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家、韩家的结局
白云山,红叶树,阅尽兴亡,一似朝还暮。多少夕阳芳草渡,潮落潮生,还送人来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该说的故事似乎都说完了,剩下的就是最后的结局了,大概也不出读者所料,《金瓶梅》最终还是一个充满了死亡意象的结局,一个漠视传统大团圆的结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我们常说,比起色欲,《金瓶梅》的作者更加津津乐道于死亡,死亡是《金瓶梅》最为重要的主题,除了大肆描写三个主角(李瓶儿、西门庆、潘金莲)的死,哪怕是最后两回,死于非命者仍有如此之多。毫无疑问,《金瓶梅》实在是一个成人小说,不是因为色情,而是因为只有成年人才有足够坚强的脾胃,能够正视如此之多的死亡,正视如此细致、深刻的死亡。像张飞、李逵那样大刀大斧地排着队砍脑袋的死亡只会让我们麻木、漠然,而《金瓶梅》所描写的死亡,让我们震撼,让我们反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上一回末陈敬济被杀,引起了一连串的死亡,这一回死亡的结局还在延续。春梅将陈敬济埋在了永福寺,与潘金莲比邻而居,生不能在一起,死终于同穴了。听说陈敬济死了,韩爱姐终日以泪洗面,并亲往永福寺烧纸祭吊。在坟前,她几乎伤心欲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放声大哭,哭的昏晕倒了,头撞于地下,就死过去了。慌了韩道国和王六儿,向前扶救,叫姐姐,叫不应,越发慌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这一幕正好被春梅和陈敬济遗孀葛翠屏看在眼里,于是诸人相认,韩爱姐向二女坦诚自己和陈敬济的露水情缘,并表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情愿不归父母,同姐姐守孝寡居。明日死,傍他魂灵,也是奴和他恩情一场,说是他妻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葛翠屏听了这话心中五味杂陈,只顾不言语;春梅听了只顾好言相劝,不想韩爱姐意志坚定,坚决要加入守寡队伍三妻之会;王六儿听了则心酸不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我承望你养活俺两口儿到老,才从虎穴龙潭中夺得你来。今日倒闪赚了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这话翻译白了就是从崩塌的太师府里出来,原本还指望韩爱姐卖淫或者嫁个有钱人养活自己,没想到却让她跑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5.html
关于陈敬济的结局就到此为止了,韩爱姐真的跟着春梅回守备府守寡,而韩氏夫妇只好再回临清码头。何官人向他们建议,不如一起跟着他回湖州老家吧——他不但包养王六儿,干脆连她的丈夫也一起养了。
还能有比这好的去处?韩道国欣喜地答应了。
接着故事就进入了快速的时光隧道,时间已近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靖康之变,天下大乱,诸人的结局终于陆续写来。
周守备:这个周守备当年跟西门庆虽然不是同路人,但交情也不算浅。剿灭梁山的功劳簿上,他假公济私偷偷带上了小舅子陈敬济的名字;升官济南府一年,也赚得巨万金银(贪污吧?)。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武官,在抵御金兵的战役中,被一箭正射中咽喉,随马而死……亡年四十七岁……遣官谕祭一坛,墓顶追封都督之职,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以最英雄的姿态结束一生。
春梅:这些年春梅越发的寂寞,因为丈夫出征了,因为假兄弟陈敬济死了,甚至还因为儿子逐渐长大了——于是她开始勾引守备府的下人,看上了一个军士李安(就是上一回生擒张胜为陈敬济报仇的人),不想李安是一个既孝顺又自爱的好男子,宁可抗命逃走也绝不中套;于是她转而勾引一个老下人的儿子,十九岁的周义,从最初的下棋喝酒,到后来常留周义在香阁中,镇日不出。朝来暮往,淫欲无度,生出骨蒸痨病症,最后终于在一次极致的性交后死在周义身上(家丑不可外扬,周义自然被不由分说,打了四十大棍,即时打死)。
