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敢 ▏张竹坡年谱

评论字数 17195阅读模式

清圣祖康熙九年庚戌(1670)一岁

七月二十六日,竹坡生于徐州[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五月六日,颁发〈冯太孺人晋封太宜人诰命〉〈授铎奉政大夫配蔡孺人再赠宜人继配蔡孺人晋封宜人诰命〉(《张氏族谱‧诰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秋,河溢(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冬,大雪,冻及井泉(同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康熙亲政四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现存《金瓶梅词话》刊刻五十四年(据万历丁巳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竹坡家族近支年岁之可考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曾祖父应科卒三十九年(《族谱‧族名录》,以下未注出处者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祖父垣殉难二十五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祖母刘氏卒九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8.html

祖母冯氏六十三岁

叔祖聚胃六十一岁

叔祖聚璧卒十年

大伯父胆五十七岁解甲归里十六年[2]

大伯母朱氏卒三十年

大伯母孔氏四十八岁

二伯父铎三十四岁在云南临安司马任[3]

二伯母蔡氏二十六岁

父二十七岁

母沙氏二十四岁

堂叔、姨父钤十八岁

堂婶、从母沙氏十七岁

从兄道祥(胆子)三十四岁在山西雁平道任[4]

从兄道瑞(胆子)三十一岁

从兄道源(胆子)六岁

从兄道着(铎子)八岁

从兄道中(铎子)四岁

胞兄道弘八岁

妻刘氏三岁

从侄彦琦(道祥子)四岁[5]

从侄彦璘(道瑞子)二岁[6]

竹坡家族交游中年岁之可考者:

金之俊卒,享年七十八岁[7]

陈贞慧六十七岁[8]

冯溥六十二岁(毛奇龄《易斋冯公年谱》)

李渔六十岁(《中国戏曲曲艺辞典》)

冒襄六十岁(冒广生《冒巢民先生年谱》)

尤侗五十三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侯方域卒十六年(《壮悔堂文集》)

王熙四十三岁(《王文靖公集》)

张玉书二十九岁(丁传靖《张文贞公年谱》)

张潮二十一岁[9]

戴名世十八岁(《戴南山先生全集》)

当时名人:

金圣叹卒九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钱谦益卒六年(同上)

丁耀亢卒(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

毛宗岗完成《三国演义》评点二十七年(据《第一才子书绣像三国志演义》顺治甲申序)

吴伟业六十二岁(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

顾炎武五十八岁(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

朱彝尊四十二岁(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

王士禛三十七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宋荦三十七岁(《西陂类稿》)

蒲松龄三十一岁(路大荒《蒲松龄年谱》)

洪升二十六岁(章培恒《洪升年谱》)

孔尚任二十三岁(袁世硕《孔尚任年谱》)

方苞三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地方贤达:

万寿祺卒十八年(《隰西草堂集》)

阎尔梅六十八岁(《阎古古全集》)

康熙十年辛亥(1671)二岁

竹坡解调声[10]

二月,勅命撰《孝经衍义》(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

二月四日,从弟道溥(胆子)生(〈族名录〉)

八月,萧县地震,河再溢(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是年,徐地大祲,张胆捐小麦三千石赈济[11]

张潮侨寓扬州[12]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三岁

八月,河决,萧、砀大水(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八月九日,嫂陆氏(道弘妻)生(〈族名录〉)

九月二十日,胞弟道渊生(〈族名录〉)

秋,许虬作〈恭赠伯量张公序〉(《族谱‧赠言》)

是年,从侄女史张氏生[13]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四岁

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举兵反于云南,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为周元年是年,张铎以临安司马入京朝觐,升授澄江刺史[14]

二伯母随后离滇,行至常德,三桂反信踵至,城门昼闭,立出词组,赚关返徐[15]

道瑞武进士中式[16]

淮安饥,张胆载小麦三千石输于官赈济[17]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五岁

正月初一日,祖母冯氏卒(〈族名录〉)

张铎丁内艰未赴澄江刺史任[18]

春,道瑞选侍禁庭[19]

正月,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降于吴三桂

二月,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响应吴三桂

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反于福建

八月二十三日,胞弟道引生(〈族名录〉)

十二月,平凉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六岁

竹坡可赋小诗,为父所钟爱[20]

七月二十四日,从弟道汧(胆子)生

是年,胞妹文闲生[21]

河决徐州(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七岁

二月,尚之信劫其父平南亲王尚可喜降吴三桂

六月,王辅臣兵败降清

十月,耿精忠兵败降清

冬,道祥奉旨监督应州矿务[22]

癸丑成进士」

是年,河决宿迁,徐地大水(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八岁

竹坡偕弟道渊同就外傅,以聪颖倾倒同塾[23]

正月二十七日,从弟道衍(铎子)生(〈族名录〉)

三月,尚之信降清

七月,河决,徐地大水(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是年,张铎服阕,补汉阳太守[24]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九岁

春,张胆半价平粜(〈自述〉)

二月二十八日,从弟道敏(铎子)生(〈族名录〉)

八月,吴三桂称帝于衡州,旋病卒

是年,河决萧县(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十岁

春,张胆捐粮一千四百石赈济(〈自述〉)

三月,尤侗博学鸿儒科中式,授翰林院检讨,分修《明史》(《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是年,阎尔梅卒(《阎古古全集》)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十一岁

二月,张胆大赈灾民[25]

六月,张胆捐资督工,重建徐州文庙[26]

初冬,大同大饥,道祥赈米四千余石[27]

是年,道瑞题授江南福山营游击将军[28]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十二岁

春,蒙古告饥道祥奉敕管理各省捐纳事例[29]

十月,云南省城破,吴三桂反叛平息

冬,张病,文闲割股疗父[30]

是年,彦琦应京兆试[31]

徐地大饥,张胆、道瑞输粟数千石赈济[32]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十三岁

三月十一日,从弟道维(铎子)生(〈族名录〉)

徐州文庙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二世张伯英入庠,尚得摩挲后因兵燹碑佚1941 年伯英重书勒石,并加跋云:「文贞以作记之年为庙成之年则误」此碑今亦无存徐州无线电五厂文金山藏有其拓片楷书,润劲端雅,为彭城书派上品十一月四日,从弟道统(铎子)生(〈族名录〉)

是年,张胆捐资兴建徐州荆山口石桥[33]

从姐吴张氏夫亡守节,奉旨旌表[34]

河决宿迁(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顾炎武卒(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十四岁

竹坡捐监[35]

