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棠山书院
【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潘金莲和王熙凤这两个相似的人物, 从她们的性格特征, 以及作者塑造人物时所采用的不同的手法和语言来透视《红楼梦》 和《金瓶梅》 的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文学界对它们的关系有 《红楼梦》 深得《金瓶》 之‘壸奥’ 的说法。这种说法有它的可取之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关键词】 人物性格 人物塑造 语言 继承 发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世情小说, 《金瓶梅》 和《红楼梦》 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就是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潘金莲和王熙凤来透视《金瓶梅》和《红楼梦》 之间的种种关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潘金莲和王熙凤分别是《金瓶梅》 和《红楼梦》 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这两个主要人物是两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们的性格有着相似之处, 又有着不同的地方。在她们的相同性格中最为明显的就是: 自私自利、 阴险狠毒、 聪明狡猾。虽然她们二人都追求私欲, 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她们追求的目标不同。潘金莲追求情欲, 而王熙凤追求金钱和权利。然而, 不论是对什么的追求, 这些都是她们两人性格的外在表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金瓶梅》 中关于潘金莲的身世是这样介绍的:( 《金瓶梅》 第一回) 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 排行六姐, 因他自幼生得有些姿色, 缠得一双好小脚,所以就叫金莲。他父亲死了, 做娘的度日不过, 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 习学弹唱, 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 就会描眉画眼, 敷粉施采, 品竹弹丝, 女工针黹, 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 着一件扣身衫子, 做张做致, 乔模乔样。到十五岁的时节,王招宣死了, 潘妈妈争将出来, 三十两银子与张大户家……长成一十八岁, 出落得脸如桃花,眉弯新月, 张大户收做妾了, 不料不到半年, 张大户得了重病。主家婆恐为金莲所蛊惑, 将金莲百般苦打。大户知道不容, 却赌气暗陪房奁……因此上不要武大一文钱, 白白地嫁与他为妻, ……其实这金莲仍是大户的外室。 后来发生的金莲毒死武大事件, 其实已经是金莲开始她的欲望之路 的先兆。武大死后,潘金莲和西门庆又将荒唐的淫声置于庄严的超度亡灵的念经声中。从这里可以看到潘金莲对情欲的无度追求是多么的荒谬!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狠毒、 放荡的潘金莲形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红楼梦》 里在秦氏的葬礼上也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秦可卿一死, 宁国府没有了主家之人, 王熙凤一方面协理宁国府, 对宁国府的弊端看得清清楚楚, 把秦可卿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 风风光光;另一方面, 她又在送殡的过程中弄权铁槛寺。为了区区三千两银子葬送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性命。在情深似姐妹的秦氏的丧礼上, 她的贪欲表现得何等深刻!她已经将贪欲置于其它一切之上, 而成为一切行动的最终动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潘金莲在西门庆家中面对无以计数的竞争对手, 心中的最高追求——情欲, 又开始驱使她努力进行斗争, 在除掉了几个眼中钉, 肉中刺之后(激打孙雪娥, 逼死宋惠莲)。