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西门庆拜把子 武二郎遇哥嫂(下)

评论字数 7915阅读模式
第一回的下半部开讲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半部,上半部主要围绕着西门庆讲了他家里(家庭、婚姻)的基本情况以及他家外(事业、朋友)的基本情况
好,故事继续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224.html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过了10月初十(强调一下,古人没有公历通通都是农历,所以十月份是初冬了),这一天西门庆正使唤小厮请太医来给卓丢儿看病,刚走到客厅上,就看见应伯爵笑嘻嘻的走进来
应伯爵问:哥,嫂子的病怎么样了?
西门庆说:一天不如一天,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好又问应伯爵说:你们那天是什么时候散的?(十月初三拜把子的事情)
应伯爵回答:吴道官再三挽留我们,我们散的时候都二更多(二更是晚上的9-11点之间,二更多可以理解成晚上10点左右)了,我醉的不要不要的,还不如像哥你一样早早的回家倒好一些
西门庆问:你吃饭了吗?
应伯爵不好意思直接说没有吃于是便回答:哥,你猜?
西门庆说:我猜你应该是吃了
应伯爵捂着嘴说:那哥你没有猜着
(这一小段关于吃饭的问话堪称经典)
西门庆笑着说:怪狗才,你没有吃就说没有吃,怎么有这么多弯弯绕说着就叫小厮上饭
应伯爵笑着说:要不然我也吃了饭过来,只是我听见一件很稀罕的事儿,着急要跟哥说,哥你跟我去瞧瞧
西门庆问:什么稀罕事?
应伯爵说:就是那天吴道官说的那个景阳冈上的大老虎,昨天被一个人给打死了
西门庆说:你又胡说,这事我不信
应伯爵说:哥,我就知道你不信,等我仔细给你说说这件事于是他就手舞足蹈的说起来:打死老虎的这个人有名有姓,叫武松,家里排行老二这个武松以前是怎么在柴大官人庄上避难、后来又怎么的生起病来、病好了又怎么要去寻他哥哥、过景阳冈又怎么遇到了这老虎、怎么被他一顿拳脚把老虎打死……应伯爵一五一十的讲起来就像是他亲眼看见了一样,又像是这猛虎是他打死的一般(武松打虎的故事该是明朝流行久远的说书系统,这个有点在映射说书人的高超技巧)
听完之后,西门庆摇着头说:既然这事是真的,那我和你吃了饭一起去看看
应伯爵说:哥,咱不在家里吃吧,我怕耽误了时间,咱们不如去大街上酒楼里坐坐这时候小厮来兴正在放桌子(放桌子的叫法至今很多地方还在沿用,把饭桌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都叫放桌子),西门庆便对来兴说:对你娘说,别叫她上饭了,拿衣服来给我穿
(这时候的西门庆还有闲情逸致看热闹,后来的西门庆基本没有这类闲情逸致了,也是因为后来的西门庆本身就是热闹中心,清河县的最大最热闹新闻基本都围绕着他,只有别人来看他的新闻的份儿)
不一会儿西门庆换好了衣服,和应伯爵手拉着手一起走出来(明朝风气大开,男人是手拉手的,比现在还特别😊)
路上又撞上了谢希大,希大笑着说:哥们儿,你两个也是去看打虎的吗?
西门庆说是谢希大说:大街上好挤啊!人都挤不开!
