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依百随的西门家女主人
绣像本的第一回在西门庆开始说第一句话前,就对西门庆、西门庆的男性朋友、西门家的妻妾进行了表面的描绘,于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门家最初的版图——妻妾争宠的版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正妻:吴月娘。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二十五六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二房:李娇儿,妓女出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三房:卓丢儿,妓女出身。身体差,多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其他:收用过的丫鬟妇女,包括孙雪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这个版图说明什么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说明西门庆穷!此时的西门庆不过是一个小财主大官人,确实没什么钱,有几个丫鬟,买几个妓女而已。问题是,如果你是吴月娘,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我相信,吴月娘心里优越感显然特别强,尽管已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出嫁不是什么好事,但她毕竟是千户之女,况且还是以处女之身嫁给西门庆的,况且她的另外两个对手都是礼教最不齿的妓女,我想她大概不必和她们争宠,甚至也不屑和她们争宠。所以,这个西门家女主人得到绣像本改写者的一个断评:秉性贤能,夫主面上百依百随。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味道非常值得推敲的评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我们先看由结拜十兄弟引发的两个关于吴月娘的细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细节一:西门庆说起热结十弟兄之事,吴月娘自用卓丢儿身体不好,劝他少吃酒,甚至在结拜日用卓丢儿发昏恐骗西门庆回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37.html
细节二:当西门庆某日收齐十弟兄纳的结拜份银交给吴月娘后准备看望卓丢儿,吴月娘立刻拿银子质量太差说事把他从卓丢儿房里拉出来。对此西门庆也颇有微词:怎地起先不说来?(我一到她房里你就说有话说?)
很显然,如果说细节一尚存几分善意的谎言,细节二简直轻易地戳破了谎言的肥皂泡。
第一次通读全书,我们大概会得到相似的印象——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这三个妾实在太花枝招展了。第一回时的吴月娘虽然具有优越感,然而等到她们来了以后,这种优越感会一步步被打击成自卑感,跟他们相比,吴月娘简直是粗俗愚钝的。然而,如果我们读了第一奇书版张竹坡的评语,又会对他独恶月娘印象深刻,因为他一次次恶狠狠地指出吴月娘表面愚钝后面的深深城府,尤其是在涉及钱财、权力等大事时候的城府和老辣。对于这样一个角色,我们怎么理解呢?
我们必须记住一件事,终《金瓶梅》全书,吴月娘最在乎的,都是她的正妻地位,只要她还是老大,无论多少个小妾,多少个外宠,或是要秉性贤能,夫主面上百依百随,并没有什么所谓。为了保证这个老大的地位,她是会防守的,会反击的,甚至也会主动攻击的!结果她不是真的赢了吗?李瓶儿死了,潘金莲赶出去也死了,李娇儿跑了,孙雪娥卖了,孟玉楼自己嫁了……所有对手灰飞烟灭,包括她的丈夫……她成为西门家唯一的老大!