她又将矛头直指漂亮, 老实的李瓶儿。李瓶儿本来就深得西门庆的喜爱, 后来又怀孕生子。看到眼前的一大一小对自己的巨大威胁和阻碍, 金莲又痛下了杀手。她首先将魔爪伸向了襁褓中的婴孩 ——官哥, 一条险恶的獒犬之计 令善良的李瓶儿失去了爱子, 最终在金莲的恶语恶声中病丧黄泉。她的狠毒阴险之心淋漓尽致的展露在读者面前。至此, 金莲重新收复失地, 与西门庆一味的追求那变了态的情欲。这也使得她和西门庆没有任何夫妻感情可言, 而仅仅是近似于禽兽的的欲望。彼时西门庆在武大的灵堂上胡作非为, 而此时潘金莲在他的灵堂上又重新上演了这一幕。她与女婿陈经济在灵堂后为非作歹, 既而开始偷情生活。事发之后被吴月娘狼狈赶出家门, 又因为住在王婆家而勾引上了王婆的儿子王潮儿。此时此地的潘金莲已经淫荡到了色魔的地步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事情就是这样的相似, 《红楼梦》 中也有这样的情节出现。王熙凤在遇到尤二姐事件时也和潘金莲有着同样的表现。但是凤姐毕竟是出身于贵族之家的千金小姐, 从小受到封建礼教之外的与众不同的教育, 打小就以男孩身份教养, 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杀伐决断 的能力。这就是使得她们所采取的手段有所不同。王熙凤在处理尤二姐事件时使用了更加高明的手段,精心的策划了一切。贾琏在宁国府和尤二姐意外邂逅, 故而产生了要娶尤二的念头, 在贾蓉的极力撮合之下, 成其好事。凤姐知道此事之后, 并没有像金莲那样痛哭大骂, 而是一反常态的主动, 亲自将尤氏风风光光的迎接到贾府, 并且让贾府中的大大小小都知道自己的贤惠、 宽容, 并以此在贾母面前来展示自己的乖巧、 听话。如此种种也是为了放松贾琏和尤氏的警惕, 来博取他们的信任, 好进行下一步计划。与此同时, 又在背后极力挑唆尤二姐原订亲家张华来状告贾琏和尤二姐, 并由此来作为兴师讨伐的由头, 既出了这口恶气, 还给了尤氏和贾蓉一个下马威,更在钱财上有了不少收获——两百两银子的进账。这个贪心的王熙凤在争风吃醋的时候也不忘贪图钱财。王熙凤在事理上占了上风不说, 日常生活中也不停歇, 指使秋桐指桑骂槐, 命令丫 头善姐仗势欺主。又巧妙的以补药之名, 令尤二姐喝下坠胎之药。致使琏二的唯一的子嗣在未成形的时候被扼杀在母亲胎中。而她也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弄巧用剑杀人的目的。这和如兴儿对尤二姐诉说的一样她(王熙凤) 嘴甜心苦, 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 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在这里她又故技重演了。继续采用绵里藏针 这一老招来解决贾琏的外遇事件。王熙凤在处理尤二姐事件里杀人并非像金莲之辈是为了争风吃醋, 而是另有其政治目的的。试想一旦尤二姐生有子嗣, 显而易见, 王熙凤的地位就会有所动摇。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 尤二姐吞金死后, 为了办丧事, 贾琏找凤姐兑钱, 凤姐以事为由左右推脱支应, 并借故走开。去找尤二所留的财物, 发现尤二柜中仅几件破旧衣服, 其他物件被洗劫一空, 可见在尤二姐死后, 王熙凤也是获利颇丰啊!在这里她又达到了她的金钱目的, 实现了她的金钱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同样是面对丈夫另结新欢, 潘金莲的行为、 语言, 大胆夸张, 明人不做暗事 矛头直指事情的中心——李瓶儿和官哥。而王熙凤则不同, 她笑脸相迎之下, 又在背后捅了尤二姐一刀。相同的事件不同的处理方式, 使得读者看到的人物是如此的不同。一俗一雅两个人物跃然纸上。但是这两个善妒的女人的阴险狠毒实在让读者惊心。两位女主角在对私欲的追求上的阴狠可谓不相上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0.html
