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一出来,瞬间在网上引发热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有人觉得难,不知从何下笔;有人替高中生不平,觉得孩子们课业重,哪有时间读红楼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事实上,红楼梦一直跟随着孩子的课本。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而由教育部统编的高一语文新教材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整本阅读《红楼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所以一个高中生,如果他对红楼梦一书的内容一无所知,那么这倒霉孩子他大概率是没有好好学习语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那么言归正传,这道作文题到底该怎么破呢?也难也不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说难,是因为《红楼梦》虽然登上了语文课本,但给学生的印象就像裹着陈年道袍的老迈女王,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啃不动,也不想去啃这个大部头。这篇作文主要在破题,怕的是学生不熟悉红楼,一上来就产生畏难情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说不难,是因为题目中其实已经给出了框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注意审题,虽然材料出自红楼梦,但是作文本身,是要求根据这段红楼梦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一写,也就是说从生活实际中找例子,能和这段红楼情节对应对比并引发思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能找到吗?我想总能找到的,找不到,编也给他编出几个来嘛。大不了像贾宝玉一样杜撰,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名“颦颦”,张嘴就胡编说,出自一本什么并不存在的《古今人物通考》,逻辑自洽,毫不违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9.html
作文标题所选的材料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府为了迎接元妃娘娘省亲修建了大观园,落成之后,贾政带清客们去题匾额对联,贾宝玉的才华大放光芒,吊打一众老书生们的故事。
出题者其实很体贴了,他已经给出了框架:是“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那么好嘞,事实上,只要把握住这三点:移用,化用,独创,从这三点去举例分析,文字好一点,逻辑通一点,这作文妥妥得分。
有人说学生从家到校两点一线,可怜的娃们日日苦读,生活经验单薄,哪来什么例子能联系到这些呢?其实例子就在身边,哪怕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子们也很熟悉。我随便举一个,比如,家里装修,装修公司给出的意见中规中矩,都是他们惯常采用的方式,这就像清客们从书中直接拿出来的“有亭翼然”,而家里父母看到过朋友家不同的装修风格,想要借鉴他们的装修设计,这就等于贾政从“泻出于两峰之间“化用的“泻玉”二字,而学生你!你聪明绝顶,天分高才情远,第一时间否定了装修公司的大众化,第二时间否定了父母的生搬硬套,第三时间提出了自己的创新优化方案,让装修达到了完美效果,搞定。
这个例子可以换瓶不换酒,套用到你表哥结婚,你学校汇演,你邻居开饭店取店名,你同学的爸爸给公司打广告,种种策划创意,不一而足,只要紧扣住“移用、化用、创新”这套流程,这例子就用得。
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写历史上发生的,书本上读到的,从制定律法到对外邦交,高中生读书十几年,要找这类例子想必不难。比如《少年中国说》,全篇都是守旧与创新的对比。
说到这里我想起知乎上读到过的一个故事:某人去饭店用餐,看到店里有一联:一次不来是你的错,二次不来是我的错。
这是饭店里很常见的巧妙话,相当于清客们的“翼然”。意思是我要把口味做到极致,让人吃过一次,下次还会来做回头客。
而这个某人酒酣耳热之际,觉得此言甚是煞风景,纵我不来,如何算错?他加了两个字,变成:
一次不来是你的错过,二次不来是我的过错。
立刻变得柔和客气,一如贾宝玉的“沁芳”,比“泻玉”高明合适多了。所以,从文字和审美角度举例,也不失为一条途径。
当然这些只是例子,作文最重要的,还在于分析议论一环,有了例子,最后还要升华,要写出自己的思考。而这个思考,也是分上中下三策的,浅浅思考一下能得分,思考有深度才能得高分。
下策最简单,比如:有了大观园题匾额的材料,再结合自己刚写的生活实例,得出:照搬书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在此基础上化用和创新,不拘泥于书本,要学会向前走一步,不断改进,才能把事情做好。
当然,能写到这样,只是清客们“翼然”的水平,所以是下策。
中策稍有难度:有了大观园题匾额的材料,再结合自己刚写的生活实例,同时还要延申红楼梦内容。贾宝玉为什么用“沁芳”二字代替了贾政的“泻玉”?因为宝玉的理由是这样的:
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
是啊,接待娘娘省亲,用什么泻字啊,哪怕泻玉,看起来也像WC的标牌。而“沁芳”就不同了,花依水脉,水带花香,相得益彰,就像贾府和元妃的彼此照应,一荣俱荣。
所以,给到我们的启发思考是:创新是有条件的,要考虑环境,背景、形势等各种因素,要学会量身定做,创得恰到好处,要根据情境给出最合适的创意。而做到这一切,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而上策不但要依据作文材料,结合生活实例,延申红楼梦内容,更要打开思路,拓展思维,让脑筋稍微转个弯。
比如,从书中拿出来的就一定不好吗?此处写到的贾宝玉,他创新的“沁芳”二字的确完胜移用和化用两个题法,但一次成功不代表这种就可以成为通用模式,成功创新的贾宝玉曾经推崇这样一句话: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大观园还有另外两处匾额,也都是贾宝玉所题,一处是园门山景,贾宝玉题的是“曲径通幽处”,另一处潇湘馆,千百竿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当时清客们乱题一气,贾宝玉说到: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做?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莫若直书“有凤来仪“四字。引得众人轰然叫妙。
曲径通幽,有凤来仪,都是直接从书上拿来的,所以创新有创新的好,照搬有照搬的妙,端看更适合哪一种。所以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年轻一代,他既懂求新,又知守旧,这个结合实际来说,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旧东西,但他有旧的底蕴,再比如电子科技是新东西,可他有新的价值。守住原有的,不断去创新,既要走得出去,又要退得回来,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山高水长。
有人说,不读红楼梦,这篇给材料作文只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样可以写的很好,这话我信。但我更信的是这样都能写好的学生,他若熟读红楼梦,能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写的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一篇作文题,把《红楼梦》拉近了人们的视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部经典之作走了两百多年,居然走进了今天的考场,所以,是时候好好读读红楼梦了。毕竟就算你不用高考,你的孩子迟早要高考。若你今天还不是家长,总有一天你得是个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