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术本金瓶梅》的整理工作,是从1987年8月开始的,直到2004年12月方告竣,断断续续把这件工作做了17年
这期间,对校稿做过四次较大规模的修订,成书前因微机硬盘被意外击穿损坏,修订成稿一字无存,所有工作只好从头开始,最后的修订稿也因此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这十几年的时间中,《金》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了显学,研究空间不断地向纵深和新的广度拓展,因此这个版本也不断补充进了新的研究成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在整个学术过程中,得到了黄霖先生、吴敢先生、宁宗一先生等学界不少前辈、师友的无私支持和具体帮助,吴敢先生和宁宗一先生各自撰写了长达万余字的序言,指点迷津,奖掖后学,其情殷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目前,此书稿已被出版单位所接受,并完成了向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报工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金瓶梅》的版本,非常复杂,大体上分为两个系统,即词话本系统和说散本系统,在说散本系统中,又分为《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和《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两个子系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本书名为《综合学术本金瓶梅》,所依据的底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所藏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原马廉藏本),并以汇校形式参据两大系统的若干种代表性版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以期整理出一部既可满足一般读者欣赏需要,又可为学界提供相对完整的《金瓶梅》研究资料的一个新版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校记简称底本),为大开本,共四函,36册,(20.8 x30.6cm),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封面扉页均不存,书首有东吴弄珠客序,正文每半页10行,行22字,每卷五回,每回回首有插图二帧,全书共二百帧,均出自新安(今安徽歙县)名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5.html
文中有圈点,行间有夹批并有眉批
之所以选用北大本作为底本,是由于这个本子是现在崇本系统中最为完整、至为珍贵的一个版本
该本图与正文刊印精良,全书有眉批1286条,眉批位置与正文文字相合,无错位乱置之处
而其他版本,则有的开本较小,刻工差,残阙较多,或没有序言评语,显系北大本的翻刻或再翻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8月影印该本,作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补配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本书的主要参校本有以下几种:
一、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校记简称内阁文库本),全一百回,二十卷,本文二十册,附图一册(二百帧)
该本与北大本相近,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八字,无欣欣子序,有东吴弄珠客和廿公跋
行文方式与北大本略有不同,回首引诗、词前多无诗曰,或词曰,引词则将词牌冠于前
眉批刻印的行款亦与北大本不同;北大本眉批以四字一行为主,极少回目中二字一行,内阁文库本则为三字一行
有些眉批和旁批为北大本所无,北大本中的某些眉批和旁批,内阁文库本也有时失佚
二、(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记简称张评皋鹤堂本),全一百回,三十册,不分卷,为清康照乙亥本(21 x14.8cm),
书口为第一奇书,正文半页11行,行22字,无图,回前亦无回评.正文内有眉批,旁批和行间夹批文字,卷首有谢颐序,附录有《凡例》侧)、《目录》、《杂录)《杂录小引》、《西门庆家人名数》、《西门庆家人媳妇》、《西门庆淫过妇女》、《潘金莲淫过人目》)、《趣谈》、《苦孝说》、《寓意说》、《冷热金针》、《非淫书论》、《大略》、《竹坡闲话》、《房屋考》、《西门庆房屋》、《读法》(108则)