对于春梅而言,虽然同样守寡,但毕竟儿子袭替祖职,周守备还有亲兄弟,环境怎么都比吴月娘强得多。然而她偏偏不愿像她们那样活着(我们可以想见,最好的结果是活成贾母那样),她就是她自己:在西门家花园里渡过最美好的少女时代的她,或许从李瓶儿的身上看出了人世繁华后面的幻灭与空虚,或许在潘金莲的身上看到了命运挣扎后面的无助与悲哀,于是在盛衰之间,她选择了人生在世,且风流了一日是一日。这大概可以作为她仓促而奇异的结局的勉强解释吧。
葛翠屏:这个配角中的配角,在文本里的主要价值在于反衬韩爱姐:
两个在家清茶淡饭,守节持贞,过其日月……见百花盛开,莺啼燕语,触景伤情。葛翠屏心还坦然,这韩爱姐,一心只想念陈敬济,凡事无情无绪,睹物伤悲,不觉潸然泪下。
虽然周守备、春梅陆续死后,葛翠屏仍然坚持守寡,不肯离去,但到后来战乱四起,生灵涂炭,终究还是被他娘家领去,各逃生命。
韩爱姐、韩道国,王六儿,韩二:自从韩道国夫妇跟着何官人去了湖州,韩爱姐在清河、临清一带就没有亲人了。战乱之后,韩爱姐只好——
一路上怀抱月琴,唱小词曲,往前抓寻父母。随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弓鞋又小,千辛万苦。
幸运的是,在徐州一个孤村人家里,巧遇了流浪江湖的叔叔韩二(捣鬼),于是两个抱头相哭做一处、(韩二)盛了一碗饭,与爱姐吃:
一大锅稗稻插豆子干饭,又切了两大盘生菜,撮上一包盐——爱姐呷了一口,见粗饭,不能咽,只呷了半碗,就不吃了。
这就是战乱时期的待客之物,对于《金瓶梅》百回来那些令人齿颊生津的美食美酒,这些浅白的描述太令人难过了。
接着叔侄二人一同前往湖州。历尽艰辛,到了湖州,兄弟相会,阖家团圆。过不了多久,何官人死了,所有的遗产留给了王六儿;韩道国死了,王六儿就和小叔子韩二再续前缘,在湖州种田过日,平静终老。韩爱姐则如前所述,恪守爱情和贞节,最后无疾而终。
韩家的故事也结束了,然而如果我们再回过头与故事开篇的武家相对比,我们将赫然发现,作者在最后一回安排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别有用心:
相对于武松冷遇亲哥嫂,韩道国与兄弟分惠;
相对于迎儿受虐,武大不闻不问,韩爱姐嫁入太师府、守寡守备府,都令王六儿伤心得以泪洗面;
相对于武大郎捉奸,韩道国主动配合媳妇对西门庆卖淫谋生;
相对于潘金莲毒死武大,王六儿身在西门心在韩,一切为了韩家;
相对于武松最终撇下迎儿不管(亲见自己的叔叔杀嫂分尸,她未来的人生将是如何的灰暗和恐怖?),韩二陪着孤苦无依的韩爱姐千里寻父;
相对于武松逃往梁山为盗,武大、潘金莲相继惨死(还包括了李外传、王婆),韩道国一家以最简单、最平淡的方式度过余生……
我们曾无数次否认用道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人生,然而通过两家人如此完整的对比,我们还是震惊地发现,作者的立场似乎站在后者一边。从潘金莲偷情引出的若干条人命,固然有角色自身的原因,有故事发展的原因,然而从源头论还是因为武松的道德——有些时候道德才是生活里最可怕的东西。
或许从这个角度我们再一次更深地理解了《金瓶梅》:身处底层,韩家人这些平淡而幸福的善终(像《红楼梦》里刘姥姥和巧姐的结局一样),对于故事里那些满目疮痍的世界和触目惊心的死亡,简直是一种慈悲的救赎。
二、西门家的结局
战火烧到清河县时,西门家守寡的吴月娘更加困难了。大抵来兴、如意夫妇、中秋儿等下人都走了,西门家只剩下吴月娘、十五岁的孝哥、吴二舅以及玳安、小玉夫妇区区五个人。为了逃避战火,吴月娘带领诸人,带着李瓶儿留下的百颗大珠,投奔济南府的云理守。
曾经半开玩笑的指腹为婚(第七十八回),在西门庆死后成为事实,吴月娘和云理守真的结成了儿女亲家(第八十七回)。所以此时的投奔既是避难,也为成全这段姻缘。
然而吴月娘还没走出清河县,只不过走到城郊的永福寺,就遇到了普静禅师。普静和吴月娘索要孝哥为徒——当年吴月娘大闹碧霞宫留下的后患如今成真了。吴月娘自是不肯,因此普静就诱骗其入寺休息。
在寺中,吴月娘做了一个梦,或者说被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他们一行人真的到了济南见到了云理守。
吴月娘将百颗大珠等作为礼物送给云理守,为孝哥提亲,然而这个昔日的十兄弟丝毫不念旧情,反而以夫人没了,鳏居至今为由向吴月娘提亲、求欢:
管着许多人马,有的是财帛衣服,金银宝物,缺少一个主家娘子……不想今日娘子到我这里与令郎完亲,天赐姻缘,一双两好,成其夫妇,在此快活一世,有何不可?
