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庸众的沉沦与哲人的悲哀

评论字数 4411阅读模式

金瓶梅》的出现,在中国长篇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没有了如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那种由市井讲说到文人写定的过程,而是一部纯粹的文人小说。正因此,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心态,即它屏弃了那种道德评判的心态,而是以冷静客观的描写对书中人物—庸众—表现出一种菩萨般的怜悯,传达出哲人的悲哀。这可从书中描写潘金莲的一段细节谈起。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小说第86回,此时西门庆已死,潘金莲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早在西门庆死前就已和潘金莲结下仇恨的吴月娘手中。因潘金莲和年岁相当的女婿陈敬济乱伦,被吴月娘打发出西门府,由王婆领走代卖。潘金莲再一次沦为商品。而此前她已几番被卖:她原是裁缝的女儿,9岁被卖到王招宣府中,到15岁时,就会描莺刺绣,品竹弹丝,会一手好琵琶,而且知书识字,又生得十分俏丽。不料王招宣还没来得及注意到她就死了;之后她又被以30两银子的价钱卖给60多岁的张大户家,被张大户收用,遭到主家婆的苦打,于是张大户把她嫁给了外形丑陋的三寸丁谷树皮卖烧饼的武大郎为妻,实际还是张大户手中的玩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王婆是谁?就是那个曾经帮西门庆勾引潘金莲而且和她一起害死武大郎的那个王婆。在那件事中读者已领略了王婆的心狠手毒,此时的王婆继续表现出她的狠毒和毫无同情心来,她用最恶毒的语言骂潘金莲。那么此时已落到了孤苦无依地步的潘金莲都做些什么?我们的金瓶作者这样写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这潘金莲,次日依旧打扮,乔眉乔眼在帘下看人,无事坐在炕上,不是描眉画眼,就是弹琵琶,王婆不在,就和王潮儿斗叶儿,下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看到这儿,我们不由要感叹:《金瓶梅》的确是中国小说!一个依旧二字,一个帘下看人四字,借用张竹坡的话来说,真是何等笔力—却蕴涵在不动声色之间。至此,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情感历程,领会一下这笔力之重:嫁给了武大郎的潘金莲,既得不到物质享受,也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更得不到起码的生活的满足,她抱怨张大户: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我嫁与这样个货!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只是一味瞳酒,着紧处却是锥把也不动。奴端的哪世里晦气,却嫁了他!是好苦也!此时的潘金莲值得读者同情。作者也是同情潘金莲的:但凡世上妇女,若自己有些颜色,禀伶俐,配个好男子便罢了;若是武大这般,虽好杀也未免有几分憎嫌。自古佳人才子相配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这正是潘金莲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在古代,女人最大的职业是嫁人,最辉煌最紧要的事业是嫁一个好男人,生一个好儿子。潘金莲当然也不例外。此时武二郎的回家使她平生第一次遇到了最喜欢的男人,于是就有了嫂子勾引小叔子的情节。潘金莲这一血肉之躯,又正当豆落年华,如果抛开道学家的眼光,从人角度讲,不无可理解之处。她追求武松不成,反讨没趣。后来西门庆打从她楼下经过,不意潘金莲手中的叉竿掉下正打在西门庆的头上。潘金莲见那人生得风流浮浪,语言甜净,便加几分留恋,从此开始了她和西门庆—平生第二个最喜欢的男人—之间的情感婚姻生活。与西门庆的婚姻,虽说充满起伏,但是在西门府花园里面,潘金莲独门独户住着3间房,白日间人迹罕到,不和其他妻妾在一起住,大概是为了突出那种一夫一妻的幻觉。金莲在此吃穿用度,风流奢侈,宛如经过了一生一世。而西门庆死后又被打发出来,重新回到王婆家—昔日身穿毛青布大袖衫站立的帘下,再次完全落在王婆的掌握之中。