从她们对各自的私欲的不懈追求中也能看出, 王潘二人在性格上的又一相同之处, 那就是与众不同的机智, 聪敏和智慧。她们的智慧、 聪敏被用在各自的争宠献媚, 算计陷害他人之上, 真是另有一番味道!潘金莲的有情趣是西门庆宠爱他的一大原因。西门庆给各个妻妾送花, 金莲不等西门庆相赠上来就摘, 被西门庆捉到, 道:怪小油嘴, 趁早休动手, 我每人赏你一朵罢。 ……潘金莲笑道;我儿, 你原来掐下恁几朵放在这里, 不与娘戴。 于是便先抢去一只插在头上。……西门庆笑到;贼小淫妇儿, 这上头也掐一个先儿。 于是又与了她一朵。小小送花事件, 盘金莲就胡乱生出这许多事情来, 不仅有波折, 而且还极为有情趣!仔细品味, 潘金莲这是多 么有心计的在向西门庆调情啊!金莲也是众妻妾中最敢和西门庆没大没小的人, 这么一段短短的对话就几次以娘 自称,一口一个我儿, 相较之下, 月娘、 瓶儿之辈确也难与其并称。万事掐个先, 不仅能让读者看到作为年轻女性的魅力之所在。也能从中看到金莲能夺取西门庆的欢欣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不仅金莲这样, 连凤姐也是这样。在生活中并不是完全狠毒可怕的, 她也常常是机敏、 幽默的。就拿众丫 头对她的态度就能初见端倪。丫 头们一方面很害怕这个一家之主, 另一方面又很喜欢和她在一起, 喜欢听她讲笑话。这个在封建礼教之外教育出的王熙凤在文化程度上并不高, 但在研究、 揣度人的心理时, 却无疑是个高手。简直可以称为心理学专家了。她平时的说笑、 耍贫嘴, 既俗气, 又有其诙谐和灵动之气。她的口才可以和相声演员相比, 满口讨人喜欢的话, 句句都能说在人的心坎里。在第四十六回中, 贾赦欲要贾母的贴身丫 鬟鸳鸯为小妾贾母非常生气, 怪凤姐没有提醒她。这时的凤姐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 老太太倒派上我的了。贾母听了与众人都笑道:这也奇了, 倒是听听这不是。 凤姐笑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 调理得水葱似的, 怎么怨的人要, 我幸亏是孙媳妇, 要是孙子, 我早要了, 还等到着会子呢。 表面上是派老太太的不是, 实际上是用不是 反衬、 颂扬贾母能干, 会调理人。说的如此乖巧, 又得体, 本来贾母生气, 气氛又紧张, 凤姐一席话不仅活跃了气氛, 又讨了老太太欢心。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凤姐还很善于用精明的头脑来协调各种矛盾, 这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看出。例如:(第二十回中) 奶娘李麽麽排揎袭人, 大哭大闹大骂, 众人都束手无策, , 凤姐赶来, 拉了她, 笑道:好妈妈, 别生气。大节下, 老太太才欢喜了一日, 你是老人家, 别人高声, 你还要管他们呢, 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了, 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只说谁不好, 我替你打他, 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 快来跟我吃去。 这一段话说的李麽麽脚不沾地 的跟着走了。王熙凤用抬举、 奉承的语言机巧的拿贾母来镇压李麽麽, 一段比刀还尖 的话, 却似热心热肠, 尖中有圆, 寓圆于尖中。[1]
潘金莲和王熙凤在性格上相似的自私自利, 相同的阴险狠毒, 相通的聪明机敏。是我们所见到的《金瓶梅》 和《红楼梦》 所塑造的人物中最为相似的两个人物。然而, 她们还是有所不同。两部作品由于作者本人文化程度的不同, 以及写作故事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两部作品在风格上的迥异。但是两部作品并不是没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所采用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来透析《红楼梦》对《金瓶梅》 的继承和发展。
(二)
《 金瓶梅》 塑造人物形象时, 既充分得展示人物个性的主要方面, 又不忽略人物个性的次要方面, 把人物写的血肉丰满。如潘金莲对待武大和丫 头秋菊是那样的狠毒凶残;对其母潘老老是那样的冷酷无情;对李瓶儿是那样的嫉妒刻薄;对西门庆又是那样的献媚无耻。这些无疑是她的性格的主要方面。但她又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 往往别人明知的事, 她却直楞楞的捅出来。所以孟玉楼说她是一个有口没有心的货子;奶子如说:五娘嘴头子厉害, 倒也没有什么心。 这些描写符合生活的本来面貌, 切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也是她性格的次要方面. 作者这样写潘金莲就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一个丰满、 生动的形象.
