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讲述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整部小说意在揭露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以及爆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好汉,他们的爱恨情仇、打斗厮杀都深深吸引着后来的读者们。水浒中的主要好汉们的武力高低,自然也成为了大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特别是在《水浒传》的第二十回到第三十二回中,武松成为了绝对的主角,几乎所有的情节都围绕他展开,而其中打斗戏份也有很多,非常的热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但也有读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武松对战了许多对手,但为何不跟一流高手单挑?在仔细阅读了原著,以及结合了各家的观点后,不难发现有以下三点原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力量胜过技巧,恐怕难敌一流高手
这第一个原因是从实力层面来看,这里绝非是认为武松实力不济,而是他的力量大于技巧,遇到一流高手时,恐怕会技不如人,败下阵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至于这样说的理由,让我们慢慢分析。通行版本的《水浒传》中,武松在第二十三回初次登场,一个性格豪爽,甚至有些自傲的好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武松在得知了自己并未杀人后,急忙赶回家乡清河县探望哥哥武大郎,在路过阳谷县时连喝18碗烈酒,还想连夜走过有猛虎的山岗,借着酒劲儿赤手空拳就打死了伤人的老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杀死老虎的确英勇,但《水浒传》里杀死老虎的好汉还有李逵、解珍以及解宝。有人可能会说,这可是赤手空拳打死的,其余几人都拿着武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可是,与一流高手单挑时可不是赤手空拳地互殴,而且高手的战术、技巧可比老虎要高深得多。因此,我们只能看出武松有过人的力气和勇气,但单单从打虎这件事来看,武松不见得敌得过一流高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而武松在随后的“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事件中,全部是为了复仇或是惩凶除恶,也没有遇到过一流高手,凭着气力和神勇击败了西门庆、蒋门神等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总的来说,这段时期的经历不能说明武松能击败一流高手,但完全可以证明武松是敢作敢当的好汉。而这第二个理由,则是要跳出故事,站在作者和作品的角度来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8837.html
“鸳鸯楼”后,再无主角光环
原因就是武松在对战一流高手之前,就早早地被作者“削弱”了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作者为武松独自安排了10几回的剧情,而现存的《水浒传》几个版本中,最多的也不过120回,武松一人便占了近一成。
这就难免会给读者一种错觉: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难道是武松一人?读者会想到的事情,身为作者的施耐庵也一定有所考虑,他的这部小说,取材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宋江等36人领导的农民起义。
主要描写的无疑是梁山好汉聚齐后,与宋朝廷、辽国、方腊等势力的斗争,表达出“官逼民反”的主题。只是,从“武松打虎”到“血溅鸳鸯楼”这段情节中,武松神勇的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如果作者在接下来的故事里,继续花费大量篇章描写武松,势必会让这部农民起义小说成为个人英雄主义小说。所以在全书剩余的主要情节中,我们会发现,作者对武松独特个性的描写消失了,对他武力的神化也停止了。
其实,这是作者强行为武松设了一个“上限”,以免他夺去了其他好汉的“戏份”。而作者设计的一个“分水岭”,就是血溅鸳鸯楼这一情节,此后他开始引导着读者将武松的主角光环卸下。
随后的几个情节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从张团练家中出来后,武松阴差阳错又被带到了张青店中,逗留了几天后,武松得知官府在通缉他。
这时,他不再像从前杀了西门庆那样,自己投案自首,而是与张青夫妻商量躲避抓捕,这便是作者在弱化武松的人格。不同于以往的报仇,这一次武松近乎屠杀了张家满门,其中注定有无辜、不知情的人。
但武松为了灭口,也是为了出气,没有留下一个活口。随后,张青夫妻俩帮助武松扮成了行者,武松自行上路,赶往二龙山。在醉打孔亮之后,有这么一段描写:
武行者醉饱了,……沿溪而走。却被那北风卷将起来。……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武行者……恨那只狗赶着他只管吠,便将左手鞘里掣出一口戒刀来,大踏步赶。那只黄狗绕着溪岸叫......
武行者一刀砍将去,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得当不得。爬起来,淋淋的一身水……
堂堂一个好汉、醉酒之后连老虎都能打死的武松,现在却连一条狗都追不上,还跌落在小溪里。很明显,这里也是作者在弱化武松的形象。
而在这之后,武松为主的剧情就没有再出现过,故事也过渡到了“宋江上梁山”这一情节上。武松就此也就失去了主角光环,自然也不会被作者安排与一流高手单挑。不然,武松无论输赢,故事都不好平滑过渡下去。
不再争强好胜,不愿单挑
第三点,是武松心境的变化。如果在《水浒传》中,林冲的变化贴合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宋江的遭遇体现出当时政治的腐败,那么武松前后心境的鲜明对比则是反映了平民阶层的无奈。
武松是一个丰富立体的形象,不像李逵那样从始至终的冲动,也不与宋江、卢俊义那样一直以招安从良、追求安稳为目标。武松性格前后变化,像极了一个成长变化的“人”,从青年的无畏到老年的沉稳。
他见过了人生百态,最终,悟出了自己的人生中的“悲”与“恶”。武松并不是一个不主动招惹是非的人,杀人成了他自保、宣扬正义的方式。
随着他阅历的增加、参加的战争越来越多之后,他的打斗只是为了对宋江的“忠”,为了这份忠义,他可以在征战辽国、方腊时毫不惜命,但是不再会为了彰显实力而战斗。
这样的心态下,自然不会与一流高手主动单挑,在战斗中如果遇到了,即便是武松能击败一流高手,其余好汉也会第一时间来支援。在“血溅鸳鸯楼”之后,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武松,却连一条狗都追不上。
可见,作者削弱了武松的实力,再加上武松后来的性格越来越沉稳,此后也没有与一流高手单挑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