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

评论字数 11519阅读模式
2008年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参考答案】“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2009年
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2010年
要求判断是否正确:《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参考答案】书中写迎春由贾赦作主,嫁给了一个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的孙绍祖,此人绰号“中山狼”,是个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可怜迎春这个金闺小姐在他的拳打脚踢折磨之下只有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2011年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参考答案】袭人;蒋玉菡、贾宝玉。
2012年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的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黛玉辞世;宝玉、宝钗成亲;潇湘馆。
2013年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014年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参考答案】“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2015年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5分)
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016年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017年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018年
《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
【参考答案】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2019年
《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分)
【参考答案】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2020年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参考答案】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起句为王熙凤所作,表明其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北京卷
2017年微作文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且要求不超过180字。(10分)
2018年微作文
请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10分)
2019年微作文
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10分)
2020年微作文
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10分)
《红楼梦》高考模拟题汇编
一、简答题
1.(2020·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答题。(4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ㄚ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根据上下文,并结合《红楼
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4分)
2.(2020·北京模拟)有人说:“《红楼梦》虽写富贵人家,其人情事理却是人人固有的人性与人生。”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3.(2020·塘沽模拟)古典名著《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的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请从《红楼梦》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推测其人名谐音,并解说寓意。要求:写出原名、谐音和寓意,结合作品内容解说,120字以内。(4分)
4.《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具体策划者是谁?具体说说探春和惜春两人在这一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4分)
5.概括《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6.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不同目的。(4分)
7.《红楼梦》中的宝钗这一人物“艳而冷”,请简要说明宝钗的“冷”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8.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是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9.(2020·北京模拟)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
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③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上述作品中的人物对春天各自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这些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要求明确所选人物是谁,所写内容符合所选人物的特点,不超过180字。(6分)
10.(2020·北京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9分)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ト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オ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1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1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关怀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1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①宝玉张口“胡说”,随后又用“算是旧相识”来化解,这与黛玉的暗自吃惊形成对比,展现出宝玉个性的率真。②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惊”“想”是心理描写;而“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从性格来看,黛玉和宝玉二人对对方都有熟悉之感,但黛玉只是“惊”“心下想道”,这表现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和含蓄内敛,而宝玉却把内心所想表述出来,这表现出宝玉的坦直率真。结合故事的背景分析,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很明显与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有关,这也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答案(示例):《红楼梦》写的是富贵人生,反映的是世人都有的性格命运。如抄检“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的富贵大观园时,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痛骂其是“狗仗人势”的奴才,体现了探春勇于反抗、敢作敢当的品格。如此“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才会在富贵复杂的贾府,始终被凤姐、王夫人甚至作者看重。作者透过这一人物讴歌了一种练达果敢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名著内容和理解名著思想内涵的能力。审读题干,“《红楼梦》虽写富贵人家”是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为主线展现的是“富贵”生活。“其人情事理却是人人固有的人性与人生”是说《红楼梦》所反映的情与理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性格、命运。故考生答题时要以四大家族中的富贵人物为代表,如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等,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德行和命运等,探究其体现出的“人性与人生”的事理底蕴。
