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证《金瓶梅》的最早刻本,初刻本,刊行于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年初间(1613-1614),赞助刊行者为吴中钞关主事马之骏;已亡轶的初刻本不是词话本,而是批评本(即崇祯本),以对成说作一修正
关键词 批评本初刻本 沈德符 《野获编》马之骏 本衙 原本 元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一,初刻本的时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金瓶梅资料汇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万历野获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新刻金瓶梅词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二,初刻本的出版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本衙藏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金瓶梅序》本衙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三,初刻本为批评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64.html
《新刻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
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
主要引用文献:
1)胡令毅《论西门庆的原型》,《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胡令毅《西游记作者为唐顺之考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3)胡小伟《<金瓶梅>全本早期收藏者刘金吾考》《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谷歌网
4)胡小伟《<冯犹龙文钞>作者考》谷歌网
5)黄霖《<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黄霖,王国安编译《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山东齐鲁书社,1989年
7)刘辉,吴敢校点《会评会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
8)罗竹风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
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0)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1)梅节《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金瓶梅词话校读记代序》谷歌网:rosemaid 的博客
12)梅节《新刻金瓶梅词话后出考》《燕京学报》,新十五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梅节校点《金瓶梅词话》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14)聂付生《冯梦龙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
15)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16)齐烟,汝梅校点《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香港三联书店,1996年
17)钱伯城校笺《袁宏道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8)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97年
19)谭金土《马之骏与金瓶梅》谷歌网:谭金土博文
20)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谷歌网:国学导航
21)维基百科:刘天和谷歌网
22)叶德辉《书林清话》北京中华书局, 1986.
23)谢肇浙《金瓶梅跋》《<金瓶梅>资料汇编》,朱一玄编谷歌网:国学导航
24)许建平《金学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5)徐渭《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
26)徐渭《中国十大名画家画集-徐渭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27)徐朔方,刘辉编《金瓶梅版本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8)袁中道《游居柿录》,《珂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29)张廷玉编《明史》中华书局,1975年
30)周钧韬《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谷歌网:中国文学网/明代四大奇书
31)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谷歌网:国学导航
[1]据梅节先生的大文《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金瓶梅词话校读记代序》,知其有专文《新刻金瓶梅词话后出考》论述相似之问题,且观点亦颇相近,惟笔者未见该文,具体观点不得而知,倘拙作有与之相重之处,均出不知,敬请鉴谅.
[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卷9,页179
[3]《万历野获编》,卷2,页652
[4]同上,页3
[5]同上,页3
[6]《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谷歌网:中国文学网/明代四大奇书
[7]同上
[8]《马之骏与<金瓶梅>》谷歌网
[9]同上
[10]《汉语大词典》,卷4,页691
[11]《明史》,卷18,页182
[12]《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3]《万历野获编》,卷2,页652
[14]《万历野获编》,卷1,页4
[15]《<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页3笔者撰写此文时尚未看到刘辉的《金瓶梅版本考》论文,后阅后知道,关于邱志充出守的时间,最先是刘辉提到的:承顾国瑞同志见示,他从《明实录》中查出了邱志充出守的时间,系万历四十七年《明神宗实录》卷580:‘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己酉,升工部郎中邱志充知河南汝宁府见《金瓶梅论文集》,徐朔方刘辉编,页233.
