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野获编》谈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前代学者研究《金瓶梅》所依据的最珍贵的资料,莫过于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的一段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为外典,余恨未得见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余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余日: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出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辞以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仲良大以为然,遂固箧之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也……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三百多年来,人们对于沈德符的这些话一直是确信不疑的而且,从中得出了几个公认的结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一、作者为嘉靖间大名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599.html
二、书成于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年之间;
三、一六一〇年初刻于吴中,
四、是指斥时事之作
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学者,根据这段话去进一步考证与《金瓶梅》有关的许多问题,但大都是穿凿引伸,因而不足为信
清本《野获编》
我以为,历代研究者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沈德符的这些话是否完全可信?
如果沈德符记错了,我们再以他的错误为根据进行考证,其结果只能是离开事实越来越远
朱星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三篇考证《金瓶梅》的文章就吃了这个亏 最近,笔者在《三希堂法帖》第一册中,细阅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后的四篇题跋,发现这是对研究《金瓶梅》很有价值的新资料
这组资料不但可以纠正沈德符的两错误,而且可以证明朱星先生的很多结论都不能成立,同时,还为我们今后继续查找《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新的线索
二、《快雪帖》的跋文
为了论述的方便,我先将这四篇题跋中与《金瓶梅》有关的部分,抄录如下:
余与刘司隶延伯寓都门,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司隶罢官而归,余往视两番欢倍畴昔
余后复偕刘司隶至云间,携余古玩近千金余以他事稽迟海上,而司隶舟行矣,退不得别
余又善病,又不能往楚越二年,闻司隶仙逝矣!司隶交游虽广,相善者最少,独注念于余
余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之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寻访延伯家事并所藏之物,云:为人攫去又问:《快雪帖》安在?云:存还与公尚未可信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帐,以物偿余前千金值
《快雪帖》亦在其中复恐为人侵匿,闻于麻城令君: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付余临终清白,历历不负,可谓千古奇事
天启二年望日书于楚舟余清斋主人记
综观这四篇题跋,主要内容是叙述《快雪帖》辗转流传的经过:
卖画者卢生把《快雪帖》卖给了王稚登,王因为要给儿子营负郭(购置田产)又以三百锾(两千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吴用卿,吴用卿又卖给了刘承禧
刘买到《快雪帖》之后,非常高兴,自己先题了第一篇跋文,接着又返过去找王稚登题了第二篇跋文,然后又让自己的岳父文震亨题了第三篇跋文
文震享先在王稚登家看过《快雪帖》,后在吴用卿家又看过,最后《快雪帖》落到自己女婿手里,并让其题跋,所以他说:所谓与此帖有缘
刘承禧死后,以物抵债,《快雪帖》又被余清斋主人得去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弄清的一条脉络
第一篇题跋的署名是麻城刘承禧,可知和沈德符所说的麻城刘延白承禧是一个人对于他,下面再加详说
王稚登(1535-1612)字百谷,善书法,是明代著名文学家
他晚年被召修国史,未行而卒,又因为他祖籍是太原,所以文震亨在第三篇题跋中称他为太原氏故徵君
王有《王百谷全集》和《吴骚集》传世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以书画擅名
《明史·艺文志》记载他著有《长物志》十二卷关于余清斋主人,只知他叫吴廷,其他不详
《长物志》
三、这组新资料的价值
日本《大汉和辞典》,根据这句话把延白拆开,中间加点,变成了刘延、白承禧二人
朱星先生说:其实是一人,刘承禧宇延白但在王跋和余跋中,延伯二字凡四见,由此可知刘承槽的字是延伯,而非延白
所以,沈德符错了,日本《大汉和辞典》和朱星先生也跟着错了而且,朱先生还要用自己的考证去纠正《大汉和辞典》的错误,未免操之过急
朱星先生说:
徐文贞公就是嘉靖时宰相徐阶,是江苏松江人,与王世贞同乡,也是反严嵩的严嵩失败后,他出力给王忬(世贞之父——笔者注)平反
王世贞上书徐阶乞求援助,为亲昭雪的信,还保存在王世贞《四部稿》中因此再追问徐阶家的一部全稿又从何处抄来就不言而喻了
朱先生的意思是说,刘承禧的家藏全本《金瓶梅》是从徐阶家抄来,而徐阶又是从王世贞家抄来
进而又说:书稿只能追查到王世贞,因此《金瓶梅》的作者就是王世贞
可是,文震亭的跋文起首两个字就把刘承禧称为余婿这确凿地证明了刘承禧的岳父根本不是徐阶,而是文震亨
沈德符记错了,因而朱先生也就又考错了原来,《金瓶梅》的书稿并没有经过徐阶之手,而是刘承禧从文震亨家转抄来的
这样,朱先生那一大套的推论也就全都站不住脚了与此同时,我们还知道了《金瓶梅》的书稿又追到了文震亨的身上
那末,文震亨又是从谁那里抄来的呢?这就提醒我们,应该认真查阅一下文震亨的著作,他许可以找到有关《金瓶梅》作者的新的踪迹 人们不禁要问:沈德符的这两个错误是怎样造成的呢?