《红楼梦》 也十分注意这一点。例如:对待王熙凤这个人物, 作者就没有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并没有把她写成一个十足的坏人。凤姐对下人和弱者固然残忍、 凶暴, 但这是她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处在她的那个位置上的人所固有的. 可是她在照顾宝玉和黛玉诸姐妹时, 是那样的趣味盎然、 妙趣横生、 诙谐可爱;当她侍奉贾母时, 应酬王夫人时又的那样的聪明伶俐、 讨人喜欢。作者对她既憎恶, 又爱慕;既同情, 又惋惜。《红楼梦》 的读者也无不恨凤姐, 骂凤姐,不见凤姐又想凤姐。这两种心理说明凤姐性格的复杂, 也真正的体现了《红楼梦》 对《金瓶梅》 的继承。
下面我们就作者塑造人物时的细节描写来看两部作品有什么不同。我们就潘金莲和王熙凤的肖像和衣饰描写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这是潘金莲和西门庆初次见面时的情景。这时的潘金莲是西门庆眼中的潘金莲。(出自书中第 2 回)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才见梅开腊底, 又早天气回阳。一日, 三月春光明媚, 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 就在门前帘下立约莫将及他归来时分, 便下了帘子, 自去房内坐的。一日也是合当有事, 却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自古没巧不成话, 姻缘合当凑着。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 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 妇人手擎不牢, 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妇人便慌忙陪笑, 把眼看那人, 也有二十五六年纪, 生得十分浮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 金铃珑簪儿, 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 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 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 儿, 越显出张生般庞儿, 潘安的貌儿。可意的人儿, 风风流流从帘子下丢与个眼色儿。这个人被叉竿打在头上, 便立住了脚, 待要发作时, 回过脸来看, 却不想是个美貌妖娆的妇人。但见他鬒鬒, 赛鸦鸰] 的鬓儿, 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 香喷喷樱桃口儿, 直隆隆琼瑶鼻儿, 粉浓浓红艳腮儿, 娇滴滴银盆脸儿, 轻袅袅花朵身儿, 玉纤纤葱枝手儿, 一捻捻杨柳腰儿, 软浓浓粉白肚儿, 窄星星尖翘脚儿, 肉奶奶胸儿, 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 黑裀裀, 正不知是甚么东西。观不尽这妇人容貌。且看他怎生打扮?但见: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髻, 一迳里踅出香云, 周围小簪儿齐插。斜戴一朵并头花, 排草梳儿后押。难描画, 柳叶眉衬着两朵桃花。玲珑坠儿最堪夸, 露来酥玉胸无价。毛青布大袖衫儿, 又短衬湘裙碾绢纱。通花汗巾儿袖口儿边搭剌。香袋儿身边低挂。抹胸儿重重纽扣香喉下 。往下看尖翘翘金莲小脚, 云头巧缉山鸦。鞋儿白绫高底, 步香尘偏衬登踏。红纱膝裤扣莺花, 行坐处风吹裙袴。口儿里常喷出异香兰麝, 樱桃口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丧,卖弄杀俏冤家。
再看看 《红楼梦》 中对王熙凤的外貌以及服饰等的描写。而这段也是著名的黛玉眼中的凤姐。(《红楼梦》 第 68 回)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 只见一群媳妇丫 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项上 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 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曹雪芹以这种见人先听声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紧接着引出主人公王熙凤, 又不以作者的全知全能的眼光来看凤姐, 而是把她巧妙的放在黛玉眼中, 让她成为黛玉眼中的凤姐。