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北发掘武大郎墓,专家打开棺材后,揭开700多年前的骗局

评论字数 3971阅读模式

1992年,一群考古学家来到了河北邢台武家那村,考古学家想要寻找一个古墓,墓主人是《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武大郎

武大郎是施耐庵虚构的人物,但是他并非完全没有原型,根据一众学者的考据,武大郎很有可能就是宋朝年间生活在武家那村的一个真实人物,当然,他到底是不是和小说中的形象一致,还有待研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真相疑云

武大郎这个文学史上经典的形象来自于两本书的塑造,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金瓶梅》,两本书在情节上有差别,但是对于武大郎的描写高度一致,那就是一个身材矮小,容貌丑陋,最后被妻子潘金莲背叛,还被毒杀的可怜人形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水浒传》里是这样形容他的:身高不足五尺,上身长下身短,面容丑陋,当地人见他生得矮小,还给他起了一个驳名——三寸丁谷树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这样一个人物,除了结局凄惨之外,也没有什么闪光点,还经常成为后世讥讽的对象,因为他不如梁山好汉的形象那么高大,又被奸夫淫妇害死,所以显得尤其无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但是,事实真的如小说所写吗?至少武家那村的村民不是这样认为的,在武家那村里,就有不少人和八百年前的武大郎有着亲缘关系,而且,历史上的武大郎没有被害死,反而子孙满堂,后嗣绵延至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所以武家那村的村民们不认同小说里的演绎,他们觉得历史上的武大郎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形象,在村里,还有为武大郎修建的祠堂,为的是纪念他,如果武大郎全无可取之处,人们为什么又给他修祠堂呢?所以,真正的武大郎绝对不会如此不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也正因为小说和历史的描绘存在差别,才引起了文学专家和考古专家的兴趣,他们想要知道,历史上的武大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是否有着人们不为人知的故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就这样,1992年,当地成立了考古专家团队,进入武家那村,正式对武大郎的墓进行发掘但是,考古专家进入村中之后才意外得知,早在1946年,武大郎的墓已经被挖开了一次,做这件事情的正是武家那村当年的村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村民倒也不是故意偷坟掘墓,实在是当年解放战争时期,当地民不聊生,战乱频繁,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打坟墓的主意,因为武大郎的墓是全村最大的一座坟墓,所以村民想挖开坟墓,看看有没有陪葬品,要是能得到点财宝,换几斤粮食,也算是救了大家伙的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但是让众人感到失望的是,爱你,他们挖开坟墓之后,发现棺材虽然是由昂贵的楠木制成,但是棺木里除了两具并排摆放的白骨之外,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铜板都找不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2477.html

村民们看着眼前这座空荡荡的棺材,傻掉了,没能找到钱,村民们只能将棺材合上,重新修好了坟墓,接下来四十多年,村里风平浪静,没有人再去打这坟墓的主意,直到考古学家来到村子里

当得知埋葬武大郎用的是楠木棺材时,考古学家非常震惊,因为在古代,楠木的造价非常昂贵,一般只有达官显贵才会使用楠木棺材

但是如果按照《水浒传》等小说中的描写,武大郎只是一个在阳谷县卖炊饼的小贩,一个小贩怎么可能用得起楠木棺材呢?

这既不合身份,也不合乎逻辑,所以考古学家根据这个线索判断,历史上的武大郎,他的身份绝对不是那么简单,首先他不可能是一个小贩,其次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有功名在身的人

挖开墓穴之后,考古学家发现一个更能推翻《水浒传》中描写的线索,那就是眼前摆放在墓穴中的棺木长达一米九,打开棺材之后,里面果然有两具尸体合葬在此,是一男一女

考古学家推测他们的身份很有可能是一对夫妻,而男主人的身份有可能就是历史上的武大郎,但是这个男的身高高达一米八,和书中所描写的三寸丁谷树皮的身材完全不同

线索何在

考古结果公开之后,社会上很快有人提出了疑问:考古学家如何确定这具尸体的身份,就是武大郎本人了?这个问题倒是不难证明,考古学家很快从墓穴的附近发现了墓碑,还有一部分的文字记载

另外考古专家也翻阅了当地的族谱,确定墓中的男主人名字叫做武植,其真实身份就是北宋年间的武大郎武大郎是武植的别名,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而北宋人习惯将家中的长子称之为大郎

这就是后来武大郎这个名字的由来,虽然听起来这个名字非常俗气,属于穷苦阶层能起出来的名字,但事实上现代人的认知和古代人是不同的,而且武大郎并不是大名,武植这个名字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

那武植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首先从眼前留下的白骨可以判断,他在活着的时候应该非但不丑陋,还是一个美男子,因为科学家通过仅存的骨骼刻画出了他的生前样貌,绝对和丑陋是沾不上边的,而且他还占了身材高大这项优势,所以武植应当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人

那么,既然他的外表和《水浒传》中完全不同,那他的经历呢?虽然考古学家一时之间还很难得出结论,但他们至少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历史上肯定不存在潘金莲和西门庆联手毒杀武大郎这件事情

因为坟墓中躺着的女主人肯定就是武植的妻子无疑,如果历史上的武大郎也是被妻子杀害,那就不会存在这样一座合葬的墓穴了

但是在河北邢台县,关于武植的记载实在太少于是考古学家们想到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山东阳谷县在《水浒传》中,山东阳谷县是武大郎的家乡,但是现在可以证明,历史上的武大郎,他们家乡在河北邢台,但是施耐庵为什么会把他的家乡写到山东阳谷县呢?

