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5)

 

  现在,我想人们可以明白我在前文所说的《红楼梦》是一部命运之作的含义所在了。这部巨着虽然经由色意象的创造保存了对文化春天时代的大量回忆,但她骨子里不是面对历史的,而是面对命运的。也即是说,历史的创造在她已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即便是宋明时代那种生机勃勃的情欲,在她也全然作了诗意十足的处理。她的基点不在于色,而在于空。这种空既使她一无所有,又使她蕴含一切。这种空不是空空荡荡,而是宇宙学所揭示的那种巨星坍陷后形成的黑洞,于虚无中变幻无穷,深不可测。如果要在这色空意象上找到与之对称的西方哲学,那么不是叔本华的意志说,而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叔本华的意志理论不是命运之说,而是创造欲望的另一种表达。只是过去的哲学将欲望托付给理想,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将欲望归结于本能,而叔本华则把它说成为意志罢了。尽管从意志论中可以伸展出悲剧说,尽管王国维曾经成功地以悲剧说解说了《红楼梦》,但《红楼梦》的整个境界却不在于意志,而在于存在。在此,悲剧只是存在的一种敞开方式,这方式虽然初始,但却世俗。在梦、灵、情这三层意境上,悲剧只是在情的层面上有意义,一旦进入灵的层面,这一出让人感慨不已的悲剧只是顽石的下凡走一遭而已。及至梦的层面,《好了歌》及其注解词更是说得真切,人世诸相,最终都九九归一。在此,所谓的悲剧不过是人间喜剧的另一种说法。因此,能够对《红楼梦》作出比较对位的哲学阐释的,只能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所揭示的本体论现象学。
  正如《红楼梦》是一部命运之作一样,海德格尔哲学是一种诗学,亦即美学。“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是海氏哲学的核心,也是其深远的人文境界,这一哲学不仅在其诗意上与《红楼梦》对称,而且在其文化的历史命运上也同样与之互相共鸣。当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没落命运后不久,海德格尔就在《存在与时间》中论证了存在的失落。这是一种与《红楼梦》同样有悟性的对命运的体认,而且与《红楼梦》站在同样的各自文化的没落位置上。人们可以从海氏的《存在与时间》和《红楼梦》的比较中感觉到一种毋需交流的沟通,一种心领神会的对称。这种沟通和对称,远甚于西方任何一部文学经典与《红楼梦》的比较。也许一种历时性文化在面对一种共时性文化时,往往是其哲学而不是其文学或者艺术与对方直接相对。因为经典的哲学往往是共时的,并且是具有命运意味的。即便如叔本华哲学,也意味着对希特勒的预告,而希特勒现象在其文化涵义上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命运。
  在《红楼梦》呈现的梦、灵、情三层意境中,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直接对应的是其灵的层面;或者说,在海德格尔哲学中被阐释为存在的概念,在《红楼梦》中是以其灵魂的意象出现的。正如对存在的追问贯穿了整个一部《存在与时间》一样,灵魂意象统领了整部《红楼梦》的总体结构和叙述风格。追问存在是由于存在面临着失落的威胁,敬奉灵魂是因为灵魂面临着寂灭的命运。两种抒写,一样深意。人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说天才所视不二。心灵的真正相通,不仅跨越时空,而且不拘形式,不限于所表达的语言及其方式和风格。我想,一旦这种对称性被具体展开后,人们一定会于惊奇之余,现出心领神会的微笑的。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