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为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第二十四回为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第二十五回为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而《金瓶梅》词话本就是从武松打虎开始的,
它的第一回为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第二回为西门庆帘下遇金莲/王婆贪贿说风情,第三回为王婆定十件挨光计/西门庆茶房戏金莲,第四回为淫妇背武大偷奸/郓哥不愤闹茶肆,第五回为郓哥帮捉骂王婆/淫妇鸩杀武大郎,对照着可以看出,《金瓶梅》作者在他的小说开头部分,对《水浒传》是边抄边改,并有所扩展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为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在此回中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兄长武大郎报了仇
而《金瓶梅》没有这样,因为西门庆和潘金莲是百回《金瓶梅》小说的男女主角,不能让他们这么早就消失了
第九回为西门庆计娶潘金莲/武都头误打李外传,说的是武松得知兄长去世的内情后,又告状无门,便直奔酒楼来寻找西门庆,被楼上的西门庆先看到,于是匆忙逃离,而与西门庆一起吃酒的李外传却被怒火冲天的武松误伤而死
武松因此被充配孟州,直到第八十七回王婆子贪财受报/武都头杀嫂祭兄,遇赦回来的武松才了结了为兄报仇的心愿
正因为《金瓶梅》有那么几回、有那么些段落来自《水浒传》,故而有人问:《金瓶梅》所用底本究竟是哪种《水浒传》呢?
为什么有人要提出这一问题呢?原来他们希望通过《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的刊刻年代,来为《金瓶梅》的创作年代提供一个佐证
《黄霖说<金瓶梅>图文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1982年,黄霖先生在《水浒争鸣》第一辑上发表了《<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一文,其中说道:我认为,在目前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虽然不能完全肯定,但基本上还是可以推定《金瓶梅词话》所依据的是天都外臣序本1
这样一来,根据天都外臣序末万历己丑即万历十七年,黄霖先生便认定《金瓶梅》创作年代在万历十七年至万历二十四年之间
2002年,刘世德先生发表了《<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一文,对黄霖先生上述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并在文章最后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由于《金瓶梅》袭用了《水浒传》天本的文字,不妨把它的创作年代框定在万历十七年至四十五年左右
由于《金瓶梅》同时袭用了《水浒传》容本的文字,它的创作年代更可以缩小为万历三十八年之后
《水浒传》容本约刊行于万历三十八年,——这指的是容甲本容乙本的刊行则晚于容甲本一二年左右而《金瓶梅》恰恰袭用了《水浒传》容乙本的文字,因此,它的创作年代可以进一步缩小为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左右2
刘世德先生所谓天本就是指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水浒传》天都外臣序本,它曾在清代康熙年间由石渠阁作过补刻;
刘世德先生所谓容甲本是指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有插图的容与堂刊本;刘世德先生所谓容乙本是指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无插图的容与堂刊本
为了商榷的方便,我们在这里沿用刘世德先生的这套简称
那么,是黄霖先生的观点正确呢?还是刘世德先生的观点正确呢?或者两者都不正确,那正确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日本的上野惠司、大内田三郎两位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从<水浒传>到<金瓶梅>》(1970年3月《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第3号)与《<水浒传>与<金瓶梅>》(1973年3月《天理大学学报》第85辑)中断定了‘《金瓶梅》的作者就是抄写了天都外臣本’
到1982年,当时我还没有可能读到他们的文章,但企图用《水浒传》来考证《金瓶梅》的一系列的问题时,也注意了《金瓶梅》抄了哪本《水浒传》的问题,得出了与他们相同的结论,觉得《金瓶梅词话》与天都外臣序本《忠义水浒传》最为接近3
实际上,不论是上野惠司、大内田三郎两位教授的论断,还是黄霖先生不约而同的结论都仅仅只是一种学术观点
原来,《金瓶梅》研究界对《金瓶梅》创作年代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类看法,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金瓶梅》创作于嘉靖年间,即嘉靖说;而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金瓶梅》创作于万历年间,即万历说
黄霖先生推定《金瓶梅词话》所依据的是天都外臣序本,肯定会得到部分万历说研究者的支持,但是必定会得到嘉靖说研究者的批驳
在我们看来,《金瓶梅》抄自《水浒传》天都外臣序本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在历史的长河里,《水浒传》绝大多数的版本都消亡了,只有一小部分的版本幸存下来,怎么可能刚巧就把《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版本保存至今呢?
