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金瓶梅》研究专家——梅节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它细致、深刻地呈现出人世和人心很多真实但并不美好的侧面,读来如此地让人局促不安。所以东吴弄珠客要在序言里不厌其烦地一再为这本书辩解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戒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文学最终的意义是对人心世相有更深刻的体悟和洞察,《金瓶梅》就像一面高悬的明镜,照出了人心和社会最深处的黑暗,照出了金钱、欲望驱使下的人性堕落,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金瓶梅》为人情小说,将《金瓶梅》置于中国小说发展史中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开始,《金瓶梅》研究迄今己有近百年的历程,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前人的研究涉及作者、版本、渊源、小说文类、人物解读、艺术手法鉴赏、饮食、服饰、文化等多个方面。据笔者现有的资源和水平,应当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才能做出对《金瓶梅》有价值的研究。在与袭敏导师长久的对话与思考后,我们决定以梅节先生的《金瓶梅》研究为切入点,这样就不仅仅是对《金瓶梅》文本本身进行研究,而更是将学人对《金瓶梅》的研究放到整个学术史当中进行观照。因此,笔者选定了《梅节先生的金瓶梅研究》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题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梅节的生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梅节(1938—)原名梅挺秀,晚年自号梦梅馆主。1928年生于广东台山,1944年至1950年侨居越南,就读于越南堤岸知用中学。年,梅节回国升学,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梅节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任职于《光明日报》。年底移居香港,现居香港青衣岛,为香港梦梅馆总编辑。梅节先生业余从事《红楼梦》和《金瓶梅》研究,从2004年起,任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金瓶梅研究会顾问,是海内外著名的红学家和金学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1928年,梅节出生于广东台山县的一个农村,其父梅友雪为其取名梅挺秀。梅节是来港后,为了纪念高中一位要好的陈姓同学而使用的笔名。这位陈姓同学研究姓名学,建议梅挺秀最好取一个十三画的名字,翻阅字典得節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位陈姓同学从越南回国升学、参军,后竟郁郁而殁。使得梅挺秀很伤感,故其后用梅节作笔名,以兹纪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1942年,梅节的父亲梅友雪应聘到越南堤岸广肇医院任医席,1944年,梅节来到越南,就读于越南堤岸知用中学,开始了年的中学生涯。堤岸知用中学是越南华侨办的第一所高中侨校。1939年4月,由广州私立知用中学首任校长唐富言创办并兼任校长。海外华校图书设备比较简陋,但往往有一些套装书、部头书。在中学期间,梅节己通读了鲁迅全集、新文学大系、世界文库、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还读了国学基本丛书的李、杜、韩、柳、欧、苏等集子和《通鉴纪事本末》。当时所用的国文教材为叶圣陶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高中教材中已选入《易经》、《庄子》、《老子》、《礼记》、《文心雕龙》中的文章,颇有深度。这些都让梅节在文史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1950年,梅节回国,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由于国文根基扎实,梅节大一年级获准国文免修,于是他选了阎简弼先生为二年级开的诗词选读课程。二年级时,选了林庚先生为三、四年级学生开的文学史(上古到六朝)课程。他还选修了侯仁之先生的历史地理课程,王铁崖先生的国际关系史,张芝联先生的世界史,听过张世英先生讲西方哲学等等。梅节虽然在文史上是强项,但兴趣仍在新闻。在大学期间,梅节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副书记等职务,积极从事学生工作。在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他花了很大精力去研读马列著作,想走理论宣传的道路。甚至年来港时,随身携带的两本书中,有一本就是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1954年,梅节从北大毕业,与当时确定爱人关系的贾翠珍及另外三个同学本拟被分配到中宣部工作。但梅节和贾翠珍住在北京西单头条组织部招待所接受了两个月的政审,没有通过。理由是海外关系——贾翠珍的父亲贾炎生早年留学美国,民国时期担任过山西铭贤学院院长,属孔祥熙系;两个舅舅是国民党的立法委员。于是,梅节和贾翠珍被派到《光明日报》国际部工作。梅节在《光明日报》先后主持《光明日报》文艺部和学术部,后任总编室副主任,分管副刊和学术专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初到《光明日报》国际部,梅节主要从事国际问题的研究和报道。他对国际问题很有兴趣,但是紧接着的频繁的政治运动令他感到厌倦。从年反右运动开始,梅节深感古典文学研究、故纸堆中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除去处理曰常工作,梅节开始抄古书,研究《左传》,准备做《战国策》的校订和《老子》校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1972年,梅节的夫人贾翠珍因未检查出有隐性糖尿病误诊而病逝,给梅节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岁,一个岁。此前,梅节在编辑部长期值夜班,夫人去世后,报社把他调到了学术部工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23.html
