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瓶梅》中描写了许多明代社会民间的文化风俗,;其中就有体育娱乐活动。
在《金瓶梅》中体育娱乐活动写得最多的是蹴鞠,;而且用的是不同名称,;有蹴鞠、踢气球、踢球、踢行头、踢圆、圆情。第69回:今老爹不上三十二年纪,;一表人物。双陆、象棋无所不通,;蹴鞠、打球无所不晓。第90回:知县相公儿子李衙内,;专好鹰犬走马,;打球、蹴鞠。第1回:第一个相契的姓应名伯爵,;会一腿好气球。第35回:贲四戏道:;平安儿从新做了小孩儿,;成日踢球儿耍子。第69回:至晚,;打听王三官众人都在李桂姐家吃酒,;踢行头。第15回:有《朝天子》一词,;单表这踢圆的始末。第18回:正是:;自幼乖滑伶俐,;风流博浪牢成。爱穿鸭绿出炉银,;双陆象棋帮衬。瑟琶笙筝箫管,;弹丸走马员(圆)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前三个名称是宋代以前就有的,;后三个名称则是始见于明代。行头原是戏曲界对服装的通称,;圆社把气球称为健色,;也叫做行头。俗呼气球,;圆社号健色。北方言行头,;南方言气球(《蹴鞠谱》(;影印本),郑振铎辑《玄览堂丛书三集》,;南京图书馆, 1955,;下同)。因此,;踢球也就被叫做踢行头。《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人褚人获写的历史小说,;在第17回中写齐国远在长安城里看人踢球,;说了句:我可踢得动么?;一被那圆情的听得,;捧行头下来道:;那位爷请行头。请行头即是踢行头,;是行家俗语。踢圆一词是由蹴圆转化而来。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述了洪武二十二年的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踢圆就是蹴圆更进一步的口语化。圆情的原意是说要通达圆社中的情理,;后来就称呼通达圆社情理的校尉为圆情。校尉亦叫圆情(《蹴鞠谱》)。嘉靖八子之一的李开先在《闲居集·赠蹴鞠客阙美》诗中说:众技君皆可,;圆情更不同。(《李开先集》,;中华书局, 1959, 93页);此圆情则不仅是称谓,;亦有踢球的意义了。《隋唐演义》第17回中就有:是长安城平康巷聘来的,;因圆情无出其右,;绰号金凤舞、彩霞飞。圆情就是踢球的意义了。从这三个不同于宋朝以前的踢球名称可以看到,;明代的蹴鞠更深入于社会底层,;名称更口语化、通俗化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金瓶梅》中描写参加蹴鞠的人群是纨绔子弟、帮衬闲人、花街妓女、圆社艺人,;这和唐宋时代朝廷宴会上的蹴鞠娱乐价值已有很大的不同。按《宋史·礼志》中规定,;蹴鞠是朝廷上的雅乐,;在金国聘使到阙和春秋圣节三大宴时由艺人表演娱乐助兴。皇帝有时也召集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宋史·太宗本纪》)。社会上的寒食蹴鞠是较为广泛的群众性春日郊游活动,;多有文人雅士参加。但是,;自从蒙古族贵族入主中原,;以女艺人表演蹴鞠,茶馀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惟蹴鞠最风流(;关汉卿《女校尉》,《关汉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8, 790页)。看女艺人表演蹴鞠就成为一种时髦活动。这种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妓女以蹴鞠当作是接客的手段,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愿,;媒合了翠馆内清风皓月筵,六片儿香皮(;球);做姻眷(;萨都剌《妓女蹴鞠》,《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 700页)。从此,;蹴鞠就成为风流子弟的下层娱乐。《明通鉴》中记述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荒淫不理政事的情景;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蹴鞠,;拥妇女酣宴。