如果《金瓶梅》作者在准备创作《金瓶梅》时,社会上已存在着一百种版本的《水浒传》,又假定那时天都外臣序本已刻成,那它成为《金瓶梅》所用底本的可能性只有1%,而不能成为《金瓶梅》所用底本的可能性为99%
《金瓶梅讲演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已故学者聂钳弩先生在《论<水浒>的繁本与简本》一文中指出:
我看见过这个本子看到时,《叙》的末幅年月署题一行已被裁去,所谓‘万历己丑孟冬天都外臣撰’等字,已一字不存,仅据未裁净的几点笔画收尾处,看出确实是这几个字……
我看见时,这书已归郑振铎先生所有有人在归郑所有之前已见过,据说,那时这《叙》的年月署题还未被裁掉,而且年月署题并非最后一行,后面还有一行,刻着‘康熙间’的年月及别的字样
这样一说,年月署题被裁而又留下可以辨认的迹,道理就很显然了:书贾要灭掉‘康熙’字样而留下‘万历’字样,以便把清本当明本而卖得高价
本来只需裁掉‘康熙’那一行就得,连‘万历’这一行也几乎裁得干干净净,是由于一时失手或别种原因,那就不必追问了总之,这篇《叙》不是明代旧板而是清康熙时刻的4
聂绀弩先生还算认可万历己丑孟冬天都外臣撰这十一个字,但是,了解这一行已一字不存的一些研究者并不认同这样的文字
比如马幼垣先生专门写过《问题重重的所谓天都外臣序本<水浒传>》,文中说道:
这十一个字是如何得来的却极匪夷所思之能事看看那篇序文的最后一叶(见本集插图十九)便知此事处理得如何胡闹
那行字仅存右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的丁点儿,更因为那个本子是孤本,根本没有另外的样本可供比勘,怎能读出‘万历己丑孟冬天都外臣撰’来?5
也就是说,马幼垣先生完全否认了万历己丑孟冬天都外臣撰这十一个字的真实性
退一步说,万历己丑孟冬天都外臣撰每一个字都认定无误,就能说天都外臣序本刻成于万历十七年吗?也不能
因为序文有移入的可能如聂绀弩先生所说,序文原来的最后一行刻着康熙间字样,证明序文虽有可能写于万历十七年,但它是清代康熙年间移入此一版本的,而不是此一版本原有的序文
即便不认可聂绀弩先生听说的那种情况,即序文为清代康熙年间移入,也不能排除序文为明代其它时间移入的可能
比如也许此一版本刻成于万历三十几年或万历四十几年,而书商将别的文集上或《水浒传》别的版本上写于万历十七年的序文移入此一版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序文的文字内容与此一版本的诸多情况并不相符
试举一例,此一版本明明在卷首显著位置上刻有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的字样,而序文作者竟对施耐庵视而,在序文中写为越人罗氏,诙诡多智,为此书,共一百回说是序文移入,好理解;说是为此一版本所作的原序,让人不解
《李卓吾评阅忠义水浒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由此可见,前面加有天都外臣序的《水浒传》此一版本的刊刻年代尚难确定
因此嘉靖说研究者和部分万历说研究者对黄霖先生的观点不予苟同,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刘世德先生在批评黄霖先生观点前,首先肯定了《金瓶梅》部分文字同于天都外臣序本即天本而异于容与堂本即容本随后刘世德先生举了十八个例子为了让大家看明白,我们转引三例:
例甲,《金瓶梅》的文字:我先去惹那老狗,他必然来打我
例乙,《金瓶梅》的文字:只见武大从外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坊里来
例丙,《金瓶梅》的文字:王婆把这砒霜用手捻为细末,递与妇人,将去藏了
很清楚,《金瓶梅》与天本两者之间有着一套的相同异文如果你把天本当作原底本,把《金瓶梅》当作抄录本,来理解这一套相同异文,似乎还真有些道理
原来,《金瓶梅》还有部分文字,同于容本而异于天本也就是说,《金瓶梅》与容本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套的相同异文随后刘世德先生举了十一个例子为了让大家看明白,我们也转引三例:
例丁,《金瓶梅》的文字:虽然上不得凌烟阁,干娘,你这条计端的绝品好妙计!
