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也提当年勇
一天,诸葛亮告诉儿子诸葛方,水的表面张力能使针浮在水面上。接着,诸葛亮提出一个问题,他要求儿子将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得沉下去。他自己年轻时做过这个试验,所以他提示诸葛方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钩子或者磁铁等等。儿子却不假思索地说:“先把水冻成冰,把针放在冰面上,再把冰慢慢化开不就得了吗?”诸葛亮突然意识到,这个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诸葛亮想:“它是否行得通倒无关紧要,关键一点是:我即使绞尽脑汁冥思上几天也不会想到这上面来。经验把我限制住了,思维僵化了,我儿子倒不落窠臼。”诸葛亮高兴地夸奖儿子:“小伙子,不简单,快能够和当年你爸爸我媲美了!”“你当初什么样啊?”诸葛方知道,自己这样疑问,准会引出爸爸的故事,那正是他所爱听的。果然,诸葛亮打开了话匣子: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位邻居盗走了我们家的马。我和警察一道在邻居的农场里找到了马,可是邻居硬说马是自己的,不肯把马交出。我想了一下,用双手将马的双眼捂住说:‘既然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出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说。我把手从马的右眼离开,马的右眼光彩照人。‘啊,我弄错了,’邻居纠正说,‘是左眼!’我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光亮亮的。‘糟糕!我又错了。’邻居为自己辩解说。‘够了够了!’警察说,‘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属于你!诸葛亮先生,你把马牵走吧!’“邻居为什么被识破?因为我善于利用思维定式,先使邻居在心理上认定马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沉锚效应’。邻居受一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暗示,认定了‘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猜完了右眼猜左眼,就是想不到马的眼睛根本没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先入为主’的思想所干扰,这样就能避免许多错误,把握更多的机遇。你刚才的表现就很好。”看见儿子兴致勃勃的样子,诸葛亮又来了劲头,又说:“别人之所以佩服我,就是因为我聪明,脑子好使。甚至有人称我为‘鬼才’。”“鬼才?”诸葛方觉得这个名词特别新鲜。“是的。”诸葛亮解释说,“鬼才是一种奇特异常的逆向思维和风险意识的人才。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我,是因为我不落窠臼,好走极端。但我的猜想和推理却有特定的规律,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盲目从事,想当年,我草船借箭便是一例。周瑜办不到的事情我诸葛亮能出奇制胜地办成,显然这是因为我诸葛亮具有‘鬼才’的特色。当然,我并非能呼风唤雨,而是我懂得天文地理,善于运用天时地利和超群的思维能力,这一‘鬼才’之举才令世人惊心动魄。”接着诸葛亮给儿子讲起了当年草船借箭的经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电视节目在江东电视台反复播出之后,周瑜的老婆小乔对诸葛亮赞不绝口,为了收看第23遍重播,居然不肯做晚饭。周瑜醋性大发,越来越感到诸葛亮不可留,否则,将来不仅是江东之大害,还可能成为自己很难对付的情敌。但若杀了孔明,又怕遭曹操耻笑,还怕老婆和自己离婚。于是便想方设法要寻机除掉诸葛亮。一天,周瑜聚众将于帐下议事,问诸葛亮:“近几日就要同曹操交战了,水路交兵,应当先用什么兵器攻战?”诸葛亮说:“大江之上,应以弓箭为先。”周瑜说:“先生之言,甚合我意。但是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督造10万支箭,以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请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问:“这10万支箭不知道都督什么时候用呢?”周瑜说:“10日之内,能办妥吗?”
诸葛亮说:“曹操马上就要打过江来了,若等10天,必误大事。”周瑜便问:“先生料几日能造完?”
诸葛亮说:“只要3天,就可交上这10万支箭。”周瑜一惊,说:“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笑了笑说:“愿立军令状,3天办不成,甘当受罚。来日造起,到第三天,都督可派500人来江边搬箭。”诸葛亮走后,鲁肃对周瑜说道:“这个人莫非是在诈我们吧?”