蹴鞠与赌博、沉溺酒色联系在一起。因此,朱元璋才在洪武二十二年下令军中禁止蹴圆,;违令的卸脚。文献的记载只是说其大要,《金瓶梅》则是以具体形象说明明代中期以后社会上蹴鞠娱乐价值的下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在第十五回中,;大段描写了西门庆在丽春院中踢球的情节,;一同踢球的有李桂姐姊妹,;圆社艺人,;还有谢希大等人,;其中以写圆社艺人张小闲的帮闲嘴脸最为生动。他在陪李桂姐踢球时,就有些不到之处都快取过去了,;反来向西门庆面前讨赏钱。说:;桂姐行头比旧时越发踢熟了,;撇来的丢拐,;教小人们凑手脚不迭。再过一二年,;这边院中似桂姐这行头就数一数二的了,;强如二条巷董官女儿数十倍。张小闲不是以蹴鞠技艺获取生活之资而是以帮衬妓女讨得赏钱。为了更直一步显示圆社艺人的贫困生活和人格低下,;在这一回中又加上了《朝天子》一词,;单表这踢圆的始末:‘在家中也闲,;到处刮涎,;生理全不干,;气球儿不离在身边,;每日街头站。穷的他不趋,;富贵他偏羡。从早晨直到晚,;不得甚饱餐,;赚不得大钱。他老婆常被人包占。’没有生活保障,;也没有社会地位,;明代的圆社艺人可以说已经是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这和宋朝蹴鞠艺人的社会生活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宋朝的教坊乐部有蹴鞠艺人,;是拿俸禄的官家人;;都市瓦子中有表演艺人,靠卖艺为生,;都是衣食无忧,;生活稳定。更有许多蹴鞠的帮闲,;依靠蹴鞠技艺,攀龙附凤,;夤缘富贵,;当上了高官显宦,;煊赫一时。到了明代,圆社艺人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下降,;这表示着蹴鞠已走向衰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第25回中描写了西门庆家中妻妾仆妇,;在吴月娘的带领下打秋千,话说灯节已过,;又早清明将至。先是,;吴月娘花园中扎了一架秋千,;率众姊妹游戏,;以消春困。先是月娘与孟玉楼打了一回下来,却教李瓶儿和金莲打,;那金莲在上面笑成一块。月娘道:‘六姐,;你在上头笑不打紧,;只怕一时滑倒,;不是耍处。’说着,;不想那画板滑,;又是高底鞋,;跐不牢,;只听得滑浪一声,;把金莲擦了下来。早是扶住架子,;不曾跌着。却说春梅和西门大姐两个打了一回。然后,;教玉箫和蕙莲两个打立秋千。这蕙莲手挽彩绳,;身子站得直屡屡的,;脚跐定下边画板,;也不用人推送,;那秋千飞起在半天云里,;然后忽的飞将下来,;端的却是飞仙一般甚可人爱。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春日打秋千的民俗:立春之日……又为打球、秋千之戏(《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19—21页)。春日郊游在野外寒食并进行蹴鞠、秋千等身体活动娱乐,名为寒食蹴鞠。唐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宋人陆游《春晚感事》诗: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竞豪华。蹴鞠、秋千虽同是春日郊游的身体活动娱乐,;但男女之间的侧重不同,公子途中方蹴鞠,;佳人马上戏秋千(;唐玄宗《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蹴鞠是男子的活动,;秋千则为女子所喜爱。到了明代,寒食蹴鞠在一些地区已经逐渐衰落了,;秋千活动却依然盛行。李开先《闲居集》中有一首《观秋千》诗,;其序说:东接回军,;北临大河,;庄名大沟崖。清明日,;高竖秋千数架,;近村妇女欢聚其中,;予以他事过之,;感而赋诗。李开先感慨的是什么呢?;原来由于灾荒,村落人烟少(意谓人多逃亡),;秋千名目多(;有转立、独脚等)。在生活极端困难之时,;农村妇女依然欢聚村外作秋千游戏,;说明清明节打秋千的民俗深入民间。《金瓶梅》中描写丫头仆妇比西门庆的妻妾更会打秋千,;说明了此种活动在劳动妇女中更为普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跳百索又名跳白索,;即是跳绳。