于是三个人便一起到了靠街一座大酒楼上坐下,不一会儿锣鸣喧天,大家伙儿一起看,只见:一对对手拿银枪的猎户走过来,后面就是那打死的老虎,很大,4个人还抬不动最后面一匹大白马上,坐着一个壮汉,就是那个打虎的人
西门庆看了这个情景,咬着手指头说:你看这样的一个壮汉,如果不是有千百斤力气,怎么能够打死老虎呢?楼上的西门庆、应伯爵、谢希大三个人慢慢的喝酒品评着,这边先不再说,下面我们该说说这个打虎的壮汉长得什么样:
雄伟的身躯,七尺身高阔面大眼,棱角分明,二十四五岁头上戴着一顶万字方巾(明代以前多用于庶民;明初规定为教坊司官吏之服;后广泛用于武艺教头),上面簪着两朵银花(簪花习俗可以追溯到很久远,屈原就全身花草一堆,电视剧里出现簪花的男人也别笑,不但男人都簪花,就连普通人家也都是插花的,《牡丹亭》里太守下乡慰问的时候送的就是花和酒,花基本上就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通通都需要的必备品),身上穿着猩红色的斜襟棉袄,披着一条红色锦带
(武松的形象最突出的就是高大,标准的北方大汉形象,他的服饰应该也是表明他的身份的一部分,比如帽子、衣服,可惜我不能祥解,因为我也不是很懂,后面对于衣服的描写还有很多,除了让我们记住人物的形象和格,更重要的是身份表达,后面再试着解读吧)
这个壮汉不是别人,就是应伯爵说的阳谷县的武二郎他本来是要寻找他的哥哥,没想到意外打死了一只猛虎,被清河县的知县老爷请过来(清河县、阳谷县同属于东平府)
百姓们看他披挂游街,都跟着走进县衙这时知县老爷正在升堂,武松扛着老虎来到堂上
知县老爷看到武松长得这么魁梧,心里想:不是他这样的壮汉怎么能打死这只猛虎!(和西门庆的感慨一样,说明武松是真的很壮呀!)于是就让武松上厅上来武松参见了大老爷,把打虎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两边的官吏都吓呆了
知县老爷赏了武松三杯酒,又把官库中大家伙儿共同集资凑的赏银50两(五万元)赐给武松(专门为打虎搞的集资,不是官银)
武松说:我是靠着知县老爷的福气,偶然侥幸打死了这只老虎,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怎么能够独拿这些赏赐呢?这些猎户们因为这只老虎不知受了衙门多少棍棒,不如就把赏钱散给众猎户们,也显得老爷恩典
知县老爷说: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吧于是武松就把50两赏钱在厅上散给众猎户分了知县大老爷看他宅心仁厚,又是一条好汉,有心抬举他,就说:你虽然是阳谷县人,但阳谷县与我们清河县是邻县,我今天就让你在我的县里做个巡捕都头(行动队长),专门在河东水西(临清,京杭大运河重要钞关码头,船来船往,钱来钱往,各方人士都登场)抓捕盗贼怎么样?
武松跪下谢恩说:大老爷抬举我,我很高兴接受这个职位
知县把押司(文书,想到了宋江)叫来立了文案,当天就让武松做了巡捕都头周边的大户们都过来给武松祝贺道喜一连吃了好几天的酒席武松本来是要回阳谷县找哥哥的,不料现在他在清河县做了都头,心里也很高兴没过多久,东平一府两县就都知道有武松这么一号人物了
(武松没有再找哥哥)

这一天武松正在街上走,突然从背后被一个人叫住:兄弟!知县大老爷抬举你做了巡捕都头,你怎么不来看我?武松回头一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嫡亲哥哥武大
