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他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从斗杀西门庆到血染鸳鸯楼,只要有武松在的地方,就是正义存在的地方。但是武松作为《水浒传》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座次排名仅排到第十四位。
有些人认为武松虽然步战无敌,但是他却从不马战,以此才大大削减了他的表现和战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众所周知,武松是梁山步兵的头领。他的所有战绩也与步战有关。在飞云浦之战中,武松步战能力之高,可见一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但是步战能力如此强悍的武松,为什么从不马战呢?有人说武松擅长的武器是一把双刀,相对较短,很难在拉开距离的战斗中给对手造成伤害。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在武松打蒋门神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武松当时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他被刺配到孟州,在那里他为了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因此找到了蒋门神。当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武松正要去快活林找蒋门神的麻烦,施恩曾经提出“后槽有马,备来骑去”。施恩的意思很简单,怕武松喝醉酒后站不稳,骑马去快些也能节省点体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武松吃了茶饭罢,施恩便道:“后槽有马,备来骑去。”武松道:“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结果,武松没有采纳这个计划,而是说:“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地”。意思是说我又不是不能走路,要我骑在马背上做什么?深层含义就是骑术是我的软肋,一群人弄这么大排场再让我骑马,到头来只会折了我的面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就是这句话,武松在打蒋门神时不小心说漏了嘴,漏了他的老底。然后就一路走,一路喝酒,一路到了快活林。正是:打虎不用刀,走路不骑马。铁拳打硬汉,快刀泯恩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即使在书中那么多篇幅当中,我也从未见过武松骑马的桥段。梁山的骑兵将领几乎都是朝廷的将军。林冲是禁军教头,杨志是武举出身,鲁智深是提辖官。可以说,他们都是科班出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但武松是一名行者,民间出身的好汉,不善于骑马作战。在古代,对于军事指挥官来说,不能骑马,是最缺失的一个环节。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武松在梁山的地位受到了影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武松在梁山上的排位变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4982.html
之前武松在二龙山上,排位是鲁、杨、武,那是因为在个人能力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然是谁先上山谁在前。武松晚于鲁杨,能力又不明显高过二人,自然排在第三。
上梁山以后,由于武松和宋江的特殊关系,所以把他提了一位。
另外,杨志和梁山元老之间因生辰纲起过冲突,宋江担心杨志心存芥蒂而略加打压也是一种可能性。
可能有人要问:宋江格外欣赏武松,为什么没有把他提到鲁智深前面?答案是,鲁智深是二龙山老大,这个名分必须特别尊重,而老二老三的排序并不需要得到同样的尊重。
综上,武松与鲁、杨的排序关系,和他的个人能力(含武力)无关,二龙山时杨前武后是因为上山早晚,梁山上的武前杨后是宋江的刻意提拔。
二龙山的排名武松在杨志后面是因为上山早晚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梁山的排名我觉得除了宋江这层关系之外,武功也不能说完全无关,步军头领第二是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后面的刘唐、石秀、雷横、李逵个个不是善茬,爆脾气不像孙立那么好,很可能就会不服。杨志和武松的排位变化,关系因素可能是存在的,不过水浒传对这些记载实在太缺少。
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武松在小说后期出场较少,因为《水浒传》后期是战争。
所以梁山上的步兵将,除了步兵先锋官李逵因为有强力的队伍,有项充李衮鲍旭的团排军,所以偶尔还能在战场上露一小脸,其余的都没有机会了,在古代广阔的战场上,步兵的生存能力就有问题,还谈什么建功立业?
