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淝之战,对于魏军来说,应是一场保卫战,但魏军却以先攻后守而取胜,始终守住合淝,并重创敌人。当时,敌对双方力量很悬殊,吴军众而魏军寡,众利于攻,寡利于守。
挫敌威以稳定军心
可是,由于合淝守军因敌众已寡,军心惶惶,能否守住合淝,缺乏信心,合淝守将张辽乃决定先挫敌威,然后始可谈守。他率领敢死之士英勇出击,打得吴军丧魂落魄,不敢窥视合淝。
《三国演义》所写的合淝之战,与史实基本相符,但《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所记载的更详,更能显示这位魏国名将的超人智勇。曹操征孙权回,使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兵七千余人守合淝。及征张鲁,乃留一书给护军薛悌,傍书云:“贼至乃发。”孙权统领十万大军围合淝,张辽等乃开展封书,书说:“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众将因敌众已寡有疑忌。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威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原来张辽耽心李典不同意出战,但李典听了张辽的话,慨然而起说:“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岂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于是,决定出战。
张辽与李典、乐进素不和睦,这时大敌当前,却能不记前嫌,团结对敌。张辽当夜召募得敢死之士八百人,乃杀牛飨将士,准备明晨出战。天刚破晓,张辽披甲持戟,率先冲陷敌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声喊着自己名字,冲入敌军营垒,直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其将士仓惶不知所为,慌忙走上高冢,以长戟自守。张辽喝孙权下战,孙权吓得不敢动,因见张辽兵少,乃派兵将之围困数重。张辽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其余众号呼说:“将军弃我乎?”张辽乃翻身杀入,援出余众。自天晓战至中午,东吴人马被打得七零八落,无敢当者。吴人锐气大挫,魏军士气大振。
张辽回军加强守备,将士安心悦服,上下一心守城。孙权攻城十余日不下,乃引军自退。张辽率诸军追击,孙权几乎被擒。建安十二年,曹操到合淝,巡视张辽战斗之处,赞叹不已。
合淝之胜,不仅因张辽智勇超群,而在大敌临城之际,张辽、李典、乐进不因私嫌而误公事,能团结抗敌;加以张辽处危 难之地,不舍众而自全, 与部属共生死,故能上下一心,以一当十,因而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4.轻出战:曹洪失潼关
因父亲马腾被曹操所杀,马超为报仇雪恨与其义叔、西凉太守韩遂,共起二十万大兵,杀奔长安。西凉兵万众一心,锐气甚盛,勇不可当,迅速攻入长安,直指潼关,守将钟繇告急。曹操 闻讯,立即唤曹洪、徐晃吩咐: “先带一万人马前往,替钟繇守潼关。如十日内失关隘,皆斩:十日外,不 于你二人之事。我统大军随后便至。”
不自量力,潼关失守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曹操起事就追随左右,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且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几次临危都因得他拼死相救而脱险,故甚得曹操的信任。但他为人性躁,操恐其误事,乃派徐晃助之。曹洪、徐晃到潼关,坚守关隘并不出战。马超领军来关下,把曹操三代辱骂。曹洪大怒,要提兵下关厮杀,徐晃谏说:“此乃马超要激将军厮杀,切不可与战。待丞相大军来,必有主画。”马超军日夜轮流来骂。曹洪不自量力,只要厮杀,徐晃苦苦挡住。至第九日,在关上看时,西凉军都弃马于关前草地上坐,多半困乏,就于地上睡卧。曹洪教备马,点起三千兵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戈而走。洪迤逦追赶。时徐晃正在关上点视粮车,闻曹洪下关厮杀,大惊,急引兵随后赶来,大叫曹洪回马。忽然背后喊声大震,马岱引军杀至。曹洪、徐晃急回走时,一棒鼓响,山背后两军截住: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一阵。曹洪 抵 挡不住,折军大半,撞出重围,奔至关上。西凉兵随后赶来,攻入潼关,曹洪等迫得弃关而走。
用人唯亲,其败必然
同是众寡悬殊,为何张辽出战而保住合淝,曹洪出战而失了潼关?孙权兵虽众,师出只不过是为争城夺地,且认为破合淝势在必得,有轻敌思想;张辽则趁其初至营垒未坚突然袭击,使敌措手不及,故战而胜之。西凉兵同仇敌忾,且马超世之虎将,而曹洪想凭勇而以寡胜众,其丢失潼关是势所必然。而潼关之失,也与曹操用人唯亲有关:他虽知曹洪性躁,因其是亲可信而用 之;徐晃虽是名将却非其所亲而不托以重任,仅任为副职。如守城主 将非曹洪而是徐晃,十日之内潼关可保。故潼关之失,实由曹操用人不当,说曹操失之亦可。势、人、谋不同,其守战之法、胜败之因也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