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红楼梦》的地点问题 ​

评论字数 6411阅读模式

编者按

作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俞平伯先生毕生的研究以《红楼梦》为主。俞先生的红学成就独具特色,以文本考证为主,将实证与文学鉴赏充分结合,开启了《红楼梦》研究的新模式。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俞平伯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真正的学人。他为学求真,自励自新,无私心无杂念,彰显一代学人风范,令后学钦敬。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先贤已逝三十载,本刊订阅号在近期将推出部分与俞平伯先生有关的小文,以为纪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上篇专说时底问题,现在要转到地底问题上去。我觉得这个问题底解决,很有点困难,就在本篇也只罗列各种可能的揣测,略就我个人底倾向而已,并不能有很确定的断案。这原是不无遗憾,但研究底事业,解析困难之所在,也是一步工夫,原不应当急急去求鲁莽的断语。颉刚有两节话,说得最好:

我们虽是愈研究愈觉得渺茫,但总是向着光明处走。可以考实的总考实了,有破绽的地方也渐渐的发见了。这很可以安慰我们的劳苦。(十,六,十四,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我以为现在并不是要求一切的结论,只是把各种矛盾窒碍的地方聚集拢来,备将来结论的参考。(十,六,二十四,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红楼梦》底地点问题,既不能完全解决,只得以这两节话来解嘲了。未入正文以前,我先说一个根本的假定,就是《红楼梦》所叙述的各处,确有地底存在,大观园也决不是空中楼阁。这个假定所根据的有两点:(1)《红楼梦》是部按迹寻踪的书,无虚搆一切之理。(2)看书中叙述宁荣两府及大观园秩序井井,不像是由想象成的。而且这种富贵的环境,应当有这样一所大的宅第、园林。既承认《红楼梦》确有地底存在,就当进一步去考订究竟在那里这个问题。但因考订这个问题,却留给我们无数的荆棘。
以现在的我们所知道的这样少,当然不能解决《红楼梦》底事实,发现于某城之某街坊,当然不能很精细的去指出《红楼梦》底地点。如那些妄人,说大观园便是北京底什刹海,又说黛玉底葬花冢,在陶然亭之旁(其实陶然亭有一香冢,了不与葬花事相干);他们真是胆子不小,竟好意思把这些鬼话写在书上(见蒋瑞藻《小说考证》所引)。即如袁枚说大观园便是随园,也是信口开河,自己夸耀,以我们考订,毫无影响的。所以这篇所讨论的,只是《红榜梦》一书所写的各事,是在南或在北?再进一步,亦只问是在南京或在北京?决不学他们这样的不知妄说,定要指出大观园是在某街某巷,方始显示他们底博洽古今。①
因为只辨明或南或北,已使我们陷于迷惑底中间,更不用说进一步的话。我们先从本书看,得到的有些什么?如悬想起来,似乎很应当有个解决的方法。南北底风土人情,差异本很明显,而八十回书又非短篇之比,岂有从八十回书中,看不出一点所在地方底风土人情?只要有一两点看出,便可以断定这个问题了。这样说法原是不错,但可惜实际上没有这般简单,也没有这般称心如意。
本书中明说出地点的,有下列各项:
(1)黛玉宝钗到贾府去,都说是入都;而京都是专指北京而言。(第三第四回) 
(2)贾雨村选了金陵应天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第三回)
(3)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大门外虽冷落无人。。。(第二回)
(4)贾敬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第二回)
(5)凤姐册词有哭向金陵事更哀之语。(第五回)
(6)贾母说: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第三十三回)
以外恐伯还有些证据,就想及的已有这六条,且已足够用了。雨村底话,每使人起误解,以为说书中事实是在南京,其实不然。我们看他说老宅,说门外冷落无人,都是没有人住着底铁证。贾母说回南京去,尤为明显。书中说京都、都中,皆指北京;于南京必曰石头城、金陵、南京。叙述时必曰原籍,自称必曰老家。这可见《红楼梦》底地方,是在北京。