周瑜摇摇头:“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你可去探孔明的虚实,然后来告诉我。”鲁肃来见诸葛亮。诸葛亮说:“子敬得借我20只船,每船要军士30人,船上全用青布作幔,每船用束草千余个,分立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10万支箭。只是不能让公瑾知道,他若知道了,我的计策就会失败。”鲁肃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用箭竹、翎毛等物,自有道理。周瑜大惑不解道:“看他3日后怎么交差!”鲁肃将诸葛亮所需之物都备齐了,只等候调用。第一天不见孔明动静,第二天亦然。直到第三日四更天时,诸葛亮将鲁肃秘密地请到自己船中,说:“请先生同我一道去取箭。”便下令20只船用长长的绳索连接成一串,一直向北岸进发。
这天夜里大雾漫天,江上更是雾气重垂,人在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督促船只前进,到五更时候,已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让把船头冲西,船尾在东,一字摆开,军士皆藏身于青布幔中,然后下令擂鼓呐喊。鲁肃大惊道:“要是曹兵杀出来可如何是好?”诸葛亮笑道:“大雾锁江,我料他定不敢出战。我们只在这里饮酒取乐,等到雾散了就回去。”鲁肃一听哭笑不得,哪有心思饮酒,真是坐立不安。却说曹操营寨中听得擂鼓呐喊,于禁等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道:“浓雾弥江,我军不可轻动,让弓箭手放箭!”然后又派人往旱寨里去叫张辽、徐晃各带弓箭军三千,火速赶到江边助战。很快,约有一万多弓箭手往江中一齐放箭,箭如雨发,有的射落水中,有的扎在船边束草上。船因受箭而向一边慢慢倾斜。诸葛亮看看杯中之酒倾洒,便下令将船队调转,头东尾西,再靠近曹操水寨受箭,一面继续擂鼓呐喊。一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渐渐散开了,诸葛亮才下令收船立即返回。这时那20只船两边的束草上都已扎满了箭枝。诸葛亮下令各船上的军士齐声高喊:“谢曹丞相箭!”等到曹军寨中报知曹操时,这边船轻水急,早已放回去有20多里了,哪里还追赶得上,曹操见之,懊悔不及。诸葛亮回到船中对鲁肃说道:“每只船上有大约五六千支箭,不费你江东半分之力,便得10万多支箭。明日就可用它来射曹军了,岂不是真方便吗?”鲁肃唉呀呀道:“先生真神人也!却如何知道今日有大雾弥江呢?”诸葛亮答道:“作为将帅,不会上网,不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各地的信息,那是庸才。我在3天前查阅了网上的天气预报,得知今天有大雾,所以才定下3日之限。”讲到这里,诸葛亮得意地大笑起来。
诸葛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听起来仍然觉得津津有味。他禁不住赞道:“真高,不亏是您的经典之作,果然有水平。”不料诸葛亮对儿子的吹捧并不满意。他说:“这不是老爸最得意的创举,我还有更精彩的表演呢?”“是吗?”诸葛方有些不相信了,他暗想:“爸爸吹牛的功夫居然了得。”诸葛亮不管儿子怎么想,又讲起自己急中生智的又一“经典之作”——空城计: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大军一出祁山,以马谡为先锋督军。由于马谡拒谏,致使战略重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顿足长叹道:“大势去矣!这都是我用人不当的过错啊!”于是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退回汉中。又派心腹之人,分路去报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军和百姓,全都撤入汉中地区。诸葛亮分拨已定,忽然探马来报说:“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诸葛亮这时身边没有别的大将,只是一班文官,所带的5000名军士已派出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下2500人在城中。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往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令,教“将旗帜全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铺,若有自行出入或高声讲话的,立即斩首!大开四面城门,每道门用20个军士,扮作百姓的样子,洒扫街道。魏兵来到的时候,不许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诸葛亮仍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两个小童携一张古琴,来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弦。
司马懿的大军前队来到城下,见到这般情景,全都不敢进城,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叫三军停住,亲自飞马过去,远远地观看,果然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执凤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一见心中大惑不解,便来到中军,叫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向北山退去。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道:“说不定诸葛亮城中没有军,故意作出这种姿态?父亲为何就退兵了呢?”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没有冒过险。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攻进城,一定会中他的计。所以应当速速退兵。你这小辈懂个什么?”诸葛亮见魏军走远了,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骇,问诸葛亮道:“司马懿可是魏国名将,今日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一看见丞相掉头便走,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道:“他料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行事,而今日这般大模大样,一定是城中藏有伏兵,所以就后退了。”讲完了当年的故事,诸葛亮给儿子出了一道思考题:“你知道我比别人高明在什么地方吗?”诸葛方说:“胆子大,不怕冒险。”
诸葛亮说:“其实并不是我冒险,而是我迫不得已,急中生智罢了。你要想比别人计高一筹,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作一个有智慧的人。”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诸葛亮随时随地都给儿子上课。不管在书桌旁,还是在散步的时候。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儿子传授知识的课堂。一天,两个人散步的时候,诸葛方问道:“爸爸,你已经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生活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诸葛亮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想了想,就对儿子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诸葛方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
诸葛亮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诸葛方:“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上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诸葛亮:“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诸葛方:“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诸葛亮:“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作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最后,诸葛方请求爸爸再从正面说明一下,人要怎样才能发现和认识真理。诸葛亮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你要记住,爱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说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大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头脑中进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你应当继续努力钻研哲学,因为哲学和智慧实际上是同义语。”灵活的人才能争取主动
放学才进家门,诸葛方就兴冲冲地拿出一张纸,坐到爸爸诸葛亮的对面,写下数字:01134“爸爸你看一下,这是什么?”
