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人中吕布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杜撰,是魏晋时代人写的《曹瞒传》里记载的“时人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西北边地好汉吕布的骁勇。赤兔马是借着吕布的威名,须知曹孟德胯下马号称“绝影”,这等望尘莫及的速度都没有能够排个马中魁首,只能怪其主人没有吕布那样英勇。
  吕布这人是个名人,有名就有名在他有一般人没有的武勇,但是他也是个一般人,一般就一般在他的思想境界也就是一个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他也明白一些社会规则,也有一般人的是非观,但是不代表他能够坚守这些社会规则,他的遵守不过是一种惯性,并不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要是没有诱惑,吕布也能够很够朋友,面对诱惑说不定还能够犹豫那么一下,可是只要再诱惑一下,他就不够朋友了。吕布就是可善可恶的一个人。但是偏偏因为他有常人所没有的武勇,所以对他的诱惑就比常人多,也比常人大,他犯的错误也就比常人多,可以说吕布所犯的错误常人处于他的环境可能都会犯。所以因为他以反复无常而着称,加上又是一个三国时期的名人就把他和刘备放到一起,对于他还真有点冤。毕竟吕布的反复无常是不自觉的,是抵不住诱惑;而刘备的反复无常是主动的,是本质就不好。笔者就把他排在自称是皇亲的刘备前面了。
  吕布原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何进和袁绍兄弟密谋杀宦官的时候不但招了董卓,也招了驻军河内的丁原。这丁原也是一个以武勇着称的人,出身寒门,对吕布不错,让吕布当他的主簿。丁原一到洛阳就被封为执金吾,就是汉光武刘秀说的:“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里的那个好职位。没有野心的丁原当时没有想到给自己的亲信吕布也讨个封赏,也就因此种下了祸根。有野心的董卓进洛阳后发现有兵的丁原对他独揽朝政是个威胁,就派人诱惑吕布。董卓派去的说客对吕布说董卓将军是怎么怎么胸怀大志,又怎么怎么看重他,说得吕布觉得董卓是个好人。然后就是说丁原不好,自己当了执金吾也不给吕布这样的人提拔提拔,说不定是嫉妒猜忌吕大英雄,要是董卓早提拔吕布了。说得吕布开始想投奔董卓,并且对丁原有了一些恨意。说客随后就提出,董卓将军说了,只要吕布杀了丁原,丁原原先的骑都尉就是他的,还有黄金美女若干。吕布当时可能还有些犹豫,说客就抬出原先何进兄弟的部属都跟了董卓,董卓力量空前强大,要是等到董卓自己来杀丁原,吕布作为丁原死党会死得很难看。就这样,又是离间,又是诱惑,又是恐吓,让还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吕布就范,害死了丁原。
  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夫子”,也就是吕布拜了董卓为干爹,至于吕布和丁原恐怕没有小说家言的那样义父子的关系,不然陈寿和裴松之不会为他隐晦的。吕布这个干儿子做得远不如曹操亲儿子那样舒服,要知道曹孟德在讨黄巾的时候就是骑都尉了,起点可谓很低。以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的身手,在冷兵器时代应该是官运亨通的,但是董卓基本上把他当卫队长用,一直到董卓被杀,吕布也只做到了一个小小的中郎将,可见在政治上拜干爹能够得到的好处实在有限。而吕布在董氏侍卫总管的位置上并不是很如意,董卓对吕布的态度并非是礼贤下士,全然是一种对待家奴的态度,发起火来拿起什么东西就朝他身上摔,有一次竟然是“拔手戟掷布”,幸好吕布的反应敏捷才没给伤着。这很伤吕布的自尊心,而且吕布和董卓府里的丫鬟也有些不清不楚,也让他心怀恐惧。
  苦闷之下,吕布就去找老乡王允商议,王允虽然官至司徒,但是因为爱惜吕布的勇猛,一直对他还是很接纳的。早就看董卓不顺眼的王允得知吕布的不满后,觉得杀董卓的时机成熟了,就劝吕布干脆把董卓给宰了,就能够变祸为福。名士出身的王允估计是先给吕布讲了一大通兴复汉室,名垂青史的大道理。说得吕布很动心,但是这还不足以对他构成足够的诱惑,于是他说:“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从中王允也看出了吕布心里更能够接受的是实惠,也跟着许诺朝廷和诸侯会因此感谢他,不会亏待他的。想到不会亏待自己,吕布马上下了决心,于是和王允一起发动政变,亲手结果了董卓。吕布也因此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和王允一起共掌朝政,达到了他仕途的顶点。身处权臣位置的吕布却不是一个权臣的料,他就是一个适合供权臣驱使的骑将。王允也不是当权臣的料,他也就能够当个部长。很不幸的是汉献帝也仅仅是一个当傀儡的料,远不如汉文帝。
  因此,董卓是杀了,汉的中央政府却很混乱。王允以革命功臣自居,在他看来要么是董派,要么是汉派,绝对没有中间派,被董卓用来装门面的蔡邕也成了王允的刀下鬼。作为海内名士的蔡邕肯定不会是董卓的死党,也没有什么恶行。他的被杀让所有为董卓工作过的人都自危,他们没有蔡邕有名气,但是肯定比蔡邕的可死之道多。历史上任何时候纯正的左和右都是少数,可左可右的中间派才是大多数,以为非我就是彼的区分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政治上永远是对于能够不坚定支持对手的就不应该打击,还应该拉拢,否则是必败无疑,王允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