例戊,《金瓶梅》的文字:金莲心爱西门庆,淫荡春心不自由
例己,《金瓶梅》的文字:罗袜高挑,肩膊上露两湾新月
平心而论,刘世德先生找出的反证是有力的如果你还把天本当作原底本,把《金瓶梅》当作抄录本,那《金瓶梅》不同于天本的文字就只能理解为《金瓶梅》作者的修改,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容本的刊刻人怎么可能也作了一套与《金瓶梅》作者不约而同的一样的修改呢?(注意:不是只有一处或两处的巧合)
也就是说,把天本当作原底本,把《金瓶梅》当作抄录本可以解释《金瓶梅》与天本两者之间的那一套相同异文,但解释不了《金瓶梅》与容本两者之间的这一套相同异文
其实,有的研究者就曾根据《金瓶梅》与容本两者之间有一套的相同异文,而认为容本是《金瓶梅》所用底本,与上述情况相同,他们也解释不了《金瓶梅》与天本两者之间的另一套相同异文是如何产生的
《水浒二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接受令人高兴地是,黄霖先生在《金瓶梅讲演录》中宽容地回应了刘世德先生的批评:
但我觉得,刘先生的研究还是很有用处的,这至少可以告诫人们:《金瓶梅》抄引哪种《水浒传》的问题十分复杂,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而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做得不够7
我认为《金瓶梅》作者还是抄了天都外臣序本,或与其接近的本子8
黄霖先生在他的观点表述中加了或与其接近的本子一句,这就叫作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了一步,回旋的余地就大大地增加了,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明确地说《金瓶梅》开头部分抄自天本,其可能性应在1%以下,而笼统地说《金瓶梅》开头部分抄自与天本接近的本子,却可以认定为基本正确
刘世德先生是我国成绩显著的古代小说研究专家,一直致力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及版本的研究
2002年他发表的《<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一文,一介入《金瓶梅》版本的研究,就发出了一个令《金瓶梅》研究界震惊的现点
刘世德先生不仅介绍了《金瓶梅》一部分文字同于天本而异于容本,另一部分文字同于容本而异于天本,他还介绍说,容本可分为容甲本和容乙本,《金瓶梅》还有一部分文字同于容乙本而异于天本、容甲本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三套相同异文呢?
刘世德先生设想出了四种可能性的答案,然后推测了一番,最后认定其中的第二种答案可能性最大:
二、《金瓶梅》作者并没有使用过X本他使用的无非是天本和容本他既使用了天本,又使用了容本而在容本中,他既使用了甲种本,又使用了乙种本9
也就是说,刘世德先生认为《金瓶梅》作者在创作《金瓶梅》开头部分时,桌上同时摆放着三个《水浒传》的本子,即天本、容甲本和容乙本,所以《金瓶梅》作者抄录的文字就有了三种选择刘世德先生也就是这样来解释那三套相同异文产生的原因的
正因为《金瓶梅》袭用了刊刻于万历十七年的天本的文字,它的创作年代框定在万历十七年至四十五年左右;
正因为《金瓶梅》袭用了刊刻于万历三十八年的容甲本的文字,它的创作年代缩小为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左右;
正因为《金瓶梅》袭用了晚于容甲本一二年的容乙本的文字,它的创作年代进一步缩小为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左右
不过,我们想说,《金瓶梅》研究界不用紧张,为什么呢?因为刘世德先生这一令《金瓶梅》研究界震惊的观点并不成立
如果刘世德先生认定的《金瓶梅》创作年代为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左右的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金瓶梅》研究界发现的万历四十年以前有关《金瓶梅》的史料都将变成为赝品,这恐怕难以让人接受
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写给董其昌的信中有《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
袁宏道只活到万历三十八年,那么是何人何时何地伪造了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写给董其昌的这封信呢?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中写有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涎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
沈德符伪称自己丙午万历三十四年遇见袁宏道并谈到《金瓶梅》全本,丙午后三年即万历三十七年已从袁小修那里借抄了一部《金瓶梅》又有什么企图?