那么武二和武大两兄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武松和武大郎是一奶同胞的两兄弟,阳谷县人自从武大郎和武松分开(为什么分开后面会说)以后时遭饥馑(闹饥荒,这是客观原因),于是他就搬到了清河县紫石街(好地段)租房子住大家看武大郎人老实模样又丑,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寸丁谷树皮,意思是说他身上粗燥头脸窄狭(和武松壮汉形象对比着想就行了)因为他软弱朴实,大家都欺负他武大郎这个人,不会做什么大生意,每天就是挑着担子去街上卖炊饼(炊饼有好多说法,馒头?馅饼?)生活很不幸的是他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孩,今年12岁,叫做迎儿父女两个一块生活没想到过了半年时间,武大郎慢慢花光了资本,于是就从紫石街搬到大街坊张大户家临街的房子里居住张家的下人们看武大郎本分,就经常照顾他的买卖闲的时候大家聊天儿武大郎也很奉承这些人因此张家下人们个个都很喜欢他,也都在张大户的面前替武大郎说好话于是张大户免了武大郎的房租
(这一大段基本讲述了武大郎在娶潘金莲之前的个人经历,大体分为三部分:离开阳谷县、离开紫石街、扎根张大户家和武松分开后,因为闹饥荒武大郎一家来到了清河县住在紫石街,卖炊饼度日;老婆死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慢慢花光了积蓄不得不从紫石街搬到了张大户家里,他住着张大户靠街的房子,极力巴结张家下人,仍然卖炊饼生活总体来说,搬到另一座城市对于有手艺的武大来说影响不大,他很快就能步入正轨,但是失去老婆,他的生活就有点走下坡路,于是他马上改变策略,搬到张大户这边亲近这边的街坊邻居,仍旧卖炊饼,只要少点开销:比如房租,多点收入:比如张家照顾生意,他马上就能继续生活下去金瓶梅全书基本就没有农耕社会的描写,整个就是一城市社会的状态,书里的人物做什么的都有,法律和道德都区别于小农规则,人和人物关系也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更相近)
讲完武大,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这个张大户张大户家里有万贯家财,百间房屋,年龄60多岁,没有儿女,老婆很严厉,家里没有一个清秀点儿的丫鬟仆人张大户经常拍着胸脯叹气:我这么大的年纪,无儿无女,虽然有万贯家财,又有什么用?他老婆听他抱怨,就说:既然你这么说,要不我就给你买两个使唤丫头吧,早晚让她们学习弹唱服侍你怎么样?张大户听了非常高兴过了几天,老婆果然叫来一个媒人给他买了两个使唤丫头:一个叫潘金莲,一个叫白玉莲白玉莲16岁,乐户出身,长得白净小巧;潘金莲是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排行老六,大家叫她六姐
潘金莲从小就长的很漂亮,因为缠了一双好小脚,所以就叫她金莲潘裁缝死了之后,潘妈妈没法生活,就把9岁的潘金莲卖到王招宣府(标记)里学习弹唱,又教她读书写字潘金莲本机变伶俐,长到十二三岁就会描眉画眼儿、打扮涂抹,吹拉弹唱、女工针织,识文断字,头上梳着一个缠髻儿(女孩儿15岁及笄可以梳髻,潘金莲12、3就会梳髻了),穿着一件扣身衫子(紧身衣服),做张做致、乔模乔样等到她15岁的时候,王招宣死了,潘妈妈又把潘金莲争夺出来,又30两银子(3万元)转卖给了张大户
潘金莲几乎和白玉莲同时进门张大户教她们两个学习弹唱,这些东西潘金莲本来就会,所以学起来非常轻松金莲学琵琶,玉莲学筝,两个小女孩睡在一起张大户的老婆一开始的时候还很抬举这两个小女孩,给她们金银首饰穿戴,没想到后来白玉莲竟然死了,就只剩下潘金莲一个人等到潘金莲长到18岁出落成一个特别特别漂亮的美人,张大户看了心痒难耐,一直想要收用潘金莲因为他怕老婆,便一直没有得到手
有这么一天,张大户的老婆去邻居家吃酒席,不在家张大户就把潘金莲偷偷叫到房间里,把她收用了
