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出现了不少海盐子弟、苏州弟子搬演或清唱南曲的描写,它似乎告诉我们当时的山东地区,甚至是在一个小小的清河县城,南戏是非常流行的,寓居在此的海盐子弟、苏州戏子是很多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章培恒先生提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饮宴时唱南曲为万历以后之事,其前皆用北曲而《金瓶梅词话》所写的大筵席,如西门庆宴请蔡状元(三十六回),西门庆宴请宋巡按(四十九回),分别用‘苏州戏子’、‘海盐子弟’演戏,显为万历时的习俗所以,此书当写于万历时期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有人响应说,这是一段扼要而中肯的论述,总之,从《金瓶梅词话》中的戏曲描写看来,这部小说作于万历二十年前后……,是最恰当不过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我认为章培恒先生的观点有待商榷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四大套者,中间错以撮垫圈、观音舞,或百丈旗,或跳坠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后乃变而尽用南唱,歌者止用一小拍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弋阳则错用乡语,四方土客喜阅之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顾起元所说的万历以前,富家宴会多用散乐,大席则戏曲和杂耍同时演出的情况,在《金瓶梅》中反映得十分普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例如,第二十回写到:西门庆家中吃会亲酒,插花筵席,四个唱的,一起杂耍步戏,乐人撮弄杂耍回数,就是‘笑乐院本’,下去李铭、吴惠两个小优上来弹唱,间着清吹,下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第三十二回,西门庆请本县四宅官员喝酒:教坊呈上揭帖,薛内相拣了四折《韩湘子升仙记》,又阵舞数回,十分整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455.html
第七十六回,侯巡抚拜见西门庆,先是教坊间吊上队舞回数,……撮弄百戏十分齐整然后才是海盐子弟上来磕头,呈上关目揭帖,侯公分付搬演《裴晋公还带记》
由此可见,《金瓶梅》中所写到的演剧场面中,是演剧、歌舞弹唱、杂耍、百戏相间而同时进行的,这恰恰就是顾起元所说的万历以前的状况
《客座赘语》
但是,《金瓶梅》中也确实在很多处写到,海盐子弟、苏州戏子搬演南戏的情况,这就成了《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以后的根据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金瓶梅》成书的时代,是北剧衰落南戏开始兴盛的过渡时期
这个过渡时期是由戏曲本身发展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它不可能以朝代的更迭而立即更迭,因此用万历以前和万历以后来划出一条明晰的界线,这并不科学
海盐腔在南方在元代就已经萌发
徐渭《南词叙录》说: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这是嘉靖三十八年前的事,但它仅在南方流传而已
即使按顾起元的记载,海盐腔在万历年间已流传到两京——北京和南京,也仅在豪门宴会大席上所用,可见流传并不广泛
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云: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之自喜得治兵于浙,以浙人归教其乡子弟,能为海盐声
这就是说,海盐腔之所以在嘉靖年间能在江西宜黄县传唱,只因为谭纶治兵于浙,而归教其乡子弟的结果
而宜黄仍属南方而非北方那么海盐腔到底是不是在万历年间就传到了山东地区,我认为很难说,也许此声腔根本就没有在北方(除北京外,因为北京是京城)流传
因为此声腔属南方声腔,吴浙音也(汤显祖语),为北人所不喜虽然偶然有些戏班可能曾流转到黄河南北去演唱,但亦不可能在这里(山东地区等)广为传唱
此点,《金瓶梅》本身就可以作证,第六十四回:
西门庆道:‘老公公,学生这里还预备着一起戏子,唱与老公公听’薛内相问:‘是那里戏子?’西门庆道:‘是一班海盐戏子’薛内相道:‘那蛮声哈刺,谁晓的他唱的是甚么!’
