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本写林黛玉乘轿子进贾府后,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梦觉本与程甲本则改成另换了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而程乙本则又改为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众婆子步下跟随。
这是从林黛玉眼里写贾府的小厮。这时林黛玉坐在轿子里从纱窗向外看,看到的人与物,就不可能那么清晰具体,所以甲戌本写黛玉看到的小厮只能是衣帽周全,这周全就是打扮得很规整,训练有素,非同一般,像穿制服一样。言外之意,这么多的小厮,换了别人家,就不可能做到衣帽周全了,穿的肯定杂七杂八,一个一个样,也不可能那么齐整。
梦觉本与程甲本对此未作修改,但程乙本却改为了眉目秀洁,具体到了具体的长相,就不太可信了。而且过去都是以衣帽取人的,特别是远看,也只能看到的是整体上的衣着打扮。更何况,林黛玉此时只六岁,即使是十多岁小姑娘,也不太可能特别注意年轻男子的长相,而且林黛玉更是大家闺秀,对异性男子岂可如此看重长相?
这里还有数量词的不同。甲戌本写是三四个小厮,梦觉本与程本都改成了四个小厮,将约数改为具体的数字。表面上看,改得没有问题,因为抬轿的就是四个人抬的,不可能是三个小厮,称其为三四个小厮,是常识性错误。但这常识性的错误,却在艺术上是无错的。因为这是林黛玉看到的,初来乍到,心情紧张,一切看不太清楚,最重要的是,四个说成三四个,是寻常的不确定的习惯说法,实际上说的就是四个,只是因为远看不太确定而已,这正符合黛玉此时此地的心境与语境。
再下来的改动,是将甲本的复抬起轿子改为抬着轿子,显然也是不准大准确。因为此时的轿子是放在地上的,换了一帮府内的新的小厮来抬,自然先要从地上抬起轿子来再向前走,改成了抬着,忽略掉了抬起的过程,好像这三四个小厮一直在抬着轿子没换人似的。
此后婆子的围随改成了跟随更是要不得。围随,是围在四周跟随,前后左右都有人,前面领路,后面押轿,左右看护,围得严严实实,显示出贾府内对贵戚的高度的重视,也是另一样的大家气派,林黛玉当然是没有见过这样的排场的。而跟随只是跟在后面,没有看护呵护的意思。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