从这个老大的角度出发,我们再借一些成功的老大来做一个比较,我们就能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那些小说里的老大,带头大哥,宋江,刘备,还有唐僧,还有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有,他们都很像吴月娘!论文,文不行,论武,武也不行,不是英雄,不是才子,甚至,靠脸吃饭都不行!然而他们却有一套独家本领,最终帮助他们成功登上老大位置、确保老大位置。读了许多书,我给这套成功秘籍总结出八个字:境界要高,下限要低。
何谓下限要低?就是做人做事弹性够大,可以理解为男盗女娼,不折手段。何谓境界要高?就是对己对人标榜伪装,可以理解为毫不利己,功成不居。最重要的是,攻城拔寨之时,下限比不过,就要用境界,境界比不过,就要用下限……这两条原则跟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有相似却也不尽相同,或者自觉这八个字比厚黑更全面……无论如何,引古今中外英雄豪杰的故事加以验证,却也不外乎境界下限两条。这是我多年的读书心得,这里的书自然也包括了《金瓶梅》。
五、不朽的女主角
被应伯爵神一样蹭饭技引诱到大酒楼的西门庆真的看到了打虎归来的武松——咬着指头道——你说这等一个人,若没有千百斤水牛般气力,怎能够动他一动儿。正是这惊心的一看,安下了将来武松狮子楼复仇时西门庆的仓皇躲避,正是这自卑的一看,救了西门庆一命,在《金瓶梅》的故事里多活了好些年。
武松归来,《水浒传》的故事开启了,从武松打虎到杀嫂祭兄是每一个熟悉水浒故事的读者耳熟能详的片段,所以属于《水浒传》的那些精彩,我们应该还给《水浒传》,我们研究《金瓶梅》,尤其是绣像本《金瓶梅》那些独创的精彩。
于是,头号女主角潘金莲终于登场了!这是一个属于《金瓶梅》的潘金莲,不是《水浒传》里人人嫌恶的淫妇,而是一个有父有母、有血有肉、有情怀有自我的风情女子,从《水浒传》至《金瓶梅》,潘金莲完成了文学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从此成为不朽的传奇。
我们先看《金瓶梅》给潘金莲设定的身世,和西门庆一样,这是新的游戏规则,这些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是今后我们认知角色和性格的重要基础。
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他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就叫金莲。他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到十五岁的时节,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于张大户家……长成十八岁,出落的脸衬桃花,眉弯新月。张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
从这一段个人简历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几个事实:
一、如果不是潘金莲父亲的早逝,她或许也会有幸福而平凡的一生,当然,那也就没有后来多才多艺美如尤物的奇女子了。
二、她从九岁卖进王招宣府,在这个出产林太太、王三官等个性角色的府第,度过了六年扬州瘦马的学习经历,变得病态的早熟:十二三岁,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按礼,古代女子至十五岁方梳发髻,称为及笄,对应男子二十岁的弱冠)。
三、王招宣死了(他死的时候王三官儿也就几岁,这个信息对后文有点趣味),她被转卖到张大户家,因为是才女,身价升高了,因为是才女,她有了更多打动西门庆的资本。
四、如果说王招宣府的记忆是不愉快的,那么张大户家对潘金莲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噩梦。十八岁虽然不是很早的年龄,但毕竟是被老朽的张大户无条件地夺走了贞操。
潘金莲的失贞形式是——收用,收用是主人对奴婢性占有的专用词,后文迎春、春梅皆如此,收用的最大特点是它只是主人的用,却不能给奴婢带来任何形式的利益,也就是说她们无条件失身于主人却混不到妾的位置(如孙雪娥)也得不到经济利益(跟宋蕙莲、贲四嫂之类下人媳妇与西门庆之类主子通奸、跟李桂姐之类的妓女被西门庆之类嫖客梳笼相比,都是天差地别)。当然,春梅是一个好例子,那是因为她运气好,失身换来了好生活,潘金莲却只能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哀——她被主母赶出家门,被嫁给武大郎,一个弱小、鄙俗的侏儒男人。然而即便如此,命运还在继续开着她的玩笑,张大户依然间接地占有着她,或许,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恶毒女人在《金瓶梅》里已经变成现代人完全可以理解可以同情的角色了吧。