在西门庆家的一番富贵荣华,恩爱情欲,仿佛是一场春梦,如今南柯梦醒,黄梁未熟。金莲如果有哲人或诗人的自省力,焉知不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倘若是欧洲小说,不知要加上多少心理描写在这里—写这个淫妇摇曳不安的心思,宛如闪电的恍惚空虚。可是我们的金瓶作者却写出了上述一段话,因为从这依旧二字之中,看出一部大书中,八十几回,几十万字的含义,看出潘金莲这个妇人从毛青布大袖衫到貂鼠皮袄(46回,别的妻妾都有貂鼠皮袄穿,只有潘金莲没有,因此引发潘金莲与昊月娘之间的一场误会。第74,李瓶儿已死,她的貂鼠皮袄终于被金莲软硬兼施索取到手),到吴月娘梦中所见的大红绒袍儿,(80回,吴月娘梦见潘金莲争夺李瓶儿的另一件衣服一一大红绒袍儿),再到临行前月娘只容她带走四套衣服,几件替梳钗环之间的全部历程。我们又必须从那帘下看人四字,看这潘金莲,这依旧在看人的痴心妇人,虽然被造化如此地拨弄,但是依然不能从梦中惊醒,依然深深沉溺于红尘,没有自省,没有觉悟,被贪、慎、痴、爱所纠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这样论起来,《金瓶梅》自然是一部文人小说,而不是通俗小说,自然是一部悲哀沉重的小说,而不是轻飘飘欢乐的小说,自然是一部给那有慧根的人阅读的刁锐,而不是给那沉浸红尘不能自拔的人阅读的小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正是由于潘金莲的深深沉溺爱河,武松拿着100两银子,和王婆商议要娶金莲一家一计过日子时,一直偷听的潘金莲等不得王婆叫她,自己出来,欣然跟着武松回家了。固然潘金莲的被杀,有其咎由自取的成分,但她死的场面在整个《金瓶梅》中是最惨不忍睹的:武松把金莲旋剥净了,香灰塞口,掀翻在地,先用油靴只顾踢她肋肢,后用两只脚踏她两只胳膊,直到用手去摊开她胸脯,说时迟,那时快,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刻,剜了个血窟窿,那鲜血就冒出来,那妇人就星眸半闪,两只脚只顾登踏。整个过程惨烈之极,金莲心中爱上的第一个男子,便是如此与她度过了新婚之夜。绣像本眉批:读至此,不敢生悲,不忍称快,然而心实恻恻难言哉!就连作者写到此处,也情不自禁地感叹:武松这汉子,端的好狠也!潘金莲固然造下了罪孽,但金莲本人也一直是命运的牺牲品,是许多不由她控制的因素的牺牲品,因此当她结局的血腥与惨烈远远超出了书中任何一个人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气息。一部《金瓶梅》充满了情欲和死亡,这一主题已是评论界的共识(参看笔者《纵欲与死亡》一文,见《衡水师专学报》2003年第四卷)。然而死又奈谁何?书中的人物对此是视而不见的。那么他们又看到了什么?那就是酒、色、财、气四个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金瓶梅》全书文字充满了豪华热闹,袁宏道在1596年写给董其昌的信里,称《金瓶梅》是云霞满纸,满是热腾腾的酒、色、财、气四个字。西门庆的号就叫四泉。四泉者,四全也,酒、色、财、气一样不可少也。所以西门庆的一生充满势利和热闹,酒席与女色,音乐与锣鼓。就是他的病,他的死,也是声色并茂、喧嚣浮躁的:面容发红,虚火上炎,在床上睡着,只是急噪没好气,直到后来相火烧身,变出风来,声若牛吼一般,喘息了半夜,才断气身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可以说,整部《金瓶梅》充满了庸众的欢乐和痛苦:大阴谋的成功,小骗术的胜利,得一笔外财,赚几分巧钱,都能给目光如豆的庸众以巨大的欣喜;生男育女,婚丧嫁娶,迎朋会友,走亲串户,都能给生活枯燥的庸众以短暂的忙碌和忙碌中的兴奋。有欣喜就有痛苦:因财产之争而带来的痛苦,因官位不稳而带来的痛苦,因争风吃醋而带来的痛苦,因纵欲耗损而带来的痛苦等等。可以说他们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明明就要沉溺于死亡的旋涡,却还在斤斤计较眼前的利害,既看不清自己的处境,也对其他的沉沦者毫无同情,只有相互猜疑和仇恨。王婆领回潘金莲,对她呵斥打骂,远没有害死武大郎时的团结和合作。王婆何以对播金莲这样狠毒?当然有其天的成分,有落井下石的世俗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前不久金莲得罪了王婆的缘故。第70回,彼时西门庆还没有死,王婆到西门庆家为当初验武大尸体的团头何九说事。潘金莲待王婆极冷淡,极疏远,不称干妈,只称老王。