本书除明点地方以外,从叙述情景中,还有可以证明是在北方的。颉刚有一信说得最为详细,现在引录如下,不用我再来申说:
贾家如在南方,何以有炕?炕于书中屡见。如第三回黛玉到王夫人处,写临窗大炕上怎样怎样。如第八回宝玉到薛姨妈处,听说宝钗在里面,他忙下炕来……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又如第六回刘老老到贾琏住宅,刘老老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又说,听得那边说道摆饭……忽见两个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摆列。……又写凤姐坐处,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条毡。……又如第十六回宝玉到秦钟家,李贵道: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平按,又如第二十五回,贾环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了蜡烛,装腔做势的抄写。后来宝玉靠着枕头,在王夫人身后倒下,贾环将蜡烛向宝玉脸上一推。又如戚本第七十七回,晴雯将死之时,睡在芦席土炕上。这也都是北方砖炕底光景,明非南方之事。)从以上几则看来,王夫人条说是临窗,凤姐条说是南窗下,这是北京砖炕的安置处。南方便是炕床,也都安在北首靠墙的。宝钗在炕上作针线,巧姐屋里的炕上又是吃饭处所,秦钟又是睡在炕上:这都是北方砖炕的许多用处,不似南方的炕床只做客人坐位的。至于刘老老坐在这里的炕,平儿坐在对面的炕,可见屋里砌炕的多,决不是南方情景了。
其他所说象北方房屋样子的,就记忆所及,也有几处。(1)第十四回说,宝玉外书房完竣,支领买纸料糊裱,可见房屋是纸裱的。(2)第七十九回说,咱们如今都系霞彩纱糊的窗格,可见窗格是用纱糊的。这些在南方都没有。房屋结构尤其象北方。不过我对于这上的名目制度不甚明了,不敢提出来判断。
本来这书上的事实是使人确信他在北京的,所以明斋主人《总评》内也说:
白门为六朝佳丽地,系雪芹先生旧游处,而全无一二点染,知非金陵之事。……又于二十五回云‘跳神’,五十七回云‘鼓楼西’,(刚案,南京也有鼓楼,这不能断定北京)……明辨以晰,益知非金陵之事。
不过我们已有了《随园诗话》的先入之见,不敢信他在北京罢了。按使我们能约略知道曹雪芹的生平,他在红楼梦中的生涯,自然可以确定他的所在(十,六,十四信)。
颉刚当时所表示的希望,现在虽勉强地达到;但确定所在这个断语,依然还得半悬着。这因为本书中有些光景,确系在江南才有的。若径断为北方之事,未免不合。例如:
第四十回,贾母众人先到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后来刘老老被青苔滑倒。
第二十六回,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正是潇相馆。同回,林黛玉也不顾苍苔露冷,独立花阴之下。
第十七回,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同回,贾政等过了荼䕷架,入木香棚,蔷薇院。又,怡红院中满架蔷薇。
第三十回,宝玉到了蔷薇架。此时正是五月,那蔷薇花叶茂盛之际。
第四十一回,妙玉对贾母说,喝的是旧年蠲的雨水。
第四十九回,目录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本文是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
第五十回,宝玉乞红梅,大家做红梅花诗。
第二十八回,行酒令时,蒋玉函拿起一朵木樨来。
看他写大观园中有竹,有苔,有木香、、蔷薇,冬天有红梅,席面上有桂花,喝的是隔年雨水;怎么能说是北方的事情?第二十八回点木樨,或者可以说是盆景中的;但栊翠庵却有梅林,潇湘馆布满苔痕,又将如何解释?竹子我在北京还见过;至于梅林却从来未见,只听见人说某旂下亲贵有一株梅花,是种在地下的,交冬时须搭篷保护。他自己很以为名贵,名之曰燕梅。这可见北京万不会有成林的红梅存在。至于北京居民亦万无以雨水为饮料之理;因北京屋顶,都是用灰泥砌瓦,且雨水稀少,下雨之时,颜色污浊,决不可饮。这是住过北京的人同有的经验,不是我信口开河。而且我所举的也并不全备,以外这类事例还多。如第七十八回,说蓉桂竞芳,第七十九回说蓼花菱叶,说夏家把几十顷地种着挂花,都不很像北方底景象。

