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创作意图究竟是诲淫还是教化?在金学史上,两派各执一词,仁智所见各有其依据,但双方的偏颇也不言自明
《金瓶梅》所流露出的浓厚的教化倾向并非文学史上的孤立现象,而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共同特征,有着深刻、复杂的思想文化背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教化意识给小说带来的成功是客观存在的:《金瓶梅》的思想价值与其教化主旨相依相附,教化倾向的客观存在使得《金瓶梅》的流传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使作品的创作意图更加彰显,对《金瓶梅》地位的确立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然而,《金瓶梅》中的教化意识也给小说艺术上带来了很大的缺憾,有些教化文字几乎成了艺术上的赘疣受其影响,在后世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教化变异的情况,即借教化之名行宣淫之实,使作品的实际描写与作者的自我标榜南辕北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化以及教化与艺术描写的关系之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一)诲淫与教化之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从《金瓶梅》问世的16世纪初到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当今,对其诲淫的恶谥不绝于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当时见到抄本的董思白在叹赏其艺术上极佳的同时又认为它会贻害无穷,呼吁决当焚之[1];薛冈疾呼:天地间岂容有此一种秽书!当急投秦火[2]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袁中道也觉得此书诲淫,有碍名教[3];沈德符认为它会坏人心术[4];申涵光则不无刻毒地说:世传作《水浒传》者三世哑近世淫秽之书如《金瓶梅》等,丧心败德,果报当不止此[5]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李绿园在《歧路灯自序》中称:若夫《金瓶梅》,诲淫之书也方濬说:《水浒》《金瓶梅》二书倡盗诲淫,有害于世道人心者不小[6]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郑光祖《一斑录杂述》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48.html
偶于书摊见有书贾记数一册云,是岁所销之书,《致富奇书》若干,《红楼梦》《金瓶梅》《水浒》《西厢》等书称是,其余名目甚多,均不至前数
切叹风俗系乎人心,而人心重赖激劝乃此等恶劣小说盈天下,以逢人之情欲,诱为不轨,所以弃礼灭义,相习成风,载胥难挽也幸近岁稍严书禁,漏卮或可塞乎?7
《金瓶梅词话序》
《竹坡闲话》
(二)教化意旨臆解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尽是它 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 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豆棚闲话》
《金瓶梅序》
(三)教化的创作传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史氏所志,事详而文古,义微而旨深,非通儒夙学,展卷间鲜不便思困睡故好事者以俗近语隐括成编,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25]
百年树人,匪伊朝夕急则治标,莫若用俗以易俗,反经以正经……《水浒》惟以招安为心,而名始传,其人忠义也施、罗惟以人情为辞,而书始传,其言忠义也所杀奸贪淫秽,皆不忠不义者也道揆法守,讵不相因哉?故能大法小廉,不拂民性,使好勇疾贫之辈,无以为口实,则盗弭矣[26]
《中国小说史略》
(四)教化的得失成败
《<金瓶梅>新视域》
注 释:
①袁中道《游居杮录》卷九,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164页
②薛冈《天爵堂笔余》卷二,明崇祯刊本见黄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35页
③《游居杮录》卷九,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164页
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2页
⑤申涵光《荆园小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页
⑥方濬《蕉轩随录·续录》卷二《武松》,北京:中华书局 1995年版,第58页
⑦郑光祖《醒世一斑录·杂述卷四》《续修四库全书》一一四〇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152页
⑧袁宏道《董思白》,《袁宏道集笺校》卷六《锦帆集之四——尺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9页
⑨刘廷玑《在园杂志》见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9页
⑩圣水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卷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2页
11 张竹坡《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五三,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42页
12 文龙第一回回评见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5页
13 张竹坡《竹坡闲话》,《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卷首,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8页
14 张竹坡《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卷首,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21页
15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一〇五,《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49页
16 《满文本<金瓶梅序>》康熙四十七年满文本《金瓶梅》卷首,佚名译,黄润华、王小虹校订并标点,见《文献》第十六辑,1983年
17 梦生《小说丛话》,1914年《雅言》第一卷第七期见黄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37页、第336页
18 参见胡文彬《金瓶梅书录》,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
19 高儒《百川书志》卷六效颦集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20 魏徵等《隋书》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经籍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51页
21 瞿佑《剪灯新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22 凌云翰《剪灯新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4页
23 张光启《剪灯余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24 刘敬《剪灯余话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25 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影印明嘉靖本
26 大涤余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明末芥子园刻本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72页
27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明崇祯十四年贯华堂刻本
28 《艳史凡例》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1页
29 王黉《开辟衍绎·叙》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卷首,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版
30 雉衡山人《东西两晋演义序》夷白堂主人《东西两晋演义》卷首,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1 陈继儒《叙列国传》《春秋列国志传》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32 烟霞外史《韩湘子叙》杨尔曾编《韩湘子全传》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33 世裕堂主人《续证道书东游记序》方汝浩《东游记》卷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4 李云翔《钟伯敬评封神演义序》许仲琳,李云翔《封神演义》卷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35 吴越草莽臣《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自叙》吴越草莽臣《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36 无竞氏《剿闯小说序》懒道人口授《剿闯小说》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37 天花才子《快心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 无名氏《金石缘》,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9 焦循《易余龠录》卷二十斥绝稗官小说,清光绪十二年刊本
40 绿园老人《歧路灯序》李绿园:《歧路灯》卷首,上海:广大书局民国十六年(1927)版
41 自怡轩主人《娱目醒心编序》草亭老人:《娱目醒心编》卷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2 《海上花列传》卷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43 栖霞居士《花月序》魏秀仁:《花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页
44 问竹主人《忠烈侠义传序》石玉昆:《忠烈侠义传》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4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页
46 《孟子·滕文公下》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3页
47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97页
48 杨柄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82年版,第415页
49 自怡轩主人《娱目醒心编序》,《娱目醒心编》卷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文章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刊于《张进德<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