三月四日,从弟道沛(胆子)生(〈族名录〉)

六月十一日,颁发〈赠荣禄公应科晋光禄大夫配赵太夫人再晋一品夫人诰命〉〈赠荣禄公垣晋光禄大夫配刘太夫人再晋一品夫人诰命〉〈封荣禄公胆晋封光禄大夫配朱太人再赠一品夫人继配孔太夫人晋封一品夫人诰命〉〈授道祥光禄大夫配马氏封一品夫人诰命〉(《族谱‧诰命》)

秋,康熙侍太皇太后幸五台山进香,道祥奉命筑路[36]

十月六日,山西地震,道祥赈钱瘗死,煮粥救生[37]

是年,张潮《虞初新志》编成,自序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十五岁

竹坡骑马舞剑,壮志凌云[38]

八月,竹坡赴省乡试,落第[39]

十一月十一日,张卒竹坡哀毁致病[40]

正月二十六日,道祥升授湖北按察使[41]

九月,康熙南巡,阅河,幸宿迁(同治《徐州府志》《中外历史年表》)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十六岁

二月二十三日,从侄彦圣(道瑞子)生(《彭城张氏族谱》)

四月三日,叔祖聚胃卒[42]

是年,徐地大饥,张胆捐粮数千石赈济[43]

徐州儒学生员多人具呈公举获准,以张胆为乡饮大宾(《族谱‧乡饮》)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十七岁

一月十日,从侄彦琮(道瑞子)生(康熙六十年本《张氏族谱》)

一月十九日,道祥卒于湖北臬署子彦琦扶柩归葬[44]

四月十三日,从侄彦琨(道瑞子)生(《彭城张氏族谱》)

是年,湖广武昌府乡绅具呈公举获准,崇祀道祥于湖北名宦祠(《族谱‧崇祀》)

张铎作〈感怀〉诗十首[45]

道渊见族谱旧编未竟,立志补纂[46]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十八岁

八月,竹坡二应乡试,落第[47]

竹坡与刘氏结婚[48]

一月十八日,堂婶、从母沙氏卒(〈族名录〉)

二月,禁淫词小说(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外历史年表》)

三月六日,从弟道衡(铎子)生(〈族名录〉)

五月七日,从弟道用(铎子)生(〈族名录〉)

秋,徐歉,张胆出粟代垫赋税[49]

是年,徐州总戎缺,道瑞委署镇事[50]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十九岁

春,竹坡因道弘婚事至宿迁,慨叹世事,志欲鹏飞,作〈乌思记〉[51]

十二月一日,从孙秉绪(彦璘子)生(康熙六十年本《张氏族谱》)

是年,洪升《长生殿》撰成上演(章培恒《洪升年谱》)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二十岁

正月,康熙二次南巡,阅河,幸宿迁(同治《徐州府志》《中外历史年表》)

四月十九日,从弟道贯(铎子)生(〈族名录〉)

四月二十七日,长子彦宝生(《清毅先生谱稿》)

八月,洪升以国丧期间上演《长生殿》招祸(章培恒《洪升年谱》)

是年,道源入都需次,补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族谱‧志铭》引庄楷〈云溪张公墓志〉)

道溥随道源效力河工[52]

道汧随道源之任京师[53]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二十一岁

八月,竹坡三应乡试,落第[54]

正月,徐淮大饥张胆捐小麦五千石助赈[55]

二月七日,张胆卒(〈族名录〉)

六月,以张玉书为文华殿大学士(《清代七百名人传》)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二十二岁

二月二十五日,从侄球(道源子)生(康熙六十年本《张氏族谱》)

三月十八日,从侄彦珍(道瑞子)生[56]

为「宿迁县人,生员、乡饮大宾讳奋翮之女」陆氏生于康熙壬子年八月初九日,至本年十七岁,

正是出阁之年竹坡所谓「亲迎」,当指此事

十月二十七日,道瑞卒于福常营官署(〈族名录〉)

是年,冯溥卒[57]

张潮援新例捐纳京衔,以岁贡生授翰林院孔目,实未出仕[58]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二十三岁

三月十五日,从侄彦珣(道瑞子)生(康熙六十年本《张氏族谱》)

是年,彦琦捐纳候选司务(《族谱‧征聘》)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二十四岁

八月,竹坡四应乡试,落第[59]

冬,竹坡北游长安诗社,名震京都,咸称竹坡才子[60]

四月二十四日,张胆葬于徐州太山祖茔(张玉书〈伯量张公墓志铭〉)

冬,道溥奉委解赈汴梁[61]

是年,冒襄卒[62]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二十五岁

年初,竹坡在京63旋返里,作〈春朝〉诗二首,彦琦和之[64]

曰「五十忽平分」

二月九日,张铎卒(〈族名录〉)

四月九日,从孙秉纶(彦璘子)生(康熙六十年本《张氏族谱》)

五月,康熙巡幸畿甸,阅视河堤(《清代七百名人传》附录一〈清代大事年表〉)

七月二十三日,从弟道政(铎子)生(〈族名录〉)

是年,道溥宰棠邑[65]

彦璘选授平谷县知县[66]

从孙志勤(彦琦子)生[67]

孔尚任、顾天石《小忽雷》传奇在京演出(王季思《桃花扇‧前言》)

河溢花山口(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二十六岁

竹坡作〈乙亥元夜戏作〉诗[68]

正月七日,竹坡评点《金瓶梅》旬有余日批成,付梓[69]

二月七日,从侄彦珩(道源子)生(康熙六十年本《张氏族谱》)

二月十七日,次子彦瑜生(《清毅先生谱稿》)

五月,康熙巡视新河及海口运道(《清代七百名人传》附录一〈清代大事年表〉)

是年,从侄女史张氏夫史楷殁,守节[70]

洪升《长生殿》授梓(章培恒《洪升年谱》)

王晫、张潮辑《檀几丛书》由新安张氏霞举堂刊刻行世,张潮作序

河溢花山口,运河亦溢(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二十七岁

春,《第一奇书》刊成,载之金陵,远近购求,竹坡才名益振[71]

八月,竹坡五应乡试,落第[72]

秋冬间,竹坡旅居扬州,结识张潮等人,有〈与张山来〉书三封,并参与《幽梦影》批评[73]

春,洪升道经武进,往游江宁(章培恒《洪升年谱》)

秋,徐州大雨,居民惊迁,道源设法保护[74]

是年,彦琦填〈多丽〉(咏山庄新池叶曹先生十字韵)词[75]

