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9)修改了剧本走向的王婆【第四回(二)】

评论字数 6207阅读模式

西门庆和潘金莲见王婆突然进来,都吓了一跳

王婆对潘金莲说:好呀,好呀!我老婆子是请你来做衣服的,没叫你来偷男人!如果让你家武大知道了这事儿,必定要连累到我!还不如我先去和他说了吧说完转身就要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注意,下面一大段文字是崇祯本大家仔细听、仔细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那妇人慌的扯住她裙子,红着脸低了头,只得说声:干娘饶恕!【眉批:从来首事者每能为局外之谈,此写生手也,较原本径庭矣;读者详之】王婆便道:你们都要依我一件事,从今日为始,瞒着武大,每日休要失了大官人的意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我便甘休若是一日不来,我便就对你武大说那妇人羞得要不的,再说不出来王婆催逼道:却是怎的?快些回覆我妇人藏转着头,低声道:来便是了王婆又道:西门大官人,你自不用老身说得,这十分好事已都完了,所许之物,不可失信, 【旁批:王婆此时供出,金莲大可番招】你若负心,我也要对武大说西门庆道:干娘放心,并不失信婆子道:你每二人出语无凭,要各人留下件表记拿着,才见真情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簪来,插在妇人云髻上妇人除下来袖了,恐怕到家武大看见生疑妇人便不肯拿甚的出来,却被王婆扯着袖子一掏,掏出一条杭州白绉纱汗巾,掠与西门庆收了【眉批:作者传神处,宜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好了,下面我再放词话本的这段,大家还是要注意看、注意听仔细体会与崇祯本的不同之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那妇人慌的扯住他裙子,便双膝跪下,说道:干娘饶恕!王婆道:你们都要依我一件事妇人便道:休说一件,便是十件,奴也依干娘!王婆道:从今日为始,瞒着武大,每日休要失了大官人的意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我便罢休若是一日不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我便就对你武大说那妇人说:我只依着干娘说便了王婆又道:西门大官人,你自不用着老身说得,这十分好事已都完了所许之物,不可失信,你若负心,一去了不来,我也要对武大说西门庆道:干娘放心,并不失信婆子道:你每二人,出语无凭,当各人留下件表记对象拏着,才见真情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银簪,又来插在妇人云鬓上妇人除下来袖了,恐怕到家武大看见生疑一面亦将袖中巾帕递与西门庆收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给大家看了两个系统的片段,我们并不是要分析个中优劣,而是要看崇祯本里的三条批语这三条批语很重要,说它重要不是说这批语有多么真知灼见,而是这三条批语和《金瓶梅》的版本以及作者相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第一条批语:从来首事者每能为局外之谈,此写生手也,较原本径庭矣;读者详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翻译一下这条批语,意思是:就西门庆潘金莲在王婆茶馆偷情一事来说,王婆可谓是局内之人,既然是局内之人,又怎能像没事人一样置之事外呢?从来,把此事件里的局内人变成一种局外人的情况来写,这种写法是生手所为,现在的这种描写和原来的文本相比较,大相径庭;众位读者听众一定要明白这其中前前后后的是是非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68.html

解释的怪啰嗦的,我主要是想让大家注意眉批里出现的一个词——原本这个原本是什么本?是崇祯本金瓶梅的母本吗?会是词话本吗?也有学者认为写这些批语的无名氏就是崇祯本改写者本人,此处他自鸣得意的说我如此改写一番,让原本里写的那种生涩之处变得更加逻辑通顺,读者一定要明白我这番改动的苦心呀不知道这个脑洞怎么样

第二条批语:王婆此时供出,金莲大可番招

王婆拿武大郎做话题,威胁潘金莲和西门庆,都能说得通,但她在这时候说这十分好事已都完了所许之物,不可失信之言怎么看都像是bug,索要好处就索要好了,干啥非要这时候说出自己和西门庆做局引潘金莲入瓮的事情来呢?也难怪批语说王婆此时供出,金莲大可番招番招就是反悔的意思我们暂且不论潘金莲此时能不能反悔,只说王婆这样说的逻辑是什么?很多读者都不是太理解王婆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冒着得罪清河县行动大队长武松的风险跟西门庆做局引诱潘金莲勾搭成奸何况,从结果来看,王婆也没从西门庆手里赚到多少钱财,如此好似说不通我个人觉得,理解了这里王婆说这句话的逻辑,也就能明白王婆为何要冒险做这件事情了