刘辉先生认为该本为第一奇书之原刻本,刊刻于清康熙之十四年乙亥
三、《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记简称张评影松轩本),影松轩刻本(21x14cm),
该本书口为第一奇书,无鱼尾,正文半叶10行,行22字,有图200帧,全一百回,二十册(其中图1册)不分卷,每回前有回评,正文内有眉批,旁批,行间夹批,
框内右上方署彭城张竹坡批评,中间大字书绣像金瓶梅,左下方署影松轩藏版,卷首有谢颐序附录有《趣谈》、《杂录》、《房屋》、《大略》、《杂录小引》、《苦孝说》、《寓意说》、《读法》、《108则》、《第一奇书书目》
四、《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兹堂刊本,校记简称张评在兹堂本),文龙评,全一百回,有眉批、旁批,回间夹批,回评独立成篇有谢颐序,附录依次排列为:
五、《新刻金瓶梅词话》(校记简称词话本),一百回,十卷,二十册,为明万历刻本(21.5x13.8cm),正文半页11行,行24字,无图,无评,
正文多处用墨笔涂改,这个版本原于1932年首次在山西介休县发现,为北京图书馆购藏,后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现存台湾,所用为据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之重印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
据考证,此原本系明万历四十五年祖刻之翻本,刊刻时在万历四十七年稍后(胡文彬《金瓶梅书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一、本书汇集、整理了无名氏、张竹坡、文龙(文禹门)三位批抨家的评点资料
共集录眉批1700余条,旁批与行间夹批3000余条,回评198则
二、崇本系统诸本的眉批与旁批,亦不尽相同,北大本原无或残阙不可辩认的眉批与旁批,据内阁文库本补入,北大本中的眉批,在内阁文库本中有偶作旁批之处,从北大本
北大本原有,内阁文库本无的眉批、旁批,只注明北大本眉批或旁批;内阁文库本有北大本无的眉批、旁批,则标明崇眉批、崇旁批、崇夹批
北大本的个别眉批,为首图本所无,首图本之旁批,亦有与北大本不同之处,有些旁批为北大本所无,天津图书馆藏本亦略多数条眉批,因缺少信而有徵的资料,只能酌情补入
三、张评系统诸本评点文字亦多不有同,康熙乙亥《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本衙藏板)有眉批、旁批,行内夹批及回评(亦有未装入回评之同一版本),而《全像金瓶梅》本衙藏版本却只有回前评语,而无眉批,影松轩本则将康熙乙亥本眉批删除或改为旁批,《四大奇书第四种》有回前评语和旁批,无眉批,在兹堂本、皋鹤草堂本有眉批旁批而无回评
在总评文字中,康熙乙亥本及本衙藏版本缺《凡例》和《第一奇书非淫书论》;而无回评;在兹堂、皋鹤草堂等本,则不缺二文
本书张竹坡的评点文字部分,以康熙乙亥《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本衙藏板)为基础,其它翻刻本不另出校
并将总评有关文字附录于后,《非淫书论》、《凡例》,从在兹堂本补人
四、眉批、旁批、行间文字夹批,依版本编次为崇批、张批、文批
张评康熙乙亥本回评原在回目、正文之前,另页刊印,本书移至回末文龙之回评后,
有附记多则,颇具资料价值,兹作为附录,附于评语之末张评本总评部分原在正文之前,本书选《第一奇书凡例》、《竹坡闲话》、《冷热金针》、《寓意说》、《苦孝说》、《第一奇书非淫书论》、《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7篇,作为附录,附于书后,由于排版程式的改变,眉批文字移至页间,旁批文字置于相应的正文行间
一、广列异文由于本书为综合学术本,广列异文是校勘整理的一项主要工作
本书参校范围,不限于崇本系统主要版本,而且同张评本、词话本进行比勘,这种版本的校核比勘,对了解《金瓶梅》的流传、演变以及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是很有必要的
崇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无名氏,同时也是词话本的改写者,本书通过崇本与词话本的比勘,能使读者更为直接地了解说散本与词话本之间的关系以及从词话本到说散本的演变过程,
亦可从《词话》本和说散本的比较研究中,从文人作家与民间创作各自的特点中,去探索和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内在发展规律
《金瓶梅》在成书的过程中,不仅从《水浒传》中抄录了大量的文字,而且从话本小说(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杂剧传奇,以及流行于当时的散曲、时调中抄录了大量的文字,
这些抄引,有的属同体移植,有的属异株嫁接,有的则属改头换面正是这些异彩纷呈的他山之石,成为探究《金瓶梅》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素材来源的剖玉之刀
