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在宝玉的教育上,施行的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法,体现了贾政极强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实用主义态度。小说第九回,写到宝玉因上学向贾政辞行后,贾政问责宝玉的跟班李贵,听李贵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了时,贾政忍住笑后训斥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初看贾政的这番言辞,很是奇怪和不解,因为封建时代考科举的学子,四书五经是必读书,贾政为何将《诗经》排斥在外,而且连那些读书人必读的古文也一概斥为虚应故事呢?我们知道,《诗经》虽然属于四书五经,但《诗经》的这一经,却颇有些离经叛道,开篇就是关关雎鸠的求爱诗,无论冬烘先生如何以周公求贤若渴相解,性情中人读来,却还会浮想联翩而思有邪的,特别是宝玉这样的不肖子,已经有邪得让贾政忍无可忍了。至于那些抒发性灵、思想超常的古文,更与宝玉的行为乖张性怪僻一脉相承。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都与科举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贾政看来,这些东西,学了知了,无助于科举考试,无助于八股文的写作,只有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而贾政,因为是赐的官,所以心里总有一种科举的情结。他也知道,他的儿子宝玉绝不会有他这样的被皇帝赐官的幸运,要想光宗耀祖,只有金榜题名一条路可走。正因为在宝玉身上寄予了这么大的希望,所以考中科举成了最大的要事,一切为了应试,那与之关系不大的书,自然也就不必去读了,这与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做法何其相似乃尔。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