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金莲、西门初相遇【第二回(四)】

评论字数 7437阅读模式
 

上期咱们讲到武松在去东京出差之前特意来到哥嫂家里嘱咐哥哥,最后惹得潘金莲哭着跑下了楼武松和哥哥道了别,自去办理县官老爷交代给他的差事去了故事继续

话说自从武松来家嘱咐了一番言语之后,武大整整被潘金莲骂了三四天武大忍气吞声,任由潘金莲骂个不停,他却真的依从弟弟的嘱咐,每天只做一半炊饼出去卖,天还不黑的时候就回家回到家放下担子便去把门帘放下来关上大门,然后就一直在屋里坐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潘金莲看武大郎这样做,心里异常焦躁这天,只听她又开骂了:你这个不识时务的糊涂虫,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便把关了的主儿,你也不怕邻居笑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有鬼藏着掖着什么东西呢!你就会听你兄弟的话,空长着一副鸟嘴有个卵圙用,也不怕别人耻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武大说:随便他们笑,反正我兄弟说的是好话,你看,我听他的话晚出早归的,不知道省了多少是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潘金莲不听则可,听了一口唾沫吐在武大脸上,继续骂:呸!糊涂东西!你也是个男人,自己不做主,却听别人调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武大摇着手说:随便,反正我兄弟说的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原来武松走了之后,武大每天都是晚出早归,回了家便关门锁户把个金莲气得要死要活,和武大着实闹了几场气落后习惯了,潘金莲只要估摸着武大要回来,自己就先去把门帘子放下来,然后乖乖的关上大门武大见她这样,心里暗自高兴,寻思说:这样不就好了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此事有诗为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春心一点如丝乱,任锁牢笼总是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本首诗是在说:武大郎听从武松的建议谨慎行事,晚出早归,早早关门闭户,表面上好像起到了效果,眼前的安静、眼前的恩爱就好比隔着无数高山一般,终究是镜花水月一个不甘心且有行动力的女人春心已荡,任凭你怎么把她锁在牢笼里,到头来总归是空忙一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084.html

这段出现了一个词叫牢门,后面的诗词里也出现了一个词叫牢笼,可见,对武松和武大来说,他们实施的举措好似具有百分百的正当,但对潘金莲来说,这样的生活无疑是牢笼般的生活

这一段着重描写了武松走后,武大一家的相处日常,不管两口子怎么生气,习惯的威力再次显现,时间长了金莲也就慢慢习惯了武大晚出早归的生活)

时间一晃过去了很久,这不,刚刚才看过腊月梅花开,很快又看到了大地回春的景象伙计们,没错,现在来到春天了

三月春光明媚这天,潘金莲起床后好一番打扮,只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帘下站立着也不知她站了多久,大概是困在这个小屋子里憋得难受吧她约莫着武大又要回家了,就把帘子放下,然后回到屋里坐着

有这么一天,也是合该有事发生,有一个人偏偏从武大家的帘下走过去还是老话说的好,无巧不成书,姻缘合该就这样在命运的安排下产生了这边潘金莲手里正拿着叉竿放帘子,突然来了一阵风,她手没拿牢,导致这叉竿不端不正正打在从帘子下走过的那个人头上

潘金莲慌忙赔笑,双眼打量了一下被打的那人,见对方二十五六岁年纪,一副浪荡公子的模样头上戴着缨子帽金玲珑簪子金井玉栏杆圈儿;长条身材,身穿绿罗褶儿;脚下蹬着细结底陈桥鞋儿,并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撒金川扇儿这样的装扮,越发显出他那张生般的面庞,潘安般的容貌可意的人儿呀,风风流流从帘下儿丢了个眼色

(哈,作者虽在故弄玄虚,不过开了上帝视角的咱们都知道这个人就是男主西门庆啦

西门庆这一身装扮,小伙穿的真哇塞,而且作者说了,西门庆如此打扮,越发显出他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张生和潘安在古代是美男子代表,笑笑生这样形容自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作者既然这样写了,西门庆不是丑货这应该算是定论了即便不拿作者的话当金科玉律,单看潘金莲的反应,潘小脚是谁呀,天天没事在帘下看人,大街上来来往往这么多人,美丑还是能区分得出来的,西门庆要是长的不出色,小潘又怎会是这种反应?

