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之后,《红楼梦》只是高考作文的“障眼法”?

评论字数 1551阅读模式

作者:落笔升蝶 来源:红楼心语

随着2022高考语文的结束,一道有关《红楼梦》的作文题目的出现,简直让全网炸了锅,甚至一度登上抖音等各大媒体的热榜第一。
一瞬间,各种有关这道作文题目的解析此起彼落纷纷扬扬,有说“题目不清,实在太难”的,也有说“这就是考创新的,没啥难度”,甚至有说“这题曹雪芹来了也不会答”的……可真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呀。
但也有一些认真审题的人戏谑的调侃,破题之后,《红楼梦》只是这次高考作文的“障眼法”。那么这次的题目是不是真的如网友所说,《红楼梦》只是这次高考作文的“障眼法”呢?
首先,破题之后,《红楼梦》确实只是这次高考作文的“障眼法”。
再看原题: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题目的重点在于“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再进一步,就是借用《红楼梦》中这段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探讨它所引发的深入思考及给人的启示。
那么只要你读懂了上面引用的一段材料,不管读没读过《红楼梦》整本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答题可以采用这段材料作为切入点,也可以不用这段材料作为切入点。而实际上答题的规则,还是和以往一样,遵照材料作文的思路去思考、按照关系型作文去破题解题,把握住本题的三大重点:移用,化用和独创,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所以说,破题之后,《红楼梦》确实只是这次高考作文的“障眼法”。
但是反过来想,你又会发现,破题之后,《红楼梦》不再是高考作文的“障眼法”。
既然前面已经说了,《红楼梦》其实只是这次高考作文的“障眼法”,为什么又说不是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并不矛盾。如果单从解答本次高考作文的角度来讲,确实是一个“障眼法”,而实际上,“障眼法”之后隐藏的不只是这道作文题目。
这道题目所反映出来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在高中教材的比重增长率。也就是说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门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入高中阶段的决心和力度。所以这段《红楼梦》引文,就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材料,而是可以通过这道题目引发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引用《红楼梦》中的短短几百字的文本为材料,就可以拓展至个人的人生感触,社会的发展进步等等,更遑论整部洋洋洒洒近百万字的《红楼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了。所以说这道题目还是在重申《红楼梦》的重要性。
因为在文学领域也罢,在其他领域也好,《红楼梦》都是非常值得阅读和学习的典范,《红楼梦》带给人们的启示也是无穷尽的,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要进入高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但是,就笔者粗粗了解,虽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已经被正式列入高中语文教材,但在大多数高中生中,并未真正形成有效阅读。
因此,这道题目不仅仅是“障眼法”,它也是高中生进入《红楼梦》阅读课堂的上课铃声,或许以后的高考极有可能用《红楼梦》的内容来命题高考大作文。
虽然《红楼梦》确实不容易读进去,也不容易读得懂,但是既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想办法让孩子们读进去,读得懂。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当重视起来,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辅助。
当然在高中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阅读,如何吸收,如何内化,又如何应用,这些也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老师们的教学重点。但是说到底,其实就是两个主要的着眼点:
其一,就是培养学生兴趣阅读、自主阅读;其二,就是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特思考,读出属于自己的《红楼梦》。
总之,以上这些就是本人对于2022年这道有关《红楼梦》的高考作文的一些想法,不足或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作者简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47.html

作者:落笔升蝶,本文转自红楼心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47.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47.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47.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