“01134。”诸葛亮瞄了一眼说。
“你再看一下嘛!”
“不是01134吗?”诸葛亮又仔细看了一下那张纸。“不对!你再看一次!”
“我看过了,是01134!”
诸葛方突然兴奋地跳了起来:“哈哈!你为什么那么死脑筋呢!从你那个方向,怎么看也不会是01134,而应该是HELLO吗!”诸葛方正想得意地跑出书房,诸葛亮把他叫住了:“等一下,诸葛方,谈点正事,我托你拿到成都秀峰图片社冲洗的幻灯片好了吗?”“噢!没有!因为要等3个小时,我等不及!”诸葛方看着爸爸,一脸无奈地说。“明天星期六不上课,礼拜一又过节,我急着要,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难道现在再赶去?只怕也关门了!而且——”诸葛方摊摊手,接着说,“明天冲洗店虽然开,可是我有同学要来,不能进城!”“有住成都的同学来吗?”
“啊!对了!”诸葛方一击掌:“马克就住在冲洗店附近,我叫他顺便带来,现在就打电话给他和冲洗店!”于是诸葛亮笑着对儿子说:“你为什么那样死心眼呢!此路不通,还有别的路通,如果你碰到不通,就傻在那儿,岂不误了我的大事?你尤其要知道,在人生的战场上,脑筋慢半拍的,很可能失败。”看着儿子诸葛方满脸不解的样子,诸葛亮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卡尔斯是一位出版界的老手,多年前他却有一次被人击垮的经历。卡尔斯通过关系,找到德国一本即将上市、而且必定畅销的书。他立刻交给一位学者翻译,并在译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开始大做宣传。“现在国外已经上市了,你不怕别人抢过你吗?”朋友问他。“怕什么?再快,现在翻译也来不及,我们马上就脱稿了!”卡尔斯得意地说,继续大做宣传。岂知他刚送去排版,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译本。别人借他的宣传,立刻获得畅销,等他排版校对、印刷、装订完毕,已经失了先机。难道别人更早拿到原着?
不是!别人还比他晚。
但是对方把一本厚厚的原着,立刻拆成20多份,分别交给20多人翻译。原本两个月的工作,3天就完成了!对方译的,由于笔调不统一,肯定不如卡尔斯他们的好。但,对方赢了!赢在他的“心眼不死”,当别人从一个角度看事,他却从不同的角度着手。诸葛亮告诉儿子:“记住,在人生的战场上,射不太准,却能拔枪快、射得多的人,常成为神射手的克星。”
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
诸葛方的同学吕芮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被东吴大学免试录取了!
这个消息对诸葛方的触动很大。他对爸爸说:“我也要参加明年的‘创新大赛’,即使得不到大奖,对自己的思维也有好处!”听了他的想法,诸葛亮高兴地说:“你有这种想法真是太好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你并没有追求获得大奖,这样对全面培养你的创造力更有好处。”“可是,我从小喜欢文学,对创造一点都不擅长。”诸葛方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诸葛亮说:“你不必把创造看得那么神秘。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新的科学理论产生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创造可以从低级到高级,知识少、能力不强的幼儿、少年也可以创造,当然那是低级的。很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上的创造需要很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那是高级的,没有低级的创造习惯,也就不能发展高级的创造。”诸葛亮解释道,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不合理、不方便、不习惯、不顺手、不科学的用具、用品和方法,把它革新或改进一下,就是创造发明。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想问题,你就会看到,生活处处有创造,发明就在你身边。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发明者。发明创造也不仅是大科学家和少数天才者的专利。
也就是说你不一定非要成为爱迪生或瓦特,但可以提出有创见的办法,可以在改进或革新日常生活用品中做出成绩,谁能说这不是发明创造呢?重要的是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造,不仅仅在于其本身,它的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给未来从事大的发明、高科技研究打下基础。因为小创造小发明是引发人的才智的一把钥匙,甚至能导致才智的全面升华。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小发明”开始的。正是他们在平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他们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基础。有的年轻人还可能认为,青少年即使能搞创造发明,那也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群的人才敢于问津;智力平平,连学习成绩搞上去都很困难的人,又怎么能会有创造发明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头的,自己把自己埋没起来。诚然,成绩优异,说明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得比较好。但知识并非能代替创造,如果知识学得很死,埋头抠书本,去抓分数,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创造,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随时见。反之,成绩差的同学,并不说明其他都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处,也会有长处,长处就是“黄金点”,发挥好就能创造。心理学研究认为:一般而言,大脑的先天禀赋,发展潜力都是基本相同的,有差别也并不大,除了白痴及某些病患者,所有的人都具有创造潜力,都有完成某种发明的可能。