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议论的焦点,有人说这是因为作文大约是高考当中成年人唯一还能明白的题目。这话也不能算错,而且作文这类东西更容易让人议论纷纷,今年题目当中,要说初看去格调显得比较高的(您注意我说的是显得),就是全国甲1卷的题目,连专家都说,《红楼梦》进入高考作文题,这个实在是有点儿难。
题目是这样: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确实,在全民普遍阅读量堪忧的情况下,连金庸先生的作品阅读人群都越来越少,以至于我去讲国学,提到金庸先生时,我觉得会引起热烈反响,没想到应者寥寥,大部分年轻人没看过。要知道我上学时金庸的作品偷着都要看完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这样的情况下,《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就实在是显得过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了。《红楼梦》已经被某网站读者投票评选为死也读不下去的十大书籍之首。很多人在网上对四大名著的态度是:坚决不看红楼,显得信誓旦旦,而且特别自豪,不知道的真以为《红楼梦》是什么格调不高的黄色书刊呢。当然也有男士给出的理由是看《红楼梦》会变成娘娘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今天不是评论这个,只不过我还是得多说一些,如果你能够沉下心来,或者你真正有阅读的习惯的话,读《红楼梦》真没有什么难的,而且是很有意思的一本巨著。我初三以前也没有翻《红楼梦》的欲望。但是初三的暑假,因为是毕业班,没有暑假作业,当时又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我又爱看书,当时家里其它的书都看完了,那会儿条件有限,不像现在,书堆得到我死可能都看不完。当时家里就剩下一部《红楼梦》,百无聊赖之下,直接打开,看的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也就是从半路看的,但是一发而不可收,我发现这本书是如此的好看,一路看到底。然后因为之前少看了二十回书,于是翻回头,又从头儿把一百二十回看了一遍,那个暑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了两遍《红楼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其实我今天这不是为了说《红楼梦》,我想说的是,专家可能都有点儿被题目唬了,这个题目其实跟《红楼梦》关系不大,《红楼梦》里的情节就是举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换成其他作品,都一样可以做微作文题目,重点是题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这个题目说的是艺术创作上的三种情形,直接引用,或者借鉴化用,或者独创,根据这个来写一篇文章。不过虽然跟《红楼梦》关系不大,但是难度确实不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所谓直接引用,也就是拿来主义,别人的好的东西,我可以直接拿来用,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名家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很多精彩的词句,用在其它地方依然能体现其魅力。就拿亭子来说,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就是引用了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间接化用的情况也不少见。就是拿别人的东西作为基础,勾兑出自己的东西,做得巧妙的话,也可以锦上添花。至于独创,那自然是难得,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类如果没有原创,那也就不会有引用和化用,一切以原创为基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三种创作形式难易当然各不相同,独创肯定是难度最高的,需要超出常人的才气才能做到;化用也需要动一番脑筋,用得好,改得巧;引用难度最低,需要的更多的是记忆力、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大脑强力的搜索功能,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不但记得住,而且关键时刻还能想得起来,也需要能力,只不过属于重复性劳动,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适合的人群就会多一点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1.html
看这个题目举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情节,曹雪芹先生也是用这一段情节展示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贾政身边的帮闲清客,就是一帮掉书袋的夫子学究,完全是死记硬背出来的,自然也就只能寻章摘句;贾政有一定的才学,所以能够化用文字;而宝二爷虽然被自己的父亲斥以“不务正业”,但是才气这东西有的时候真不是学能学出来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十九十九的汗水,但是您别忘了有下面那句:百分之一的天赋的重要性要超过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贾政后来也服气了,跟王夫人说,宝玉将来的出息不在科举上,可惜那已经接近前八十回的末尾。后面的续书,贾宝玉规规矩矩读八股文去了,就冲这个,我也不可能认可白先勇先生认为的现存的后四十回就是曹雪芹先生的原作的说法。
说了这么多,我的观点是原创当然是最可贵的,价值最高;直接引用的方式,只要肯大量阅读,阅读质量较高的作品,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所以价值相对就会低一些。
但话是这么说,更关键的是量力而行,都知道原创好,但是如果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否则画虎不成反类其犬,更加难看了。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什么材料,应该玩到哪个级别,这是最好的。特别是原创这种东西,更多的是一瞬间的灵感,您要是在那儿憋了三天还一无所获,就别难为自己了。规规矩矩,端多大的碗,吃多少饭,挺好的。
最后说一句,这道高考题目,和《红楼梦》本身关系不大,但是因为很多人没看过《红楼梦》,一看这题目直接蒙了,立刻觉得难度撑破天际。我觉得,有空儿少打会儿游戏,玩会儿手机,看看传世的名著,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