本书首次在整理出版的《金瓶梅》中将这些抄引的文字作为异文写人校记
《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因承关系
《金瓶梅》正是借《水浒传》故事繁行而成大国
《金瓶梅》对于《水浒传》的抄录是大规模的,据周钧韬先生统计,《金瓶梅》一百回中含有抄袭《水浒传》文字共三十二回,占全书总回数的三分之一
反之,《水浒传》一百回中,被《金瓶梅》所抄袭的有三十回的三十五段文字,亦占全书回数的三分之一
这两个三分之一已经足以说明《金瓶梅》对《水浒传》的依赖(《<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周钧韬著《金瓶梅新探》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4月版)
由于这一部分文字庞大,除韵文部分之外,对抄引的故事情节,在出校时只将重要部分列出可资对照的,一般只举出抄引线索
对于来源于话本和拟话本的素材,如《大宋宣和遗事》,及《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古今小说》中的《刎颈鸳鸯会》、《简贴和尚》、《戒指儿记》、《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志诚张主管》(又名《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又名《三焚僧记》)、《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等,和抄引自戏曲如《西厢记》、《琵琶记》、《香囊记》、《玉环记》、《宝剑记》中的情节及韵文,以及见载于《雍熙乐府》、《词林摘绝》中的散曲并小令,则全部录出原书文字,与《金瓶梅》相比勘
二是在通校了崇本系统、张评本系统中重要版本和词话本的基础上,对底本中阙衍讹误之处进行了校正和调整,如:
第十五回:蹴鞠齐云,底本原作蹴鞠齐眉,崇本系统与张评系统诸本均同,因踢球的社团称圆社或齐云社,故据词话本改齐眉为齐云
第十八回:五百年冤家今朝相遇,三十年恩爱一旦遭逢,底本上句原作五百年冤家相遇,崇本系统、张本系统诸本同,与下句不对仗故从词话本在上句补入今朝二字
对有些错误之处则据文意,在理校中进行了改动:
如第七回写孟玉楼出嫁后,到三日,杨姑娘家并妇人两个嫂子,大嫂和孟二嫂,都来做生日
各系统诸本同,做生日显系误抄或误刊孟玉楼的亲眷们是于孟氏出嫁后第三天来西门府上贺喜,故从前后文意径改为做三日
底本第十六回:跪着唱了一套十三腔,诸本同,误十三腔,应为三十腔
三十腔系曲牌名,集三十个曲调而成,这种集曲形式称为犯调,属南曲范畴
另外《盛世新声·南曲》、《词林摘艳》卷二,均作三十腔,从改第四十七回,引首诗须凭鲁连箭,为汝谢聊城,谢聊城,内阁文库本作解聊城,张评本作谢联城,均误
按: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策士,好为人排难解纷汉班固《答宾戏》有:鲁连飞一矢而蹶千金,虞卿以顾眄而损相印之句
后人遂以鲁连箭代指金银《战国策·齐策六》:战国时,燕攻齐,下七十余城
齐将田单欲收复聊城(今山东聊城市西北)攻之年余而不下鲁仲连乃写信系于箭,射人城中,劝燕军弃城,燕将得信悦服,罢兵而去,齐国之围遂解
后以此典比喻助力这两句诗引此典,喻苗青脱祸,全凭金银的助力去打通关节故径改为射聊城
三是对行文中不规范而又容易引起歧意的俗字、别字,亦进行了更正,不便径改者,则保留原字,并在校记中予以说明
《金瓶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市井小说,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系统更是极其驳杂
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市语、土谚、村话、反切、隐语、詈语、歇后语、拆白道字,使人感到眼花嘹乱,注释起来颇费力气
有很多语辞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
在注释过程中,除借助大量的工具书和关于社会学、民俗学、语音学、方言学、语义发生学以及历史、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背景资料之外,还更多地汲取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注释过程中对名物、典章、历史掌故,及市井切口诸方面有所侧重,尽量做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把握一定的分寸,对个别有歧义的语辞,则多义并存或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不作望文生义的诠释
文章作者单位:四库全书编委会
刊于《金瓶梅研究》第八辑,2005,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