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高二初一俩学生写《红楼梦》高考作文 | 早评

评论字数 1975阅读模式
 
红楼梦》又火了,这次是因为今年高考全国甲卷的大作文用了《红楼梦》的素材。考生和网友纷纷表示太难了,还有大批网友替考生打抱不平,质问有考生没读过《红楼梦》怎么办?大学中文系都不一定人人读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中文系的人读没读过我不知道,但这波参加高考的学生一定是读过的,因为统编教材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顺便科普一下,《乡土中国》也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你们担心考生没读过《红楼》,我倒怕他们读得太多。朋友圈里的编辑朋友,已经刷了好几波“红楼”热点了,为他们高兴,希望他们的“红楼”书都大卖,哈哈哈。不过从应考角度来说,写这篇作文倒真不一定需要读过《红楼梦》。原文中爹味儿十足的贾政和知情识趣的清客们肚子里的弯弯绕固然刻画神妙,但真陷进原著里,思路反倒容易窄了,甚至偏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那怎么写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邀请了罗南邨、罗南棣兄弟俩试写。一位在高二;一位正读初中,七年级。他们的文章与早老师的点评,或许能帮大家理解高考作文的出题思路以及本题的应考之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醉翁亭变为沁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文 | 高二 罗南邨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为桥上的亭子题名,有人直接化用《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之句,取“翼然”为名;贾政则认为应取“泻于两峰之间”以偏水,得名“泻玉”;而宝玉却关注花木映水的佳境,题名“沁芳”,得众人赞许。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众人给亭子题名时,虽名字各异,但所取用的得名之法却大同小异:“翼然”完全来自于古人之书,是对古人之书完全的借鉴;“泻玉”则兼有借鉴与新的创作;而“沁芳”之名,则是脱离古书的新颖所在,是全新的创作,各具声色的名字,均来于对古人的借鉴使用与新生的思考创新,而正是对先前的借鉴与新生的思考,使文化不断流传、发展,使醉翁亭变为沁芳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5.html

试问,若没有对《醉翁》的借鉴使用,是否可以直接得来“沁芳”之名?如果没有对先前文化基调的理解借鉴,则一味的创新会被归为肤浅,甚至让文化发展走上歧路。“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白,很白很白…”这便是如今乌青创作的“废话体”诗歌,他认为自己是新式的创新,自成一体,脱离了诗歌的束缚,而在众人眼中他便是亵渎美学和艺术的小丑,他的一味求新和文化不加理睬的态度,使其诗歌不堪入目,没有文化根基,更没有艺术高度。反观宝玉得名“沁芳亭”,沁芳之名之所以新雅,在于其着眼于山水映亭、花木雅清的文化意境,这种意境是“有亭翼然”,“崇山峻岭,清流激湍”这样的古代文人共同营造的,是文化的根基,符合文化根基的产物,不仅有其新颖之美,更有其文化艺术之美,让人产生文化共鸣,推动文化发展。

但若只是一味因循古典,文化发展必也只是原地踏步,“翼然”终究只是“醉翁”的附属品,而新式的创新是打破人们只会借鉴古典的手段,或激发新的美感,或打破人思想的桎梏,在文化长河中激起新的浪花。柳永科举屡次不第,选择他独爱的市井生活。当满宋的文人把市井看作低俗平庸的场所,把高雅的文学着眼于前人喜爱的山水之乐、沙场之苦、闺中之怨…柳永则把词和市井勾栏相结合,自诩白衣卿相,把词的高雅与市井的自由朴实相结合,产生安静中的独特之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可抹去的一笔,以新颖的词曲,推动文化的发展。

现如今,社会变动迅速,文化发展也随不断变动的极快节奏的时代大流上下颠簸,而作为新时代学生的我们应先把自己牢牢扎入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美学追求中,不忘“醉翁亭”之美好意境,以之作为个人的操守与根基,加以我们个人独特的思考与创新,才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题名新的亭阁。

 

学习就像题匾

(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文 |七年级 罗南棣
杨早 文史学者

第18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决赛评委

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

 
虽说这题出得不够好,引导性限制性还是强了一点,但作为应试之文,稳中求变是最重要的。

对于本题而言,“稳”是要抓住移用——借鉴——创新这三者的辩证关系。泥古不化要不得,刻意的创新也未必讨好,最好的方式是借鉴又能不着痕迹地化用,在前人的基础上别开生面。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则是题中提示过的,宝玉的“沁芳”之所以好,在于它贴合省亲的规制与情境。这一层读过原文的人理解会深一些。“泻”的问题就在于用在省亲别墅这样的场合,“粗陋不堪”,“沁芳”就蕴藉稳当得多。(这里不用猜贾政及众宾客为何放水敷衍,读过原著或解读的容易显摆。偏题了)

还可以翻出第三层,比如人生道路,工业技术(比如《胡适口述自传》里提到的“恰当技术”),文化传承,其实都无需一定分辨是袭用或借鉴或创新,最重要的是符合当下的社会需求,既不好高骛远一口吃个胖子,也不固步自封死抱着老经验不放,一切用整体的、系统的思维看问题,充分考虑各种方式的正负面效应,才能稳中求变,不折不从。

另外,历史基本知识还是要打牢一点,“当满宋的文人把市井看作低俗平庸的场所,把高雅的文学着眼于前人喜爱的山水之乐、沙场之苦、闺中之怨……”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文学史的实情,会是扣分项。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