河溢花山口,运河亦溢(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二十八岁

春,竹坡移寓苏州,贫病交加,作〈拨闷三首〉,慨叹世情,自我解嘲[76]

七月十七日,同郡人李蟠一甲一名进士及第(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七月十九日,颁发〈赵孺人封太孺人诰命〉〈授道溥文林郎配赵氏封孺人诰命〉(《族谱‧浩命》)

秋,洪升至苏州吴人醵资为演《长生殿》,江宁巡抚宋荦主之,八十翁尤侗作序,极一时之盛(章培恒《洪升年谱》)

是年,张潮《昭代丛书》甲集刊行,尤侗为序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二十九岁

四月之前,竹坡在苏州[77]

吟诗寄愁,作〈客虎阜遣兴〉六首[78]

志不少懈,北上效力于永定河工次,另图进取[79]

九月十五日,竹坡暴卒,功败于垂成行橱所遗,惟四子书一部、文稿一束、古砚一枚[80]

葬于铜山县丁塘先茔[81]

五月二十日,颁发〈张道源母赵太儒人封太恭人诰命〉(《彭城张氏族谱》)

十二月二十日,道着卒(〈族名录〉)

是年,彦琦构筑醉流亭,以为游览地[82]

河决李家楼口(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

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竹坡卒后二十三年

二月十四日,孙世荣(彦瑜子)生(《清毅先生谱稿》)

是年,道渊重修《张氏族谱》告一段落,作序复因故中辍然本谱所收竹坡各项,均已哀集入帙,惟多未梓成[83]

吴敬梓二十一岁(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

夏敬渠十七岁(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

袁枚六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竹坡卒后三十五年

四月,禁民间刊刻书籍(《清代七百名人传》附录一〈清代大事年表〉)

是年,道渊续修《张氏族谱》毕作后序倩徐州牧石杰序八世冢孙张炯附序

梓成竹坡《家传》及其《十一草》〈治道〉〈乌思记〉等始与通族见面[84]

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竹坡卒后七十九年

五月二日,颁发〈赠张绍之祖母王氏恭人诰命〉(《彭城张氏族谱》)

是年,从孙张璐(道渊子)增修《张氏族谱》毕,作序,梓成即本年谱所据《族谱》

竹坡生平著述因此得以传世[85]

脂砚斋抄阅再评《石头记》二十三年(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清宣宗道光五年乙酉(1825)竹坡卒后一百二十七年

是年,九世张协鼎(张胆来孙)第五次重修族谱毕,刊成,更名为《彭城张氏族谱》,转详于分支世系,而削除藏稿与杂着,并割裂,任意联缀,尤纂改〈仲兄竹坡传〉,尽删与《金瓶梅》有关文字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竹坡卒后一百五十一年

是年,九世张省斋(张胆来孙)重编族谱,86后抄订成帙,名为《清毅先生谱稿》,恢复藏稿与杂着,然删除〈仲兄竹坡传〉,并在〈族名录〉中极诋竹坡[87]

清德宗光绪六年庚辰(1880)竹坡卒后一百八十二年

是年,十世张介合订《张氏族谱》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册即笔者所见《族谱》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竹坡卒后一百九十三年

是年,桂中行、王嘉诜编《徐州诗征》刊成选竹坡诗二首,题为〈虎阜遣兴〉,注云:「道深,字竹坡,着有《十一草》」另选竹坡〈中秋看月黄楼上〉七律一首,误署为「张道源」此乃竹坡诗首次面世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竹坡卒后二百三十七年

是年,十二世张伯英编《徐州续诗征》刊成徐东桥据张氏家藏稿编《张氏诗谱》,于道深名下注云:「子」此首次公开归竹坡于彭城张氏世系后人遂得追踪发见

《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

1 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族名录》(以下未标刊行年代者俱指该谱):「道深……生于康熙庚戌年七月二十六日」《曙三张公志》:「应科……迁居彭城」〈族名录〉:「垣……住居郡城」按谱例;子居同父者不重书〈族名录〉无居地,因知居仍徐州故《族谱‧传述》引胡铨〈司城张公传〉云:「……籛城世胄也」又以两兄胆、铎并仕独奉母家居,一生不仕故知竹坡生于徐州〈乌思记〉:「余籛里人也」可相印证《族谱‧藏稿》录张〔传言玉女〕(重阳旅况):「戏马台前,想家园,宴高岭」则竹坡具体出生地为徐州户部山戏马台前

2 《族谱‧传述》录张胆〈自述〉:「顺治九年十一月,会推天津总兵员缺十年十二月,会推河南开归总兵员缺两次皆为有力负之而趋……未几,科参,解任听勘又阅数月,以风影事指摘挂误,革职回籍」据此可知,张胆解组归田在顺治十一年

3 《族谱‧传述》录张道渊〈奉政公家传〉:「己酉,出为临安司马……癸丑,朝觐」

4 《族谱‧志铭》引冯溥〈拙存张公墓志〉:「康熙戊申……改补山西雁平佥事……旋因逆藩蠢动,而大同西连秦境、云中,地方辽阔,饷务殷繁,非道员管理不可题请改衔,兼辖大同粮饷……甲子春,升授湖广湖北观察使」

5 《族谱‧志铭》引孙倪城〈逸园张公墓志铭〉:「先生……生于康熙丁未年九月初三日丑时」

6 《族谱‧玉文府君行述》:「府君生于康熙己酉年九月十六日申时」

7 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金之俊……生年不详,卒于清圣祖康熙九年」按《族谱》旧序中有金之俊一序,署:「康熙八年己酉长至七十有七息斋老人金之俊顿首拜题」因知其享年且逆推可知其生年为万历二十一年癸巳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附录一〈清代大事年表〉:「康熙九年闰二月,内国史院大学士金之俊卒」可资证明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谓金之俊康熙八年卒,误

8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陈贞慧(公元1604-1656 年)」按竹坡〈与张山来〉其一:「昨夜陈定翁过访」此「陈定翁」疑即陈定生(贞慧)竹坡〈与张山来〉作于康熙三十五年,则是年贞慧九十三岁,其卒年必在公元 1696 年之后参见丙子谱