《水浒传》里,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是张大户对她不顺从的报复(当然,《水浒传》的这个背景与其对潘金莲下的评语如为头的爱偷汉子存在着永远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就此一点而言是非常糟糕的,这在《金瓶梅》里得到了良好的补救),然而,在《金瓶梅》里,嫁给武大郎变成了对现实的妥协。后来她曾对武大说过,你与了我一纸休书,你自留他便了。这显然意味着,她并不希望武大给她一纸休书——如果休了,除了妓院或被卖,我实在想不出她能去哪儿。所以尽管看起来两个人极不般配,却逼不得已的在现实中低头,凑合着生活;所以虽然潘金莲在张大户家积累了一些首饰,然而当武大没钱买房子的时候,她还是拿了出来;所以虽然潘金莲日头在窗户下嗑瓜子卖弄她的金莲,但在生活的面前还是选择了收敛,去寻找一个宁静的所在安心度日。这或许就是底层的意义,只有身在底层的人们才能明白这其中无可奈何的苦中作乐,才能明白为什么潘金莲会不顾一切地把握机会勾引或者主动被勾引于那些她心仪的男子汉。
六、亲兄弟的冷遇
潘金莲第一个心仪的男子汉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第一个意味着这是她的初恋,初恋意味着历经沧桑也能衷心不改。正是被卖来卖去的悲哀,正是被收用侮辱的惨痛,正是侏儒丈夫的郁闷,让她一瞬间看到了灵魂的出口,让她肆无忌惮地彻底打开心扉,但却埋下了永恒的悲剧种子……
武松回家了。《金瓶梅》里说,武松打虎前在柴进家养病,病好了就准备回乡找哥哥——他没有家,但他的侏儒哥哥有——他大概要蹭饭吃吧。可阴错阳差,景阳冈打虎赚了个都头职位,大概也就没有去哥哥家蹭饭的必要了,于是也就不找了。他不找,武大也没法关心他,于是他们的相逢只好不期而遇——冷遇上了。
却说武松一日在街上闲行,只听背后一个人叫道:兄弟,知县相公抬举你做了巡捕都头,怎不看顾我!
兄弟相见,心中大喜。然后武大就带着武松回家了,介绍叔嫂相识:
前日景阳冈打死大虫的,便是你小叔。今新充了都头,是我一母同胞兄弟。
看出来端倪了吗?很明显,这两句话里都离不开都头二字,这可是《金瓶梅》自己的武大郎!
这短短两句话所表达的心思和胸襟,根本不言而喻。开头我们就比较了热结和冷遇,无论是哪个,不都是似热实冷吗?
到这里,武松和潘金莲见面了。我们复习一下《水浒传》设定的故事流程:先是潘金莲主动挑逗武松,武松拒绝之,然后潘金莲毒杀武大,武松复仇杀了潘金莲。一直以来,我们习惯地认定了,武松是一个英雄,一个有道义的英雄,正义的化身,潘金莲是一个淫妇,一个该当恶报的淫妇。然而,当我们细细地品读《金瓶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味道已经在偷偷的改变,英雄已经不是那个纯粹的英雄,而淫妇也不是那个完全遭到唾弃的淫妇。
彼时叔嫂相见,互相行礼,两个相让了一回,都平磕了头起来。少顷,小女迎儿拿茶,二人吃了。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候潘金莲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这个头来低着却是武松的第一反应:
他眼中的是嫂嫂,心中多半是貌美如花、性感妖娆的嫂嫂了吧?这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视觉体验和心理反应。假如他心中想的是长嫂为母,那么君子坦荡荡,自然应该平视,没有平视却头来低着的原因是因为羞怯与恐惧,害怕对方的妖娆身姿,害怕对方的迷人眼神,更有自己或许已然骚动的内心。
当然,总会有人说,故事的逻辑摆在那里,过错方毕竟还是潘金莲。武松不过是有点心虚,可潘金莲却是一味主动——堆下笑来、满口儿叫叔叔、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直到武松再次不好意思,倒低了头。
如前所述,潘金莲的身世设定为她找到了值得开脱的理由:因为贫穷,被卖来卖去,因为被卖,命运一次比一次悲惨。正是这悲惨的命运,迫使她形成了清晰的自我和强烈的自尊,她发现、珍惜并自负于自己的花容月貌,逐渐成长的她浑身散发着无限的青春魅力和狂野的原始激情,相对于张大户的老,武大郎的丑,她太向往孔武有力的真正男子汉了。相对于没有出路的生命,没有曙光的未来,她太迫切地期待英雄——敢于挑战社会道德的叛逆的英雄——的拯救了。
七、研究篇
《金瓶梅》与大部分古典小说一样,也有篇首词和楔子。在词话本和绣像本的两个系统中,篇首词和楔子都不尽相同。对它们进行一定的研究观照也有不少的趣味。