[16]《金瓶梅词话》,页678
[17]同上,页679
[18]这其实还是保守的估计,未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金瓶梅》八十回以前所描写的基本上是嘉靖朝晚期的情况,而《金瓶梅》的出版却是在万历朝的末期,中间相隔有五六十年之久虽然总体来说,从嘉靖到万历,国家还算大致平稳,没有剧烈动荡,但商业经济却有了迅猛发展,随之也就有了相应的通货膨胀,尽管不是很多若以现在的通胀速率来比,可谓微乎其微彭信威著有《中国货币史》一书,对此有详细的资料数据说明我因手头现无此书,不能作具体的引证,只能请读者自行参阅,抱歉之至
[19]转引自《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谷歌网
[20]有一类官员,如董其昌之类,虽也知道《金瓶梅》的价值,但表面上却要故作正人君子的姿态,声明其决当焚之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如马之骏,会有赞助出版《金瓶梅》的雅兴,虽然他们也是饶有钱财
[21]《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扉页3
[22]明代以官经商,以官衙作商铺,自嘉靖朝以降,不限于售书《金瓶梅》的第六十回是写西门庆的缎铺开张,该回有一帧插图,上有四个字:本衙绸缎小说里并没有直接点明西门庆在他所任职的提刑所衙门里售卖绸缎,但作为同时代人的插图画者却以本衙二字将此既隐晦又明白无误地给揭示了出来这一情况,对明代晚期的商业发展,颇值得注意,有必要作深入的考查
[23]有明一人是袁宏道《徐文长传》中所用的话,形容徐渭超越群伦,无人可比此话也反过来可以形容袁自己对徐的崇拜赞扬,在明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24]关于这一点,下篇有详细的论述至于西门庆与胡宗宪的关系,请参阅拙文《论西门庆的原型》,《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5]维基百科:刘天和谷歌网
[26]《一品锦衣刘守有》谷歌网
[27]《金瓶梅词话》,卷2,页542
[28]为什么《金瓶梅词话》不是原始的标题,而是小修改的呢?因为欣欣子的《序》为徐谓自撰,而作者并没有用《金瓶梅词话》这一标题,却用《金瓶梅传》袁宏道写跋语时,仍沿用作者所用的标题《金瓶梅传》,未作更动所以很显然,词话二字是小修根据该本的特征于刊印时按上去的关于明人喜欢随意更改书名,叶德辉《书林清话》有一节专论这一问题,其略曰: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删节易名如唐刘《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改为《唐世说新语》《书林清话》,页182
[29]小修(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一开头的几句话是这样的:《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即袁中郎)亟称之,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金瓶梅词话》,页4
[30]欣欣子,即笑笑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笑笑生为徐渭笔名,徐在其文集里其实早已告诉了我们,只是我们没有留意而已罢了今中华书局出版的《徐渭集》第3卷,有一篇《纪梦》的短文,就谈到了这一名字的由来该短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这样的:
历深山皆坦易,白日道广纵可数十顷,非甃者,值连山北砋衙署四五所,并南面而阖戎卒数十人守之,异鸟兽各三四羁其左,不知其名予步至其中署,地忽震,几陨望山北青林茂密,如翠羽亟走直一道观,入守门者为通于观主人,黄冠布袍其意留,彼主人曰:此非汝住处谢出主人取一簿揭示某曰:汝名非渭,此‘哂’字,是汝名也观亦荒凉甚,守门及主,亦并蓝缕(页1055-56)
此篇文字高度象征,颇难懂,故标点舛错处有好几个,笔者均作了改正哂就是笑,也就是笑笑生的文言说法徐渭布衣终其一生,最高功名只是诸生,故笑后面加生以为自称,正完全符合其身份渭既与衙署无缘,而想入仙道者流,亦被拒之道士曰:此非汝住处同时又宣称,其一生主要功绩在所撰写的《金瓶梅》簿即可理解为代表其所著之书,然而此书却不能以其真名署名,而只能署以哂名而流传后世道士语盖为徐渭盖棺之论,因为那时徐已行将就木短文第二部分的结尾署有日期:十八年五朔,十八年五朔即万历十八年五月一日,也就是1590年的六月,距离他死,还不到三年据此可知,笑笑生是徐晚年所采用的一个假名,而其以欣欣子名义为《金瓶梅》所写的序言,很有可能就作于与《纪梦》前后相近的一个时候令人惊异的是,徐渭竟有如此之先见之明,他借道士之口所作的谶语,验之于四百二十年后的今日,丝毫不爽!我们今日只知笑笑生,而竟不知徐渭为真正之著者!悲乎!