(和上一大段相对应,这一大段表面上是介绍张大户的情况,实际上是对应着武大郎来写潘金莲在嫁给武大郎之前的个人经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从潘家到王招宣府、从王招宣府到张大户家第一部分主要是潘金莲从出生到十五岁,潘金莲的家庭属于中等偏下的经济水平,孩子多,因此潘金莲9岁时潘裁缝死了后潘家立马经济崩塌,从9岁到15岁,潘金莲有6、7年的时间是在王招宣府度过的,分水岭是12、3岁的时候,不知道她是耳濡目染还是发生了什么,总之这个12、3岁的小女孩描眉画眼吹拉弹唱会梳髻穿紧身衣服,说明她最起码是早熟的,这里可以提前透露一点王招宣府是个表面显赫庄严的官宦人家,实际上藏污纳垢各种勾当应有尽有第二部分,潘金莲15-18岁,基本上这时候的潘金莲妥妥的是个大美人了,白玉莲没死的时候一切还能正常运转,白玉莲死后,潘金莲作为张大户家唯一的稀缺资源随着她长到18岁,琴弦崩到了顶点,张大户终于收用了她)
大户自从收用了金莲,身体添了4、5件毛病1:腰疼;2:流眼泪;3:耳聋;4:流鼻涕;5:尿滴沥他多了这些毛病,大户老婆也就知道了大户收用金莲的事情,连骂了张大户几天,又把潘金莲毒打了几次(这些毛病其实就是老年病,没有潘金莲张大户也会有这些毛病)
大户知道老婆容不下潘金莲,赌气要倒贴嫁妆给潘金莲找个丈夫张家下人们这时候都来跟张大户说武大郎不错,说武大郎忠厚,没有老婆孩子,又住在张家,可以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张大户心里是还想早晚找机会跟潘金莲快活的,因此没有要武大郎一分钱,把潘金莲倒贴给了武大郎这之后,大户又偷偷给武大郎一些本钱做炊饼生意每当武大郎出门卖炊饼,大户就偷偷过来和金莲私会,有时武大郎也会看到张大户过来,但他知道潘金莲本来就是张大户的女人,也就没说半个不字这样过了段时间,大户突然得了场风寒一命呜呼,大户老婆察觉到几个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情怒气冲冲,让家僮把潘金莲武大郎从家中房屋里赶了出去武大郎因此又找到了紫石街西王皇亲家的房子租下内外两间居住,依然卖炊饼生活(武大郎搬家记)
潘金莲自从嫁给武大郎,很看不上武大的老实猥琐,又憎恨又嫌弃,常常和武大郎闹矛盾生气张大户活着的时候她就对大户抱怨:全天下又不是没有男人,为什么偏偏把我嫁给一个那样的货色?!我最看不上这种‘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货!整天就知道喝酒,要紧的节骨眼上屁用没有,我这是哪辈子的晦气怎么就嫁给了他!我的命好苦呀!她不止抱怨,有时候看身边没人,也唱个小曲表达愁苦:
姻缘错配!不是我自己夸自己,乌鸦怎么配鸾凤!我就好比是真金子被埋进了土里,他是块铜怎么和我这金子比!他就是块臭石头,怎么能抱着我的羊脂玉体………(这时候的潘金莲是真的嫌弃武大)
读者请看:但凡世界上的女人,如果她有点姿色,格也伶俐,嫁给一个好男人也就罢了像武大这样的人,虽然性格好也不免多少还是会厌恶他从古至今才子佳人配在一起的就不多,买金的遇不着卖金的(是看官听说,这应该是当时的时事评论了,或者是作者的观点,或者是说书人的观点)
武大郎每天一个人挑着扁担出门卖炊饼,直到晚上天黑才回家潘金莲每天把武大郎打发出门后就在帘子下嗑瓜子(嗑瓜子是很富有挑逗性的动作,不信的话请拿起瓜子嗑一嗑),把她那一对小脚故意露出来(书中脚的地位相当于如今胸的地位,书里脚越小越骄傲…)勾引紫石街上的浪荡男人,又拿出乐器弹唱猜谜语玩儿还大声的说:一块好羊肉,怎么落在狗嘴里?像这样不正经的话,她没有说不出口的
武大郎感觉在紫石街住不下去,就和潘金莲商量换个地方住潘金莲说:你这个没本事当家立计的玩意儿,我早就说你租的这两间房子浅门浅户的怎么会不招惹那些浪荡男人说三道四?不如我们花点钱找栋合适的房子典(类似于典当,没人赎回的话就可以长长久久的住下去)下来,外面看着也气派,也不容易遭受别人的欺负
武大郎说:我哪有那么多钱典房子住?