这应当有一个解释。若然没有,则矛盾的情景永远不能消灭,而结论永远不能求得。我勉强地为他下一个解释,只是自己总觉得理由不十分充足;但除此以外,更没有别的解释可以想象,除非推翻一切的立论点,承认《红楼梦》是架空之谈。果然能够推翻,也未始不好,无奈现在又推翻不了这个根本观念。我底解释是:
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如何解法,真是我们一个难题。或者可以说由于《红楼梦》传世钞本纷多,后虽定为一本,抵牾之处尚未尽去。或者此等处本作行文之点缀,无关大体,因实写北方枯燥风土,未免杀尽风景。我想,有许多困难现在不能解决的原故,或者是因为我们历史眼光太浓厚了,不免拘儒之见。要知雪芹此书虽记实事,却也不全是信史。他明明说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荒唐言,可见添饰点缀处是有的。从前人都是凌空猜谜,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或者  竟矫枉有些过正也未可知。你以为如何?(十,六,十八,信)
我在当时亦觉得我们未免太拘迂了。《红楼梦》虽是以真事为蓝本,但究竟是部小说,我们却真当他是一部信史看,不免有些傻气。即如元妃省亲当然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清代嫔妃并无姓曹的),里面材料大半从南巡接驾一事拆下来运用的。这正是文字底穿插,也是应有的文学手腕。所以上列各项,暂且只好存而不论,姑且再换一条道路去走一下,看能够走得通吗?我这种怀疑的态度,曾对颉刚宣示:
从本书中房屋树木等等看来,也或南或北,可南可北,毫无线索,自相矛盾。此等处皆是所谓荒唐言,颇难加以考订。(十,六,三十)
因本书底内容混杂,不容易引到结论。我们只得从曹雪芹底身世入手,从外面别的依据入手,或者可以打破这重迷惑。颉刚对于这一点极有功绩。他先辨明大观园决不是随园,把袁枚底谎语拆穿。这样一来,《红楼梦》是南方的事,在外面看,已少了一个有力的帮手。颉刚说:
但我又要疑大观园不即是随园。雪芹是曹寅的孙,我们又确相信雪芹即宝玉,而《红楼梦》是写实事的书,那么书中贾母即曹寅之妻,贾母入书时已近八十了。曹寅死时,年五十一岁,夫妇即算是同年,算到隋赫德接曹頫之任,她不过七十一岁;此时曹家当然搬还北京,这园也不久卖与隋氏了。如何能看他改造起来?……但说大观园决不在南京,也是不能。(1)书名《石头记》,当是石头城中事。(2)是书屡说金陵十二钗,贾王史薛各家,因是可说金陵籍而住在都中的,逃不了金陵二字;至于黛玉妙玉与南京一点没有关系,何以也入金陵十二钗之内?(十,六,五)
我回他一信,对于上半节完全赞成,他所怀疑的两点,我却以为不成大问题。我说:
石头是作者自寓,《石头记》是自记其生平,不必定说是石头城里底事情。金陵十二钗乃概括言之,不必太泥,或视为作者底一点疏忽亦无不可。(十,六,九)
但这还是从书中事实对看,而生随园非大观园这个疑惑。颉刚后来又给我两信,直接地证实随园决非大观园。袁枚本是个极肉麻的名士,老着脸说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被颉刚这一逐细驳辨,真是痛快之至。颉刚说:

袁枚生于一七一六,与雪芹生岁不远。他说相隔已百余年矣,可见此老之糊涂!本来我在《江南通志》《江宁府志》及《上元县志》上查,都没有说小仓山是曹家旧业。曹寅是有名的人,往来的名士甚多,他有了园,一定屡屡见之诗歌,为什么《楝亭诗钞》里只有一个西轩,别人诗词里也不见说起?可见府志书上的不载,正好反证曹家并无此园了。(十,六,十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袁枚所记曹家事,到处错误。大观园不在南京,我日来又续得数证:(1)《续同人集》上,张坚赠袁枚一诗的序中原说,白门有随园,创自吴氏。适之先生没有引他的序,而只引他的瞬息四十年,园林数主易一语,以为数即不止隋袁两家。现在既知尚有吴氏,则吴隋袁三家亦可称数了。(2)袁枚《随园记》作于乾隆十四年三月,记上说他的经过次序:(甲)买园,(乙)翻造,(丙)辞官,(丁)迁居。这许多事情必不是三个月所能做的,则买园当然在乾隆十四年之前。但十三年正是他修《江宁府志》的时候,志书局里的采访是很详的,曹家又是有名人家,如果他们有了这园,岂有不入志之理?他这部志我虽尚没有寓目,但看他《随园记》的不说,后来续纂府志的不载,便可推知他的志上也是没有的了。他掌了府志还不晓得,他住入了园内还不记上,而直等看见了《红楼梦》之后方说大观园即随园,这实在教人不能相信!明斋主人《总评》里说:袁子才《诗话》谓纪随园事,言难征信 ……不过珍爱备至而硬拉之,弗顾旁人齿冷矣。恐确是这个样子。(十,六,二十四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他两信所说,真是铁案如山,不可摇动。从此,《红楼梦》之在南京,已无确实的根据,除非拉些书中花草来作证。而这些证据底效力究竟是很薄弱的。因文人涉笔,总喜风华;况江南是雪芹旧游之地,尤不能无所怀忆。何必定说,处处实写北地底尘土,方为合作。看全书八十回,涉及南方光景的,只有花草雨露等等,则中间的缘故也可以想象而得了。且我们更可以借作者底生平,参合书中所叙述,积极地证明《红楼梦》之在北京。
雪芹生年假定为一七一九,迟早也只在数年之中。曹頫卸任后,当然北去,雪芹大约只有九岁上下;而书中宝玉入书时已十一二岁,我们既确信雪芹即宝玉,则《红楼梦》开场叙事,已明在北京。证一。
书中凤姐说,早生二三十年就可以看见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太祖皇帝是指清康熙帝。我们若是坐定她说话时,是在康熙末次南巡后之二三十年(一七二七——一七三七);则入书时极早曹頫适罢官,极迟曹家已搬回北京十年了(因隋赫德接曹頫之任在一七二八年)。以平均计算,大约在一七三二年左右,曹氏已早北去。证二。
曹頫卸任时,曹寅之妻至多七十多岁;而书中明写贾母庆八旬,明系在北京底事情,证三。(参看上篇,《红楼梦底年表》)。
故以书中主要明显的本文、曹氏一家底踪迹、雪芹底生平推较,应当断定《红楼梦》一书,叙的是北京底事。从反面看,却没有确切的保证,可以断定《红楼梦》是在南方的;袁枚底话是个大谎,书中有些叙述,是作文弄姿,无甚深意的。
话虽这样说,我们现在从大体上,如此断定了;但究竟非无可怀疑的。我总觉得疑惑没有销尽,而遽下断语,是万分危险的;所以在这里,判决书已下之后,却声明得保留将来的撤销原判底权利。

可疑的有好几项:(1)曹頫已免官北去,雪芹年尚幼小——十岁以下——怎么会有这样富贵温柔的环境,像书中所描写的?这一个疑问比较还容易解答。且看第二回中冷子兴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这正如俗语所谓穷穷穷,还有三条铜!曹氏三世四任为江宁织造,兼巡盐御史,当清康熙物力殷足之时,免官之后自然还有余荫,可及子孙,怎么会骤穷起来?且曹家搬回之后,或在北京再兴旺几时,也未可知。看书中贾政甚得皇帝底赏识,曾放学差;或者曹頫也有这类经历,也很难说(可惜曹頫自免织造任后,事迹无考,不能证实这层揣想)。即没有这事,雪芹做了几年的阔公子,总是可能的。 
(2)但颉刚另表示一种疑惑,却无法解答。他说:曹家搬回北京后,已无袭职可言,为何书上犹屡屡说及这一回事?(十,六,十四信)这个姑留为悬案,我不愿强作解人。
(3)敦敏送雪芹诗有秦淮残梦忆繁华之句,敦诚怀雪芹诗有扬州旧梦久已绝之句;看他们所说的旧梦残梦,似即指所谓红楼梦而言。但一个说秦淮,一个说扬州,好像《红楼梦》所说的事,是在这两处——江南、江北——决不是在北京。如照我们这样说,雪芹十岁内随父北旋,后来从没到过南方,则何所谓忆繁华?又何所谓旧梦绝?上节犹是小节,这真是大不可解了!充其极量,可以推翻本篇一切的论证。
所以说了半天,还和没有说以前,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我们究竟不知道《红楼梦》是在南或是在北?绕了半天的弯,问题还是问题,我们还是我们,非但没有解决底希望,反而添了无数的荆棘,真所谓所求愈深所得愈寡了!但我们却决不灰心,困难正足以鼓励我们。无论如何,总要比袁枚他们随意胡言好一点。说了半天,还是颉刚说的最好:我们现在不是要求一切的结论,只是把各种矛盾窒碍的地方聚集拢来,备将来结论的参考。我们在路上,我们应当永久在路上!

二二,六,二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文中注释:①友人汪敬熙先生曾听他底父亲说,《红楼梦》中大观园遗址在北京西城,今为内务府塔氏之园,革命以后,曾有人进去看过。汪君之父,则听一苏君谈说如此。信否未可知,情理或有之,记此备考。
二二,八,十五,在美国波定谟记。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711.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