词话本的开头引用了四阙词,可以考证的是,四阙中的三阙源于元朝的佛教高僧中峰禅师,略有改动,从字面上看,意在表达一种闲适隐居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纵观全书,可以说这种态度与文本所精细描绘的《金瓶梅》世界是完全抵触的,也几乎难以起到任何劝诫意义,因此,我们大抵可以认为词话本这独有四阙词是最后添加上去的。
随后是《四贪词》,从字面上看,意在劝诫他人戒贪酒色财气,尽管酒色财气的命题可以说贯穿全书始终,但作为一个与三国水浒西游完全不同氛围的世情小说或者社会小说,原也是不可能避免这些主题的(如《喻世明言》亦是类似开头)。这个四贪词与词话本的大部分回前诗,基本符合词话本欣欣子所作序中所谓的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可以说这其中是蕴含着明显的儒家劝诫和佛教报应的道德色彩的。而全书的结尾诗也是如此:
阀(词话本作闲)阅遗书思惘然,谁知天道有循环。
西门豪横难存嗣,敬济颠狂定被歼。
楼月善良终有寿,瓶梅淫佚早归泉。
可怪金莲遭恶报,遗臭千年作话传。
因此,我们大抵可以估计,《四贪词》乃至这个结尾诗作为词话本原有套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当然,这个整体在绣像本里被反叛了。
绣像本虽然保留了最后的结尾诗(公正地说,这是一首极为鄙陋的白话诗,既然开头可以重写,为何如此糟糕的结尾诗要依样画葫芦呢,实在令人费解),但回前的这些词全部删去了,代之之以八句简单的七言诗,在绣像本的原始系统里,它是合在一起的:
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很显然,按照格律,这首诗是相当不合格的,从内容上看,歌喉咽和当时歌舞有重复的地方,因此在张竹坡的第一奇书本里将它分为了两解,前四句讲财,后四句讲色。这种说法看起来颇为牵强,但前四句单独来看,重点讲的是豪华的世界,喧嚣、热闹、富贵、气势等等的消逝,而后四句重点讲的是人的消逝,当时歌舞重复使用,宛如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对人不回的惋惜和悲怆溢于言表。可以说,绣像本通过这八句诗对开头做了一个认真的重塑,它抛弃了词话本的道德劝诫,转而表达对短暂人生的慨叹。按今天读者的理解,这重境界似乎比词话本高明了一些。
接下来是小说故事的楔子。
词话本第一回的开篇楔子,大致与《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相合,借用项羽与虞姬、刘邦与戚氏的故事进入叙述酒色财气的步调。只是,如果这不是一个刻意的安排,这便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存在。
说糟糕是因为西门庆与刘邦项羽没有丝毫可比性,并且接下来的虎中美女、风情故事的说法与《金瓶梅》的内容也甚不相符,可以说这个开头与文本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并且如单说着‘情色’二字、说话的,如今只爱说这‘情’、‘色’二字做甚?之类,别说四贪中的酒、气不见了,就连最重要的财也不见了。
相比于莫名其妙的词话本开头,绣像本显得相对合理一些。
绣像本将词话本在刘邦项羽故事里跑题的四贪——酒色财气,着着实实地研究起来,并且将财色置为首位,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三杯花作合,两盏色媒人,在反复锤炼这个主题之后,更加认真地抛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话题——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显然,这对应了前面的篇首诗对人世的慨叹,作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深刻的解释:若看得破时,那便明白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明白了豪华,明白了灰,明白了《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电复如露,才能在死亡面前冷静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是非窠臼,如何才能参悟生死疾苦。
于是,为了证明这个论题,一部《金瓶梅》由此写开。甚至在许多年后,一曲《好了歌》、一部《红楼梦》也随之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