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灯市》中说: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帝京景物略》,;北京出版社, 1963, 57页);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宛署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0, 190—191页);都是跳绳,;只是名称不同,;是儿童的节日民俗游戏。第18回写西门庆带酒回家,刚下马进仪门,;只见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并西门大姐四个,;在前厅天井内跳马索儿耍。见西门庆来家,;月娘、玉楼、大姐三个都往后走了,只有金莲不去,;且扶着庭柱兜鞋。被西门庆带酒骂道:;淫妇们闲的声唤,;平白跳什么百索儿。这里用了两个词,;马索和百索。马索是专指跳小绳,;一人自摇自跳。百索则是泛指跳绳。《金瓶梅》这一段描写使我们了解明代的跳绳游戏不光在儿童中进行,;也在妇女中开展,;妇女在闲的声唤时也以跳绳为娱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走百病就是走街,;又叫走桥,;是中国古代一种民俗活动。封建社会的清规戒律平时不允许妇女抛头露面在街上行走,;但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却可以集体去逛街看灯。《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说:八日至十八日……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帝京景物略》,;北京出版社, 1963, 64页);为什么此日走街可以无腰腿诸病呢?明人周用在《走百病》诗中说:姨姨姥姥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两钟水。元宵节期间,;所有的病魔鬼怪尽皆离开洞穴到街市的泥土中来,;此时,妇女穿着绣鞋把病魔踏在脚下,;便可以一年百病不生了。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妇女借着走百病的机会出来走走,;对于身体、精神都是一种解放,;是有益于健康的。第24回描写了西门庆家妇女元宵节走百病的情形:话说一日,;天上元宵,;人间灯夕。当下三个妇人带领着一簇男女,;出来走百病儿。月色之下,;恍若仙娥,;都是白绫袄儿,;遍地金比甲,;头上珠翠堆满,;粉面朱唇。游人见一队纱灯引道,;一簇男女过来,;皆披红垂绿,;以为出于公侯之家,;莫敢仰视。那宋蕙莲只和陈敬济嘲笑。却说那陈敬济,;因走百病,;与金莲等众妇人嘲戏了一路儿,;又和蕙莲两个言来语去都有意了。由此可见,;妇女借走百病的机会出来逛街,;男女笑谈无忌,;在身体上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解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投壶原来是由奴隶社会的射礼演变而来,;后来成为贵族宴会上的娱乐活动,;宋代理学家倡导复古,;去掉其花样投法,;增加其进退礼仪,名曰投壶新格。既然是休闲娱乐,;就要有引人入胜的兴趣,;明代的投壶依然是以投花样比赛胜负。李开先《闲居集·投壶》诗:倚竿非偶中,带剑乃奇骁。(《李开先集》,;中华书局, 1959, 86页);投壶还是以倚竿、带剑的花样投法为高超技艺。明人绘的《宣宗行乐图》中投壶局部是明宣宗朱赡基亲自执箭投壶为乐,;并无礼仪规矩。《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也是以投壶为娱乐的,;并不注意礼仪规矩,;有帮闲篾片陪他投,;风流弟子王三官陪他投,;第27回中大段写了潘金莲陪西门庆投壶耍子,;须臾,;过桥翎花、倒入双飞雁、连科及第、二乔观书、杨妃春睡、乌龙入洞、珍珠倒卷帘,;投了十数壶。把妇人灌得醉了。这许多花样投法都是以投壶的技巧计算输赢的娱乐。