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金瓶梅》

评论字数 3482阅读模式

末世悲歌:说不尽的《金瓶梅》

文章来源:棠山书院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在中国,稍有点文化的人,都会知道有《金瓶梅》这本书,并且都会说这本书很黄,是一部淫书。只淫书俩字,就容易勾起人们的偷窥欲。其实,这本书就是放大了让人们明着看,也不容易读得进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金瓶梅》不像是其他经典小说写帝王、写贵族、写好汉、写神魔,不惊天也要动地。这本书写的是小市民的琐碎一锒铛的故事。而中国的平民更关心的则是从大处、高处找到点生活的希望。《金瓶梅》能够给人的只有失望,甚至是绝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金瓶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在中国人中的印象中比较尴尬:读不进去的、没读过的,多津津乐道其淫;读明白则多有寒气森森、毛骨悚然之感。我以为,《金瓶梅》就是《红楼梦》里那面风月宝鉴——一面是美女,一面是骷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我是在2008年开始研究《金瓶梅》的。之所以做这件事情,首先是喜欢文学这个行当,并且也积累了一种研究经验;其次是对官场利害已经淡然,能够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就是找一个比较冷的方向——热的地方太拥堵,冷的地方容易有所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我研究《金瓶梅》,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归类分析,资料全部取自原著。从中所得、所悟,使我非常惊奇、惊喜,一发不可收。结果就有了《末世悲歌——拆解〈金瓶梅〉》这本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研究《金瓶梅》的人只能说相对较少。但这个相对,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这里,我只从自己研究的角度谈三个观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1、《金瓶梅》这部小说的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西门庆式家族日记的背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金瓶梅》这部小说中有大量的、确切的时间记载。我把这些时间与发生的事件记载罗列出来,将其整合出约有330天的日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金瓶梅》是一个历史上的作家写的历史小说。就像现在的作家写历史题材作品一样。尽管作者不可避免地会融入自己生存的那个时代的思想、观点、社会背景,但他毕竟是在写过去的故事。那么,他就会依据大量的史料。这个史料就是我所说的日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532.html

《金瓶梅》的时间记述,跨度可推于北宋元丰6年即1083年(癸亥年,孟玉楼出生)至金天会9年即1132年(壬子年,西门庆与吴月娘的儿子孝哥儿15岁出家)49年之间。核心部分在北宋政和2年即1112年(壬辰年,西门庆结拜10兄弟开始)至北宋靖康2年即1126年(丙午年,北宋亡;陈敬济被杀;孙雪娥在妓院自缢;春梅丈夫周统制阵亡;春梅暴死)14年之间。书中重要人物的年龄属相、重要活动,与那时的年号是基本吻合的。一个明朝末年的人,写500来前的市民生活,主要人物的年龄属相以及礼情往来钱物数量,能够像皇帝起居记得那么准确细密,从小说中能把它还原为日记,坚定了我关于《金瓶梅》这部小说的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西门庆式家族日记的背景的观点。

2、《金瓶梅》是一曲末世悲歌,西门庆是一个够意思的人物。

《金瓶梅》写的是,在北宋末年内外交困政治极度腐败的社会背景下,西门庆这个市井小人物及其家族,从发迹到声名煊赫至分崩离析的短暂过程。《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却很有一套钻营的功夫。他利用官媒把女儿嫁给朝中官员的儿子,进一步又利用亲家在朝中做事的条件,以金钱开道,罗织了一个包括当朝宰相蔡京在内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强大的关系网,使自己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市井棍头,一跃成为在官场、社会上颐指气使的人物。这个过程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末世图画。

《金瓶梅》的人物,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分,主要人物都是怀着利己的目的在混世。个把真清官、真善人也不过是可怜的陪衬角色。与那些混世的芸芸众生比较,西门庆还算很够意思呢!他经常接济朋友,对朋友够意思;对自己喜爱的女人够意思,能娶回家就娶回家,不能娶回家也不会白混人家;对亲戚够意思,你来我往不断,他管吃、管喝、管住、送钱物,从不计较;对求情者够意思,坚持收钱就办事的准则;对同僚够意思,遇事通常能利益均沾,不吃独食儿;对上头够意思。西门庆虽然也因人因事而别,但求人办事时出手大方,他所求的人也乐得给他办事儿。西门庆能把各路神仙玩得滴溜溜转,在于他把世情看得太透彻了,并且使自己的做法与世情实际的结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西门庆死后,他的家人、亲戚、朋友迅即如鸟兽散,身后异常凄凉。他生前为之付出很多意思的无以计数的朋友、女人、亲戚、同僚、上司,只有寥寥几人对他表示了很不够意思的意思。

有朋友说:你是不是想给西门庆正名啊?我说:《金瓶梅》就是这样写的!