一个帅气无比的大坏蛋,妈耶,这个设定,笑笑生真敢写由于水浒传里的西门庆是工具人,施耐庵也就没写西门庆的样貌水浒的介绍是:

再说那人姓甚名谁?那里居住?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那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排行第一,人都唤他做西门大郎,近来发迹有钱,人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

看这描写,妥妥的大坏蛋呀,这就是一个等着被大英雄武松一刀咔嚓的货

笑笑生笔下的西门庆是绝对的主角,写成个大帅比其实是很符合作者的创作思路的真心奉劝那些没看过本的人不要再乱科普这点了哈不要拿水浒里的人物硬套金瓶里的人物

潘金莲观看西门庆基本依循由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模式,镜头由远及近,由全景到近景再到特写,全方位为我们展示出了西门庆此时的形象

首先,潘金莲眼中的西门庆看着有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实际上西门庆现在应该二十七八岁了三月份啦,现在已经是政和三年了,西门庆也大了一岁可能有钱人不干活显年轻吧

其次,西门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风流的浪荡公子哥形象

浪荡不浪荡不重要,姐儿爱俏,西门庆没跑了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西门庆今天是什么装扮吧

头上戴着缨子帽,金玲珑簪子,金井玉栏杆圈

帽子是缨子帽缨子可理解成帽带帽子上有金玲珑簪和金井玉栏杆圈,这些是男人的头上装饰配件

金玲珑簪,金的意思是金制首饰,玲珑的意思是说镂空的样式

书籍《物色》里的配图

金井玉栏杆圈,这是一个网巾圈金依旧是金制物的意思,井玉栏杆大概是某种栏杆的样式

栏杆样式多种多样

我不知道这里说的是哪一种样式,不过这个井字很有意思,井有时候表示纵横,有时候表示圆形或者方形

网络配图:金井玉栏杆鸽子

有人把这个金井玉栏杆圈解释为黑色白边的发圈,原因是金井玉栏杆是一个固定词组其实这个解释会更接近真相,但白话这本书一是不会把缨子帽直接白话成戴着一顶漂亮的时髦帽子,二是比较想注重在字面意思上,希望给大家一种对于500年前的别样想象本书里出现的很多物件都有其独特的名字,若是一个个解释实在是麻烦,况且我即便解释完100个名称,遇到第一百零一个名称时大家可能还会打哏从起名的逻辑上解读以及对每一个字的本意进行解读,看似蠢笨,实则最容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大家以后阅读古籍都有裨益玉栏杆就是玉栏杆,虽然它常被人用来形容玉色的纵横样式,可是它最开始的意思就是玉栏杆而已我们只看字面意思,不知道金井玉栏杆是一个鸽子的名字,但咱们只要知道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模模糊糊的也就能知道它是个什么状态说到这种鸽子,此鸽通体乌黑,背部后面有两道白羽毛,好似两道白玉栏杆,因此得名至于金井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说眼睛的颜色,西游记里有个辟水金睛兽,是牛魔王的坐骑,金井、金睛读起来差不多

头上戴的讲完了,再说身上穿的那个绿罗褶衣服颜色是绿色;罗是绫罗绸缎的那个罗,点明了布料;褶是带褶的意思,点明样式金瓶梅里的衣服基本都是颜色+布料+样式+图案的模式,这个前面我也说过好几次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西门庆衣服的颜色呀,前面还有谁穿过绿色衣服呢?武松潘金莲在下雪天勾引武松时,武松也是穿的绿衣服,——鹦哥绿纻丝衲袄现在西门庆穿的是绿罗褶儿,潘金莲此时这么关注西门庆,是不是和西门庆今天穿的这身衣服有那么一丢丢的关系呢?当然,这个绿颜色,更主要想表达春天的时节三月桃红柳绿,男男女女穿红着绿,才和这个季节相配呀

头——身——脚鞋子是陈桥鞋西门庆这种年轻浪荡公子在穿衣打扮上是很下功夫的,他今天穿的是一种很精致的早春穿的凉快鞋子陈桥鞋是个固有名词,就像是一个鞋子的牌子一样,大家不必在陈桥二字上下功夫,这种鞋并非只在这一本书里出现,在别的书里也有清水布袜是用清水棉织布缝制的布袜子,洁白无瑕,这是一种比棉布袜子更高级的袜子

