傕、汜败后,贾翊依附张绣,也多献奇计。
同样追击,前后败胜不同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写张绣、刘表与曹操战不利,乃驻守于安众,以图后计,适操因探知袁绍欲袭许都乃即日回兵,细作来报,绣欲追之。贾翊说:“不可追也,追之必败。”刘表说:“今日不追,坐失机会矣。”力劝绣引军万余同去追之,约行十余里,赶上曹军后队,曹军奋力接战,绣、表两军大败而退。绣对翊说:“不用公言,果有此败。”翊说:“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绣与表都说:“今已败,奈何复追?”翊说“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绣信之,刘表疑虑,不肯同去。诱乃自引一军往追,果大胜而回。
为什么张绣、刘表两军合力去追击大败而还,而张绣只独自引一军再去追击却大胜而回?胜败如此离奇是什么原因?刘表百思不解,乃向贾翊请教说。“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败;后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验也?”翊说:“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退,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骑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前追击敌有预防,后追击出敌意外
贾翊能料胜败之机,这是因他能审时度势、知彼知己。退兵,有真退假退,不管哪一种退,善于用兵者必防御追兵而采取万全措施,故有的能干战场上战胜敌人,却往往在追击时因轻敌致被打败,故孙子有“归师勿遏”之说。贾翊深知曹操能用兵且他这次退兵非败而退,而是胜而退,所以不能等闲视之,如假退追之必上当;如真退也必然有所防备,故贾翊料其“必有劲将为后殿”;而曹操兵力较张绣、刘表强,翊深知绣、表用兵皆非操之敌手,所以反对追击。事实上,绣、表对操退兵部署毫无所知,也不采取对策而盲目追击,说明两人都是庸才,被打败是必然之事。按照一般常理,第一次追击被打败了,败者惊魂未定,是不会想到再去追击的。绣、表是这样想,操也是这样想。可是,贾翊却能用辩证法观点来审时度势,他料到操在打败追兵后决不会想到敌人再来追击,必然毫不防备,再去追击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纵使张绣一军前去,也能以弱胜强。
上述故事和贾翊论胜败之机,基本上符合史实,详见《三国志·魏书·贾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