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徐盛、潘璋诸将的意见,是准备打到白帝城活捉大耳贼的,但是陆逊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却是看清楚了曹丕的不怀好意。
在东吴向魏国求救的时候,刘晔给曹丕出主意,让曹丕趁火打劫,和刘备夹攻东吴,然后再吞并刘备。曹丕可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妇人之仁,轻信了孙权的投降而没有听刘晔的话。自私成性的曹丕才不会那么相信别人。曹丕当时的考虑有三,一个是他才代汉自立,还有自己的兄弟要对付,应该以稳固自己的统治为主,不宜马上兴师;一个是考虑到如果那样的话,东吴是灭了,大耳贼率领的胜利之师士气高涨、地盘扩大一倍不止,而他得半个东吴实力上的增长率远不如西蜀,未必就能够取胜老兵油子刘备;最后一个是不知道受两面夹攻的孙权会不会一赌气真地降了刘备,而且在一起讨伐东吴的时候和蜀军的关系也实在不好确定。因此曹丕是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获胜,都免不了损失兵力,也都免不了在追击的过程中补给线拉长,他就可以拦腰一刀,先收拾胜利方,然后再捡失败方的便宜,就很有可能一统天下。所以他在襄阳和新城都有大军,在濡须口也没有忘了派上一哨人马。东吴获胜的消息传到曹丕的耳朵里,曹丕肯定是乐得手舞足蹈,就等着东吴和西蜀在白帝城火并,他好渔翁得利。
可惜,陆逊早已经看出了魏国的疑点。因为魏国要是真想救东吴,应该在夷陵对峙的时候派遣襄阳和新城的部队对蜀军抄后路,就刘备放在江北的黄权的那点人根本就不是魏国的对手。魏国如果仅仅是想坐山观虎斗,又根本没有必要“大合士众”,劳民伤财。因此陆逊选择了果断退兵。吴国部队刚退到江陵,就“三方受敌”。不识时务的刘备写信给陆逊求和时候还虚言恫吓道:“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不是黄口孺子了)谓其能然不?”意思是他也要做“贼”。陆逊回信道:“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后,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刘备得到书信后,羞惭交加,最终气得一命呜呼。
夷陵之战使陆逊在东吴的地位和蜀国的诸葛亮也差不了许多了,孙权假陆逊黄钺,亲自执鞭相迎。东吴和西蜀联合后,孙权甚至专门刻了自己的图章放在陆逊那里,让陆逊全权代表他和西蜀谈判。被封为大将军的陆逊骨子里却是书生,不是武将,虽然后来有奉命在夹石破曹休、随同孙权进攻襄阳等武事,但是夷陵之战后的陆逊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治上的。
陆逊认为:“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而国弱,民瘠而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陆逊和诸葛亮不同,主张对内发展经济,轻税薄赋,蓄养民力,对魏国则采取守势,等到综合国力提高了再和魏国争锋,“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因此,陆逊对孙权派遣偏师去夷洲和朱崖的远征,以及对辽东公孙渊的拉拢公然反对,认为东吴之急不在开疆拓土,而在于经营好现有的土地。应该说陆逊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东吴在实际疆域上并不比魏国小,之所以比魏国弱就在于人烟稀少,开发不够,而且境内政权的控制力远不如魏国,概括起来就是国家化程度不够。
中国江南国家化程度弱于北方的问题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除了朱元璋覆灭元朝之外,都是在逐鹿中原以后,以北制南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也不能够算例外,因为当时的元朝政治混乱,北方民军四起,老百姓和士大夫阶层很多就根本不把元朝作为正朔。国家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开发的程度,政权对国家的控制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总能够侵略政治不清明的富裕地区的原因,宋所以败于辽、金,清之所以败给倭寇,都不是综合国力的问题,而是一盘散沙对一块小石头的问题。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国都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用倾国之力来进行决战,所以失败也不足为奇。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后来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还要远远弱于清朝和民国,但是成败异变,正是政权对国家控制程度的体现。陆逊隐隐知道这个真理,但是和中国绝大多数统治者一样,孙权脑子里觉得民心和民富是摆设而已,攻城略地才是主业。因此陆逊以休生养息为主的方针说多了,反而引起了孙权对他的猜疑。至少是怀疑陆逊在抢占魏国地盘的时候是出工不出力。所以直到东吴的赤乌七年才让陆逊代替顾雍出任丞相,这年底又因为陆逊劝孙权不要让鲁王孙霸逾越了太子孙和的位置,而被孙权“遣中使责让之”。连太子太辅吾粲都被以和陆逊交书的罪名“下狱死”,足见孙权对陆逊的猜忌之深。陆逊忠而被谤,在第二年二月,“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陆逊死后,“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津大桥楹”,可谓天怒人怨,孙权因而后悔,也就没有再为难陆逊的儿子陆抗。吴国之所以能够后亡于蜀国十六年,陆氏父子是功不可没的,尤其是陆逊的慎战,要优于蜀国诸葛亮的穷兵黩武,毕竟西蜀的险要是要强过江东的。如果诸葛亮采取的是派遣魏延等良将以少许兵力据险而守,在国内休生养息,谋定后动的话,西蜀应该至少不会先亡。
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在西晋破吴的时候以身殉国。《世说新语》里的大名士陆机、陆云都是陆抗的儿子,但是才能是大大不及乃祖了,仅仅是以文名着称于世。二陆和他们的幼弟陆耽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死于成都王司马颖之手。
江东四杰卷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