9 据顾国瑞、刘辉〈《尺牍偶存》《友声》及其中的戏曲史料〉,载《文史》第 15 辑

10《族谱‧传述》录张道渊〈仲兄竹坡传〉:「甫能言笑,即解调声」按儿童普通周岁即可言笑走动,姑系于此

11 张胆〈自述〉:「数年以来,岁俭谷贵,往往半价平粜时当大祲,则竭廪捐赈康熙十年冬至次年四月,每人日给麦一升扶老携幼来自远方者,不计其数共捐小麦三千余石」

12 同庚戌谱注 9

13 《族谱‧壸德》:「张氏,湖北臬司张讳道祥女……系壬子年生」

14 〈奉政公家传〉:「癸丑,朝觐,升授澄江刺史」

15 〈奉政公家传〉:「公早有先见,于奉表时即命眷属归里,竟免于难」《族谱‧壸德》引《徐州志》:「蔡氏……随入滇时吴藩反形未露,氏早见及之其夫朝觐入都,氏曰:此地非可久居,夫行,吾亦行矣夫行后,氏即束装就道至常德稍憩,而吴藩逆信踵至城门昼扃氏命仆人持

夫刺语当事当事系其夫世好,启门一时拥而欲出者数百人,城门尉弗许正喧讧间,氏于肩舆内命奴传语曰:悉吾藏获辈也,当此凶焰方张之际,吾故多随护从卫之以行尉弗阻,遂尽出之」

16 张胆〈自述〉:「道瑞,癸丑科武进士」〈族名录〉同按据《铜山县志》,道瑞先中康熙癸卯科武举,癸丑联隽武进士故《族谱‧志铭》引孔毓圻〈履贞张公墓志铭〉:「康熙癸卯获隽武闱,

17 张胆〈自述〉:「十二年,淮安饥载小麦三千石输于官,奉漕台帅公宪檄,分散山阳、清河、桃源、沭阳、睢宁五县粥厂」

18 〈奉政公家传〉:「甫就道,闻冯太恭人讣,丁艰旋里而吴逆适叛」

19 〈族名录〉:「道瑞……初任御前头等侍卫」〈履贞张公墓志铭〉:「今上御天安门,廷较同榜多士公制策艺勇悉当旨遂选侍禁庭,出入扈跸」《族谱‧赠言》引郝惟讷〈奉贺履贞张君高捷荣膺侍卫序〉:「甲寅春,圣天子侧席求贤,推毂命将,抡文校射,……履贞对策校射,……飞马破鹄,群雄惊异旋且投鞭倚树,旁若无人……及传胪御览,选授侍卫」

20〈仲兄竹坡传〉:「六岁,辄赋小诗一日,丱角侍父侧座客命对曰:河上观音柳兄应声曰:园外大夫松举座奇之父由是愈钟爱兄」

21 《族谱‧壸德》引外叔祖沙永祺〈张孝嫒小传〉:「清河氏有女曰文闲,齿方龀,……康熙辛酉冬……」按女七岁齿龀,故生于本年参见辛酉谱

22 冯溥〈抽存张公墓志〉:「丙辰冬,钦差大人于应州之边耀山开矿,特旨命公监督矿务」

23 〈仲兄竹坡传〉:「兄长余二岁,幼时同就外傅余质钝,尽日吚唔,不能成诵兄终朝嬉戏,及塾师考课,始为开卷一寓目,即朗朗背出,如熟读者然余每遭夏楚,兄更得美誉焉一日,师他出余拣时艺一纸、玩物一枚,与兄约曰:读一过而能背诵不忘者,即以为寿设有遗错,当以他物相偿兄笑诺乃一手执玩具,一手持文读之余从旁催促,且故作他状以乱之读竟复诵,只字不讹同社尽为倾倒」按道渊入塾至少应有六岁,竹坡长道渊二岁,是为八岁,姑系于此

24 〈奉政公家传〉:「服阕,补汉阳太守」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铎生母冯氏卒,守制,至十六年四月一日起服,故知补职于此年

25 张胆〈自述〉:「十九年春二月至四月,复大赈来者,无论男妇老弱,予粮一升,如十一年给放」

26 张胆〈迁建徐州文庙记〉:「始于康熙十九年六月,时酷暑,躬为程督,虽日坐烈日中,不盖不箑,因得藉手告竣,于次年秋落成」张玉书〈徐州新建文庙记〉:「余宗叔伯量公……因捐其岁入之资六千余金以为倡……经始于康熙癸亥年春,落成于康熙甲子年」按以上二记均曾镌碑,立于十二月二十日,颁发〈赠垣中宪大夫配刘氏赠恭人妾冯氏封恭人诰命〉〈授铎中宪大夫配蔡氏赠恭人继配蔡氏封恭人诰命〉(以上《彭城张氏族谱‧恩纶》)、〈赠骠骑公应科晋荣禄大夫配赵太夫人再晋一品夫人诰命〉〈赠骠骑公垣晋荣禄大夫配刘太夫人再赠一品夫人诰命〉〈封骠骑公胆晋荣禄大夫配朱太夫人再赠一品夫人继配孔太夫人晋封一品夫人诰命〉〈授道瑞荣禄大夫配刘氏赠一品夫人继配王氏封一品夫人诰命〉(以上《族谱‧诰命》)

27 〈拙存张公墓志〉:「大同大饥,公出己资设粥厂,日煮米三十余斛自庚申初冬至辛酉入夏而止,约计赈米四千余石」

28 〈履贞张公墓志铭〉:「岁庚申,江南提督王公永誉以福山襟江枕海,边腹要地,非长材不足以资弹压,特题为福山营游击将军」

29 〈拙存张公墓志〉:「辛酉,蒙古告饥敕命在京现行各省捐纳事例,俱移大同,属公管理,将以备赈也开例月余,捐者寥寥,米价且复腾踊例限八月报竣,为期甚促」按姑以春三月道祥奉旨,「月余」之后,已是四、五月间,距限期八月,仅三个月时间,可谓「甚促」

30〈张孝媛小传〉:「康熙辛酉冬,余倩季超甫偶遘痰疾,延和扁诊视,参酌汤盏,未即愈当沉迷仓卒中,诸儿女绕床户环泣女独入小阁绣佛前,戒侍者出,胡跪燃香再拜,愿以身代父算取花剪割股,潜置药鼎内,数沸,进于父……浃日,果渐瘳」

31 〈逸园张公墓志铭〉:「年十五,应京兆试京江相公见而奇之,令与今学士天门先生同塾,课文与亲昆弟等」按彦琦生于康熙六年丁未,「年十五」,当即二十年辛酉

32 《族谱‧传述》引王熙〈骠骑将军张公传〉:「康熙辛酉,徐地大饥出囤粟数千石设厂分赈」〈履贞张公墓志铭〉「二十年来骠骑公之孳孳为善,惟日不足者,实公有以左右之也……岁辛酉,徐邦大饥,公自福山驰报于骠骑公,输粟数千石赈之」