首先,我们从沈德符的记载中可以知道,他于丙午(1606年)在北京遇到袁中郎,作了交谈,接下去有又三年和未几等字样,说明他的这段文字至少是三年多之后追记的
然后,我们再设想一下谈话时的情况,袁沈二人对话,一个口讲,一个耳听,袁中郎说:今惟麻城刘延伯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文震亨录得者
由于同音字的关系,沈德符把延伯听成了延白,把文震亨听成了文贞
并且,他当即又把文贞理解为已故宰相徐阶,因为徐阶死后的谥号就是文贞
几年之后,沈德符再来追记这段话,文震亨自然就成了徐文贞时至今日,朱星先生又根据徐文贞二字,进一步加以考证,并且得出了《金瓶梅》的作者就是王世贞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误会 第二,王稚登的题跋还告诉了我们《金瓶梅》最早是由谁付刻的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金瓶梅》是万历庚戌(1610)年初刻于吴中,这个见解是极正确的但鲁迅先生没有说明付刻的人是谁
朱星先生因为已经抱定了《金瓶梅》的作者就是王世贞的观点,所以就说:可能是书坊店主果然找到太仓王家子孙处重价买到不缺的一百回本
但这只是揣测,拿不出真凭实据我则认为,吴中庚成初刻本是由刘承禧付刻的理由是: 1.袁中郎在丙午(1606)年告诉沈德符说:今惟麻城刘延伯承禧家有全本因此,要印行全本,他惟麻城刘延伯承禧才有可能
2.刘承禧要付刻《金瓶梅》,还必须在1610年之前来到吴中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王跋写道:此贴,卖画者庐生携来吴中这句话使我们判断出,王跋是在吴中写的
王跋又说:今复为延伯所有今字指的是什么时候呢?落款处写得明明白白:已西七月廿七日,即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1609年而王跋又是刘承德当面请求王稚登写的
因此,我们就知道了,1609年正当《金瓶梅》首次付梓的时候,刘承禧正在吴中,再加上前面所说惟麻城刘延伯承禧家有全本一语,我们就断定了:《金瓶梅》庚成初刻本,是刘承禧用自己家藏的手抄本付刻的
同时,也可初步断定庚戌初刻本的付印人是刘承禧 第三,这四篇跋文还告诉了我们有关刘承禧的较为具体的情况
因为只有他藏有《金瓶梅》的手抄稿全本,而且我们还考证出他是首次付印人,所以他应该知道《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倒底是谁
这样,刘承禧就成了解开《金瓶梅》作者之谜的关键为此,不少学者都花了很多功夫对他加以求索
戴望舒先生曾经专门查考过《麻城县志》,但结果一无所获
现在,朱星先生又对他加以考证,找到了两条资料,一是《三希堂法帖》第一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后有刘承禧题字,说他藏了该帖,自诩‘右军法书,吾家第一’,后有‘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字样
这说明朱先生似乎也见到了《三希堂法帖》,但朱先生太粗心了,竟然点错了句读,抄错了,把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变成了右军法书,吾家第一
这样就把刘承禧对《快雪帖》备极推崇的感情,误解成了自诩
而且,更加令人遗憾的是,紧紧相连的四篇跋,朱先生只研究了第一篇,对下面更重要的三篇却未加问津
因而,我又推测朱先生的这条资料似系传抄,实际上并未见到原帖印本
朱先生得到的第二条资料是,明臧晋叔《元曲选》二百种也是从刘承禧家借去的于是,朱先生很满意地说:这都算我的收获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高清大图
但是,朱先生没有看到的三篇跋对刘承禧情况的记述,比朱先生的那两条资料要具体得多了:
1.刘承禧宇延伯,湖北麻城人
按照余跋记载,余清斋文人曾借刘司隶至云间(上海)贩卖古玩
由这件事来看,刘承禧当时大概不会超过六十岁否则,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他受不了旅途中车马舟楫的劳顿
余跋写于天启二年,即1662年,这当是刘承禧的卒年假设他活了六十岁,那末,他约生于1560年左右
2.关于刘承禧的生平,据余跋和王跋可知,他曾做司隶(武职官员),在北京生活过多年
罢官归里后,1609年曾到吴中付刻《金瓶梅》并买下了《快雪帖》,1620年又到上海贩卖古玩,两年后死于故乡,而且临终清白,历历不负
3.从社会关系方面考查,刘承禧是文震亨的女婿
平日交游虽广,相善者最少但,他和明代著名文学家王稚登过从甚密,于太原氏故徵君(王稚登)所藏卷轴,无不寓目
明人屠本畯在《山林经济籍》中说:复从王徵君百谷家,又见(《金瓶梅》)抄本二帙,恨不得睹其全
王稚登的断篇抄本,大概也是从刘承禧处录得的
我们可以料想,王稚登也许会从刘承禧口中得知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故而对于王稚登的著作也有检阅的必要
刘承禧的另一个朋友名叫吴廷,号余清斋主人,二人曾同住北京,知交有年想来,吴廷也是《金瓶梅》作者的知情人之一
4.刘承禧曾收藏过《金瓶梅》、《元曲选》、《快雪帖》,可以说是个收藏家但博古往来甚多、携余古玩近千金等语又说明他还是一个文物商人
以上是笔者对《快雪时晴帖》四篇题跋所作的初步探讨,舛误之处,请朱星先生和广大读者赐教
说明:
本文发表后,承马泰来先生指出:刘承禧是徐阶曾孙婿,称妻家无误又指出:《金瓶梅》的吴中本,应刊行于万历四十一年后泰来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于此,谨向泰来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
本文原载于《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第4期后收录于《<金瓶梅研究>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论丛》(3),1984,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