同时,如果刘世德先生认定的《金瓶梅》创作年代为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左右的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金瓶梅》研究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金瓶梅》创作年代嘉靖说与万历说(实指万历二十四年前)也都将丧失了意义
用现在人们爱用的词就是,刘世德先生的一个观点颠覆了《金瓶梅》研究界的众多观点
问题在于,《金瓶梅》研究界是绝不可能将万历四十年以前的《金瓶梅》众多史料予以放弃的
而刘世德先生至今也没有来作恐怕以后也不会来作将万历四十年以前有关《金瓶梅》小说的拥有、传抄、评价的史料证伪的工作所以大家不必将刘世德先生的观点放在心上
《万历野获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顺便说一下,关于天本、容甲本和容乙本的刊刻年代,许多《水浒传》研究者的观点是不同于刘世德先生的
比如已故学者范宁先生的看法就很有代表性,在他的《水浒传版本源流考》一文中,首先他也认同天本的序文是清代康熙时由石渠阁补刻移入的,并明确说到他的观点来自王古鲁先生,这样的话,天本与容甲本的刊刻年代或先或后或同时就不易确定了
其次他说万历三十八年的记年出现在容乙本上,而容甲本早于容乙本,故可能刊刻于万历三十年前后如下:
北京图书馆藏有《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一百卷一百回,版心下有‘容与堂藏板’五个小字,故世称容与堂本
这个本子刻于何年何月,没有记载,亦不著编撰者姓名唯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另一种容与堂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也有这个版本的残卷),前面都有李卓吾《忠义水浒传叙》,和末题‘庚戌仲夏虎林孙朴书于三生石畔’
庚戌应是万历三十八年,而北京图书馆藏本刻印时间还要早些,故有人推测约刻于万历三十年前后10
容与堂刻本和冠有天都外臣序刻本(即石渠阁补刊本)这两个刻本谁先谁后,现在一般都认为有天都外臣序本早,因为序末署有‘万历己丑孟冬’的年月,‘万历己丑’乃万历十七年,比文库藏容与堂本上的孙朴书写年月早得多,所以被认为今天能见到的《水浒传》最完全而又最早的版本
但是王古鲁说这个序言不是原刻本上有的,而是康熙时石渠阁补刻放进去的王古鲁这个意见值得重视11
实际上,刘世德先生所设想的四种答案并没有将各种可能性都包括进去,也就是说,还有诸多可能性的答案刘世德先生连想都没有想到
那么,正如开车人难免会有视线盲区一样,刘世德先生的思考盲区在哪里呢?
