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对孔明的领导是有意见的,倔强的性格使他常常以好发牢骚、消极对抗的形式发泄对孔明的不满,而这又加深了孔明对他的内心嫉恨。魏延唆使陈式违犯军纪后,孔明处斩了陈式,没有对魏延追究责任,但他背过魏延对身边的人说: “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第一百回)正因为孔明对魏延抱着“怜其勇而用之”的态度,所以他有时听见魏延发牢骚之言,也装作不知。一次,魏兵用大批仿制的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孔明设计抢夺,安排魏延为接应部队,让廖化等率兵切断司马懿归路。这次战斗中,廖化追赶司马懿,获其金盔,被录为头功。魏延为自己被安排不当而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装作没有听到。这表明孔明已对魏延暗含杀机,他们的关系已到了不能言明的地步。但魏延对自己处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他把自己与孔明的矛盾仅仅看做是一般的意见分歧,因而对自己的言行未能稍有收敛。他随孔明南征北战几十年,最终被孔明杀害。
看来,魏延是刘备集团内部争议很大的人物,他深得刘备的器重,又深为孔明所嫉恨。刘备看到的,是一个有主见、有谋略、勇猛好胜的忠诚将领。而孔明看到的,是一个爱出风头、爱发牢骚、具有反叛精神的危险分子。应该看到,孔明的看法代表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和人才观念。例如,魏延在长沙时,韩玄就“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第五十三回)。吴主孙权亦曾当着孔明使者费祎的面评价魏延说: “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第一百二回)孔明死后,魏延与杨仪在前线武力相争,两人同时向后主表奏对方的反情,朝廷一时真假难辨,但蒋琬、董允等高级官员却一致认定魏延反叛。看来,不管魏延自己如何,社会对他没有多少好的评价,因为他的人格与民族意识相忤逆,为社会所难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