潘金莲说:呸!没本事的!你是个男人却连这点事情都摆不平,让老婆受气这有什么难的?把我的首饰先卖了,等以后有钱了再买就是了(继续搬家)
武大郎听从潘金莲的话把金银首饰换了十几两银子(一万多元)在县衙旁边典了上下两层四间房屋来住,楼上两间住人,两个小院子打的很干净(这个房子地段好、两层、四间屋、两处干净小院,不错)
武大郎自从把家搬到县衙西街上来,仍然卖炊饼生活没想到今天竟然在街上碰到了武松,十分高兴忙把武松拉到家里来到楼上坐下,又把潘金莲叫出来让她和武松见面
武大郎对潘金莲说:前段时间杀死老虎的人就是你的小叔子,他现在做了都头,和我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潘金莲叉着手行礼,对武松说: 叔叔万福
武松俯下身子还礼,潘金莲忙把武松扶起来说:叔叔快起来,你折煞我了
武松说:这是嫂嫂应该受的礼两个人让了一会儿,平磕了一个头重新坐下不一会儿,武迎儿(武大郎女儿)把茶端过来给两个人吃了
武松看到潘金莲长得很妖娆妩媚,就低下了头武大郎预备酒菜打算好好款待武松(从来人们分析潘金莲和武松的关系关注潘金莲淫 奔的方面比较多,分析武松的话又总是出现两极化:要不是钢铁直男,要不就是超级闷骚其实这一段武松的表现还是很正常的,武大的女儿既然是十二岁,那么武松必然是见过第一任嫂嫂,这是武松见第二任嫂嫂,他当然会对比,潘金莲是美人中的美人,他哥哥什么情况当弟弟的怎么会不清楚,所以在武松看来潘金莲最突出的特点也最让他出乎意料的就是新嫂嫂格外的妖娆妩媚,他低着头也是很正常的举动也许后来有什么可挖掘的地方,毕竟那是经过相处后的事情,目前来说一切都还正常)
三个人正说着话,武大郎下楼要去买酒菜,留下潘金莲独自在楼上陪着武松潘金莲看到武松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又想起他打死了一只老虎,少说他也有千百斤的力气她嘴上不说,心里却在想:一个妈生的兄弟,怎么我家那个是矮王 八,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我这是哪辈子遭瘟神撞着他看这武松长的这么健壮,要不让他搬到家里来住?可能我的姻缘就在这里(潘金莲的淫 奔往往表现在最后一句话,如果深层挖掘,就知道这里面有原因:这个女孩从小两次被妈妈出卖,从九岁起学的东西就是怎么取悦男人,如果张大户是她第一个男人或者王招宣府里发生过什么,那一定都是给她一种畸形的男女依附关系认知——她用身体跟男人交换一切,每个男人都是如此她可不知道什么道德理论,什么圣人格言,从她的人生历程来看她脑海里没有读书人想当然的深刻伦理观念,武松在她眼里首先是个男人,一个区别于武大郎的男人,而不是小叔子这样来看,她第一次见到小叔子就想到自己的姻缘归宿也就说得通了)
想到这里潘金莲笑着问:叔叔,你现在在哪里住?每天的饭菜谁给你做?
武松回答:我刚做了都头,每天都要上班在别的地方住都不方便,我在县衙里随便找了个住的地方,有两个士兵给我做饭
潘金莲说:叔叔,要不你搬到家里来住吧,省的士兵们做的饭腌臜一家人住在一起,早晚吃些热汤热水都方便就是我亲自给叔叔做饭,最起码饭是干净的
武松说:谢谢嫂嫂
潘金莲又问:不会是你在别的地方有女人吧?如果有,可以把她也叫过来家里住着
武松说:我还没有结婚
潘金莲再问:叔叔多大年纪?