扇子是洒金川扇,这个物件我们在第一回讲过了,此处略过不提

西门庆从头到脚穿着都不俗,他的形象是从潘金莲的眼中描绘出来的金莲作为一个阶级比较低的女人,看一眼就能认出什么帽什么衣什么鞋什么袜,其认知远远超过了她自身的阶级这个女人要折腾要改变要实现阶层的跃升,这是早晚的事情,困是困不住的,就看机会什么时候到来了

最后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张生和潘安的问题,这二人都是美男自不待言,以前朋友跟我说东方男越来越娘化,我说是媒体偏爱塑造这种,得女就喜欢这种,他说不是的,说我们东方自古以来就喜欢男性俊美而不是阳刚威武,并且他还用贾宝玉举了例子对此,有人解释说:这些人物大部分是被知识分子文人骚客记录下来或者杜撰出来的,而大部分文人自己不威武也就不崇拜威武,因此从他们笔下写出来的男主角怎么可能会是五大三粗式的角色呢?西门庆这个文学人物,其形象兼具俊美与威武,从这个角度看,笑笑生也不太可能是传统的纯文人形象

这个话题可以拓展一下古代文人喜欢写俊美小生类的男主,那么,古代文人喜欢写什么样的女主呢?)

帘下之人被叉竿打了一下,便停住了脚步,待要生气发作,回过脸看时,没想到对方是一个美貌妖娆的女人只见她:

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揪揪、白鲜鲜,黑裀裀,正不知是个什么东西

 

(这段见于120回本《水浒传》第44回描写病关索杨雄的妻子潘巧云的诗句,是从拼命三郎石秀眼中看到的外貌形态笑笑生又一次进行乾坤大挪移了)

真是看不尽的金莲容貌,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她什么打扮:

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鬏髻,一迳里踅出香云,周围小簪儿齐插斜戴一朵并头花,排草梳难描画,柳叶眉衬着两朵桃花玲珑坠儿最堪夸,露来酥玉胸无价毛青布大袖衫儿又短衬湘裙碾绢纱通花汗巾儿袖口边搭剌香袋儿身边低挂抹胸儿重重纽扣香喉下往下看尖翘翘金莲小脚,云头巧缉山鸦鞋儿白绫高底,步香尘偏衬登踏红纱膝裤扣莺花,行坐处风吹裙袴口儿里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口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丧,卖弄杀俏冤家

(潘金莲的衣装打扮也是从上往下看首先是头上戴着黑油油的头发鬏髻,鬏髻是宋明之间女性佩戴的发饰,可以包住头发或发髻,起到一个保护头发和固定头发以及装饰头发的作用,我们看古装剧,好似古人没有脱发掉发烦恼似的,哈哈,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所有古人头发都多,古代有垫髻,很多发型都需要用到垫髻,也就是假发,否则梳出来的发型不好看,也不方便佩戴钗环之类我严重怀疑鬏髻起到的也是假发的作用本书里的已婚女性一般会戴鬏髻,根据经济条件不同,有的戴头发鬏髻有的戴银丝鬏髻潘金莲戴的是头发鬏髻,可见其现在的经济条件如何戴上鬏髻之后,头发被固定住,在此基础上再佩戴一些金银首饰,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多有韵味可惜潘金莲很穷,没得金银首饰戴,她现在戴的是一朵并头花,也就是双头花,由于现在是春天,有可能她戴的是桃花杏花之类的除此之外,潘金莲脑袋后面还戴了一个排梳,这个排梳就和梳子一样,样式有简有繁,有高档有低档,可做装饰用,也能拿来梳头,比如头发乱了,随时可以从头上拔下排梳来拢一下头发当然,排梳在这里起到的是装饰作用

说完头上的装饰,再说脸上的装饰——柳叶眉衬着两朵桃花

什么叫柳叶眉衬着两朵桃花,我有三种解释一是两条柳叶弯眉衬着头上戴的那个并头花,这个花是桃花;二是眉毛周边贴着花黄,花黄是桃花的样式;三是细弯弯的柳叶眉衬着两个红脸蛋,脸如桃花(也可能是两只桃花眼)不知道大家更倾向于哪种解释