以贤良贞节自命的吴月娘听闻此言,恼羞成怒,破口大骂。然而(梦里的)云理守比当年的吴典恩凶狠过一千倍,直接给她看了吴二舅和玳安的血沥沥的首级,吴月娘被吓得面如土色,一面哭倒在地。权衡之下,吴月娘竟回嗔作喜,假装答应但前提是先安排孝哥成婚(与严州之孟玉楼颇有雷同,个人认为这个细节处理得不甚高明)。
云理守依了。不想当孝哥和云小姐喝了交杯酒、成其夫妇后,吴月娘翻脸拒绝,于是云理守忿然大怒,当下就一剑将孝哥砍死……
噩梦——普静禅师为吴月娘量身定做的噩梦——就此醒了。到天亮时普静便问吴月娘:那吴氏娘子,你如何可省悟得了么?
省悟什么呢?
省悟不必去见云理守,见了就会发生这么多死亡,吴月娘不会从,孝哥不会活;
省悟答应了禅师让孝哥出家,孝哥就真的会出家,西门氏会绝后;
省悟一切都是因缘果报,如果没有西门庆当年的热结十兄弟,就没有后面吴月娘的指腹为婚,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梦,不会失去最后的一切;
省悟一切如梦幻泡影,西门家的一切都已如风散去,原来所有的争斗根本毫无意义,失去了儿子,赢下整个世界又如何?
普静禅师将手中禅杖,向他头上只一点,教月娘众人看。忽然翻过身来,却是西门庆,项带沉枷,腰系铁索。复用禅杖只一点,依旧是孝哥儿睡在床上。
这是在说,西门庆死的时候孝哥生,西门庆转世成了孝哥。本来应该由孝哥承受的恶报因为孝哥的出家也就一笔勾销了。
对此吴月娘不觉放声大哭,这是哭儿子,也是哭西门庆;
孝哥当下就在佛前剃头,摩顶受记,吴月娘再次扯住恸哭了一场,干生受养了他一场。到十五岁,指望承家嗣业,不想……,这是哭儿子,也是哭西门家;
普静带着新徒弟作辞而去,吴月娘痛心不已:甚年何日我母子再得见面?,于是再度放声大哭起来,这是哭儿子,也是哭自己……
短短几行字,作者给了吴月娘三次宣泄情感的机会,这一连三次大哭,似乎可以对应当年官哥死时李瓶儿的连番大哭。相对于故事里其他的主角,吴月娘终于到了人生最悲哀的时刻——
她失去了丈夫,儿子,失去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赢得了最后的长寿,然而长寿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要长寿,潘金莲何不守着侏儒丈夫,李瓶儿何不守着无能丈夫,也能一辈子长寿幸福,总还比守寡强,不是吗?
她没有真正赢得丈夫的宠爱,也没有一个真正心仪的男人,甚至没有过一次发自真情的性爱,她拥有的只剩高耸云天的贞节牌坊,可贞节有什么意义呢?那些淫荡的女人,王六儿,林太太,贲四嫂,不是都活得很好很幸福很长寿吗?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宋蕙莲,她们的生命不都如元宵烟花般曾经有过最绚烂的光彩吗?纵使是她自己,那个关于云理守的梦,难道不是性的渴求在隐隐发出灵魂煎熬的呐喊吗?