这段对话说明,在山东地区,即使是内相这样的贵人,尚不喜欢南曲,第一是听不懂,不知所云,第二是此声腔清柔而婉折,亦为北人所不喜
可见南曲在这里并没有广为传唱,亦不可能流传
第三十六回,西门庆结交蔡状元、安进士,又用苏州戏子唱《香囊记》、《玉环记》,安进士却听得非常高兴,说:此子(指书童)绝好而无以加美
《金瓶梅》写道:原来安进士杭州人,喜尚南风
由此看来,在《金瓶梅》的时代,海盐腔尚属南风,只为南人所喜(此南风者,可谓双关语,亦暗指安进士好男色)
但是,《金瓶梅》中确实出现了不少海盐子弟、苏州弟子搬演或清唱南曲的描写,如三十一回、四十九回、五十九回、六十三回、六十四回、七十二回、七十四回、七十五回等等,它似乎告诉我们当时的山东地区,甚至是在一个小小的清河县城,南戏是非常流行的,寓居在此的海盐子弟、苏州戏子是很多的,这显然与上述情况相矛盾我认为这个矛盾可以从《金瓶梅》的作者的籍贯来得以解决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写的是发生在北方的北人的故事,但在叙述语言甚至在北人的人物语言中,夹杂着大量的南方吴语,这证明作者必是南方人
另外在《金瓶梅》中还出现了与北人的生活习尚相左的南方人的生活习尚
例如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中所指出的,写在《金瓶梅》中的饮食,十九都是江南人所习用
如白米饭粳米粥,则餐餐不少,馒头烙饼则极少食用菜蔬如鲞鱼、豆豉、酸笋、鱼酢,各种糟鱼、腌蟹,以及鲜的、糟的、红糟醉过的鲥鱼,都是西门家常备之味
所饮之酒,更十九是黄酒在生活用具方面,西门家用杩子(杩桶)便溺,而不是上茅厕之类,这是典型的南方习尚
这些南方的生活习尚,显然是按不到北方山东的,亦按不到西门庆的家中
这也是个矛盾正是在这个矛盾中,我们才断定,《金瓶梅》的作者必为南方人,因此他在无意间将南方人的生活习尚搬到了山东,搬入了西门氏的家中
既然由于这个原因,《金瓶梅》中才出现了南方人的生活习尚,那么为什么不可能由于同样的原因,《金瓶梅》中才出现了南方人所喜欢的南曲演出的场面呢?
简言之,我认为在《金瓶梅》的时代,在山东特别是小小的、文化落后的清河县城,根本就没有出现一个南曲广为传唱的局面
而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南曲演唱活动,则是作者家乡的状况,或者说是作者个人的爱好
《金瓶梅》的作者极有可能是王世贞及其门人王世贞是江苏太仓人而嘉靖年间王世贞的家乡,海盐腔已广为传唱明余怀《寄畅园闻歌记》云:
南曲盖始于昆山魏良辅,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缕心南曲,足迹不下楼者十年
当是时,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的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
该记载说明了魏良辅进行戏曲改革,创兴昆山腔的动因及过程魏良辅,字尚泉
原籍江西南昌,但长期寄居太仓魏氏不满于当时在太仓传唱的南曲率平直无意致,故立志改革
那么在当时太仓流行的南曲是什么声腔呢?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伯龙(梁辰鱼,字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苎》,妙绝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啭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
可见,魏氏所不满的正是海盐、弋阳等声腔而魏氏进行戏曲改革则在嘉靖、隆庆年间
此反过来证明,嘉靖年间,太仓等地,海盐腔已流传甚久,乃致到了令魏氏不满的地步
这到底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王世贞等人在创作《金瓶梅》时,将其在嘉靖年间家乡地区海盐腔盛行的局面,搬到了山东清河,搬入了西门庆的家中,以致造成了《金瓶梅》中的山东清河盛行海盐腔的假象
以上的分析说明,用顾起元《客座赘语》中的话来证明《金瓶梅》中多用苏州戏子、海盐子弟演戏,显为万历时的习俗所以,此书当写成于万历时期的说法,是不尽妥当的
当然我的判断,也纯属逻辑推理的产物,很难说正确
2021.3.1.
本文作者 周钧韬 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章培恒《论〈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
文章作者单位:深圳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