1974年,梅节与汤燕南女士结婚,重组家庭,逐渐走出丧妻阴影。汤燕南女士与梅节的两个女儿相处融洽,并且和梅节又有了一个女儿。当时文革仍在继续,在批林、批孔、评红的潮流中,梅节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转向《红楼梦》,并一直持续到1977年底。
1977年11月,梅节的父亲梅友雪在香港去世,为了照顾母亲,梅节举家移居香港。梅节来港时己年近五十,虽为名校毕业,但学历不被承认,谋生颇难。他起初给报纸刊物写稿,继而在出版社找到一份编中小学课本的工作。
由于他对国内、国际政治颇为熟悉,后来进入一间咨询公司当研究员。有一个阶段,还兼职担任一个工程设计公司的行政主管。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慢慢安顿下来。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将文革期间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笔记逐渐整理出来,在报刊上发表。
梅节先生回忆说,当时他住在九龙上海街旺角道口,公共汽车就在窗下驶过,昼夜不绝。房子是祖屋,但只有四五百吸,一家六口人挤着住。奶奶要看电视,三个女儿要写作业,梅节只好把桌子让给她们,自己在床上加一块木板塾着写作。他的《曹雪序卒年新考》、《论乙卯本石头记》、《论红楼梦的版本系统》等论文,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梅节来港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辨证曹雪序佚诗的真伪、曹雪‘序画像的真伪,考证《红楼梦》各版本的源流以及曹雪序的卒年等,引起了广泛的争鸣。这些论文后来都收入与马力合著的《红学稱耕集》中气梅节业余研究《红楼梦》的时间并不长,年代中后期,梅节的研究兴趣已经转向《金瓶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年参加哈尔滨国际红学会议后已退出江湖虽然后来几次卷入红学论战,属于‘友谊客串’,身不由己。
由于梅节先生的文章往往能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不断推陈出新,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注意。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年代末编纂的《红楼梦大辞典》红学人物一栏中,收录红学史上各个时期中外研究者共人,其中冠以红学家称号的有人,包括蔡元培、胡适、俞平伯、冯其庸等,梅节大概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岁。距他涉足红学领域刚十年,发表有关论文仅十余篇。
1955年起,梅节开始转向研究、校点《金瓶梅》。梅节研究、校点《金瓶梅》‘例如与吴世昌辩论曹雪序佚诗的真伪,与戴不凡论争《红楼梦》的作者,与宋谋摄辩论所谓的雪序小像到底是画的《红楼梦》作者曹雪齐还是尹继善的幕僚俞楚江等。其中与吴世昌的曹雪序佚诗辩论,成为红学研究中一个著名的学术公案。
以此为契机,梅节二十年间三校《金瓶梅词话》,分别在年、年和年出版了《全校本金瓶梅词话》、《重校本金瓶梅词话》和《梦梅馆定本金瓶梅词话》陈少卿手抄影印本。梅校本的《金瓶梅词话》成为迄今为止学术界公认的《金瓶梅词话》的最佳校点本。
梅节将二十余年三次校订积累下来的七千四百多条校记,整理成了五十多万字的《〈金瓶梅词话〉校读记》,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在校勘《金瓶梅词话》的过程中,梅节对于《金瓶梅》的版本、作者、成书时间等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撰文讨论相关问题。这些文章后收入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瓶梅闲笔砚一一梅节金学文存》一书中。
访谈中,梅节先生曾说,要想做一个学者,生活就要改变,最大的兴趣不能是挣了多少钱。梅节先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很淡泊简朴,他应邀回国内参加学术会议,一般都坐火车的硬卧而不坐飞机,他与梅太太现居的青华苑在香港属于居屋。在香港他不炒股票、不赌马、甚至连电视都很少看,他以前喜欢打桥牌、下围棋,但由于太费时间,来港之后都戒绝了,他平时以读书、思考、写作为乐,喜欢逛书店,现已年届八旬仍读书、写作不缀。
梅节先生一直都很感激他的夫人汤燕南女士,汤燕南女士不仅照顾好了家庭,让他能够更专心地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他研究工作中重要的助手。汤燕南女士帮梅节先生校改《金瓶梅词话重校本》时,甚至回北京探望父兄,都随身带着校对稿。在梅节先生进行《金瓶梅词话》的第三次校订时,汤燕南女士专门学习了电脑,帮梅节先生把要修改的文字录入电脑。梅节先生谈到汤燕南女士时,曾满怀感激又有些愧疚的说:她原来说,等做完完这些事,我们就去旅游。但是做完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不动了,妻子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多年来她为我献出了青春,也献出健康。没有她的相助,我将一无所成。
梅节先生现居青衣岛半山腰上的一栋居室内,房子虽不大,但梅节先生却很喜欢,觉得安静、空气好,而且推开窗可以望见远远的山。梅节先生现在正在整理之前研究《左传》和《战国策》的心得,准备发表相关的文章。我们期待,这位已经年过八旬老人用他学术的热忱再次为我们带来独辟溪径、不同凡响的学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