要想了解我们的观点和解释,还需进一步地了解《水浒传》的版本知识
大家以前知道,《水浒传》可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而现在还需知道,繁本系统的最早祖本可称为繁本之原本,由繁本之原本统领的繁本系统又可分为两个支系,我们称它们为原态支系和郭本支系原态支系是大支系,郭本支系是小支系,原态支系中包含着郭本支系
繁本之原本及它的后代原形态的众多繁本在嘉靖二十年前已流传于世,其中一个本子在当时为权重朝野的武定侯郭勋所获得并甚为欣赏,他遂命门客将此本从头到尾地修改了一遍,然后交付刊刻,不久一部印制精美、审校严格的郭武定本百回《水浒传》就面世了
这样,郭武定本及它的后代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郭本支系,而非郭本支系的其他繁本就划归原态支系了
袁无涯在他的《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中曾讲道: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事,甚善可见,移置阎婆事就是郭本支系与原态支系最明显的版本差别
原来,原态支系的版本在第二十回末讲述的是刘唐来郓城感谢宋江,并留下晁盖的书信
第二十一回开始为,宋江告别刘唐后,在路上被王婆叫住,随后有宋江救济阎婆、与阎婆惜一起生活、不睦分居等内容,时间已过数月一日宋江被阎婆拉到阎婆惜处,又有了阁婆惜从招文袋里发现晁盖书信、要挟宋江、被宋江怒杀等内容
书中宋江说到书信之事:我本是在酒楼上刘唐前烧毁了,他回去说时,只道我不把他来为念正要将到下处来烧,又谁想王婆布施棺材,……
宋江是小心谨慎之人,原准备尽快烧书信的,怎么可能数月之后书信还在招文袋里?显然很不合理
郭勋的门客发现了这一问题,便将宋江救济阎婆、与阎婆惜一起生活、不睦分居等内容从第二十一回移置到第二十回的刘唐来郓城之前,这样,第二十一回开始则为,宋江告别刘唐后,在路上被阎婆叫住,并拉到阎婆惜处,才发生了阎婆惜从招文袋里发现晁盖书信、要挟宋江、被宋江怒杀等内容
很清楚,这样一修改,宋江就没有烧书信的机会,故而情节的发展便合情合理了
《水浒全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郭勋的门客还在回目中作了两处明显的大改,将原态支系第二十六回回目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改为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将原态支系第七十五回回目第二句黑旋风扯诏谤徽宗中的后三字改为骂钦差,看来郭勋的门客为皇帝避讳的意识还比较强
明代文人张凤翼曾称刻本惟郭武定为佳,可见当时对郭武定本评价甚高
由上可知,郭武定本有了移置阎婆事、两处回目大改及从头到尾修改的大量的文字变异,原本是独有的,而这些大量的文字变异在郭武定本上原本是独有的,
不过随着郭武定本的不断翻刻,移置阎婆事、两处回目大改及从头到尾修改的大量的文字变异就由独有的变成了一部分版本特有的,即成为了以郭武定本统领的郭本支系所有版本特有的相同异文(简称为特同异文)
当然在这一整套特同异文中,移置阎婆事和两处回目大改是最为明显的,所以根据这三处特同异文,我们很容易就能将一百回的大涤余人序本、一百二十回的袁无涯刊本、七十回的金圣叹评本认定为郭本支系的版本,因为它们的阎婆事都已移置,两处回目都已改过(因金圣叹评本没有第七十五回,故不牵扯后一回目的大改)
而我们前面说到的天本、容甲本都未移置阎婆事,第二十六回回目、第七十五回回目都未修改,所以天本、容甲本都是原态支系的版本
其实,天本、容甲本不仅同属原态支系,而且它们两者还有血缘极近的同源关系,即它们两者都曾出自于一个共同的底本这一点,范宁先生早就指出了,他在《水浒传版本源流考》一文中说道:
石渠阁补刻本(即天本——笔者注)上那篇天都外臣的序言,是从别的本子上移来的,这个刻本既不是郭勋本,而刻印年代也就成了问题但这个本子和容与堂本同出一个底本是可以断定的至于刻印先后或同时,就不易定了12
石渠阁补刻本和容与堂本的字句基本一样,而且错字也错得相同,但这并不是说它们版本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还有各自的误刻和修改13
了解了以上的《水浒传》版本知识,我们再来说《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问题
《金瓶梅》所用底本当然是繁本《水浒传》,那么,究竟是繁本中哪个支系的版本呢?