[31]袁小修著有一本《游居柿录》,记录了他万历戊申年至戊午年(1608-1618)十年内的行踪根据该书,万历丁巳年(1617),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他五月十二日由公安抵南京(《珂雪斋集》,卷3,页1385),之后一直停留南京,小有外出,直至十一月十日十一月十日为十月初十日(同上,页1396),显然是漏掉了一字,因为前面已提到了十八日,即十月十八日(同上)不过这一遗漏恐怕是故意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小修离开南京赴新安校《金瓶梅》去了这是一件颇敏感的事情,故不得不稍施遮掩中的校指校书,但我们从不以如此方式单独使用校,可见校后面的书名被删去了以此可知前面的一字大概也是故意删去的紧接这十月初十日,赴新安校之后,就是十九日,駐德州,仿佛是在同一月,实际上却不是,因为德州在山东北部,距离北京很近,初十日从南京下苏州转由京杭大运河至杭州再南下新安江抵新安,即使不校书,连夜返回,北上德州,以那时的交通条件和速度,也不可能在九天之内完成所以十九日一定不是同月的十九日,而是下月,即十二月,的十九日十二月之所以被省略,显然是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以此推测,赴新安校后面所删去的不止是一个书名,而很可能是一大段落我们也据此可知,小修在新安校书,整整一月有余了解并厘清这一事实,我们便可看到,《金瓶梅序》的尾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大道中,跟小修的身份及行踪是基本上吻合的东吴客,即指作为楚人的小修客居南京,弄珠下注有解释,漫书是草成的意思,而金阊道中即指由金陵(南京的古称)去苏州的途中苏州有阊门,故阊可作苏州的代称小修是经由苏州下杭州去新安的唯一不合之处是季冬十一月十日还在仲冬,而不是季冬这一不符,只能作这样的解释:即序原于仲冬草成于金阊道中,但到了校书完毕,即十二月季冬的时候,又作了最后的改定,故日期便成了季冬了所以正确的题署应该是:万历丁巳仲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万历丁巳季冬修改于新安我们因此知道,这个季冬应该就是《新刻金瓶梅词话》刻印完工的时候,而《新刻金瓶梅词话》的刊印地点就在新安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即小修所校的并非是刻印好的样本,而只是刻印所据的纸样如果是这样,据纸样刻印成书还需若干月的时间,最后的完工问世当然是要稍晚一些了为什么小修不选择姑苏,而选择新安,来刻印词话本《金瓶梅》呢?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明刻以吴中刻本为最精,闽本最下徽州吴兴乃后起之秀,岂但与苏常争价,实已超越苏常苏常精刻,多在嘉靖之世,万历时,已让位于吴兴,新安了有明一代,杭州刻书之业,凋敝不堪,无足称述徽多巨商,饶于财,收书刻书条件优越,故刻书有特别精美者,为他处所不及页66-67.
[32]徐有多首咏葡萄的诗,借明珠般的葡萄,叹自己生不逢时,作品无处售卖请看下面的两首:
砚田禾黍苦阑珊,何物朝昏给范丹?
虽有明珠生笔底,谁知一颗不堪餐(《徐渭集》,卷4,页1324)
其二: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中国十大名画家画集-徐渭集》,页37)
徐死《金瓶梅》稿本流传后,徐获得了一批崇拜者,有公安三袁,谢肇浙,黄平倩,方子公,钟君威,等,他们于万历己亥年(1599)在北京崇国寺成立了葡萄社,中郎曾作《崇国寺葡萄园集黄平倩,钟君威,谢在杭,方子公,伯修,小修剧饮》一诗,以志其事(《袁宏道集校笺》,卷2,页641)到了1606年,袁致信谢在杭讨还《金瓶梅》手稿,还提到葡萄社光景,念念不忘(同上,卷3,页1595)因此小修所谓的弄珠,其实是一种含蓄的用典,借用徐渭诗中之语,表达其爱好鉴赏《金瓶梅》的崇仰之情,虽然这种崇仰之情,比起其兄袁宏道,还差了一截
[33]聂付生的《冯梦龙研究》出版于2002年,大概可以算代表了比较新的研究成果该书第二章《冯梦龙的人生历程》是关于冯氏生平介绍,但看了之后,我们对其基本生平资料如生卒年月,家庭背景,科考经历,著述年月等等,因著者研究之不充分,仍然是一无所知比如关于家庭背景,聂先生说冯氏出生于理学名家(页44),仿佛是确凿有据,但一看后面的注,才知道还是采用已故陆树仑的臆测(页63),没有任何的考证根据
[34]《二拍》其实是杨慎(1488-1572)写的杨慎为正德辛未年(1511)状元,他撰有其他无数种小说和戏曲作品,就笔者所阅读过并能确定的,包括《国色天香》,《剪灯新话》,《水浒传》,《杨家府通俗演义》,《南北两宋志传》,《醒世姻缘传》,《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以及著名的性小说《如意君传》和《杂事秘辛》等,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南戏《拜月亭》,和归到明初朱有燉名下的若干杂剧和归到汤显祖名下的传奇四种《临川四梦》等,也是他写的著名的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经他修改作注出版的,他并且用张尚德的假名为该初版本《三国演义》撰写了小引其他假托元人写的如《中原音韵》和《录鬼簿》等也是他的著作名人著作署名造假混乱,自杨慎始据明人所说,杨慎撰有四百余种作品,另一种说法是二百余种作品,还有一种说法是一百余种作品笔者所见有限,经眼过目者不多,而有些作品,粗读之后,还难以遽下结论究竟是他的著作还是黄娥的著作,尤其是托名为关汉卿的元杂剧笔者有另文详论杨慎和《水浒传》,发表后读者可以参看
