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世族出身,祖先历任显职,父防曾为京兆尹。曹操少时所以能为洛阳北部尉,就是由于京兆尹司马防的推荐。司马懿长兄司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辟用。《晋书》卷1《宣帝纪》称懿原来“不欲屈节曹氏”。这是司马氏自行润饰之词,司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样,都是称说天命,劝曹操父子代汉的鼓动者。在曹操时,司马懿尚未受到大用。曹丕为魏太子时,懿为丕中庶子,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太子“四友”。史称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所谓“奇策”,无非是给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宝座而已。因此,曹丕为帝后,对懿极为“信重”,给以领兵大权。丕临死,令曹真、曹休、陈群与懿“并受顾命”辅曹叡。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陈群系“文人诸生”、“从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马懿之上,但未曾实际带兵战斗。论老谋深算,文武俱备,应属司马懿。曹休、曹真相继死去后,司马懿遂成为曹魏第一统兵大将。幼主曹芳即位,曹爽与懿共同辅政。
过去许多史家认为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是代表庶族地主与世族地主两个阶层的斗争,这种说法是不太确切的。曹爽是魏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操的侄孙。曹氏自曹腾兄弟以来就累世富贵,曹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曹洪伯父鼎尚书令;曹休祖吴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孙多有文才,曹魏亲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们是皇族,所以早已跻入世族之林。假若曹魏统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乐于拥护曹操,曹魏统治者之所以屡次给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权,都该作何解释呢?《三国志》卷9《夏侯玄传》:
玄……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色,明帝恨之。
可见夏侯玄早已以名士世族自居,而不屑与出身于寒门的新贵族并肩共坐。和曹爽同时被司马懿杀害的曹爽派首要分子也多是权门大族出身。如何晏,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其母被曹操霸占后,何晏亦为操“收养”,“见宠如公子”,并“尚主”。显然是紧紧靠拢于曹氏皇族的人物;邓飏,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后;丁谧,父斐,为曹操“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毕轨,父“建安中为典农校尉”。桓范,“世为冠族”。曹爽派这几个主要人物,只有桓范年高资深,然而他与曹爽的关系并“不甚亲”,其余何晏、邓飏、丁谧、毕轨都是少年公子。他们虽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只利用他们的知识“修浮华,合虚誉“。曹叡时,这些浮华少年都被抑黜。及曹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这些少年,生于富贵之家,没有领受过农民起义的教训,充满骄奢淫佚,不切实际的气息。史言邓飏“为人好货”;毕轨“在并州,名为骄豪”;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他们秉权之时,还搜刮土地财物,如史云“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至于曹爽,如前所述“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如果说这些人代表什么比较先进的庶族地主,是难以令人理解的。确切地说,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
再看司马懿一派。这派包括高柔、刘放、孙资、孙礼、王观、卢毓、钟毓、傅嘏等,他们多系曹魏元老,对曹魏经济、政治事业,多作过一定贡献,言行措施比较切合实际。如前所述,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司马懿则是代表从曹操以来世族地主中的事功派。后者工作与作风比较有魄力,行政效能较高,其所以能取得胜利,并非偶然。
首先司马懿对于农业生产比较注意。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都后所兴办的屯田,主要是民屯,至于大规模的军士屯田,则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创办的。由于军屯的兴办,大大减轻了政府对军粮的供应,所以我们说继承执行曹操的屯田政策的是司马懿,而不是曹氏子孙,这些事后面再论。
在政治上,司马氏父子比曹爽兄弟也有较好的作为。《晋书》卷1《宣帝纪》言:“魏明帝好修宫室,制度靡丽,百姓苦之,帝自辽东还,役者犹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至是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三国志》卷9《夏侯尚传》裴注引《魏略》亦言:“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及景王(司马师)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从史书上看,当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揽魏政期间,没有什么扰民虐政,虽然是由于司马氏企图篡夺曹魏政权,不能不采取一些收买人心的措施,但较之曹叡的大兴土木,扰民伤财,总是大有区别的。另外,司马懿也并非只倚重世族,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贱但有实际能力的年轻人担任军政要职。例如原来曾“为襄城典农部民”及“御隶”的邓艾和石苞,都由于司马懿的赏识和拔擢而成为对蜀吴作战有功的大将;又如与邓艾为“州里时辈”的州泰,被司马懿提拔得如此之快,以致被钟繇嘲笑为“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可见司马懿很能擢用一些才智之士。反过来看看身为皇族兼首辅的曹爽,到底提拔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庶族”呢?他所依靠与重用的,还不是像何晏、邓飏那班着名的浮华哥儿们吗?所以在两派斗争中,除了司马懿的少数政敌以外,大多数朝臣都愿意选择司马懿。司马懿对曹爽的胜利决非只靠阴谋。司马懿的政敌王淩之弟王广曾说:
今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而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今懿……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继曹操时之崇尚事功政策),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为先。
当后来司马昭兴兵伐蜀的时候,吴国的张悌也说:
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氏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
司马氏之所以能够灭蜀、代魏、吞吴,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正是由于司马氏比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有作为,行政效能也较高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