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本
一、《金瓶梅词话》中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经忏法事概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二、经忏法事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明代佛教的世俗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从《金瓶梅词话》中可以看出,市井中人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大多会做经忏法事以超度亡者,作品中如此多的经忏法事描写,一方面说明晚明社会经忏法事比较兴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佛教在这个时期的一些发展和变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经忏法事主要是瑜伽教的法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莲池大师云:手结印、口诵咒、心作观,三业相应之谓瑜伽[22]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智磐大师认为:繁育与家,此云相应,谓一切乘境行果所有诸法皆相应也[2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31.html
瑜伽教于唐代由金刚智传入中国,宋代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云:
自金刚智诸师,为末代机缘有宜密教者,故东传此道,以名一家然嗣其后者,功效寖微
唐末乱离,经疏销毁今其法盛行于日本,而吾邦所谓瑜伽者,但存法事耳[24]
宋代,透过多方杂糅的瑜伽之经咒仪轨以消灾解厄的思维,再融合宋代社会流行的念佛往生西方、念佛消灾、诵经超度等净土易行道的遍行性,则瑜伽法事更容易为广大群众所传播流行[25]
元代,统治者重视藏传佛教僧人,藏传佛教重视诵经拜忏,经忏法事大为流行
自元世祖起,西番僧(现在称为喇嘛)受到异乎寻常的尊敬与纵容……西番僧大都是不僧不俗的,修男女和合的欢喜法……
国家随时都在作消灾植福的功德(经忏法事),上有好之,下必有甚者,内地僧侣的不僧不俗,与民间的经忏法事,当然会大大流行起来[26]
鉴于此种情况,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佛教首先,是将佛家分成禅、讲、教三种
洪武十五年颁布《申明佛教榜册》,规定:
五月二十一日,礼部照得,佛寺之设,历(化)[代]分为三等,曰禅,曰讲,曰教其禅,不立文字,必见性者,方是本宗讲者,务明诸经要义教者,演佛利济之法,消一切见造之业,涤死者宿作之愆,以训世人[27]
教即瑜伽教,教僧即应赴僧,专做经忏法事
明太祖还规定了各种僧人的服饰,借此区别各派僧人
洪武十五年十二月,太祖定天下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条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深红条浅红袈裟;教僧皂常服,黑条浅红袈裟僧官皆如之[28]
其次,明太祖还准许教僧穿靴以提高教僧地位:
唯文武百官并同籍父兄、伯叔、弟侄、子婿、及儒士生员、吏典、知印、承差、钦天监天文生、太医院医士、瑜伽僧、正一道士、将军、散骑舍人、带刀之人、正伍马军并马军总小旗、教读《大诰》师生许穿靴,然不许用红扇面、黑下桩,与内官内使靴同[29]
传统社会中通常用服饰来区分人的阶级以及社会地位,允许穿靴的人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明太祖如此规定,大大提高了教僧的地位
再次,明太祖为维护佛教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给予佛门中人优待
洪武二十七年规定:僧合避者,不许奔走市村,以化缘为由,致令无籍凌辱,有伤佛教[30]
《金陵梵刹志》
《简明中国佛教史》
三、经忏法事书写的文学意义
《金瓶梅资料汇编》
结 语
参考文献
[1]任继愈.宗教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释印顺.华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4] 弥勒菩萨述,玄奘法师译.瑜伽师地论[M].财团法人佛教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
[5]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M].兰州:甘教育出版社,1989.
[6]北平民社编.北平指南[M].北京:中华印字馆,1929.
[7]宋尧厚著.刘晨翻译.刘平校.论《血盆经》在中国的发展[J].世界宗教文化.2011,(3)
[8]觉连重集.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M].续臧经转引自陆永峰、车锡伦 《吴方言区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陆永峰、车锡伦. 吴方言区宝卷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香港:梦梅馆,1993.
[11]莲池大师.水陆仪轨[M].//莲池大师全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12]志公大师等撰,东湖志磐重订,云栖祩宏补仪,真寂仪润汇刊.水陆仪轨会本[M].上海:上海佛学书局
[13]陈玉女.明代的佛教与社会[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4]祩宏著,张景岗点校.竹窗三笔[M]//莲池大师全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15]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M].北京: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广化寺,2013.
[16]葛寅亮.金陵梵刹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7]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8]智磐.佛祖统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19]明实录.明太祖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
[20]周齐.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1]何孝荣.论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J].南开学报,2005(05).
[22]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M].台北:华宇出版社,1987.
[23]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4]盛源,北婴选编.名家解读《金瓶梅》[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注释
[①]任继愈:《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727页
[②]释印顺:《华雨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85页
[③]《重修莒志》第七十七卷,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④]弥勒菩萨述,玄奘法师译:《瑜伽师地论》,财团法人佛教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版,第33页
[⑤]弥勒菩萨述,玄奘法师译:《瑜伽师地论》,财团法人佛教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版,第32-33页
[⑥]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对此有专门有论述
[⑦]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甘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⑧]同上,第11-13页
[⑨]北平民社编:《北平指南》第七编,中华印字馆1929年版,第4页,
[⑩]《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有记载
[11]宋尧厚著、刘晨翻译、刘平校:《论<血盆经在中国的发展>》,《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第3期
[12]觉连重集:《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引自陆永峰、车锡伦《吴方言区宝卷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13]陆永峰、车锡伦《吴方言区宝卷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14]圣凯《中国汉传佛教》明确指出《金刚科仪》属于忏法,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指出《金刚科仪》是属于早期宝卷
[15]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梦梅馆1993年版,第635页本文《金瓶梅词话》引文均引自该书
[16]祩宏著,张景岗点校:《水陆仪轨》,见《莲池大师全集》(中),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370页
[17]志磐:《水陆仪轨会本》,上海佛学书局,佛历2951年版,第60页
[18]陈玉女:《明代的佛教与社会》,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60页
[19]祩宏:《竹窗三笔》,见祩宏著,张景岗点校:《莲池大师全集(下)》,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174—175页
[20]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梦梅馆1993年版
[21]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广化寺2013年版,第102-103页
[22]祩宏:《竹窗三笔》,见祩宏著,张景岗点校:《莲池大师全集(下)》,第175页
[23]智磐:《佛祖统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62页
[24]志磐:《佛祖统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64页
[25]陈玉女.《明代的佛教与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2页
[26]印顺:《华雨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88页
[27]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28]《明太祖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第2368页
[29]《明太祖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第3213-3214页
[30]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31]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32]祩宏:《竹窗三笔》,见祩宏著,张景岗点校:《莲池大师全集(下)》,第126页
[33]何孝荣:《论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南开学报》,2005年第5期
[34]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梦梅馆1993年版,第720-721页
[35]同上,第622页
[36]印顺:《华雨集》(下),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2页
[37]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38]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12页
[39]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65页
[40]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0页
[4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67页
[42]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2页
[43]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华宇出版社佛历2531年版,第310页
[44]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9页
[45]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1页
[46]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0页
[47]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93页
[48]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94页
[49]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94页
[50]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3页
[51]盛源,北婴选编:《名家解读<金瓶梅>》,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文章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刊于《2019(石家庄)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发表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2期,转发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