虽然《金瓶梅》抄录的那些章回中并无移置阎婆事和两处回目大改的明显标志,但因为郭本支系是从头到尾有过修改的,所以当你仔细将《金瓶梅》抄录的那些文字与两个支系相应部分的文字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金瓶梅》抄录的《水浒传》属原态支系
换句话说,《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与天本、容甲本同属原态支系,它们三者之间有着血缘近亲关系
根据版本多线流传的基本理念可知:两个版本之间、三个版本之间一脉相承的可能性很小,而两个版本之间、三个版本之间同源的可能性很大
两个版本关系的常态是单单同源式,三个版本关系的常态是单双同源式
那么,《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我们简称其为前金本)与天本、容甲本是什么关系呢?研究后发现它们没有例外,天本与容甲本血缘关系更近一些,与前金本的血缘关系则远一些,是单双同源式请看它们三者单双同源式的源流示意图:
画框的版本都是今已不传的版本框中有字的版本都是确实存在过的版本
框中无字的版本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确实存在过;一是不曾存在过,而与上方框中有字的版本相重合n表示上下两个版本之间有0次至若干次抄录或翻刻的可能性
从图中可知:前金本与天本、容甲本都是《水浒传》繁本之原本的后代
前金本今已不存,以前金本为底本而边抄边改的《金瓶梅》原稿(部分)今也不存,我们只能用今存的《金瓶梅》词话本(部分)来与天本、容甲本相比较
天本与容甲本之所以血缘关系更近一些,是因为它们两者同源,同源的那个共同前身的本子我们称其为前天容本
容乙本是在容甲本基础上产生的,但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容乙本有来自非前天容本后代的某一校改底本的少量校改和自身的变异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刘世德先生所设想的四种答案并没有将各种可能性都包括进去呢?
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一个版本研究的观念:版本文字的异同不仅来自版本形成时的袭用,还来自版本流传中的变异
举个小例子,同一小说有三个版本甲、乙、丙,当你发现某些处的文字甲乙相同,而与丙相异时,你不仅要考虑甲袭用乙,或乙袭用甲这两种可能性,还要考虑丙在流传中发生了独有的变异的可能性
因为丙在某些处的文字发生了独有的变异,而甲乙在相应之处并没有变异,那么甲乙两者的文字不也恰好是相同的吗?
思路这样一转换,你就会想到,实际上《金瓶梅》作者抄录《水浒传》是一种很普通的传承状态,即《金瓶梅》作者抄录的《水浒传》版本只有一本,刘世德先生找出的《金瓶梅》与天本、容甲本、容乙本之间的文字异同,实际上是天本、容甲本、容乙本在各自流传中发生文字变异的结果
原来,每一个版本都会发生文字变异,区别在于文字变异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而已
文字变异包括了有意的增、无意的衍,有意的刪、无意的脱,有意的改(径改与校改)、无意的错
请大家仔细看着前面的源流示意图,来思考每个版本变异后的文字异同
当容甲本发生了独有的变异,而《金瓶梅》、天本在相应之处并没有变异,保留着原有的文字形态,那么《金瓶梅》、天本两者的文字恰好是相同的
如前述例甲,容甲本变异(容乙本继承)作打我时,而《金瓶梅》、天本两者的文字是相同的来打我,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也是来打我,可知它们保留着原有的文字形态;
前述例乙也是这样,容甲本变异(容乙本继承)作房,而《金瓶梅》、天本、金圣叹评本均是相同的坊;
前述例丙也是这样,容甲本变异(容乙本继承)作拿,而《金瓶梅》、天本、金圣叹评本均是相同的将
这就是《金瓶梅》部分的文字与天本同而与容甲本(包括容乙本)异的真相并不是刘世德先生所说的《金瓶梅》袭用了天本
《<水浒传>稀见版本汇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当天本发生了独有的变异,而《金瓶梅》、容甲本(包括容乙本)在相应之处并没有变异,保留着原有的文字形态,那么《金瓶梅》、容甲本(包括容乙本)两者的文字恰好是相同的
前述例丁、例戊、例己均是如此这就是《金瓶梅》部分的文字与容甲本(包括容乙本)同而与天本异的真相并不是刘世德先生所说的《金瓶梅》袭用了容甲本
当前天容本发生了独有的变异,则会将这些变异分别遗传给它的两个后代天本、容甲本,一般来说容乙本也会继承容甲本的这些变异
但是我们已经告知,容乙本有来自非前天容本后代的某一校改底本的少量校改,如此一来,容乙本部分文字经过校改,回归了原有的文字形态,那么《金瓶梅》、容乙本两者的文字恰好是相同的
比如,《金瓶梅》有王婆一面打着撺鼓儿说,前天容本将撺误刻为猎,并为天本、容甲本分别继承(这就是范宁先生所说天本与容甲本连错字也错得相同的例子)
而《金瓶梅》保留了原来的撺,容乙本经校改回归了撺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也为撺
