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对宋江性格的描写,可谓充满了矛盾性和争议性。然而,正是通过这种复杂的、具有争议的性格描写,成功地把宋江的心理活动盘活。也正是因为对宋江刻画的成功,才使得《水浒传》能与《三国演义》等并称为四大名著。《水浒传》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他就是一本没有灵魂的书。
《水浒传》中的宋江,一个生活在自我矛盾中的人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核心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首领,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义军的队伍,使之成为大宋王朝的心腹大患。然而他也是小说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人物,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大好事业。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描绘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未上梁山时的侠义英雄,二是落草为寇时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三是忠义碰撞后的悲惨下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纵观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性格大多是从故事开头就被交代得很清楚,直至小说结束都不会在性格上产生多大的变化。像施耐庵这样的写作手法,去形容宋江的复杂而渐变的人物性格,在当时应该是很难得的。比如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奸雄性格确实复杂多变,但是从开始到结束并无变化,一直在意料之中的。再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开始到结束性格变化也很大,但都是简单性格,意料之中,起伏不大。与《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的描绘,均无法相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古话常说:自古“忠”“义”难两全,可在《水浒传》中,对宋江的描绘既体现了义,又表现了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这就是作者给宋江的一个定义,“忠义”。当然,整部书也是围绕着宋江的忠与义的碰撞来写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矛盾表现:在当差的时候,却不忠于国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宋江本是郓城县押司,本是一位基层的公职人员。他却为了江湖义气,私自将官府缉捕生辰纲要犯的消息通报给晁盖诸人。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听了何清之言,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于是急忙跑去给晁盖通风报信。这件事正是江湖义气的体现。他为了义,放走了晁盖。此时的他,全然没有考虑到对朝廷的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还有,在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江送走刘唐后听到做媒的王婆对阎婆惜说:“你有缘,做好事的押司来也。”从王婆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宋江一贯就有扶困济贫,救人之急的良好品质。事实上,他的确是这么做的。当宋江知道阎婆惜无钱葬父时道:“原来恁地,你两个跟我来,去巷口酒店里借笔砚写个帖子给你。去县东陈三郎家取具棺材。”给了棺材后,宋江又问道:“你有结果使用么?”当阎婆惜回答没有时,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由此可见,宋江他的确是一位仗义疏财的大好人。不但管死人,送了棺材。还管活人,给予一些生活费。真可谓是救人救到底。宋江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及时雨”的称号也是由此时得来的。因此,宋江的侠义做派,也为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作者施耐庵这样写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在这时已经铺垫好了这个矛盾体的雏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0379.html
矛盾体现:本应义薄云天的宋江,领导梁山后却一心想着誓死要效忠国家
如果说 “义”带有更强烈的江湖色彩的话。那么“忠”更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层面,宋江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以这种思想在他骨子里也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在对待朝廷败将的态度上,宋江总要为俘虏亲解其缚,并跪拜在地,向他们请罪。他这一举动对像呼延灼、关胜、张清等这些好汉来说,表面上看来可谓是“义”举,实则是宋江儒家思想上的“忠”。举个例子,第五十八回,呼延灼大败,被左右群刀手推将过来。“宋江见了,连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绳索,亲自扶呼延灼上帐坐定,宋江拜见。呼延灼慌忙跪下道:‘义士何故如此?’宋江道:‘小可宋江怎可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的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宋江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为实现招安做铺垫。
在招安后,宋江又征辽国、败方腊,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忠心。同时他也眼睁睁地看着众弟兄一一战死于沙场。他却不能做出任何能挽回兄弟性命的行动。只因他要保国护民,他要效忠于国家,效忠于人民,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情深义重的弟兄们拼死抵抗,来完成他的“忠心”之愿。此刻,他牺牲“义”,保全“忠”。
如果上面的表忠心之举是间接灭“义”的话,那么,他哄骗李逵喝下毒酒,是最直接的“忠”与“义”的碰撞。他怕李逵坏了他辛辛苦苦得来的清名,所以,此刻的李逵必须死。
第一百回,宋江骗李逵喝下药酒后对李逵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想见一面。昨日酒中己于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
当宋江说出“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时,宋江的忠心已达到了崇高的境界,他为坚守自我人生信念与道德理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包括和自己亲如骨肉的义兄的生命。宋江性格中的“忠”与“义”交错复杂,矛盾而又统一。他的这种忠义做法,其实叫读者看后会觉得他不忠不义。用现在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想要的太多了,结果都得不到。
此话要从三败高俅、两赢童贯说起。梁山大胜,理应一鼓作气。但宋江这个一向标榜“替天行道”、“清君侧”的人不仅没有杀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下了山。此后,为了招安,他甚至去找妓女疏通与皇帝的关系。因为在宋江看来,自己已完全具备了投降朝廷的条件。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不正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吗?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
招安之后,他虽破大辽、征方腊。但始终也未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正应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俗语,宋江的悲剧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自己并不觉得,反而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祭品。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弟兄因他而死,是为不义!作者施耐庵通过事例,一笔一笔地把宋江的患得患失的性格,写的活灵活现。又把他对忠与义的理解,写的这般的讽刺。
通过上述对宋江忠义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忠义思想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与义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就是这种对忠与义的两全追求,才使得宋江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