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学生时代都遇到过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的现象,不管是恶意打趣还是戏谑溢美,某个同学一旦被起绰号,再经过口口相传,这个绰号便和他彻底挂上钩了,至少在班级这个特定圈子里没办法摆脱。
甚至,十几年后的同学聚会,即使脸庞变得陌生,但这个外号还为大家熟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在文学作品中,绰号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精心为人物设计一个朗朗上口,或褒或贬的诨名绰号,该人物经过绰号的烘托,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鲁迅就曾说过:“一个简括的诨名,比用头号字印成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还要不容易忘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水浒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就是擅长使用绰号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成功典范。至今,即使从未翻阅过《水浒传》原著的国人,也能例举出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这便是它的成功之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当然,施耐庵在给一众梁山好汉们设计诨名绰号时,绝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铭记这些绰号和相对应的人物,他还有其他的考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水浒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某些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不是因为他们身上叠加了许多“完美”人设,而是因为他们是饱满的,是立体的。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深受读者喜爱,柯南·道尔甚至无奈吐槽,笔下的人物一旦被写下,就再也不受作者本人的控制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行事方式。我觉得他的这一番话不具有普适性,虚构文学形象需要优秀作者将文字和写作技巧巧妙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总结来说就是,能够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真实的人物形象,有赖于作者深厚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巧妙使用艺术表现手法,再辅之以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这样一来,读者在徜徉文字中时,才能感受到、触摸到该人物温热的呼吸。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9303.html
《水浒传》
施耐庵在塑造一百零八将时,加入了“绰号”元素,他的高明之处在于,绰号是简括却又包含丰富信息的。无须赘述,三五字便能从侧面烘托梁山好汉们的鲜活形象。
将梁山好汉们的诨名绰号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可以发现施耐庵大致是从六个类别进行设计的:一是依据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二是依据不同的特长能力;三是根据他们使用的武器;四是根据身体相貌的特征;五是结合动物猛禽;六是借助历史人物。
每一个梁山好汉在其特有的诨名绰号的烘托下,身上最动人、最突出的闪光点被“重读”,甚至被放大。
施耐庵
比如《水浒传》的“头号人物”——宋江,他得到了施耐庵的“特殊关照”,拥有着三个绰号,分别是“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和“呼保义”。
仅从字面意思上分析,宋江大概是一个以孝义为本,时常解救他人于水火之中的壮士。实际上,《水浒传》里的宋江大致就是这么一个仗义疏财、一呼百应、招揽天下英杰的领袖形象。
《水浒传》里还有一个悲剧人物,那就是豹子头林冲。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林教头,不甘心地向陷害他的奸诈阴险小人发出了怒吼。“豹子头”三字令我们感受到林冲本人较为血性的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等等,我们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绰号窥见这些脍炙人口的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
宋江
威名远播
《水浒传》中有大量精彩详细的战斗场面描写,尤其是一对一的打斗场景,惊心动魄之余我们可以发现诨名绰号的另一个作用。
其实,不止是《水浒传》,大部分关于古代战争两军交战的场景,双方阵营都会有一名将军策马而出,来到战场中央,按照先礼后兵的原则,其中一人先声夺人:“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如果另一方对自己的实力很有把握,便高声报上自己的名号。
如果这个名号在江湖上流传已久,问话者听后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还未战便惧上几分。
宋江
名号对于武功高手来说,就是行走江湖的响亮招牌,能够利用心理战术威慑敌人,何乐而不为呢?具有响当当绰号的梁山好汉,使得敌人闻风丧胆的同时,还可以在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得到广泛传播的机会。
占山为王的山寨大王想要招纳更多兄弟,不仅山寨的名字要威风凛凛,山寨大王的名号也要威武不凡。梁山好汉作为不满宋朝统治的起义之师,当然也要壮大自身实力,让更多人加入到起义队伍当中。流传极广的名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响亮的招募口号。
梁山好汉和其对应的绰号是相互成就的,这些妇孺皆知的绰号在民众眼中成了为民除害、替天行道和打抱不平的代名词,梁山好汉们也得以成为有口皆碑、津津乐道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
受到评书艺术的影响
评书自宋代开始流传,是中国本土非常古老的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口头文学”有一个特点,为了引人入胜,令听众流连忘返,表演者在介绍新人物时,需要进行“开脸儿”,即所谓的把新人物的身份、相貌、来历一一道来。
并且给新人物赋上一个新奇独特或寓意深刻的绰号。听众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中的关键部分,从而记住这个新人物。
不容忽视的是,《水浒传》是一部群像小说,要想将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讲好可不是一件易事。施耐庵结合评书艺术中“开脸,灵活运用到小说创作当中,使故事的可读性大大增强,并且塑造出各有千秋的108好汉形象。
不仅没让读者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还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对某个角色产生好感。
梁山好汉
社会价值认同
如果说,姓名是父母为新生儿精心挑选的,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那么绰号便是某个社会群体对此人品德、才能和性格等的评价,是社会价值认同。
廉洁公正的包拯被开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包青天”,这是百姓们对包拯刚正不阿、执法为公的肯定与支持,也体现了百姓们对父母官的殷切期盼。
历朝历代帝王的谥号也是整个社会对他个人功绩的综合评价,开明仁德和暴虐成性的君王各有一套命名体系。这些称呼都不是当事人自己决定的,而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
水浒传
梁山好汉们的绰号由来也是如此,根据周围人对他们的认知印象决定,并且是不可转移的。
我们全面了解一个梁山好汉的形象时,当然需要参考周围人的认知印象,从而得出这位梁山好汉的社会评价如何,或者发掘出他身上的特长和缺点。绰号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
施耐庵深谙此道,他在创作过程中,为梁山好汉们绘制了这些“传神的写意画”,寥寥几笔,不着重他们的眉眼,便向读者展示出各位梁山好汉的鲜活形象。读者们只需看一眼,便知道这位梁山好汉是谁,也更知道他是谁。
水浒传
获得新生
我认为,施耐庵为梁山好汉们起诨名绰号的真正用意是让他们获得新生。
那些希望用新名字称呼自己的人,只要观察他对前称呼的态度便能发现他的目的。如果他认为之前的姓名(称呼)包含太多悲痛无奈,那么他换掉旧称呼,启用新称呼的举动正是为了摆脱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
监狱里的犯人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编号,这串数字不仅是为了方便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查阅他们的档案而设置的,也不单是为了方便狱警的日常管理和称呼。
囚犯们在开始他们的牢狱生活之后,意味着他们脱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自然就不再需要表明社会属性的名字。彼时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财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赋予他们新的编号,就是在提醒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还要改头换面,痛改前非。
水浒传
诨名绰号也好,真名实姓也好,都只是人社会属性的表现之一,社会关系不断变化,称呼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不同的含义,施耐庵起绰号的真正目的,便是为了体现各位梁山好汉背后社会关系的变化。
被逼上梁山的108位好汉使用绰号而不是自己的真姓名,目的不在于为前半生买单。相反,他们是要为后半生负责。大多数的梁山好汉是被迫走向起义的道路,在去往梁山之前,他们都有一段沉痛的往事。
水浒传
感受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黑暗之后,他们怒不可遏。渴求改变的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这段经历,并作出改变。
绰号正是他们起义决心的具现。将掺杂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的旧称呼扔掉,换上带有美好愿景的诨名,这是梁山好汉们秘而不宣的默契,他们渴望随着身份、姓名的转变,整个沉重苦难的社会也能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