《金瓶梅》用具体形象说明了宋代理学家的复古倒退是不得人心的,;明代的投壶仍然是以投花样为娱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金瓶梅》中有三处说了打球,;两处是说风流弟子以打球为娱乐,双陆、象棋无所不通,;打球、蹴鞠无所不晓。打球是风流弟子都喜爱的游戏。第30回写西门庆要买下赵寡妇家的庄子,;与自己的庄子展开合为一处,;里面叠山子花园,;井亭,;射箭厅,;打球场,;耍子去处。建造一所休息娱乐的别墅。但是,;这里所说的打球并非是古代的马球,;而是由马球演变而来的捶丸,;因为有演变的关系,;元明时代都把捶丸也称作是打球,;最明显的例子是李开先的一首《打球》诗,;诗中用了安基、挂窝、扑棒等捶丸专用术语,;诗后并且自注:详见《捶丸集》。说明题目虽然是打球而实际进行的却是捶丸。捶丸是明代士大夫阶级最喜爱的休闲娱乐,;周履靖在《丸经·跋》中说:予壮游都邑间,;好事者多尚捶丸。社会上以捶丸为高尚娱乐。《金瓶梅》中写西门庆要自建一个打球场,;便是描写一个富商暴发户附庸风雅的嘴脸;;夸耀风流弟子会打球、蹴鞠,;也是表示这个弟子玩的娱乐是高尚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金瓶梅》中夸赞聪明的人时都要提到会双陆、象棋,;不仅对男人是如此,;对妇女也是这样。第7回薛嫂向西门庆介绍孟玉楼时说: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风流俊俏,;百伶百俐,;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金瓶梅》中写下象棋的场面很多,;官场上应酬时有下棋,;如陪蔡状元、安御史、何千户下棋;;帮闲人凑热闹时有下棋,;如应伯爵、谢希大陪人下棋;;更多的是妇女闲来无事时下棋,;如潘金莲、孟玉楼、李瓶儿、春梅,;在闲暇无事时都是以下棋消闲娱乐。中国象棋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凿考证,;但定型时期是在南宋。南宋人刘克庄有一首《象棋》诗,;诗中说:三十二子者,;一一俱变态。将士相车马炮兵七种棋子的功能与现在的象棋已完全一样了。象棋易学而难精,;容易普及,;是一种很好的消闲娱乐,;李开先在《后象棋歌》中说:象棋不减围棋奥,;手谈胜与俗人谈。(《李开先集》,;中华书局, 1959, 20页);象棋已经在明代广泛开展,;深入到社会家庭的各个层面。第75回写潘金莲因如意儿的事和西门庆闹气,;春梅劝潘金莲道:由他去,;你管他怎的?;婆婆口絮媳妇耳顽,;倒没的叫人与你为冤结仇,;误了咱娘儿两下棋。一面叫秋菊关上角门,;放桌儿摆下棋子,;两个下棋不提。由此可见,;明代社会的深闺妇女,;闲暇无事时,;下棋是她们最好的消愁解闷活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83.html
《金瓶梅》中大多地方写的是下象棋,;但也有的是下围棋。第11回潘金莲与西门庆下棋,潘金莲输了,;西门庆才数子儿,;被妇人把棋子扑撒乱了。下棋输赢要数子儿当然是下围棋了。西门庆家中妇女以潘金莲文化素质最高,;所以她除了会下象棋外还会下围棋。
踢毽子是由蹴鞠演化而来,;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箭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臁、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名称,;亦蹴鞠之遗意也。毽子的各种花样踢法都是由蹴鞠演化而来。到了明代,;毽子逐步成为妇女和儿童的娱乐活动,;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说,;北京地区儿童游戏是有季节性的特点:小儿及贱闲人,;以二石毬置前,;先一人踢一令远,;一人随其一,;再踢而及之,;而中之,;为胜。(《帝京景物略》,;北京出版社, 1963,68页)踢毽子是儿童在冬季开展的游戏。第78回中写西门庆的家人新年时节,玳安与王经穿着新衣裳,;新靴新帽,;在门首踢毽子,放炮仗,;嗑瓜子儿。虽只是顺便一提,;可见踢毽子是当时冬季流行的游戏。
踢球、打秋千、跳绳、走百病、投壶、下象棋、踢毽子,;都是古代的身体活动娱乐,;也是社会的民俗活动,《金瓶梅》中留下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