33 《族谱‧赠言》引张玉书〈重建荆山口石桥碑记〉:「吾彭城族叔伯量公闵然殷怀,首志修复,……兴工于康熙壬戌年,落成于康熙辛未年」

34 〈族名录〉:「胆……女长,朱氏出,婿吴廷焯」《族谱‧壸德》引《徐州志》:「张氏,生员吴廷焯妻夫亡守节,康熙二十一年奉旨旌表至三十七年建坊见《一统志》」

35 〈仲兄竹坡传〉:「父欲兄早就科第,恐童子试羁縻时日,遂入成均」按据《清史稿‧选举志》,清代科举制,童试须经县试五场、府试多场、院试五场,合格者称入泮,为生员生员每年又须岁考,乡试前尚须科考,自然「羁縻时日」乡试则须生员、贡生、监生方可应考而监生,可以纳资捐监,不一定就读于国子监,故为科第之快捷方式据〈仲兄竹坡传〉,竹坡二十四岁北上都门,才倾长安诗社,咸称竹坡才子(参见癸酉谱)玩其文意,竹坡此前并未入监就读,因知「入成均」系捐监然捐监年代不明今据竹坡十五岁初次应举(参见甲子谱),姑系于此竹坡此时家尚殷富《十一草‧拨闷三首》其二:「少年结客不知悔,黄金散去如流水」

36 〈拙存张公墓志〉:「癸亥秋,皇上御驾奉侍太皇太后幸五台进香山径崎仄,步辇难行奉文先期修路,公即率属……」

37 〈拙存张公墓志〉:「癸亥……十月朔五日,代州、崞县、原平、忻州、太原等处地大震……公则赈钱瘗死,煮粥救生」

38 《十一草‧拨闷三首》:「十五好剑兼好马,……壮气凌霄志拂云,不说人间儿女话」

39 〈仲兄竹坡传〉:「十五赴棘围,点额而回」按监生以科举上进,只可应乡试,而通例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清史稿‧选举志》:「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均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此当为竹坡初次南下至南京

40〈族名录〉:「……于清康熙甲子年十一月十一日疾终于家」〈乌思记〉:「年十五而先严即见背」〈仲兄竹坡传〉:「十五……旋丁父艰,哀毁致病兄体臞弱,青气恒形于面,病后愈甚」

41 〈拙存张公墓志〉:「甲子春,升授湖广湖北按察使故事,参议无升臬司之例而公特膺殊宠」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道祥任湖北皋司在正月二十六日

42 〈族名录〉:「聚胃……于康熙乙丑年四月初三日寿终于家」《族谱‧传述》引吕维扬〈炯垣张公传〉:「于康熙乙丑之阳月捐馆于寝」按《尔雅‧释天》:「十月为阳」吕〈传〉误

43 《族谱‧崇祀》:「康熙二十四年,徐郡大祲本宦出杂粮三千余石,设厂赈济复出粟数千石,减价粜之饥民赖以存活者无算」

44 〈族名录〉:「道祥……于清康熙丙寅年正月十九日,疾终于湖广湖北臬署」《族谱‧征聘》:「本宦克行孝道,亲父张道祥殁于楚臬任内,时年二十岁,扶柩归葬」按彦琦康熙六年丁未生,「二十岁」正是本年

45 按《族谱‧藏稿》选张铎《晏如草堂集》十首,总题〈感怀〉观其诗意,俱缅怀往事之作,当作于同时其一云:「虚度韶华五十秋」铎生于崇祯十年丁丑,五十岁正是本年其三自注云:「时下诏求言,余有小疏陈钱法」诗中则云:「弹指风光二十秋」据《族谱‧奏疏》,陈钱法疏作于康熙六年五月十八日,二十年后亦为本年

46 《族谱》张道渊雍正十一年后序:「余自十数龄时捧观旧谱,见其条目空存,早已立心纂述,以竟先人未竟之事」按道渊生于康熙十一年壬子,至本年十五岁姑系于此

47 〈仲兄竹坡传〉:「五困棘围,而不能博一第」《清史稿‧选举志》:「顺治元年,定以子午卯酉年乡试」按自康熙二十三年甲子,至康熙三十五年丙子,总凡五科,又无恩科竹坡既「五困棘围」,必然科科俱到参见甲子谱

48 〈乌思记〉:「戊辰春,予以亲迎至钟吾每致悲风木,抱恨终天兼之萱树远离,荆枝遥隔……」则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之春竹坡已有妻室按竹坡丁外艰起服在本年二月十一日,再次应举在本年八月,而新婚似不会即行远离,故知竹坡结婚当在本年秋冬间〈族名录〉:「道深……妻刘氏,同郡人、陕西西安府参将讳国柱之女」

49 《族谱‧崇祀》:「康熙二十六年,徐地荒歉小民秋粮难办本宦出粟七百余石,代本乡贫农垫完正赋」

50〈履贞张公墓志铭〉:「丁卯,徐州总戎缺督抚两台素器重公,且以徐为公桑梓地,委署镇事剔弊厘奸,施德布惠,乡评籍籍」

51 〈乌思记〉:「余籛里人也年十五而先严即见背届今梧叶悲秋,梨花泣雨,三载于斯而江山如故,云物依然惟有先生长者,旧与诗酒往还予童时追随杖履者,仅存寥寥一二人至于人情反复,世事沧桑,若黄河之波,变幻不测,如青天之云,起灭无常噫,予小子久如出林松杉,孤立于人世矣戊辰春,予以亲迎至钟吾每致悲风木,抱恨终天兼之萱树远离,荆枝遥隔,当风雨愁寂之时,对景永伤,不觉青衫泪湿,白眼途穷,竟不知今日为何日矣偶见阶前海榴映日,艾叶凌风,乃忆为屈大夫矢忠、曹娥尽孝之日也嗟乎,三闾大夫不必复论彼曹娥,一女子也乃能逝长波,逐巨浪,贞魂不没,终抱父尸以出矧予以须眉男子,当失怙之后,乃不能一奋鹏飞,奉扬先烈,槁颜色,困行役,尚何面目舒两臂,系五色续命丝哉嗟乎,吾欲上穷于碧落,则玉京迢递,阊阖迥矣;吾欲下极于黄泉,则八荒杳茫,鬼磷燃矣陟彼高冈,埋苍烟矣溯彼流水,泣双鱼矣思之思之惟有庄蝶虞鹿,时作趋庭鲤对之时然后知杀鸡椎牛,正人子追之不及,悔之不能,血泪并枯之语也是为记」按钟吾为春秋古国名,据顾颉刚、章巽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即「今江苏宿迁北」查〈族名录〉,竹坡姐妹与嫂氏中,只有其胞兄道弘妻陆氏,