大家仔细读一读这句话:西门大官人,你自不用老身说得,这十分好事已都完了,所许之物,不可失信,你若负心,我也要对武大说

 

大家觉得这句话里威胁口气是单纯的做戏呢还是出自真心呢?我个人觉得这是出自真心的,王婆是真的借着做戏的场合威胁西门庆她为何要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钱呀

西门庆为了偷情潘金莲,不可谓不大方,尝到了甜头的王婆自然不想放过这次机会,她想持续从西门庆手里赚钱,就要扣住潘金莲这只鹰,以此勾住西门庆的身体往她的茶馆跑其实,偷情完成之后,王婆还能赚到啥呢?啥都赚不到,而如果西门庆和潘金莲一直在她的茶馆幽会的话,她会持续的赚到钱——就像今天这样,西门庆拿钱出来让王婆置办酒菜,轻轻松松便赚到了三四千的差价

如此,也对应上了一开始王婆进屋的时候,文本写的是:西门庆和那妇人都吃了一惊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很别扭,无论读多少遍,都别扭潘金莲吃惊是自然的,西门庆吃惊干啥呢?如果这是他和王婆提前约好的戏码,作者完全可以不这样写,可以写成:那妇人吃了一惊,西门庆脸上也扮作一副惊恐样子这样写,不是更有滑稽感、趣味感吗?

咱们开个小脑洞如果王婆和西门庆约定的暗号不是这样的,而是等两人穿好衣服打完战场王婆再像个没事人一样进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可不可以呢?

太可以了在这件事情上,西门庆才是掏钱的甲方客户,而王婆只是帮助实现目标的乙方而已甲方的目的是和潘金莲云雨一次,乙方给其提供云雨时机和场地,最后甲方获得满意的体验,乙方得到甲方的付款皆大欢喜我们站在西门庆的角度想问题,如果我们是西门庆,我们在没有第一次体验之前就那么确定要跟潘金莲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云雨体验吗?当然是偷一次就行了偷一次,神不知鬼不觉,谁都不知情,多安全呀

可惜王婆自有一番计较,她修改了给西门庆提供的假剧本,在不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故而,西门庆和潘金莲看到王婆进屋都吃了一惊

张竹坡认为西门庆吃惊,是因为心虚

我们要知道,西门庆虽是本书主角,但是他并不是全知全能完美型的人物,他既然可以被朋友骗、被妻妾耍的团团转,为何不能被老作家王婆做局入瓮呢?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很多事情就都能说得通了,比如西门庆和王婆为何会无视武松的存在,且不说武松的职位,单就武松的形象而言,这是个暴力的化身赤手空拳便成打死老虎,现在是行动大队长呀,谁会不忌惮武松呢?就算是西门庆也是忌惮武松的,受影视剧的影响,我们会觉得挨千刀的恶霸西门庆目中无人无法无天不忌惮武松,实际上西门庆怎么会不忌惮武松呢?那都不现实生活中,哪怕武松没有公职,就靠他的一双拳头,整个清河县也要忌惮他既然忌惮,何以要偷他的嫂嫂呢?这实在是因为只偷一次的话,确实没必要顾及武松这世上只有一次的偷情被抓住的几率不是为0就是百分之0.01,也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谓的约p那些被抓住的都是因为偷过一次之后还想二次三次的情况,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迹若真打算一次就罢休,就事论事,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机会能被发现这样,王婆的形象也就更深刻的一层网上很多人都喜欢说罗生门现象,看过金瓶梅,大家会发现比罗生门更复杂更深刻的生活现象俯首皆是

提前透露一下,我感觉最震撼的情节是日后西门庆死后,大老婆吴月娘和女婿陈敬济对簿公堂的那一段情节里面真真假假,是非曲直就算是身处书外上帝视角的我们,也不得不为无法准确的战队这两方人物的其中一方而大为疑惑和深思我们说爽文,跟着主角走就行了,一路爽下去,再复杂些的作品,也能代入读者听众自己认可的人物这本书,好像无法代入这些主角,这虽会导致读者在阅读时少些爽感,却意外提升了客观如果这本书的故事能为人熟知,我说的是本完整的故事,不是影视演绎的那些噱头改编,那么这本书里可探讨的话题多了去了

说着说着就离题八万里,拉回来

第三条批语:作者传神处,宜玩

谈这条批语,就不得不拿水浒传文字和词话本文字跟崇祯本文字做对比了文字是可以拿来把玩的,晓得吧水浒中并无王婆让西门庆和潘金莲交换信物的描写,故而不论,咱们看词话本的描写:

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银簪,又来插在妇人云鬓上妇人除下来袖了,恐怕到家武大看见生疑一面亦将袖中巾帕递与西门庆收了

 

崇祯本描写:

 

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簪来,插在妇人云髻上妇人除下来袖了,恐怕到家武大看见生疑妇人便不肯拿甚的出来,却被王婆扯着袖子一掏,掏出一条杭州白绉纱汗巾,掠与西门庆收了

崇祯本比词话本文字多了什么?大家感觉出来了吗?多了心理呀!谁的心理?潘金莲的

其实这整个一段,崇祯本加了潘金莲的许多心理描写前面王婆装模作样的假装要去告诉武大,潘金莲慌得赶紧扯住她的裙子,红着脸低了头,只得说了一声干娘饶恕注意,她扯住的是王婆下方的裙子而非上方的衣袖,脸是红的,头是低下来的,万般无奈不知是不情愿还是有别的考量,只得说了一句干娘饶恕我之前说中国古典小说重白描轻心理,有小伙伴给我举本书的心理描写,我想大家可能误会了我说的这句话,我说重白描轻心理不是说本书没有心理描写,是说古典小说处处体现出一种含蓄美古典小说自然有心理描写,只是这种心理描写不是西方流行的那种大段大段的某某心里想的语言,而是一种体现在言行之中的委婉含蓄心理这一段作者没写潘金莲的心中所想,但我们看了这些文字,看到潘金莲扯住、红着、低了、只得说声,藏转着头,除下来袖了,不肯拿甚的出分明又明明白白的看清楚了潘金莲此时的复杂心理活动何况,这里又出现了精妙绝伦的金瓶物语——西门庆的金头簪和潘金莲的杭州白绉纱汗巾这些物件另有后续

汗巾是什么做什么用我之前好像讲过了,这里只说结论吧,和西门庆的金簪比起来,潘金莲的这个杭州白绉纱汗巾实在是不值一提,这就好比是手机和手机挂件的区别试想,如果潘金莲脑袋上有装饰物,王婆又何必扯着潘金莲的袖子掏手帕呢,看人家西门老板,随手在脑袋上一拔,价值几千块钱的金簪子就插在了潘金莲的脑袋上哈哈,怎么这个画面既搞笑又心酸呀穷富有别,原来就算偷情,没钱的那一个也是拘束的

故事继续)

西门庆和潘金莲交换完信物,三个人重新坐下,又喝了几杯酒,时间很快到了下午潘金莲看看外面天色,站起来说:奴回家去吧说完这句,丢下西门庆和王婆,一个人转到后门回了家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去放门帘子,武大此时恰好进家门

(事情都发展到这份上了,作者竟然还在点门帘子的事情,潘金莲算是和门帘子干上了,估计得等她进了西门府,这个门帘子才能不再出现吧)

我们不讲武大潘金莲那边的情况,先来说说茶馆这边上面不是说潘金莲回家去了么,等她一走,只见王婆看着西门庆说:怎么样?大官人,老身的手段如何?

西门庆说:这事儿多亏了干娘,真是好手段!

王婆又问:那小妞儿的风月如何?

西门庆说:色系女子,妙不可言(色系女子是拆字游戏,色+系=绝,女+子=好合起来就是绝好二字这倒不是作者故意玩文字游戏,很有可能这是当时人们的说话习惯,就好像把人叫两撇儿,这对说书的人来说就是常识三国里的杨修贡献过几出精彩的拆字故事戏码,感兴趣的可找来看看)

三国演义》剧照:这图看一次笑一次,我可真是截图小天才呀

王婆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她是大户人家房里的弹唱姐儿出身,什么事不知道!还亏老娘把你们两个生生扭做夫妻,强行撮合成对你许给老身的那些东西,不要忘了

西门庆说:放心,我到了家马上就把银子给你送来

王婆说:眼望旌捷旗,耳听好消息(等你凯旋等你好消息的意思)大官人,你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挽歌郎是白事上请来抬棺、唱哀乐的人员,理论上应该先给钱再工作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棺材都下葬完事了,才讨要挽歌郎钱王婆这样说是提醒西门庆不能卸磨杀驴,不能说话不算数

王婆此时是千叮万嘱只为钱仔细想一想,西门庆不可能敢不给钱,别忘了前面王婆让他和潘金莲交换了信物,这就是把柄了,西门庆已经被王婆死死的攥在手心里了,当然,潘金莲也被王婆攥在了即便这对奸夫淫妇不想来第二次、第三次,试问:王婆能答应吗?他们敢不来王婆茶馆幽会吗?)