[_^strong:2be8e465!][35]话本小说《三言》和《清平山堂话本》,《石点头》,《西湖二集》以及文言小说《娇红记》,《效颦集》,《智囊补》等,都是杨慎的第二任妻黄娥写的黄娥(1498-1580?)还撰有长篇小说多种,包括《三遂平妖传》,《水浒后传》,《皇明英烈传》,《金云翘传》等著名的性小说《素娥篇》也是出于她的手笔(另一性小说《株林野史》也极有可能是她的作品,但笔者限于材料,尚无法作深入的研究,故还不能作最后的确定)最著名的戏曲作品如《北西厢记》和《琵琶记》,以及归为明中期陆粲的传奇《明珠记》,归为李开先的传奇《断发记》和无名氏的传奇《金丸记》,还有许多归到关汉卿和其他人名下的所谓元杂剧和南戏作品,如《窦娥冤》,《救风尘》,《西游记杂剧》和《荆钗记》,等等,其实也是她写的,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所写的都是关于她与杨慎的传奇经历她并且修改和增补了不少杨慎的小说如《水浒传》,《南北两宋志传》等应该说,明中期(即十六世纪)的大部分重要小说戏曲作品,均为她和杨慎二人所写,或合作撰写的她无疑是明代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宋李清照等不能与之并肩),可惜迄今为止,我们对于黄娥的研究,几乎是零,所以亟需填补此一空白
[[36]《<冯犹龙文钞>作者考》,谷歌网
[37]初刻本的亡佚,恐怕与质量不精有关关于明代地方官员俸钱刊书不精,随刻随亡,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有如下记载:宋王琪出守苏州,假庠钱数千缗,大修设厅,既成,漕司不肯破除琪家有杜集善本,即俾公使库钱镂板印万本,每部值千钱,士人争买之既赏省库,羡余以给公厨此又大裨帑费,不但文雅也按明时官出俸钱刻书,本缘宋漕司好事之习,然校勘不善,讹谬滋多,至今藏书家,均视当时书帕本比之经厂坊肆,名价低廉,殆有过之然则昔人所谓刻一书而一书亡者,明人固不得辞其咎矣《书林清话》,页180
[38]《万历野获编》,卷2,页652
[39]转引自《<金瓶梅>资料汇编》,谷歌网
[40]胡小伟《<金瓶梅>全本早期收藏者刘金吾考》《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谷歌网
[41]《袁宏道集校笺》,卷3,页1596
[42]《金学考论》,页66
[43]笔者写完此文后,看到日本学者鸟居久晴的论文《金瓶梅版本考》和《金瓶梅版本考再补》,完全印证了东洋文库本和内阁本确是同一个本子见黄霖,王国安编译的《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页22和 72
[44]笔者写完此文后,看到《金瓶梅解说》和《金瓶梅版本考》二文,作者小野忍和鸟居久晴对批评本系统的版本意见,也以首图本(即原藏北京孔德学校图书馆)为最古老,与笔者所见相同见《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页6-7 和22
[45]《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卷上,扉页5
[46]叶德辉《书林清话》有一节专论明时官刻书只准翻印不准另刻的问题,也可间接地说明首图本为初刻本的翻印本见《书林清话》,页179-180而且根据该节所引提刑按察司致建宁府牒文,此不准另刻之规定似只针对书坊射利,而并不包括官员私人刻书在内故据此可以推断,以北大本为代表的那种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二字类型的另刻本子,绝非书坊敢于所为,而很可能也是官员赞助刻印的本子,而赞助之官员又很可能是很有权势的,故才敢于另刻
[47]《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卷上,页390
[48]哈佛大学的田晓菲教授著有《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书中也提到原本的问题,认为是指《水浒传》,笔者与其意见是一致的谷歌网:国学导航
[49]《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卷上,页57
[50]同上,卷上,页9
[51]这里还可以再提供一条关于原本的证据此次吴敢先生来访,承其馈赠一套他和刘辉所校点的《会评会校金瓶梅》,翻阅一过后,看到书前有多幀第一奇书的版本影印照片,其中一帧是皋鹤堂梓行的第一奇书本的扉页,上面大字金瓶梅的标题下有小字姑苏原板四个字第一奇书本是依据批评本,而不是词话本,所以皋鹤堂的第一奇书本也同样可以为我们印证这一点:即批评本的的确确应该就是原本,而且其初刻本的的确确就在吴中梓行,否则的话,该板扉页决不会随便加上姑苏原板的字样作为广告的这一条证据也颇有助于说明我的观点:即初刻本为批评本,而不是词话本
文章作者单位:Norwich University (美国)
本文获作者授权刊发,转发请注明
![weinxin](http://www.sdmz.cn/images/weixin.jpg)
![weinxin](http://www.sdmz.cn/images/qqqu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