52 《族谱‧传述》引庄柱〈邑侯张公传〉:「年甫弱冠,即偕副使公效力河干八年之间,历着成绩癸酉冬奉委解赈汴梁」按道溥生于康熙十年辛亥:「弱冠」当为二十九年庚午然二十九年二月七日张胆卒,道源等丁艰,因知此为本年事而自「癸酉冬」倒推八年,为二十五年丙寅,道溥十六岁,不可称「年甫弱冠」庄〈传〉八年误

53 《族谱‧传述》引庄楷〈别驾张公传〉:「年及冠,随伯兄之任京师,相为倚毗继丁外艰,旋里」按道汧生于康熙十四年,「及冠」应为康熙三十三年本年十五岁,曰「及冠」不当又伯兄道祥已卒,仲兄道瑞外任,此所谓「伯兄」,应为道源道源行三,庄〈传〉误

54 参见甲子谱、丁卯谱

55 《族谱‧崇祀》:「二十九年,徐复大饥又出小麦二千石助赈……淮属大饥,本宦捐小麦三千石运淮助赈」按本年二月七日胆卒,此当为正月事

56 张彦珍《树滋堂诗集‧甲午元夕前一夜举第一子四首》其二自注:「余生于常熟之署邸,辛未岁三月十八日也」其三云:「明年五十忽平分」「明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彦珍二十五岁,故

57 据毛奇龄《易斋冯公年谱》章培恒《洪升年谱》《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同《清代七百名人传》附录一〈清代大事年表〉谓卒于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误

58 同庚戌谱注 9

59 参见甲子谱、丁卯谱

60《十一草‧乙亥元夜戏作》:「去年前年客长安,春灯影里谁为主」按乙亥前二年即本年,竹坡二十四岁竹坡八月在南京应试,落榜返里,休整后北上,当已入冬《十一草‧拨闷三首》其三:「廿岁文章遍都下」,系举其成数〈仲兄竹坡传〉载有竹坡夺魁都门诗坛详情,曰:「一日家居,与客夜坐客有话及都门诗社之盛者兄喜曰:吾即一往观之,客能从否?客方以兄言为戏,未即应次晨,客晓梦未醒,而兄已束装就道矣长安诗社每聚会不下数十百辈兄访至,登上座,竟病分拈,长章短句,赋成百有余首众皆压倒,一时都下称为竹坡才子云」

61 〈邑侯张公传〉:「癸酉冬,奉委解赈汴梁措置有方,且捐粟平粜,民赖以全活者甚众上宪称能,交章特荐」

62 据冒广生《冒巢民先生年谱》冒襄享年八十三岁《清代七百名人传》谓其年八十,误

63 《十一草‧乙亥元夜戏作》:「去年前年在长安」「去年」,即本年

64 《十一草‧春朝》:「长至封关未许开,葳蕤暂解为春来偶依萱树裁花胜,敢使藜灯误酒杯呵冻莫愁三月浪,望云已痒一声雷预拼拂拭朦胧眼,先赏疏篱腊后梅」「去年腊尽尚留燕,帝里繁华不计钱凤阙双瞻云影里,鹤轩连出御河边树围瀛岛迷虚艇,花满沙堤拾翠钿此日风光应未减,春明门外柳如烟」《族谱‧藏稿》选张彦琦〈甲戌春朝和叔氏原韵〉:「东风开冻未全开,云影蒙蒙带雪来辞腊只余诗一卷,迎禧惟有酒千杯三冬冱冷栖宾雁,二月惊涛起蛰雷后日风光无限景,眼前着屐且寻梅」「繁华何必说幽燕,是处风光尽值钱锦里土牛催种急,香飞玉蝶到梅边华堂晴暖开春宴,子夜清歌堕翠钿无那频年空惹恨,三春辜负柳如烟」两诗第一首俱为十灰韵,第二首俱为一先韵,韵脚并次第全同,诗意亦相关联因知彦琦所和,必为竹坡原韵彦琦为竹坡从兄道祥独子,故称竹坡为「叔氏」和诗有「华堂睛暖开春宴」句,则诗作于家宴之

上原诗与和诗必为同时所作因知竹坡〈春朝〉二首亦作于本年春原诗有「去年腊尽尚留燕」句,则竹坡离京返里在本年年初

65 〈邑侯张公传〉:「癸酉,……明年,命宰棠邑」

66 《族谱‧玉文府君行述》:「服阕,即入都谒选,得宁津县因前令留任,回部改授,复选授顺天府平谷县知县」按道瑞卒于康熙三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彦璘起服当即本年

67 《族谱‧传述》引吴云标〈雪樵张君传〉:「殁时年三十有六,为雍正己酉岁」按逆推志勤当生于本年

68 《十一草‧乙亥元夜戏作》:「堂上归来夜已午,春浓绣幕余樽俎荆妻执壶儿击鼓,弱女提灯从旁舞醉眼将灯仔细看,半类狮子半类虎吁嗟兮,我生纵有百上元,屈指已过二十五去年前年客长安,春灯影里谁为主归来虽复旧时贫,儿女在抱忘愁苦吁嗟兮,男儿富贵当有时,且以平安娱老母」按竹坡二十五岁应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此诗因作于正月十五日,方入新年,系指实岁

69 〈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生始二十有六」按张评本《金瓶梅》原刊本为康熙乙亥本,竹坡二十六岁正是乙亥年,因此,竹坡评点《金瓶梅》在本年,批成付梓亦在本年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版本《第一奇书》所载〈寓意说〉:「竹坡,彭城人……偶读《金瓶》……乃发心于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本月廿七日告成」〈仲兄竹坡传〉:「(兄)曾向余曰:『《金瓶》针线缜密,圣叹既殁,世鲜知者,吾将拈而出之』遂键户旬有余日而批成」《第一奇书‧凡例》:「此书非有意刊行,偶因一时文兴,借此一试目力,且成于十数天内」据此又知竹坡评点《金瓶梅》仅用时十余日