这无疑是对《金瓶梅》 中西门庆眼中的潘金莲的一种学习和借鉴吧!但是两者又有不同, 不同之处在内容上。曹雪芹写出的凤姐形象逼真, 但又不是将凤姐全知全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是既讲了凤姐的衣着穿戴, 又说了凤姐的神态气质, 以及给黛玉的总体感觉——彩绣辉煌, 恍若神仙的妃子。不仅写出了凤姐的外貌, 而且写出了她的内神。初看之下便觉得, 恍 忽之间就好像满室的光芒, 恍的人眼晕。王熙凤在黛玉的眼中, 在读者的心中, 是如此的光芒四射, 可是让每个人来仔细说说, 凤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恐怕有一千个读者, 要有一千个王熙凤了。
而笑笑生所塑造的潘金莲则不同, 它是一种完全的现实主义, 并没有《红楼梦》 中的浪漫因素。西门庆眼中的潘金莲衣什么?着什么?穿什么?戴什么?长什么样子?什么样的鬓儿?什么样的眉儿?什么样的嘴?什么样的鼻子?. . . . . . 作者描写的细细致致、 清清楚楚, 竟然细致到衣服的扣子扣到什么位置上, 都明明白白的告诉读者了, 这些无疑是作者写作功力的绝好展示。但也给了读者在思维上的限制, 没有了《红楼梦》 中的种种美好的遐想, 仅仅是细致纷繁的叙述描写。
再从语言上来看,《红楼梦》 这段叙述语言凝练、 紧凑, 毫无繁杂、 拖沓繁冗之感, 浓重的诗词气息在字里行间游走、 流动。让人感觉像在看诗,《红楼梦》 有着诗化的语言。凝练、 紧凑、简洁、 诗般的语言无疑在语言上是一种典范。
而《金瓶梅》 中关于潘金莲的肖像这段则是民间语言的丰富再现。描写西门庆眼中的潘金莲, 一连使用了十二个儿 字, 而且各个都有叠音, 诵读起来无疑是一首信天游似的民间歌谣, 语气中包含着平常人家的生活气息, 普通人的日常气味。说到平实朴素的语言我想在《金瓶梅》 这又算个标志吧!
另外, 《金瓶梅》 和《红楼梦》 在塑造潘金莲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的时候都采用了民间语词来刻画这两个独特的人物个性, 并且表现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金瓶梅》 第六十一回中叙述潘金莲用獒犬之计 害死了李瓶儿的儿子, 李瓶儿悲痛欲绝。潘金莲却见孩子没了, 每天精神抖擞, 百般称快, 指着丫 头, 骂道:贼淫妇, 我只说你日头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没的倚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儿死了粉头——还没指望了。潘金莲用了一连串歇后语在这指桑骂槐。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金莲的伶牙俐齿, 也写出她狠毒泼辣的个性。
《红楼梦》 在这点上, 也承袭了《金瓶梅》 通过运用民间语言, 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书中第六回刘姥姥上门寻求援助, 凤姐说: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穷亲戚’ 呢, 何况你我。这是凤姐经常使的伎俩, 虚与委蛇, 假意亲善。(面似一盆火) 过后她又说:外头看着虽是轰轰烈烈, 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 说了人也未必信吧! 这就是在哭穷。凤姐在这说的这些俗语, 多是显示出了她的城府之深, 精于算计, 口齿伶俐。凤姐为了尤二姐事件大闹宁国府时的话语也是民间词语辈出。( 《红楼梦》 第回) 凤姐搬着尤氏的脸, 问道: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是有茄子塞着?不就是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为什么你不来告诉我去?你要告诉了我。这会子不平安了!怎么得惊动官府, 闹到这步田地!你这会子还怨他们?自古说妻贤夫少祸, 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 他们怎难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 又没口齿, 锯了嘴子的葫芦, 就只会一味瞎小心, 应贤良的名儿! 这段话骂的凤姐心里极为痛快, 细腻生动的传达出了凤姐而当时惊天动地, 耍赖泼皮的口气,更精彩的是这些民间语词的使用, 让读者看到一个蛮狠, 霸道, 飞扬跋扈的王熙凤!在运用民间语词表现人物性格及内心这方面, 《红楼梦》 对《金瓶梅》 是继承的, 并且也将之发扬光大了!