3.答案(示例):贾政谐音“假正(经)”。整天一本正经,满口仁义道德;治家无能,为官也很失败;教育宝玉死板苛刻不苟言笑;却又偏偏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娇杏谐音“侥幸”,她本是甄士隐的丫头,偶因一回头,被贾雨村看好,嫁给了雨村很快被扶正并生了孩子,成为人上人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日常积累,选择自己熟悉的两个人物来作答。如ト世仁(不是人)、甄士隐(真事隐)等。
4.答案:凤姐。探春理智清醒,对抄检行为非常反感,先命ㄚ鬟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最后给了带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ㄚ鬟入画。
5.答案: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厉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
【解析】为迎接元春归省而建的大观园基本建成,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的文章上更生疏;因闻塾师赞宝玉有对对联的歪才情,便带他进园拟匾题联。贾宝玉在大观园里恣意品题,大大地露了回脸。贾政虽嘴上责备宝玉不知天高地厚,心里却颇有些赞许。可以说,这一情节中,贾政带一干人等在大观园四处游走,将大观园的总体情况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贾宝玉在题对额中崭露头角,令贾政喜出望外。
6.答案: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解析】探春理家,在大观园大兴改革之风,推出了承包责任制,显示了探春卓越的管理才能。她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支付赏银,秉公执法;二是蠲免费用,节约开支;三是实行承包,开辟财源。秦可卿刚去世,宁国府需要有人帮忙办理丧事,而贾珍夫人生病无法处理事务。王熙凤一向争强好胜,想借协理宁国府的机会出出风头,免得别人说她没理过这等丧事;此外她也可以从中获取好处。
7.答案:居住环境的“冷”:室内如雪洞一般,没有玩器,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对爱情的“冷”:她虽然心里爱着宝玉,但平时的言行举止却“远着宝玉”;对奴仆之死的“冷”:金钏儿投井自杀,她却笑着用谎话安慰王夫人
【解析】题目要求学生说明《红楼梦》中的宝钗这一人物“艳而冷”的“冷”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认真阅读过《红楼梦》这本书,回答本题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金钏儿投井自杀,她却笑着用谎话安慰王夫人。她喜欢奉承人。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贾母夸奖她:“提起姐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宝钗室内如雪洞一般,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穿着也是“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虽然心里爱着宝玉,但平时的言行举止却“远着宝玉”。
8.答案:①贾宝玉。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展现了诗才。③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相关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具体作答。根据题干和材料的提示,梳理相关的情节作答即可。
9.答案:①(示例)《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细节刻画格外“惊人”。首先,“未语笑先闻”的细节描摹以及一句“我来迟了”的语言描写,这种大胆而创新式的描写使凤姐泼辣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格外惊人;其次,对凤姐穿着打扮的细致描绘和“恍若神妃仙子”的形象刻画,真实再现了一位贵族家庭年轻掌权人的形象,侧面表现了封建家族的奢华,给读者留下深刻和“惊人”的印象。娴熟的笔触和细致的描摹使这一情节成为小说的惊人之处,广为流传。
②(示例)我想修改《红岩》这本书中结尾的情节,将革命烈士在逃亡中牺牲的结尾改为让一些人物存活下去并成功与解放军会合。理由如下:一、全员牺牲悲剧色彩浓重,而本书主要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可能有些不恰当;二、许云峰为越狱打下基础,有人存活是合情理的;三、为了突出特务的无能,将其与解放军革命烈士做对比,活下去的人可以将这个故事流传下去,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这本书更为真实。
③(示例)小城茶峒春风吹,吹皱了一池澄澈的春水,我仿佛又听到了爷爷在耳边私语……大黄狗的叫声犹在,宁静的河边只有一条孤零零的船。阳光依旧罩在身上,黄鹂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依旧在耳边,可我再也听不到爷爷的吆喝,再也听不见梦中的山歌。春风已吹拂了几个来回,我却一直等不到你的归来。春日里再也没有欢声与笑语,只剩孤单的我守候在河边……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三道小题分别考查文学评论的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再创造的能力、抒情性文字的写作能力。①要抓住“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和“阐释其'惊人之处’”两点来写评论,注意使用议论性语言,要具体引用原文的情节或细节,分析原文的表达技巧,不可泛泛而谈,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细节刻画便格外“惊人”,可以结合出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进行分析。②首先要明确选择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哪个情节,然后简述修改方案并谈理由,你想怎样修改以及为什么要修改。可以从情节、性格、主题、环境等方面进行阐释,阐述理由要有条理,层次要清晰。注意使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语言。例如《红岩》中结尾情节的设置,可以适当修改,让部分人存活下来,更符合本书积极向上的思想,更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③首先要明确自己选择的是哪一个人物,然后结合人物自身特点,用抒情性的语言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比如,以茶峒小城的翠翠为抒情主人公,恰当地将其生活经历融入其中。对春天的感受要符合翠翠的身份、性格,不可泛泛而谈;要能够恰当地运用抒情方式,感情真挚,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10.答案: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表现得十分世故圆滑。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ㄚ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她还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更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地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讨好。
【解析】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封建家庭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封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支笔却有差别,表现出作者的倾向。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而且王熙凤与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得十分融洽,就连湘云在后期也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
11.选B。【解析】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
12.选C。【解析】C项,“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
13.选D。【解析】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14.答案:(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2) 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15.答案:(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59.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