然后是耳朵上戴着的玲珑坠儿,这个是耳饰,玲珑是镂空工艺

接下来是酥胸再后面是潘金莲的衣着了毛青布大袖衫+湘裙毛青布是底层人士穿的布料,大袖衫是宽袖子衣服湘裙,也叫湘纹裙,女性听众应该能很容易理解这个湘裙的意思,这是一种裙褶或裙面很多很密的裙子,此裙可拖地,因裙褶裙面多,走动起来款款如水波,唐宋诗词里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百叠漪漪水皱之句,可见这种裙子穿起来有多么荡漾旖旎了湘水多情呀

除了上衣下裙,潘金莲的袖口边还耷拉着通花汗巾,身上还挂着一个香袋儿汗巾可简单理解成手帕,不是四四方方的那种,而是长条形式,说起这个汗巾子,我想起来我小的时候曾经流行过一种丝巾,不是现在流行的小方巾,而是一种很大很大的丝巾,上面绘制着很鲜艳的花朵图案,这种大丝巾青年、中年、老年女性都不戴,只在小女孩、少女中间流行,我不知道怎么兴起来的,反正突然就风靡起来了,当时我想要这个丝巾,我爸爸说吃完饭再带着我去买,我就赌气不吃饭,最后我爸爸带着我去店铺里买了之后才吃了饭不过,这阵流行风持续了很短,很快生活中就看不到这种大丝巾了,我记得当时这种丝巾好多种围法,它尺寸大,做什么都可以本书里的汗巾更多是起着装饰和迎送的作用,有的很精致也很贵重,可做礼物送人,也能搭头发,总之,一物多用,关键看样式好不好,高档不高档通花汗巾是说这条汗巾上绣满了花,估计这条汗巾很好看,如果真是一条擦鼻涕的汗巾,潘金莲也不会故意搭在袖口边做装饰了香袋没啥可讲的熏香嘛,美人得香香的对了,前头那个鬏髻里就可以放一些玫瑰花瓣之类的,既美观又实现了头发香香的效果

最后镜头来到了脚上,潘金莲的小脚无需赘言,她穿的鞋是云头巧缉山鸦,白绫高底其实就是山鸦云头鞋首先这是一个高底鞋,本书里的鞋分高底鞋和平底鞋山鸦指的是一种青色,云头指的是鞋头绣着祥云或如意的样式

最后还有一个红纱膝裤膝裤不是一种裤子而是一种袜子,这种袜子没有底,穿戴在膝盖之下到脚脖子之上,起到保暖护腿和修饰装扮的作用,一般用料比较精致,潘金莲的这个膝裤是红颜色、纱布料、莺花图案

行坐处,风吹裙袴此时的潘金莲虽穷,不得不说,打扮的是真用心真精致呀

这两段,上一段极其细致的把金莲的身体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遍,后一段把金莲的穿戴上上下下的看了一个遍无论是看的文人本还是听的词话本,仔细想想,怎么上一段描写金莲看西门庆的时候作者没有开上帝视角把西门庆里里外外大大小小描写描写呢?怎么到了金莲这里,就里里外外不惜开车和搞一个透视眼都看到了呢?大概是因为那时候看者和听众都是妥妥的男性吧,这一段真个属于意|淫了而且,第二回的上半部金莲认真打扮见武松的时候,作者没有描写金莲的装扮,那时算是着实憋了读者听众一把,直到这个时候开了透视眼才让大家看了个过瘾

这两段对金莲的描写是可以唱出来的,说书人完全可以拿着乐器对着众人演唱一番,不知会勾出多少听众的口水下来……)

那人一看潘金莲如此容貌,自己先酥了半边,怒气早就钻到爪哇国去了,面上立马换了一副笑脸

潘金莲知道这事儿是自己不对,便叉手冲他深深拜了一拜,然后开口说:奴家一时被风失手,误打了官人,休怪!