《红楼梦》 对《金瓶梅》 民间语词的应用创新之处也是它与《金瓶梅》 的不同之处, 这也是《金瓶梅》 很难达到的境界。
《红楼梦》 中被人们欣赏并沿用至今的许多语言都是从《金瓶梅》 那里继承来的, 如红刀子进, 白刀子出, 当家人, 恶水缸, 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牡丹虽好, 全仗绿叶扶持, 情人眼里出西施,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一个个多像乌眼鸡似的 ……等等。但是有些破坏语言美的句子就没有在用了。例如《金 瓶梅》 中有狗咬屎泡——虚欢喜, 狗吃热尿——原道是个香甜的, 生血掉在牙肉儿——怎生改的, 等等一些粗俗鄙陋的词语就没有再出现在《红楼梦》 里了。
通过比较《金瓶梅》 和《红楼梦》 中的语言对话可以发现许多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又继续被使用的民间语词。如, 《金瓶梅》 中有早吃的净光玉佛, 而《红楼梦》 中却是我乐得去吃个河落海干。同样是吃的干干净净。河落海干 更能让人体会到干净, 更加通俗易懂, 更夸张。《红楼梦》 中一句拼的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 而《金瓶梅》 就有些俗气了,拼的一身剐, 便把皇帝打。
《红楼梦》 第二十一回中说:这十几天, 难保干净, 或者有相好的丢下什么戒指儿, 汗巾的, 也未可定? 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 在凤姐背后, 只望着平儿杀鸡抹脖的便使眼色儿, 求他遮盖。这里的 杀鸡抹脖的便使眼色是拼命使眼色的意思, 描写哀求时的那种着急的表情和心理。陆谵安解释它为伸长脖子, 是情急的样子。《金瓶梅》 中也有个杀鸡扯脖。那西门庆见月娘脸不瞧面, 折跌腿装矮子, 跪在地下。杀鸡扯脖的, 口里姐姐长姐姐短的。(第二十回) 这个杀鸡扯脖 是指伸着脖子哀求。这抹脖子 的抹 和扯 同意。但是有所改动。可以说曹雪芹在继承和沿用《金瓶梅》 的许多民间用语时有所加工和改动。
由此可见, 《红楼梦》 对《金瓶梅》 不仅有继承而且还发展了。以上便是两位作者在塑造王熙凤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上的一些比较。通过这一部分的比较力图使我们看到《金瓶梅》 和《红楼梦》 之间的一些关联。那么到底它们有怎样的关联呢?让我们来看看众位评论家的说法。
通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小说作品,《金瓶梅》 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而《金瓶梅》 则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最高锋 ①。这两部宏篇巨著的关系也可以用脂砚斋的批语来形容,写个个皆到, 全无安逸之笔, 深的《金瓶》 的壸奥 ②。这句话是在《红楼梦》 第一十三回 , 写秦可卿的丧礼, 贾珍问棺材的木料的价钱的时候的一段眉批。其中壸奥 一词见于《汉书 叙传上》:皆及时君之门闺, 究先圣之壸奥。壸,原指宫巷, 宫中道路。《说文解字》 壸作宫中道。壸, 由宫巷引申为内宫, 妇女居住的地方。奥, 房的一隅, 无内深处。壸奥连用, 比喻事理的精微深奥。在这里深得,《金瓶》 的壸奥 , 意思是, 《红楼梦》 在创作中借鉴《金瓶梅》 的某些奥妙之处。持有以上观点的学者数不胜数, 津津乐道它的人也难以尽数。
红学家冯其庸说: 不读《金瓶梅》, 就不知《红楼梦》 是怎样来的 ③。
何其芳《论红楼梦》 中说:过去有些人谈《红楼梦》 的人喜欢把它和《金瓶梅》 比较, 我们估计曹雪芹读过这部作品。 ③