这就是《金瓶梅》部分的文字与容乙本同而与天本、容甲本异的真相并不是刘世德先生所说的《金瓶梅》袭用了容乙本
总而言之,《金瓶梅》作者抄录时所用的只是一本《水浒传》,而绝不是刘世德先生所说的三本《水浒传》
《金瓶梅》作者是一位有一定水平的文人,他在《金瓶梅》小说开头部分抄录《水浒传》,是希望从人们熟悉的武松杀嫂的小故事中生发出自己构思的揭示社会现实状况的大故事来,所以,他边抄完全可以边改,没有必要摆出三个版本,一会儿从这个版本中选择这个字,一会儿又从那个版本中选择那个词
如果《金瓶梅》作者真想选择好的文字,他为什么不买声誉很好、流传很广的郭本支系的版本呢?他为什么偏偏要买三本血缘极近即文字差异最小的版本呢?
当然,有两点我们颇费了一些思索,不过对这两点的解释也许还会有几种可能,但绝不会改变前述的那些真相这两点就是刘世德先生特别提到过的动旦和撇
第一点,《金瓶梅》的文字:先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屋里动旦
天本同为动旦,而容甲本(包括容乙本)为坐地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为坐地
看来容甲本(包括容乙本)、金圣叹评本的坐地保留着原有的文字形态这样我们的解释为,《金瓶梅》作者将此处改为动旦,而天本刊刻人也改为动旦,是一种巧合
第二点,《金瓶梅》的文字:提起刀来,便望那妇人脸上撇两撇
容乙本同为撇,而容甲本作弊,天本作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为
看来天本、金圣叹评本的保留着原有的文字形态,而容甲本误刻为弊那么,如何解释《金瓶梅》与容乙本在这里的文字相同呢?
我们知道,前金本是原态支系的本子,但不是原态支系内前天容本的后代
而容乙本虽是前天容本的后代,但它的校改底本是非前天容本的后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前面有例子,当前天容本误刻后,校改底本校改容乙本,能够回归原有的文字形态,则证明校改底本是非前天容本后代的原态支系的本子
也就是说,前金本与容乙本的校改底本血缘更近恐怕还不仅如此,很可能前金本与容乙本的校改底本还是两者同源,即它们两者曾有一个共同前身的本子
那个共同前身的本子发生了独有的变异,比如撇,然后将撇分别遗传给前金本与容乙本的校改底本,再后前金本将撇遗传给《金瓶梅》,容乙本的校改底本将容乙本上的这个字校改为撇
同样,那个共同前身的本子还将三般提不着时的提改为捉,将与武松把杯的杯改为盏,将你要便自和他道话的道话改为过活(过去),在吃了倒头后增添了便睡(一睡)等等,然后也按上述方式传承
这样撇、捉、盏、过活、便睡便成为《金瓶梅》与容乙本的相同或相近文字;而(容甲本此字误刻)、提、杯、道话、无便睡则成为天本与容甲本的相同文字,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与后一套文字相同,可知后一套文字保留着《水浒传》原有的文字形态
绣像本与词话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181.html
这样,准确地讲,《金瓶梅》部分文字与容乙本同而与天本、容甲本异,是两种变化内情造成的
一种变化内情为前天容本发生了独有的变异,并为天本、容甲本分别继承,后来容乙本经校改回归
另一种变化内情为前金本与容乙本的校改底本同源的那个共同前身的本子发生了独有的变异,然后分别遗传给前金本与容乙本的校改底本,再后《金瓶梅》继承了前金本的这些文字,而容乙本经校改也继承了这些文字
虽然两种变化内情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在对容乙本校改时一同实现的
还有一种情况,《金瓶梅》的文字:九缕丝绦,系西地买来真紫容甲本将西地误刻为西施,很不通
《金瓶梅》、天本共同保留了原有的文字形态西地,而容乙本经校改回归了西地
与容甲本、天本、前天容本(后为天本、容甲本分别继承)发生了独有的变异一样,容乙本自身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独有的变异
比如,《金瓶梅》有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容乙本刊刻人将打搅径改为搅坏,故《金瓶梅》、天本、容甲本共同保留了原有的文字形态打搅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也为打搅
再比如,《金瓶梅》有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容乙本刊刻人将打径改为去,故《金瓶梅》、天本、容甲本共同保留了原有的文字形态打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也为打
容乙本还有不少误刻,如将我也气闷中的我误为阿,将喘息了一回中的息误为急,等等,故《金瓶梅》、天本、容甲本共同保留了原来的正确文字查它们的远亲金圣叹评本亦同正确文字