70《族谱‧壸德》:「张氏,湖北臬司张讳道祥女,适原任浙江宁绍道史光鉴子、监生史楷后楷……贫殁京邸,氏年方二十四岁……氏系壬子年生,孀居三十年」按壬子为康熙十一年,氏「二十四岁」,当即本年事

71 〈仲兄竹坡传〉:「遂付剞劂,载之金陵于是远近购求,才名益振四方名士之来白下者,日访兄以数十计兄性好交游,虽居邸舍,而座上常满」《十一草‧拨闷三首》其三:「去年过虎踞,今年来虎阜」按竹坡本年八月五应乡试于南京,秋冬间旅居扬州,明年移寓苏州因知康熙乙亥本《第一奇书》于本年春刊竣,并即「载之金陵」参见丁丑谱

72 参见甲子谱、丁卯谱

73 张潮《友声集‧后集》收竹坡〈与张山来〉书三封其一:「承颁赐各种奇书,捧读之下,不胜敬服老叔台诚昭代之伟人,儒林之柱石小侄何幸,一旦而识荆州广陵一行,诚不虚矣昨晚于大刻中见灯谜数十则,羡其典雅古劲,确而且趣不揣冒昧,妄为拟议,不知有一二中鹄否?敢录呈座下,幸进而教之为望昨夜陈定翁过访,亦猜得四枚,并呈台教附候兴居,俟容叩悉不尽」其二:「连日未获趋候,歉歉承教《幽梦影》,以精金美玉之谈,发天根理窟之妙小侄旅邸无下酒物,得此,数夕酒杯间颇饶山珍海错何快如之不揣狂瞽,妄赘琐言数则老叔台进而教之,幸甚幸甚拙稿数篇并呈,期郢政为望」其三:「捧读佳序,真珠璀玉灿,能使铁石生光小侄后学妄评,过龙门而成佳土,其成就振作之德,当没世铭刻矣谢谢」信中涉事甚多,兹分别按诠如次:一、据顾国瑞、刘辉〈《尺牍偶存》《友声》及其中的戏曲史料〉考证,此三封信俱作于本年而本年夏季之前,竹坡均在南京其去扬州,必在本年秋冬间则〈与张山来〉书三封本年秋冬作于扬州二、信中既云:「小侄何幸,一旦而识荆州广陵一行,诚不虚矣」则竹坡与张潮本年在扬州必为初交但因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又是同姓相亲,其关系很快便极融洽于是颁书、赐序、呈稿、写信,俨然如同故知三、所谓「昨晚于大刻中见灯谜数十则」云云,王汝梅〈再谈张竹坡的小说评点〉考定「大刻」为《檀几丛书》,是此即为「承颁赐各种奇书」之一四、信中所提「陈定翁」,疑即陈定生定生名贞慧,江苏宜兴人,一般认为他卒于顺治十三年,享年五十三岁若他至本年尚健在,则已是九十三岁高龄,称「翁」正当其宜定生与竹坡为世交,《曙三张公志》录张介〈雨村公口述所见盱绅藏本记略〉:「阁部按部淮安,遍阅诸将,兵皆虚夸不足用,惟兴平部伍齐整,士马精强,……思妙选长材,为之辅佐时宜兴陈定生已招置幕府,曙三既至,任事明敏精密,……史公大悦曰:吾得张陈两君以佐兴平,复何虑哉……乙酉正月十一日,兴平抵睢定国出迎四十里,……即请兴平入城曙三与陈定生已窥定国狡诈志异,皆极言之兴平勿听定生密谓曙三曰:高公刚愎,无济也我辈从之,终受祸耳盍去诸?曙三太息曰:知之久矣顾子客也,可以去我则有官守,夙受高公知遇,史公托付,受事以来,已置此身于度外矣子其行哉」曙三即竹坡祖父张垣竹坡与定生能在扬州会晤,缅怀往事,当更多一番感触

五、据啸园刊本,《幽梦影》批语多达五百十三则,其中竹坡批语八十三则信中云:「承教《幽梦影》,……小侄旅邸无下酒物,得此,……不揣狂瞽,妄赘琐言数则」则竹坡《幽梦影》批语作于此时六、信中所谓「佳序」,自是张潮为竹坡某评书所作之序顾国瑞、刘辉〈《尺牍偶存》《友声》及其中的戏曲史料〉以此「佳序」即《第一奇书》谢颐序,非是由上文可知,竹坡〈与张山来〉书写于康熙三十五年秋冬(据《友声》编辑体例,其第三信当较前二信晚出,则写第三信之时,或已入冬),则张潮「佳序」亦当作于此前不久而《第一奇书》谢颐序,作于康熙三十四年「清明中浣」时间相距一年又半,两序显非一序《第一奇书》全称为《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皋鹤堂当即张竹坡之堂号而谢序「题于皋鹤堂」,则谢序应为竹坡本人所作,即「谢颐」乃竹坡之化名参见乙亥谱

74 〈云溪张公墓志〉:「丙子秋,霖雨浃旬,河流泛溢,城不浸者三版,居民惊骇迁避,公百方保护」

75 《族谱‧藏稿》选彦琦该词:「屈指算,双丸易迈,余也行年三十」按彦琦生于康熙六年丁未,「行年三十」,则为本年

76 《十一草‧拨闷三首》其一:「风从双鬓生,月向怀中照,对此感别离,无何复长啸愁多白发因欺人,顿使少年失青春愁到无愁又愁老,何如不愁愁亦少天涯潦倒人,饥时虽愁愁不饱随分一杯酒,无者何必求其有遇,合力能,龙凤飞拂逆,志甘牛马走知我不须待我言,不知我兮我何剖高高者青天,渊渊者澄渊,千秋万古事如彼,我敢独不与天作周旋既非谄鬼亦非颠,更非俯首求天怜此中自有乐,难以喉舌传明日事,天已定,今夜月明里,莫把愁提起闲中得失决不下,致身百战当何以」其二:「少年结客不知悔,黄金散去如流水老大作客反依人,手无黄金辞不美而今识得世人心,蓝田缓种玉,且去种黄金」其三:「青天高,红日近,浮云有时自来往,太虚冥冥谁可印南海角,北山足,二月春风地动来,无边芳草一时绿君子能守节,达人贵趋时,时至节可变,拘迫安所之我生泅水上,志节愧疏放天南地北汗漫游,十载未遇不惆怅我闻我母生我时,斑然之虎入梦思,掀髯立起化作人,黄衣黑冠多伟姿我生柔弱类静女,我志腾骧过于虎有时亦梦入青云,傍看映日金龙舞十五好剑兼好马,廿岁文章遍都下壮气凌霄志拂云,不说人间儿女话,去年过虎踞,今年来虎阜,金银气高虎呈祥,池上剑光射牛斗古人去去不可返,今人又与后人远我来凭吊不胜情,落花啼鸟空满眼白云知我心,清池怡我情,眼前未得志,岂足尽生平」按竹坡曾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二十六年丁卯、二十九年庚午、三十二年癸酉、三十五年丙子五至金陵本诗中云:「廿岁文章遍都下」,则「去年过虎踞」,必在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竹坡北上都门、夺魁长安诗社之后,即指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第五次至金陵事「今年来虎阜」,自即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事又本诗中「二月春风」云云,可知竹坡离扬来苏,系在春季参见癸酉谱、丙子谱