现当代大学文学史著作上也毫无异议的以此作为压轴作结。至于,《红楼梦》 它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曹雪芹能够深得金瓶之 壸奥 ④。
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写道: 《红楼梦》 在题材上和细节等描写方面, 就明显受到它( 《金瓶梅》) 的影响 ⑤。
这么多的名家之言, 所说的大多中肯, 实在令人信服。本文也旨在通过分析王熙凤和潘金莲两个复杂而又相似的人物形象以及两位作者塑造她们时采用的手法, 来探究《红楼梦》 与《金瓶梅》 的关联。
《红楼梦》 与《金瓶梅》 的关联, 正如前文所述说的众家之观点, 《金瓶梅》 对《红楼梦》有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 对《金瓶梅》 颇有继承。这个观点在前文就有阐述。两个性格相似, 同是自私自利、 阴险狠毒、 聪敏嫉妒的美丽年轻的女子——金莲和凤姐。作者在塑造她们的时候虽然在她们身上发生了李瓶儿母子和尤二姐之死的相似情节但又让人看见她们的不同之处。凤姐处心积虑的借刀杀人于浑然无迹, 以致尤二在死时仍没有悔悟, 已经高出潘金莲亲自出马、 事必躬亲了。凤姐的阴险用心在此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于此处我们也可以说, 《红楼梦》 深得《金瓶梅》 的壸奥 , 而且还发展了这个壸奥。
在《红楼梦》 塑造女性形象时也是有《金瓶梅》 的痕迹的, 相似的语词对话, 被曹雪芹精心的提炼加工, 熔入文中。《红楼梦》 在借鉴《金瓶梅》 的运用民间语词来表达其效果时突出的显示了 深得,《金瓶》 之‘壸奥’。同样意思的话语, 经过曹雪芹的精心改造, 用在文辞典雅、 用词精当的《红楼梦》 中毫无《金瓶梅》 中的粗言俗语之感, 反而有种新鲜, 特别的味道。这就是对《金瓶梅》 的运用民间语词这一壸奥 的继承和借鉴!
在塑造人物所采用的细节描写上, 两位女主角的外貌和衣饰描写上略有相似, 都能体现出年轻女子的美丽, 但在风格上却是迥然不同。可谓一俗一雅。一实一虚。兰陵笑笑生在描写金莲时细致到那双小脚, 实写金莲衣着外貌, 并且惯用通俗的语言。而在曹雪芹的笔下, 黛玉眼中的凤姐则是通体高雅之气, 恍若仙子。曹雪芹写到的是凤姐的神, 不像笑笑生写的是形。这一形一神就有不同了。《红楼梦》 中塑造的凤姐和《金瓶梅》 中塑造的潘金莲有雅俗之别。从这也让我们看到《红楼梦》 既深得《金瓶》 之壸奥, 又有所继承。总而言之, 《红楼梦》 源于《金瓶梅》 又高于《金瓶梅》!在文中所述的很多方面《红楼梦》都深得《金瓶》 之壸奥!
〔注释〕:
① 何其芳 论红楼梦[A] 郭豫适, 红楼梦研究文选[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8 P403
② (法) 陈庆浩 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7
③ 朱星 金瓶梅的文学评价以及对红楼梦的影响[A]《复旦学报》 编辑部编, 金瓶梅研究[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4 , P85
④ 马积高, 黄钧 中国古代文学史[M] 长沙湖南文学出版社, 1984 P239
⑤ 游国恩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P134
〔参考文献〕:
①曹雪芹 红楼梦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②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 [M]
③李冬梅 莲凤对比论 [A]
本文来源:棠山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