那人一边用手整理头巾,一边把腰曲着地还喏说:不碍事,娘子请自便

这一幕正巧被隔壁的卖茶王婆看见,【旁批:千古奇缘,不意更有奇人作合】只听王婆笑着说:我就说是谁家的大官人从屋檐下过呢?打的正好

那人笑着说:确实是我的不是,小生鲁莽,一时冲撞了娘子,娘子休怪

潘金莲回说:官人不要见责

那人又笑着大大地唱了喏,回应说:小人不敢他那一双多年招花惹草惯觑风情的贼眼,一刻也不离潘金莲的身上,临走还回头了七八次,最后终于摇摇摆摆的遮着扇子走远了

此场景有诗为证:

风日晴和漫出游,偶从帘下识娇羞

只因临去秋波转,惹起春心不自由

(这段的点睛之句是王婆的那句打的正好王婆这种人四邻八舍的八卦一定都装在她的心里,她又想靠着拉皮条赚点外快,一定会时时注意着猎物的动向武大一家并非这条街上的本地户,而是外来户,不太能想象王婆会把一个相处很多年的本地户作为猎物,那会招来多少是非和后患不过武松的行动队长身份也在那里摆着,王婆不应该敢掺合武大家的事情,虽说打的正好,可也别漏了前面的那句话谁家的大官人打这屋檐下过?试想如果不是西门大官人而是别的什么普通民众在屋檐下过了,王婆还会有打的正好的心思吗?她敢挑战行动队长的权威吗?奈何偏偏是西门庆,现在的西门庆虽说还没有官位,但是他有钱呀,而且他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人脉,属于半条腿站在黑|社会里的那种商人角色,其势力和行动队长相比孰轻孰重呢?理论上我们会感觉武松的能力很大,可是别忘了金瓶梅的背景是明中或者明末,是高度商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大家请注意后面出现的角色职位,看看有没有农民角色的出现,为什么说看金瓶梅会格外真实,五百年了,如果不信西门庆商人的能量之大,且看后面县官老爷的选择)

当时潘金莲见那人长的风流浮浪,心里有些留恋;后面见他说话好听又有礼貌,更多了几分留恋她心里想:不知道他叫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如果对我没有情义,临走也不会回七八次头

(这里批书人说一笔两用,什么叫一笔两用?作者表面是写西门庆迷恋潘金莲,回头了七八次,实际上也在写潘金莲中意西门庆,一直不错眼的盯着西门庆看潘金莲如果无心,自当转身回屋,她若转身回屋,又怎能知道西门庆回头看了她几次?这个就叫一笔两用)

想到这里,她站在帘子下眼巴巴的直看到看那人身影了,方才收了帘子,关上大门,回屋去了

讲到这里,大家要问了:这个人是谁呀?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个被潘金莲用叉竿打了脑袋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嘲风弄月的班头拾翠寻香的元帅、开生药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的西门大官人因为最近他的第三房小妾卓丢儿死了,丧事办完,心里不乐,因此才到街上来走走,要找应伯爵散散心没想到他从武大郎家门前过,撞了这一下在头上

(卓丢儿终于死了,这个女人至死也没有露一下脸而且她的死好像如此不轻不重,世上不知几人会因为她的死亡而悲伤西门庆死了小老婆,看起来好像是悲伤的,作者说了,他心里不乐,不乐是悲伤吗?不乐了自然要散心,散心就在大街上乱逛,而且是打扮得风流倜傥摇着洒金川扇在逛

逛着逛着,就遇到了桃花男人的心立马活了)

这西门庆自从帘子下见了潘金莲一面,回到家便开始寻思:好一个漂亮女人,怎么样才能勾搭到手呢?想来想去,猛然想到了卖茶的王婆,心里计算一番,有了个主意他心里又想:如果王婆能帮我撮合成这件事,我就破费几两银子(几千块钱)答谢她,也不算什么想到这里,他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再次来到大街上,一路走到王婆的茶馆,进了茶馆,在水帘下坐下了

(*水帘:一种绳串饰物编制而成、呈现出垂直状态的帘子四面水帘高卷,周回花压朱阑可见这种帘子可垂下也可高高的卷起来我觉得这就是个竹帘子,古人喜欢这样表达,什么水帘、湘帘,不管叫啥,反正就是个帘子帘子在古代用得较多,不但家里可用、茶馆酒肆可用,就连亭台楼阁上一般也都挂着帘子王婆的这个水帘和潘金莲家的那个帘子遥遥相望,西门庆来到王婆茶馆,掀开叮当作响的水帘,心里小鹿乱撞他专门挑这个位置坐下,大概有心理因素在内——如果不是因为今天他遇到了帘下那一段故事,估计他绝不会特意选择在水帘下坐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