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结局最好的人:识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一去不返

评论字数 1250阅读模式

水浒传》中结局最好的人:识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一去不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中国的名著有很多,《水浒传》是人们很早就听说过,而且最熟悉不过的小说了。而且中国的很多古典名著小说,都被现代人拍成影视剧,而且收视率也不低。很多人在小时候,就已经看过了,即使看得不多,但是也能说出一点剧情。很多了解过这本书结局的人都知道,后来的梁山好汉,在小说结局并没有多少人能善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但是人们也会觉得奇怪,作者既然写出了这本书,本身就隐含了作者对当时那个时代的不满,所以才会写出这本书,那么结局难道不应该是正义的一方获得胜利吗?结局不是应该圆满一些吗?但是为什么这本书的这么多好汉,却没有人能得到好结果呢?其实如果从当时的时代分析的话,作者把他们的结局写的不是那么圆满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古代,只要是谋反,就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果这本书赤裸裸的就给他们一个圆满的正义结局,那岂不是要惹来杀生之祸?更何况这本书很可能就会被毁掉,那也就不能流传至今了。如果结局太美好了,人们也会觉得不可信。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很多人都觉得,要不是宋江,这些好汉就不会这早的死掉。而且人们越读到书的后半部分,人们就不能难发现宋江在快结局的时候,宋江已经和梁山好汉的心有所脱节了,也就是他的初衷已经变了。而且他甚至投靠朝廷, 而朝廷对他这样的叛贼,能给他们出路吗?所以那些一心跟着宋江的人,最后几乎也都折损在这里了,这也是他们最后的悲惨命运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人们觉得最反感松江的一段,一定就有他自己要死了,还非要拉着李逵一块死,这个时候的宋江甚至是非常令人厌恶的。读过小说的人大概都知道,李逵这个人莽莽撞撞,而且做人特别狠,不管是黑道的人还是白道的人,都能下手杀了。但是他为人还是比较仗义的,他对宋江就很忠心,不管宋江做什么决定,李逵肯定也是会听他安排的。虽然李逵有很多理由被处死,但是宋江还要拉着李逵一块去赴死,这段还是让人们对宋江的为人产生反感,毕竟李逵这么信任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但是李逵能言听计从,梁上好汉对宋江的信任,也是与宋江平时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有关,因为宋江总是能在危急时刻,出现拯救危急的状况,所以外号也叫及时雨。正是因为这样,宋江的能力和威望也被梁山好汉们看号码所以对宋江也是十分信任,毕竟他总是在危急关头就下他们,也能感受到他的智慧。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都对宋江的期望太高,而且对他深信不疑,所以也就导致了后来的全体陪着宋江陨灭。因为不管怎么样,宋江他所谓的正义还是在于朝廷,还是觉得效忠朝廷才是最好的出路,而且还能光宗耀祖。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聪明人,这些人不是说不信任宋江,而是他们自己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所以才会在最后,宋江遭难之前,就能早早的免于这场祸难。像鲁智深,公孙胜等人的结局都很不错。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公孙胜是一个道士,他在宋江上梁山以后,晁盖就死了,他就意识到了宋江的真心肯定和他们有出入,所以后来他就借口回家陪年迈的母亲为由,就回到了原来的道观继续修行了。虽然后来公孙胜因为梁山遇难了,在戴宗的请求下,只好再去救梁山兄弟们一次。但是后来平定了这场纷乱以后,公孙胜就赶快赶回去了,所以最后结局也不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835.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