长寿、贞节,都没有意义,吴月娘赢得一切,却失去更多。关于这个角色,作者在最后也无心再做批判和嘲讽,这些不由自主的哭声,也算是对她不可抗命运的最后的同情和悲悯吧。
靖康之后,吴月娘们回到了清河县西门家,虽然已成了大金国的沦陷区,但毕竟天下太平,人民复业,于是——
就把玳安改名做西门安,承受家业,人称呼为‘西门小员外’。养活月娘到老,寿年七十岁,善终而亡。
吴月娘就这样孤独终老,玳安就这样成为了西门家的继承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普静禅师(作者)为孝哥取的法名叫明悟,早知如此,西门庆是否就不必恶死不必转世不必出家明悟呢?吴月娘若早知如此,其他许多人若早知如此,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一些呢?从吴神仙冰鉴终身,到龟儿卦、叶道,所有的命运其实早做了安排,只是无人拥有自省自拔的勇气和洞察人生的智慧……或许,明悟二字,就是对人生无常的最后安慰吧。
三、诸人的结局
永福寺的一夜,大家都睡着了,唯有小玉——
不曾睡熟,起来在方丈内,打门缝内看那普静老师父念经。看看念至三更时,只见金风凄凄,斜月朦朦,人烟寂静,万籁无声。佛前海灯,半明不暗。
一整部风月故事,如今却是金风凄凄,斜月朦朦;一整部喧哗骚动,如今却是人烟寂静,万籁无声。苦海无涯,所以佛前海灯也是半明不暗;众生皆苦,所以需要普静禅师荐拔群冤。
周守备、西门庆、陈敬济、潘金莲、武大、李瓶儿、花子虚、宋蕙莲、春梅、张胜、孙雪娥、西门大姐、周义——故事里所有恶死、惨死的角色都回来了,全书死亡的意象在这一刻汇聚,他们都在佛灯面前,等待普静禅师的超度托生,转世为人……
当然这里还可以补充两个小趣味:
其中,西门庆再次被荐拔,托生富户沈通为次子沈越去也。这与托生为孝哥是一个明显的矛盾,若要强行解释,或许孝哥的出家让西门庆的投胎变得未完成,需要再托生一次?
最后,那个让春梅性交猝死的很不起眼的周义,往东京城外高家为男,名高留住儿,托生去也。高留住者,稿留住也!这或许是《金瓶梅》作者埋在书里的最后暗喻。如此厚厚的大书,写到最后的篇章,作者意欲藏名,又有点不舍不忍,于是以此做最后的安慰:可以不留名于天地之间,可以名字与身体共朽,然而,只要这部《金瓶梅》书稿可以留住,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玉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唬的战栗不已。从当年和潘金莲同时进入西门家(文本),目睹了所有的喧嚣盛宴、争宠战争,到最后目睹所有诸人的结局,她仿佛就是故事里一双看穿时空的眼睛,看穿一切盛衰成败,福祸兴亡。如今一切已矣,她终于成为了西门家最后的女主人,到她这里,西门家的故事也彻底画上了句号。
四、金瓶梅大结局
一百回的《金瓶梅》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一个由西门庆生出的故事。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因为他父母双亡,因为他绝子绝孙,他凭着一己之力,凭着运气、手腕、智慧打造了一个权势富奢的家族,然而这个家族却随着他的死亡迅速分崩离析、烟消云散。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用他的坏恶和真实摹写了一段人生故事,他创造的西门家和《百年孤独》里的布恩迪亚家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喧闹,孤独,生存,死亡,最终被风一般吹散在历史的时空中。所有的儒家伦理道德,道家精神追求,都在这里被彻底的藐视,这里只有欲望,只有生存,只有苟苟且且的活着和痛痛快快的活着,他们最原始,也最人性。
这还是一个以形形色色的女人为主角的故事。她们每个人都在自己浅薄的欲望里挣扎、浮沉,所不同的,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对于她们来说,一朝一夕的争斗是为了一分乐趣,一分财物,一分权力,一分尊严;一生一世的争斗是为了一个孩子,一个名分,一个未来,一个善终。这些其实没什么,其实也很足够,毕竟人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仅仅是一段数十年的旅程。
这还是一个描绘人生、描绘死亡的故事。死亡是如此的恐怖、遗憾,又无可逃避,人生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努力,都终将因为死亡失去意义。对于第一回提出的生死课题,《金瓶梅》没有给出实在的答案,它不相信儒,不相信道,甚至也不相信佛——纵使普静真的超度那些亡魂,可托生之后不是还有死亡,还有轮回的苦难呢?跳出这个大千世界,说得容易,可那些岁月的美好不是一并没有了吗?
我曾说:《金瓶梅》,以无比博大的悲天悯人的胸怀,描摹、解构、超度人世间一切平凡与不平凡的贪嗔痴恨爱恶欲,生老病死喜忧愁。
其实,《金瓶梅》真正的解答就是《金瓶梅》本身——寓言、小说、文学、艺术。因为艺术,有限的人生有机会变得崇高,成为永恒;因为艺术,苦难的灵魂有机会得到宣泄,得到超脱。无论作者是谁,作者是怎样的人,《金瓶梅》这部作品给予我们的,正是对生命和生活更高层次的认知和反思。
《金瓶梅》读完了,一段人生故事也读完了。或许在书的回味中,在人生的回味和展望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更多生活的真谛,爱的真谛。我想,如此,方不辜负一部伟大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