3、《金瓶梅》中有明显的洛阳痕迹

我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研究《金瓶梅》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明显的洛阳文化元素。这种元素就是洛阳方言和牡丹。

《金瓶梅》使用的语言属中原话儿。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洛阳话儿是中原话儿 的基础。十里乡风不同。方言在发音、语气、用字等方面有其特殊。《金瓶梅》使用当时的白话写成,其中分量最重的确实不是洛阳话儿——从语式和发音上,洛阳人一听就知道不是洛阳话儿。而其中分量不算重但也不算少的话儿,用嘴说出来,洛阳人一听就是洛阳话儿。我把这种情况做一个比喻:在玉米地里套种豆子。远处看,是玉米地;近处瞧,里面还有豆子。玉米和豆子都是真实的。具体情况有专文分析。

《金瓶梅》多次提到牡丹。提及此,有朋友说山东荷泽盛产牡丹,作者所写故事多在当时的山东,彼牡丹不应是此牡丹。这不无道理。但是,众所周知,历史上荷泽牡丹是药用闻名的,洛阳牡丹是以观赏闻名且居于古都名城,而且还有一个专有代词:洛阳花。《金瓶梅》写及牡丹,一是作比喻,二是显富贵,还特别写道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因此,把《金瓶梅》中的牡丹作为洛阳的痕迹,也并非牵强。

《金瓶梅》的作者没有给后人留下有关他个人身世的信息。作者的隐忍,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当然,这也是一个研究专题。现在,我们从《金瓶梅》中去探究发现,依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作者能够准确运用一个地方的方言,他与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必然会有密切的关系。

4、官场收礼的讲究

《金瓶梅》写送礼、收礼场面很多。收礼者通常要说几句客气话,因其地位、权势、文化的不同,其用词、语气各有讲究。

那时送礼,讲究身份的一般先送上礼单或叫礼帖儿,受礼人看了无拒绝之意,再送上实物验看。

西门庆派家仆去给朝中蔡太师送生辰纲,需经过翟管家,就先给翟管家送一份礼,帖子上写的是一对南京尺头,三十两白金。翟管家说道:此礼我不当受。罢,罢,我且收下。翟管家跟西门庆熟悉,由不当受转为且收下,意为收了无妨。

翟管家看了西门庆送给蔡京的寿礼帖,带着去见蔡京,蔡京见了黄烘烘金壶玉盏,白晃晃减靸仙人。锦绣蟒衣,五彩夺目……如何不喜,却说:这礼物决不好受的,你还将回去。西门庆家仆急忙叩头说道:小的主人西门庆,没甚孝意,些小微物,进献老爷赏人。太师道:既是如此,令左右收了。一人之下的蔡太师,收礼需要一个堂皇的理由——收礼可用于赏人,令左右收了,表明太师旁边还有一个向左右传令的人。蔡太师收了大礼,感到对送礼人无物可伸,如何是好?得知西门庆时一介乡民,当即就给西门庆封了一个五品副提刑官职。不是卖官,胜于卖官。

蔡状元、安进士新官上任,尚未积得钱财,探亲路过西门庆家,西门庆送蔡状元金缎1端,领绢2端,合香500,白金100两;送安进士色缎1端,领绢1端,合香500,白金30两。西门庆笑着说:这些小意思,不过是 少助一茶之需而已。两人谢道:不日旋京,倘得寸进,自当图报。后来,二位高官都帮了西门庆的大忙。

西门庆经情妇说情,收了杀人犯苗青1000两银子,放走苗青时说:我饶了你一死。此礼我若不受你的,你也不放心。这个案子原是西门庆上司同僚夏提刑接手的。第二天早晨,两人办完衙门事务,西门庆邀夏提刑到家中吃饭。这二位同僚平常互称对方为长官,自称学生,看上去很是谦恭。喝酒时,西门庆编说苗青央了士夫说情,递上礼单,说自己学生不敢自专,今日请长官来,与长官计议。夏提刑看了礼帖,说:恁凭长官尊意裁处。西门庆说了处置方法,说:礼还送到长官处。夏提刑道:长官,这就不是了。长官见得极是,此是长官费心一番,何得见让于我?决然使不得。推辞了一会儿,西门庆把银子平分,给了夏提刑了500两。夏提刑作揖谢道:既是长官见爱,我学生再辞,显的迂阔了。西门庆直截了当,夏提刑算不得迂阔!

西门庆升职,进京接受皇帝接见。之前,与各路官员进见朱太尉,西门庆和接任副提刑的何千户排在第五拨,俩人抬进礼物,朱太尉管家接了礼帖,铺在朱太尉面前的书案上。听到叫名字,二人上前参谒拜跪。朱太尉说他俩:那两员千户,怎的又叫你家太监送礼来?说完,令左右收了礼品,接着说:在地方谨慎做官,我这里自有公道。质问中听不出是褒是贬,收了礼彼此即心知肚明何为公道。可见朱太尉的城府之深。

本文来源:棠山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