77 〈仲兄竹坡传〉:「一朝大呼曰:大丈夫宁事此以羁吾身耶!遂将所刊梨枣,弃置于逆旅主人罄身北上,遇故友于永定河工次」按每年春夏间筑堤防汛,为当时例务,永定河亦然而竹坡离苏北上与效力河干中无间隔,可知竹坡「遇故友于永定河工次」,当为本年初夏间事此前当仍在苏州参见本谱注 78

78 《十一草‧客虎阜遣兴》其一:「四月江南晒麦天,日长无事莫高眠好将诗思消愁思,省却山塘买醉钱」其二:「剑水无声静不流,天花何处讲台幽近来顽石能欺世,翻怪生公令点头」其三:「千秋霸气已沉浮,银虎何年卧此丘凭吊有时心耳热,云根拨土觅吴钩」其四:「画船歌舞漫移商,矜贵吴姬曲未央歇担菜佣桥上坐,也凝双眼学周郎」其五:「故园北望白云遥,游子依依泪欲飘自是一身多缺限,敢评风土惹人嘲」其六:「僧房兀坐掩重门,鸟过花翻近水村迩日又开诗酒戒,只缘愁绪欲消魂」按本组诗与〈拨闷三首〉情趣大不相同前诗怨天尤人,自我解嘲,而不得解脱本诗虽亦吟咏寄愁,但描摩景物,清脱自然,其「云根拨土觅吴钩」句,已意味着不久将大呼而起,另求进取可知本组诗的写作时间,距其「五困棘围」,当有较长的间隔但两组诗均写苏州春日事,而〈拨闷三首〉作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则本组诗当作于本年诗中既有「四月江南晒麦天」云云,则本年四月之前,竹坡仍在苏州

79 〈仲兄竹坡传〉:「……遇故友于永定河工次友荐兄河干效力兄曰:吾聊试为之于是昼则督理插畚,夜仍秉烛读书达旦」按自康熙六年至三十七年,黄河凡十四度决口而自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康熙六次南巡,均曾阅河治理黄河成为国家头等要务之一永定河亦然《清史稿‧河渠志‧永定河》:「永定河亦名无定河,……顺治八年,河由永清徙固安,与白沟合明年,决口始塞十一年,由固安西宫村与清水合,经霸州东,出清河;又决九花台、南里诸口,霸州西南遂成巨浸康熙七年,决卢沟桥堤,命侍郎罗多等筑之三十一年,以河道渐次北移,永清、霸州、固安、文安时被水灾,用直隶巡抚郭世隆议,疏永清东北故道,使顺流归淀三十七年,以保定以南诸水与浑水合流,势不能容,时有泛滥,圣祖临视巡抚于成龙疏筑兼施,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东安狼成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达西沽入海,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余里,赐名永定自是浑流改注东北,无迁徙者垂四十年」清廷每年仅治水一项,度支国帑,动辄数百万计藉此升官发财者则不计其数即彭城张氏,如道源、道溥、道汧、廷献等,均曾取誉邀宠于河工竹坡困于场屋达十三、四年之久,此番可谓转觅途径,另求进取

80〈仲兄竹坡传〉:「工竣,诣巨鹿会计帑金寓客舍,一夕突病,呕血数升同事者惊相视,急呼医来,已不出一语药铛未沸,而兄淹然气绝矣时年二十有九……兄既没,检点行橱,惟有四子书一部、文稿一束、古砚一枚而已」〈族名录〉:「道深……生年二十九岁,于康熙戊寅年九月十五日疾终于直隶保定府永定河工次」

81 〈族名录〉:「道深……葬于丁塘先茔穆穴」按据〈族名录〉,茔穴在丁塘紫金山之阴,主穴为其父母,昭穴为其兄嫂

82 《族谱‧杂着藏稿》录张彦琦〈醉流亭赋〉:「余于戊寅年怀山居之念,遂构此亭,种花莳竹,以为游览地」

83 《族谱》道渊雍正十一年后序:「族谱之修,几经雠校,曾于戊戌、己亥间,遍历通族,详分支派,……汇选恩纶、传志、藏稿、赠言、寿挽诸章,裒集成帙正在发刊,忽以他务纠缠,奔走于吴中、白下之途,……只得暂为辍工只将锓成之宗支图、族名录等等,附以家法十七则,订辑成书,分给族人使用」按《族谱》道渊前序作于康熙六十年,当为初成而辍工之期,因系于此

84 《族谱》道渊雍正十一年后序:「编次方完,而梓人报竣兹举也起于癸丑四月之朔,成于九月之望」

85 《族谱》张璐乾隆四十二年序:「迄今四十余年,代日益远,人日益多,使不重加订正,详为增入,将远者或不免于湮,多者或不免于紊璐罪其奚辞焉……赖吾族中宦游者解俸助梓,典核者悉心襄事,始克勒有成书」

86 张介编《荣寿录》引程保廉《清毅先生年谱》:「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公五十四岁,重修族谱,采辑旧闻,搜罗遗事,夜以继日,寝食不遑也」按清毅先生为乡人私谥,即张省斋,其《清毅先生谱稿》虽略有增删,实乃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与道光五年刊本《彭城张氏族谱》之重新组合本

87 《清毅先生谱稿‧族名录》墨笔稿:「道深……恃才傲物,曾批《金瓶梅》小说,隐寓讥刺,直犯家讳,非第误用其才也,早逝而后嗣不昌,岂无故欤?」朱笔修改稿:「道深……恃才傲物,批《金瓶梅》小说,愤世疾俗,直犯家讳,则德有未足称者,抑失裕后之道矣」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

刊于《吴敢<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