曲描写是,徽宗在皇宫召见已经受招安的宋江等梁山英雄的一篇纯粹点缀性的骈体文

35传说有一武昌府伊判案时突然唱戏了请见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页另外,相声、京剧都有名叫《戏迷传》的手法夸张的节目节目中的主脚是京剧戏迷,做什么事都是一边做一边唱临时编的形容他的动作的戏词,他也往往因此闯祸

36《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所提的《钟情丽集》是一个例子此两部作品都列在沈德符(1548-1642)《野获编》词曲条目之下请见于盛庭《<金瓶梅>令曲与<野获编>》,《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4期当场赋诗以泄情早在《左转》、《史记》就有先例,不过次数没有《钟情丽集》之类的小说多

37譬如《六十家小说》中张子房慕道记中的两个对头张良、刘邦,多半以诗代言,也常常用引诗的套语,有诗,词为证张良成仙之前,有很短(才八个字)的描写他唱道情的片断,见谭正壁校注《清平山堂话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第111页

38这些套语是从赵令畤的讲《莺莺传》的鼓子词借来的

39他也是有文化修养的妓者所讨厌的暴发户,俗不可耐之辈

40书中所占篇幅最长的那年(1117,第39-78回),一共有十个平常日子有说唱演出

41说唱文学在西门庆的生活中占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他不务正业的批评顾炎武(1613-1682)在《日知录》有这样的话:今日士大夫,才任一官,即以教戏唱曲为事,官方民隐,置之不讲国安得不亡,身安得不败转引自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479-480页

42比较重要的著作有:冯沅君,《<金瓶梅词话>中的文学资料》,收在她《古剧说汇》(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出版),第107-202页;戴不凡,《<金瓶梅>中的戏曲与纺织史料》,收在胡文彬,张庆善编《论金瓶梅》(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415-428页;蔡国梁《宝卷在<金瓶梅>中》,收在《论金瓶梅》,第351-358页;郭立诚,《〈金瓶梅>中的戏曲与杂曲》,收在他的《中国艺文与民俗》(台北:汉光文化,1984年出版),第271-286页;于盛庭,《<金瓶梅>令曲与<野获编>》;徐扶明,《<金瓶梅>与明代戏曲》,《戏曲艺术》1987年2期;周钧韬《<金瓶梅>素材来源》;蔡敦勇,《金瓶梅词活剧曲品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孙崇涛,《<金瓶梅>戏剧史料辑说》,《文献》1989年3期;孙崇涛,《<金瓶梅>所叙剧曲考》,《文献》1990年1期

43徐扶明以书中有海盐腔的演出描写而没有提到昆曲为根据,从而认为《金瓶梅》是嘉靖年间的作品,《<金瓶梅>与明代戏曲》也有学者按照书中的流行歌曲判断它所产生的年代

44徐扶明在《<金瓶梅>与明代戏曲》中提到了很多书中所提到的戏曲在明末还在演出的证据参见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第61-62,71页

45潘开柿在《光明日报》1954年8月29日提出此说之后,到最近十多年才获得几位很有权威的学者(徐朔方、刘辉)的支持

46最早提出此说大概是韩南《Sourcesof the <Chin P’ing Mei>[<金瓶梅>的素材来源]》,《AsiaMajor》n.s.,10.1(1963年):23-67有关此说的重要著作有:Katherine Carlitz[柯丽德],《The Role of Drama inthe <Chin P’ingMei>[<金瓶梅>中戏曲的作用]》,芝加哥大学博士论文,1978年,柯丽德,《Allusionto Drama in the <Chinping mei>[<金瓶梅>中戏曲的提要]》,《MingStudies》6(1978年):30-35,K’ang-iSunChang,<Songsin the <Chin ping mei tz’u-hua>[<金瓶梅>中的曲子]》,《Journalof OrientalStudies》18.1-2(1980年):26-34;柯丽德《Puns andPnzzles in the <Chin ping mei>:A Look at Chapter 27[<金瓶梅>的双关和隐语]》,《T’oungPao》67.2(1981):216-39;柯丽德,《TheRhetoricof<Chin P’ing mei>[<金瓶梅>的修辞]》(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 Press,1986年)柯丽德,《The Roleof Song in the <JinPingMeicihua>[<金瓶梅>中曲子的作用]》,1989年首届国际金学会议论文支持集体创作说的徐扶明,虽然觉得创作此书的艺人无才填新曲,但他有时也欣赏书中提到戏曲的地方的反讽作用请见他的《比较<金瓶梅>与<红楼梦>戏曲描写》,《红楼梦学刊》1989年3期,第八注还有人说《金瓶梅》中的戏曲描写不过是装饰性的而已,见白先勇,《红楼梦》对《游园惊梦》的影响:戏曲穿插及小说主体的关系(摘要),《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1980年

47东京:大安影印本,1960年版

48叹浮生有如一梦里有转回头都做了北邙山下鬼的一句,见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第147页