潘金莲不高兴的原因,作者没写,可能是因为潘金莲刚和吴月娘闹过气,也可能是因为在富贵时不愿看到贫贱之交,还有可能是不愿回忆和王婆曾共同害死武大的过去……总之,潘金莲当日对王婆的冷淡使得王婆怀恨在心,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口口声声称非卖潘金莲100两银子不可,为潘金莲最后落在武松手里打了个时间差。但这个被财所迷而变得盲目的女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没多久她和被色所迷而同样变得盲目的潘金莲一起死在武松的刀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金瓶梅》里的人物,几乎都如同潘金莲、西门庆、王婆等人一样,没有一个有反省能力的人,没有一个能反观自身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作品没有传达自省的信息。而是在依旧帘下看人等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传达了作者的智慧。他如同古今中外的哲人与诗人们一样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到了人生的真相。正如他在卷首词里写的两句话: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一日无常万事休,这是作者最深切的隐痛,意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体的自觉,并以此来奠定全书的基调。在这一基调下,《金瓶梅》中常常出现尼僧所念诵的经书、宝卷,以及道士做法事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03.html

宣讲符浩,无不被赋予多重丰富的意义:一则,它们与尼僧贪婪荒淫构成讽刺性对比;二则,它们衬托出书中人物的沉迷不悟、愚昧无知;三则,它们也成为作者点醒读者的契机。如第五十一回,进人西门家讲说《金刚科仪》的薛姑子演诵金刚六喻的思想时,讲到画堂绣阁,命尽有若长空;极品高官,禄绝犹如作梦;黄金白玉,空为祸患之资;红粉轻衣,总是尘老之资,以此隐喻人生幻灭之感。这个通过佛经传达人生幻灭感的薛姑子,却是被西门庆讥责伪有道行一夜接几个汉子的荒淫无耻之尼,而她的宣讲使吴月娘感兴趣的也不是人生幻灭感,而是薛姑子能使她妊娠的一纸好符水药,衬出书中人物是如此的沉迷不悟。但我们的作者是有用心的。他难道不是在点醒我们读者吗?到我们读到书的第100回,普净和尚(书中唯—个真正有道行的僧人)幻度孝哥,不仅仅化他出家而已,而且竟至化阵清风不见了,这样的收场实在达到了空而又空的极致。于是《金瓶梅》贯穿全书的豪华闹热,人生在世一件也少不得的衣食住行,均被放在一个首尾皆空的框架之中,从而给那看似浓艳华丽的人生涂上了沉重的悲剧色彩。

的确,人生在世,兴兴败败,生生死死,一切都是无常。一弹指间去来今,人生的欢乐,人生的痛苦,人生的欲望,甚至连人世间的恶,也只不过是一个幻影而已。可以说金瓶作者从哲学层面上告诉人们:欲望、生活和痛苦实际上是一样东西。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所说:我从超越的存在中能了解到的是,我们所寻求的行为是一个纯粹的虚构。沉沦与救赎本是哲学上相依相存的一对概念,但我们的《金瓶梅》作者,他不是哲学家,更不是西方哲学家,而只是具有哲人智慧的中国古代文人,他看到了庸众的沉沦,但不能给他们以救赎的办法,只能透过字面背后发出深深的悲哀。所以清代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可以说整部《金瓶梅》含蕴着哲人的悲哀和怜悯,它强调着尘世万物的痛苦和空虚,并在富有宗教框架背景下,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从而对自己,对自己的同类,产生同情与慈悲。这正如东吴弄珠客在序言中所说的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廿公之跋所说的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这些序跋之言,可说是与作者灵犀相通的,他们都看到了:《金瓶梅》作者要求我们读者侧切肠有慧根的读者,要求我们读者做菩萨!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