武松回答:虚岁28
潘金莲说:原来你比我大三岁叔叔,你这是从哪里过来的?
武松说:我在沧州住了一年还以为哥哥在老地方住着,没想到搬到这里来了
潘金莲说:一言难尽我自从嫁给你哥哥因为他太善良,我们总是被人欺负,所以才搬到这里来如果他像你一样雄壮谁敢对我们说个不字儿?
武松说:我哥哥从小就本分,不像我这么撒泼
潘金莲笑着说:你怎么颠倒着说话?常言说得好:人无刚强,安身不长我是个性急的人,看不上‘三打不回头四打和身转’的这类人
武松说:哥哥这样的人不惹祸,也省得嫂嫂担心
两个人就这样在楼上一递一句的说话

潘金莲正陪着武松在楼上说话,武大郎从外面把肉菜果饼买了回来他把东西放在厨房,走到楼上对潘金莲说:金莲,你下来
潘金莲说:你看你这个不懂事的,叔叔在这里没有人陪着,你叫我撇下叔叔一个人?
武松说:嫂嫂自便
潘金莲对武大郎说:要不你去把隔壁王干娘请过来帮忙安排安排吧
武大郎忙去隔壁把王干娘请来王干娘把肉菜果饼安排妥当,一一拿上楼摆在桌子上凑了一桌酒菜,不过也就是一些普通的鱼肉果菜点心之类,很快酒也烫好端了上来
武大郎让金莲坐在主位上,武松对席,他自己打横三个人坐下喝酒(这个座位有点怪,除非这顿饭的主旨是武大郎要给亲弟弟介绍新嫂子长嫂如母,弟弟认嫂子,只有这样潘金莲坐主位才能说得通)
潘金莲端着酒杯说:叔叔不要见怪,我们家没有什么好招待你的,就请喝杯水酒吧(无论如何潘金莲受过训练,对应酬还是得心应手的)
武松说:十分感谢嫂嫂,嫂嫂不要这样说
武大郎只顾上下筛酒(🌚不知道为什么武大郎是亲哥哥,却不怎么说话,光让老婆跟弟弟说话,而且这酒还要筛来筛去,也不知道给弟弟买点好酒喝,比如大名牌金华酒)
潘金莲满脸堆笑,说:叔叔,怎么不夹筷子肉吃?一边说一边挑了一块好肉递给武松
武松是个直汉子,只是把潘金莲当做亲嫂嫂对待他哪里知道潘金莲是豪门大户里的丫鬟出身特别会使小心思,所以根本想不到潘金莲的一片勾引心思
潘金莲陪着武松喝了几杯酒,两只眼睛直勾勾的往武松的身上看武松被看的不好意思,又低下了头(武松第二次低头这一次表面和上一次没什么区别,而且上面还专门说了武松是钢铁直男不懂得金莲的小心思,但是直觉告诉我们武松这个汉子一定隐约感受到一点点此刻空气里从妖娆新嫂嫂那里飘荡过来的丝丝暧昧气息)
三个人又喝了一会儿,酒也喝的差不多了武大郎说:二弟,你酒量大,再多喝几杯吧
武松说:不行了等我下次再来看望哥哥嫂嫂吧
武大、金莲两个人把武松送下楼,等武松走出门外,潘金莲说:叔叔,你一定要搬到家里来住如果你不搬来,我们两口子就要被别人笑话亲兄弟和别人不一样,你那怕只给我们争一口气都好
武松说:既然嫂嫂如此好意,那我今天晚上就把行李拿过来
潘金莲说:那我就在这里等着了
(这段不作分析,大家自己看对话中国古代小说区别于西方式的心理书写、意识流类少心理描写、少分析判断、少真实想法,多对话、多动作、多白描往往一个人物做什么说什么前后不一致,那么这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一定有一处是言不由衷的,这需要读者自己发现,而作者不负责直言等后面遇到合适片段再举例说明)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224.html

上图,完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224.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224.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224.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