我们的回答是:很遗憾,《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并没有流传下来
如果绝大多数的《水浒传》版本都流传下来了,那么,从概率上讲,《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也就很有可能流传下来了
但事实正好相反,绝大多数的《水浒传》版本都没有流传下来,只幸存下来了很小的一部分版本,也许今存的版本种类只占历史上版本种类的百分之二三
所以从概率上讲,《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也很可能和绝大多数的版本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它没有流传下来的可能性很大很大,而它流传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假如《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能幸存下来,那可真是中国古代小说版本流传史上的一件奇迹然而奇迹毕竟很少很少,倘若经常发生,那也就称不上奇迹了
还是得提一句,刘世德先生设想出《金瓶梅》袭用了三个明代万历年间的《水浒传》版本,而且这三个明代万历年间的《水浒传》版本竟能在绝大多数版本都消亡的情况下全部奇迹般地流传至今,那实在不是历史的事实,而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一厢情愿
当然,话说回来,可能性很小并不等于绝对不可能存在只不过,我们上面的论述,已经明白无误地否定了《金瓶梅》所用底本是天本或是天本、容甲本、容乙本这样两种可能性
正因为《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今已不存,所以它的刊刻年代无法确定,而有些人希望根据底本的刊刻年代来框定《金瓶梅》的创作年代也已不可能
这样一来,《金瓶梅》创作年代的嘉靖说与万历说的学术争论仍然是有意义的
虽然,《金瓶梅》所用底本的那种《水浒传》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它的血缘关系是可以搞清楚的
它是与今存天本和今存容甲本的共同前身前天容本血缘最近的一个本子
注释:
(1)黄霖:《<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水浒争鸣》第一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231页
(2)刘世德:《<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明代小说面面观》,学林出版社,2002年,267页
(3)黄霖:《金瓶梅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0页
(4)聂绀弩:《论<水浒>的繁本与简本》,《中国古典小说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54-155页
(5)马幼垣:《问题重重的所谓天都外臣序本<水浒传>》,《水浒二论》,三联书店,2007年,101页
(6)刘世德:《<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明代小说面面观》,学林出版社,2002年,256-257页
(7)黄霖:《金瓶梅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5页
(8)黄霖:《金瓶梅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1页
(9)刘世德:《<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明代小说面面观》,学林出版社,2002年,263页
(10)范宁:《水浒传版本源流考》,《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重庆出版社,2006年,448页
(11)范宁:《水浒传版本源流考》,《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重庆出版社,2006年,449页
(12)范宁:《水浒传版本源流考》,《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重庆出版社,2006年,450页
(13)范宁:《水浒传版本源流考》,《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重庆出版社,2006年,451页
(据《也谈《金瓶梅》袭用《水浒传》的问题——与刘世德先生商榷》旧文修改)
文章作者单位:陕西电视台
刊于《金瓶梅研究——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专辑(第十辑)》,2011,北京艺术与科技电子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