显然,历史上的武植肯定也和阳谷县存在一些牵扯,于是考古学家们找到了阳谷县的县志,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武植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在阳谷县关于武植的记载中,他的身份更不是一个卖炊饼的小贩,而是宋徽宗年间曾经在阳谷县任职的一位县令,他竟然是阳谷县的父母官!而且从县志中考古学家可以推断,当时武植在阳谷县任职的时候,受到百姓的拥戴,评价非常不错

而他的妻子,也就是《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潘氏也出现在了县志的记载中,通过寥寥数语,考古学家们做了一个大致的推测,那就是潘金莲应该是阳谷县本地人,但是她并不是张大户家的丫鬟,而是阳谷县一位乡绅的女儿,是正宗的大家闺秀

武植来到阳谷县任职的时候,应该比较年轻,没有正式娶妻,所以由潘氏的父亲做主,将女儿嫁给了这位前途无量的新任县令

县志中记载了夫妻俩在阳谷县做的一些事情,大多数都是给穷人布施,或者在灾年施粥之类的善举,而西门庆这个人是完全没有出现在任何记载中的

也就是说,武大郎和潘金莲在真实的历史上,应该是一对备受百姓爱戴的模范夫妻

而几年之后,考古学家更是在阳谷县境内发现了北宋年间老百姓给县令武植立下的功德碑功德碑上记述了武植担任县令几年间,为阳谷县所做的好事,这也可以证明,考古学家的推论是正确的

武植不仅不是《水浒传》中所描写的无能之辈,而且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好县令,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他的形象却和真实的他毫无关系那么武植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考古学家结合了武家那村和阳谷县两处的记载,判断武植应该是在阳谷县任职期满之后,没有升迁或外调,而是选择辞官回乡,他为何回乡,其中的原因不清楚,可能和靖康之变有关,也可能仅仅是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

总之,在当了几年备受爱戴的好官之后,武植因为某些原因,带着妻子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从此之后没有再出现在宋代官场上,他的余生应该都是在自己的老家武家那村度过的

即便后来没有官职,他在老家也依然做了不少善事,所以在他的故乡,人们对他的评价依然是非常高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武家那村的村民,一直都觉得武大郎的形象和《水浒传》中的形象不符合的原因,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别确实太大了

故事和现实

武植是这样一位清廉的县官,一位乐善好施的人,一个和妻子恩爱的丈夫,他到底为什么会被施耐庵写成这样一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就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大郎并非没有后代,根据记载,武大郎和妻子潘金莲至少生育了四个孩子,武家那村有很多村民也的的确确就是他血脉相连的后代

后来考古学家推测,武大郎的形象之所以会变成那样,大概和一个流言有关,这个流言的源头已经说不清楚,有人说是武大郎官场上得罪了人,也有人说是他曾经惩办过的地主恶霸刻意污蔑他的名声

总之,大约就在武大郎临死前的几年,在民间忽然流传起了一个谣言,那就是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和阳谷县中一位叫做西门庆的富豪有苟且之情,但是考古学家已经通过史料证明,西门庆在历史上并无此人,所以这个流言肯定是完全虚构的

但是传言肯定对武大郎夫妇的名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在明朝,这个流言依然存在,甚至被人演绎成了不少话本传说,而施耐庵的故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传说改编而来

而通过《水浒传》这一影响深远的小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也就此定型,一个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受到这样的冤枉,想想实在太不应该,幸好,考古专家用无数的证据为武植洗刷了冤屈

事实上,历史上的武植一辈子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散尽家财,救济村民,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棺木虽然使用了楠木,却并没有任何值钱陪葬品的原因,因为他的财产都已经用来赈济穷人了

而且,因为他和妻子的感情深厚,所以死后也合葬在一个棺材里只是让人叹息的是,这对恩爱夫妻却始终困于后世的流言之中,不得清白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武家那村村民决定为武大郎正名,他们重新修建了武大郎的坟墓,并为他修建了祠堂,而且他们重新编订了武氏族谱,将武大郎的事迹记载下来,虽然这个族谱的影响力肯定不如《水浒传》那么大,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有一天武大郎的形象能够在世人眼中进行一个重塑

近700年前,施耐庵创作了《水浒传》,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很多人开玩笑说,我们都被施耐庵骗了,但是试想,施耐庵和武大郎生活的年代并不一致,他又如何去考证传闻的真实性呢?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否定《水浒传》,更不应该用《水浒传》的情节去攻击真实存在过的武大郎,施耐庵和武植都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当初散播流言的人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把历史上的武植和书中的武大郎当做两个人来看待,武植是一个值得赞颂的父母官,而武大郎也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历史的偏差并不影响《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小说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历史,无论是那个受人爱戴的县令武植,还是书中值得同情的武大郎,他们各自有各自珍贵的价值,在历史和文学中,他们各自都无可取代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