49参见Carlitz,《The Role of Drama》第303-304页按照徐扶明的看法,书中引用王勃院本的方式有些累赘,他而且认为此院本在小说的出现是早期《金瓶梅》说唱演出遗留下来的迹,见《〈金瓶梅>与明代戏曲》提醒读者西门庆在某种意义上是皇帝的影子,还有另外一种办法,书中几次把原来专门给皇帝唱的套曲唱给西门庆听书中只提了套曲的名字,但是套曲的唱词是很容易找到的参见Carlitz,《RhetoricofChinp’ing mei》,第42页

50按照蔡敦勇的看法,明末的太监在戏曲方面是比较喜欢保留古典戏曲的老唱法,是比较懂戏的,《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第72页

51西门庆在看破别人的毛病方面得比别人落后,但是一直看不出自己的毛病,书中所谓的灯台不自照

52看到《玉环记》中的男主角对着女主角的遗像而生悲,西门庆不由得想到死去的李瓶儿而跟着悲从中来潘金莲发觉了便大吃其醋(63回)此后,西门庆让人唱流露他对李瓶儿的念念不忘之情的套曲时,潘金莲又醋劲大发(73回)

53太监要听的第二套曲子特别不吉利曲词中有提到打碎瓶子(暗指李瓶儿之死),猫摄魂(暗指官哥被金莲的猫吓破了胆而死)的话,此曲收在张禄编《词林摘艳》潘金莲驯练猫的方法是套用《赵氏孤儿》中屠岸贾驯练狗咬赵盾这一情节还有一次太监点了不吉利的戏却没有人提出异议(32回)有一些明末编的戏曲、套曲选集,是把曲子按适合庆祝生日,结婚等情况而分为不同类别,《乐府虹珊》(有1602年的序)是一个例子

54见Patrick Hanan,《Sourcesof the <Chinp’ing mei>》,第51-53页

55《金瓶梅素材来源》第347页

56见吴组缃,《<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收在《儒林外史研究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第24页

57参见Zbigniew Slupski,《LiteraryandldeologicalResponsestothe<Rulin wai shi>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现代中国文学中对〈儒林外史〉的文学性的、意识形态性的反映]》,收在Goran Malmqvist编,《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 Its Social Context》(Stockholm,1975年),第129页

58如果不知道此套曲子的出处,读者可能会误会骂的是谁,郭立诚就犯了此毛

病,竟说曲子是针对秦桧的《〈金瓶梅>的戏曲与杂曲〉,第276页

59书中提到的套曲很多本来就是清唱的剧曲,很多剧曲也收在明末流行的曲子选集里,往往要仔细对照所有现存的本子才能判断某一套曲子是从戏曲本子或是曲子选集抄来的比方说,书中引的《风云会》第三折的套曲似是抄自曲子选集的见周钧韬《金瓶梅素材来源》第350-351页其实可以从套曲的来历看出第53-57回的补者的不同编写习惯第53-54回跟书中任何别的片断不同的是所引的曲子都是从《太和正音谱》抄来的第55-57回的特点是说唱文学的引用比小说中其他片断少参见周钧韬《金瓶梅素材来源》第273-274页,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第193-198页

60书中宣的一个宝卷(73回)不过是《六十家小说》中话本小说《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文字上并没有多少改变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是对这个故事的内容感兴趣,而对宣宝卷的写实性的描写并不在乎参见蔡国梁《〈金瓶梅>中的宝卷〉第357页

61例外的是讲黄氏的宝卷(74回)因为听众都想睡觉,讲第五祖的宝卷的宣唱被切断了,但是姑子还是把故事的梗概说给吴月娘听了(39回)《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宝卷虽然叙述者说姑子把它说完了,可是实际上书中只引了话本小说的前半截

62薛姑子因为人命案子被判还俗(34回)此是由参加审问这个案子的西门庆告诉吴月娘的(51回)

63只说给吴月娘一个人听的讲五祖的宝卷的后半部(39回),可以说是她后来舍子于空门的榜样

64比方说,谢希大用了语义双关的笑话(笑话中阴沟同时指排水道与阴户)批评妓院的人只会向钱看李桂姐就用了讲仙人派老虎请客(老虎反而把该请的人统统吃掉了)的笑话反唇相讥谢希大等帮闲客只晓得(白)吃别人,不会自己出钱请客(12回)

65参见Kang-i Sun Chang,《Song in <Chin P’ing Mei>》第30页;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第333-336,345页

66卜键认为《宝剑记》、《金瓶梅词话》两书是李开先一个人写的他的论据之一是两书与《水浒传》的关系相同见卜键《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兰州:甘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67比如第八回潘金莲唱曲子的时候,曲中她自己的形象是一个无缘无故地被情人遗忘的善良少女,但是在唱曲子的时候,他竟在惨忍地虐待丈夫的女儿迎儿(8回)李瓶儿虽然对她丈夫的死负有很大的责任,她还可以在唱词中说她一生没有伤害过谁,也不明白她自己的命为甚么那么苦(59日)参见Carlitz,《RhetoricofChinp’ing mei》,第116-117页