在征辽,打王庆田虎这种北方的广阔战场上,只有骑兵才有机会逞威风,实际上,梁山从三打祝家庄开始,就已经产生了这种变化,绿林出身的头领们,在整体作战的战场上,很难出彩。
这也是桃花山上,大头领李忠在后来不如周通出场多的缘故,因为周通懂骑术,能被大和尚胖揍之后还骑光背马溜走。
只有到了平定方腊,在江南之地作战,解珍解宝的山地步兵,张顺这样的水军才有露头的机会,而武松也有了机会。梁山十大步兵首领,在大名府这种城市恐怖袭击中最后集体露脸,然后就集体沉寂了,一个胖大和尚,一个虎面行者,何等威风。
但是梁山上第一人还是卢俊义,他上山前用一口朴刀,检阅了整个梁山的步兵队伍,而整个步兵队伍拿他都没有办法,直到骑兵冲击,水军出场,他才败下阵来。
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要面子不一定就是小人物,许多大人物甚至比小人物更要面子,而且我们一般不是都说男人们都很要面子吗?所以要不要面子这个问题是针对个人而非某一个群体。有人说武松出场窝囊,请换位思考一下,烧炭火时炭被一个陌生人踢翻了(即使他是不小心的),任谁都会生气(那是炭火啊炭火),而得知他是偶像时肯定会选择原谅,这是人之常情。
说没有人爱武松,好,别人我不管,但不能说武 大想武松等武松回家就是为了有个靠山而不爱武松,这种心态未免过于狭隘!他可是武松的亲哥哥,是把武松养大的如父般的长兄!怎么可能不爱?难道武大能预言知道武松长大后有神力所以在武松小时候就开始了长期投资?在十字坡武松把上座给押送者坐,你怎知这就不是武松重情义的表现?说施恩不送武松而且拿鲁智深做对比。是个人就有自知之明吧!鲁智深当时有能力保护自己和林冲,但施恩都快被打成残废了!难道这种情况下还要说“兄弟别怕我保护你去”吗?武松的实力他知道,要是他自不量力地跟过去只怕武松大闹飞云浦时还得带个累赘。水浒里讲的就是兄弟义气。
武松是水浒里正经八百赤手空拳伏虎第一人,是伏虎,不是杀虎,伏虎了,估计离降龙也不远了。武松的前期简历很神秘,当了几年混混,杀了人。
思兄心切,急着赶路路遇老虎,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把奖赏分与众人,捞了点功名,想过安生日子,替县衙老爷到京城送礼回来,结果长兄为父的武大郎死了,杀嫂为兄报仇后,心灰意冷,感觉活着没意思。
身患病到柴大官人处想愈合身体和心灵上伤,碰到宋江,比起小旋风柴进,宋江会识人,第一眼就看出了武松的不平凡,武松有礼有节地拒绝了宋江后,浪到张督监那里,张杜建给他画了个饼,让他看到了希望,武松以为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想过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结果被算计了。
武松一怒之下,灭了张都监的门,一个活口都没留,然后题血书,又继续闯荡,阴差阳错遁入佛门,最后虽失了一臂,也算修成正果得以善终,比起其他跟着宋江惨死的兄弟们,结局很好了。
武松其实是做官的好苗子,认上司、肯出力、眼力尖、心思密,在这方面,他比杨志还要好,比林冲更是强,跟宋江完全是一路人,只是没有文人的酸气而已,如果说宋江是文官的榜样,武松就是武官的榜样。
武松和宋江一见如故,谈吐、见识、判断、出发点肯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契合点,主要就应该是这种官僚意识的内化趋同上。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宋江还曾沿用过去的两人话语环境劝武松日后招安。
武松变身行者后,整个人变了,不再有追求了,完全在野了,但按理说,从与宋江的情谊和自身所处来看,似乎不会反对招安,起码不会那么直接明显的在公开场合反对宋江的招安,这个转变有点太过了,这就是创作上的问题了。研究著作的成书时间甚至作者,是应该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的。
读《水浒》我最喜欢的三个人物鲁、林、武,三个人虽然个性、经历不同,但最后却殊途同归。
拳打镇关西后的鲁达跟人抢酒,
手刃陆虞侯后的林冲跟人抢酒,
血溅鸳鸯楼后的武松还是跟人抢酒,
看似无理取闹,其实都是英雄落寞,表面的强梁,背后却是巨大的绝望,
就像武松逃离孟州城说的:“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大宋对于他们再也不是归属,再也不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园。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成为杀伐果断的刽子手。他们是魔星,也是英雄,大宋能把这样的人物逼反——更不要说还有宋江、杨志这样的官迷,只能说这样的大宋基本是无可救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