西门庆听王婆这样说,一面笑一面转头朝街上看,见此时街上正没人,便忙拿出眼纱戴上,离开了茶馆

(眼纱,也叫眼罩,是防风沙用的,也有遮盖面部的作用现在是农历的三月,风沙正盛有人分析说是因为那时候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严重,所以北方多风沙不知道这种解释对不对

关于眼纱我们多说几句,这个的作用很像是今天的墨镜有遮阳挡风、装饰遮丑的作用、还有耍帅装叉的作用,西门庆戴过多次眼纱,总体来说,他在偷情时会更喜欢带眼纱,可见,遮挡风沙的作用不突出,装饰耍酷和遮挡容貌的作用更突出

明·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祖宗朝最重布按二司官及知府,凡有缺,必大臣保举部司科道官有才望者居之以故天顺以前,凡布政司、按察司见朝,俱序京官二品三品之末,今朝降本阶一级立矣又俱坐轿开棍,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万历野获编》在万历三十四年编纂而成,写了从明初到万历年间的许多事情,对我们阅读和了解《金瓶梅》大有裨益,特别是了解《金瓶梅》里的官场至关重要,讲金瓶梅,按理说应该读一遍《万历野获编》,太难啦,这本书字数很多,且好似没有白话翻译,看起来很费劲这段贴文说的是啥呢?其实他讲的是京官和地方官权力变化之事,布政司和按察使是典型的地方大官,这种地方大官在祖宗朝,也就是朱元璋时期很受重视,都是有才望者才能任职,因此天顺以前,天顺是明第六代,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在明英宗以前,地方大官来京述职,排在京官二品、三品之末,现在,也就是万历时期,地方官的地位明确降了一级,这些地方大官如今来京述职,坐轿开棍,持鞭策马带眼纱,这他妈活脱脱就和京城大官的幕僚一样打扮呀后面沈德符还举了相应的例子说明随着时间的改变,地方官的地位是怎么从开朝受人追捧到如今无人愿意出任的情况大家宁愿在京城当七品也不愿意放到地方做一把二把讲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却相当重要因为本书对官场的描述很多,西门庆日后做了副提刑之后,通过上下打点,他终于挤走了他的顶头上司夏提刑这个夏提刑是明升暗降,从地方到了京城做官夏提刑搭拉着脸,像死了老爹一样,讲到这里和沈德符描述的情况好像不一致,哎,这又牵扯到现实的复杂了夏提刑为啥更喜欢地方不喜欢京城,这得看他的靠山是谁,升迁的职位有没有油水可言复杂吧说回咱们的眼纱,带眼纱好似是官场上的风气,大概不是民间能用的,不过《金瓶梅》所述时代风气大开,各种违背祖宗法制的事情都有发生,人民群众除了不敢穿龙袍上街,大家就没有不敢僭越的东西文本中也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西门庆在当官之后戴眼纱更堂而皇之,大概这可以佐证眼纱本来是官场习气吧这次他是精心打扮过后要会佳人赴约的,戴眼纱要的是那种装饰和遮挡作用,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偷情完毕之后再来一笔眼纱的描写,真是绝妙铺排呀

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明朝的眼纱诗,题目叫《戏为眼罩做一绝》,作者是王世贞,哈哈,这关系真复杂,偏偏是笑笑生备选者王世贞所作

短短一尺绢,占断长安色

如何眼底人,对面不相识

大街上放眼望去,全是戴着眼纱的人在晃动,这眼纱一尺来长,不窄不宽的蒙在眼上,既能遮挡风沙还能装饰面容,只是有一件不好,看不出人的面貌了,大街上人来人往,搞得谁也不认识谁了

清代褚人获所著的《隋唐演义》第四十三回文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某某人)忙对妻子说了,收拾了细软,叫手下两个做土工的,把槽头四五个牲口喂饱了牵出来,男女带上眼纱,加鞭望瓦岗进发

眼纱延续到清朝,男女老少都能用,干点坏事想要不被人认出来,人手一条眼纱可是必备之物)

西门庆离开了王婆茶馆,他承诺到家就把好处费送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期分解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