68跟杂剧常见的做法一样,潘金莲在此用曲子回答侍女的问题

69书中挽歌多半是用这个曲牌唱的参见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第285-299页

70中国古代乞丐一般的是一边唱歌一边沿街叫化,所以叫花子唱歌是比较自然的

71在这两回中,也有用写在纸上的曲子当作情书的例子(小说别的地方也有),但因为不是口头传达的,而且所引的曲子也不是现存说唱文学本子里找得到的,本文没有探讨这个现象

72见Carlitz,《RhetoricofChinp’ing mei》,第118页

73赵太医出场的这段的一部分是从《宝剑记》第28出抄来的《金瓶梅词话》第七回的回首诗是适合媒婆用的自嘲诗此诗与《宝剑记》第30出的出场诗有共同的词语《金瓶梅词话》中的叙述者介绍人物的时候,也有借用戏曲出场时用的话的参见Carlitz,《Roleof Drama》第281、283页

74此段是从《玉环记》第14出抄来的另外在《玉环记》别的地方人物出场时自报家门的话在《金瓶梅词话》的其他地方出现过(100回)参见Carlitz,《Roleof Drama》第281、283页

75此种套语虽然也在戏曲中出现,比如《宝剑记》第35出,但是次数不多按照卜健的看法,(《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第69-70页)在《金瓶梅词话》中,不但此套语,就是以曲代言的做法都是从《宝剑记》中借过来的

76Gerard Gennete,《NarrativeDiscourse [叙述语言]》(Ithaca:CornellUniversity Press,1980年),第172-173页有戏剧对西方小说的影响的扼要总述

77《金瓶梅词话》中的对话往往不太容易懂,不够小说化,说不定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作者的关于对话的概念受戏曲剧本对话的影响太深戏曲的对话是先经过演员舞台上的阐释与发挥才被听众接受的,字面表情不够明白的地方还可以由演员补充,小说的情况与此不同

78不能接受《金瓶梅词话》这方面的非写实性引用的学者比较多,比如郭立诚,《<金瓶梅>中的戏曲和杂曲》第274页(讲人物唱的[山坡羊]);刘辉替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所写的序,第4页(讲西门庆和吴月娘的对唱)为了解释后20回的非写实说唱文学引用比前80回多得多的这个现象,刘辉同时有前80回,后20回不属于同一个抄本传统之说,《从词话本到说散本》,《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3-5页

79参见李时人《词话新证》,《文学遗产》1986年1期

80见David T. Roy [芮效卫],《The Fifteenth-Century<Shuo-ch’angtz’-hua> as Examples of Formulaic Composition[试论成化说唱词话为口头套语创作法的产品]》,《Chinoperl Papers》10(1981年):第97-128页

81韩南,《Sourcesofthe<Chinp’ing mei>》第59页,曾把《金瓶梅词话》的这一方面的做法称为一个:strange and isolatedexperiment[独一无二的古怪尝试]中国支持此种文人尝试说的有卜键、李时人、周钧韬等人

82柯丽德(Carlitz)十多年来一直在支持此说参见他的《Roleof Drama》第125-129,263页;《Allusionto Drama》第34页;《RhetoricofChinp’ing mei》,第87-89,144页浦安迪(Plaks)也同意此说,参见他的《Four Masterworks ofthe Ming Novel [明代四大奇书]》(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年),第128-129页(讲西门庆和吴月娘的对唱)

83因为《金瓶梅词话》中正面人物如凤毛麟角一样难得,阻止妨碍读者的过分认同特别重要

84参见Carlitz,《RhetoricofChinp’ing mei》,第54-55页;Plaks,《FourMasterworks》,第127页,第214注

85《续金瓶梅》,收在《金瓶梅续书三种》(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出版)

86参看王三庆,《跋天理图书馆藏<新镌古本批评绣像三世报隔帘花影>》,《华岗文科学报》17(1990年):第365-372页

87《金屋梦》、《隔帘花影》两书只提到了此出的演出,没有录曲词

88参见刘辉《从词话本到说散本》第25页1816年出版了简本《新刊金瓶梅奇书》,只保留了故事的梗概参见刘辉《<金瓶梅>主要版本所见录》,《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第102-113页

89齐湮,汝梅编《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香港:三联书店,济南:齐鲁书社联印,1990年版)

90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收在《论金瓶梅》第62页

91王汝梅等编《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92因故,笔者来不及翻译中受《金瓶梅》影响的小说的说唱文学引用、似无《金瓶梅》影响的小说的说唱文学引用,以及与《金瓶梅》唱反调的《岐路灯》三节翻译的时候,笔者甚受密西根大学研究生连心达先生的帮助,在此致谢

93参见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192页

本文选自《金瓶梅研究》第四辑(第二届国际《金瓶梅》研讨会专辑),1993,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数据采集 黄洋)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