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下旬,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五莲召开根据大会负责人的安排,我有幸和魏子云先生分别在大会上致辞
就是借着这次世纪盛会和发言的机会,我把十年来的绵长思绪说了出来:中国《金瓶梅》学会是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来自各地的朋友组成的大家庭中,我感到温馨从众多师友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富有启示的思想,同时更获得了真诚的友谊
在五莲,会议时间不长,我又因故提前反津,但是我和香久还是做了两次深情的谈话
然而,我只是在一个多月后收到香久的散文选集《一壶天地小如瓜》,读了他的《一部书的罪与罚》后,我才真的感到一部小说巨著如何把我俩的心更紧地连在了一起,一种相知相契的感情油然而生
我治金学研究付出的并不大,所谓浅尝辄止而已,因此在没取得什么成果的情况下,我的心态始终很平衡
香久兄可就大不同了,为了一部《金瓶梅》,他受到的是大惊、大恐和大委屈,如果换了我,我会一生躲着这部书,免得它给我再招灾惹祸
可是香久兄却不这么想,他竟以十一年的心血岁月(1989~2000)拿出了一部前无古人、独标彩异的厚重之作——《综合学术本<金瓶梅>》
这是何等顽强的毅力!说他有一股为学术文化献身的精神绝非过誉
而从另一角度讲,香久兄这次在《金瓶梅》研究领域取得的实绩也绝非偶然
他在北大读书时即受名师指点,此后依恃着丰厚的文学与史学功底以及敏锐的文化感悟力,在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举凡诗歌、散文、小说创作、文艺评论、古典文学研究都有所建树比如,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就有自己的特点
这突出映示为:行文落墨、布局谋篇的斜出旁逸,无拘无束而终不失法度,以及对诗文掌故、趣闻轶事的信手拈来,巧妙化用
它们无形中酿成了作品缤纷洋溢、挥洒自如的叙事风度,贻人以参错繁富之美
对于诗,我的理解很肤浅,但读香久的诗作,仍然感知到它们的灵动高华、精微郁勃、文采焕然、妙语迭出,如果作什么历史定位的话,这当属香久的性情之书
他的几部代表作让我感受到的是他善于凭借他的研究对象(除《金瓶梅》以外还有纪晓岚)去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即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知识分子人格构成的深入探索
香久关于纪晓岚年谱之作,涉题广泛,思想丰闳,富有现代精神,过去,考据和文本与理论研究往往隔阂,甚至相互排斥,结果三者均得不到很好发展
香久却将三者纳入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中加以审视,从而体现了文本以及理论的互补相生、互渗相成的新的学术个性
有时明明是一部资料书,却显得血肉丰满,有理有据,无枯燥乏味之弊,而是灵气十足,富有可读性
从已出版的三部专著中,似可总结出一点经验,即小说研究要求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需要学识与才情、广博与精深、新颖与通达等等的平衡与调适
香久兄以过去《金瓶梅》研究中的问题为鉴,在深沉反思的起点上,力求突破长期以来这个领域中陈旧模式,锲入新的感悟和理解
而在文字上的特色则是叙笔与论笔互呈,叙笔灵俏,论笔机锋,彼此相映,从容道来,从而深刻揭示了《金瓶梅》在小说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何香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7.html
不难看出,香久在三部金学研究专著中,更看重的是条分缕析,用之以构筑自己的论说框架
比如在情与欲的正负价值上,在美丑的区别上,在中国小说模式的开放性论说中,都贯穿着细致而新鲜的见地,显示了他与失去活力的僵化的研究路数的不同思路
作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全新文本,《综合学术本〈金瓶梅〉》熔甄别、整理、校注、评点、纪事于一炉
香久倾其心血,发挥其学识之长,真正做到了精勤与博洽、细密与敏锐相得益彰,而细琐与难考之事亦以求实之精神,做出合理之诠释
另外全书的注释常有开掘前人未发之新意,和修正前人的某些谬误的思维勇气
写到这儿我不能不横插一笔,谈谈香久明确标举的学术本的问题
学术本三个字无疑是全书的关键词,也是香久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之处,更是他为自己提出的一个大难题,当然还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学术本不仅意味着全书的学术性,同时更可看出作者极重视学术的规范化
从学界专家的观点来看,学术首先讲究客观和理性,来不得一点天马行空、酣畅淋漓,即太多的主观化;
尤其今日之治学术,其中术的因素越来越强,而学又越来越与特定的技术、程序与方法(术)联系在一起,于是也就越来越学科化、体制化,以至于不术便无学,而不是不学则无术,因而也就越来越需要训练
这部综合学术本的《金瓶梅》是对香久兄国学功底和现代学术规范的一次考验
就我浅薄之见,他是渡过了道道难关,而又较好地实现了他创制的学术本的新规范
一部书的结构框架是十分重要的,他往往显示编著者面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宏观把握的能力
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你尚未展读全书,但由它的目次所揭示的体系的概貌便引发你强烈的阅读兴趣
可以想见,《金瓶梅》虽是一部小说,但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何为大端,从何着笔,乃是操作时颇费斟酌的问题
香久的这部大书称得上恢宏大度,疏而不漏所以通观全书,体系编排,井井有条,有注有评,且有史有论,亦史亦论,史论相依,结合成一个纵横相交的主体坐标轴
于是《金瓶梅》便在其中确定了在一个小说史上的地位,同时,又因这部书属综合性学术本,从而显示出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所以仅从框架建构上来说,作为一部综合性文本,它显示了编著者的功底和眼力
于是,我突然想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治史要有所发现
也就是说,要在历史的观察中注入主体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东西
今天,我们读到香久的这部新书,从建构到书写同样体现了他具备敏锐的发现意识
香久因为拥有多年修成的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力而显得睿目炯炯,卓尔不群
从这里我们还获得了一个重要启示:学术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成果,也许更重要的是思考
是的,成果是重要的,思考同样重要,而这又恰恰需要智慧、巧思和责任感香久兄和许多真正的学者作家一样,他在默默地为我们做着这些工作
一篇序言写得这么长,早应停笔了但是当香久兄把电话打过来,又把材料寄过来以后,我就处在极度不安和兴奋中
香久兄对我的信任我是有深切体会的,但是为他的大书写序我是意想不到也是愧不敢当的
我在为一位研究生的专著写序言时就说过自己曾反复诵习杜牧为李贺诗集所写的序,并且真的有所领悟:
古人对于为人写序,是看得很重的,是非常负责的,杜牧是谦让再三才命笔的
我辈才疏学浅,绝对无法与杜牧等大家相比,但看到香久兄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他的《金瓶梅》研究与整理的第五部书的出版,欣慰之余,我才大胆把平日的一点感想写出,与香久共勉
我有一种冲动,一种像恩格斯说的那种企望将头伸到下世纪探望一下的冲动
就在这神圣的日子立刻就要来临时,我轻轻放下了笔,为香久兄写就了这篇上不得台盘却有纪念意义的序言
本文作者 宁宗一 教 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7.html
刊于《金瓶梅研究》第八辑,2005,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数据采集 黄 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7.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7.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