只不过一般人的潜在创造力没有开发和利用起来,而发明者的创造力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而已。人脑是用进废退,越用越灵,越有创造力。越不用,越沉睡、越迟钝笨拙。青少年的大脑的创造力是有待开发的矿藏和宝库,同学们应该珍惜、开发和利用它。有的同学又会说,环境太平凡了,生活太单调了,不可能有什么创造。这种也是模糊认识。其实不是平凡中、单调中没有创造,是缺少发现,缺少发明的意识。平中见奇,平中见伟大。一张白纸够平凡、够单调了,可是一位同学就从小纸片上得以发明,并在全国科技发明比赛中得了奖。这纸片的两面都是胶,这有什么用呢?这叫软图钉。本来一张图画挂到黑板上去要用图钉,现在只要用这个小纸片就行了。再如,一支绣花针很平常,但由于原来的绣花针一头尖,绣花时颠来倒去不方便,有个同学搞了四头尖、孔在中间的针,绣起花来既方便又加快了速度。这项发明获得全国一等奖。你说这不伟大吗?“爸爸,我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呢?”诸葛方急切地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你别急,这总得慢慢来。”接着,诸葛亮打开电脑,边演示边讲解,给儿子讲述了几点建议:(1)创新能力需要多方培养
诸葛亮说,物理学家鲁肃对开发年轻人创新能力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他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只会死啃书本,应付考试,那他所得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很可能只是重复前人所掌握的东西。因此,我认为,比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某一门课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是死背,而是独立思考……这样,我们不但能掌握已知的科学成果,而且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周瑜也尖锐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首先,开发创新能力需要学校的努力。在教育上,不能单纯给人以黄金,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对象懂得“点金术”:培养创新能力。
注重对教育对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注重传授知识到刻意强化学生的能力,已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有人描述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真是一语中的。对学校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重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现象,死板的、强制性的教育制度等进行彻底变革,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创新能力需要自我培养。一个人要立足于世,投入竞争,光有黄金储备——知识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并拥有“点金术”——创新实力,才是高明的。我们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培育创新能力“倾斜”,将它列为重中之重,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新点子、新见解、新创意、新发明、新构想、新体系,哪怕是一点一滴、一招一式也好。善于积累跬步,才能致千里。不放弃任何一点创造火花,不鄙薄任何一点创造机会,才有可能形成“大手笔”,变为创造大家,发明大师。(2)随处留心皆创造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慧眼岂不识真金?”它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引起思考。在那些天天被人碰到却又熟视无睹的普遍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亦不失为一种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随处留心法。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是19世纪在英国发明的。但是,当时的邮票却没有今天这样的齿孔。因此,使用起来颇为不便,邮局卖邮票,营业员得准备有剪刀,以便把连在一起的邮票剪开。19世纪的一天,在伦敦的一家酒店里,一位新闻记者喝完了酒后,匆匆地写了一篇稿件,装进信封后,掏出一大张邮票,却因没带小刀而犯了难,问遍周围的人都没有借到刀具,在无可奈何之际,只见他从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两张邮票的空隙之间,扎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就很整齐地把邮票撕了下来。这件事被坐在一旁的颇有慧眼的发明家亨利·亚瑟尔看得真真切切,他佩服这位记者的巧妙,并记住了那一行行的小孔洞,更产生了“为什么不能在邮票印完之后就打上一行行齿孔”的联想。于是,他立即研制了打孔机,并成功地获得了打孔机的发明专利权。这是对现实的、自然的现象随处留心取得的创造发明,它是随处留心法所指要“留心”的主要方面。(3)敢于摒弃传统习俗的陋见
人的许多创造性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囿于“成事”,不敢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不愿摒弃传统习俗的陋见。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反常逆变的思维方式,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探索新思路。海外学者倡导了一种“逆向学习法”,它同一般的学习常规正相反,其特点是强调“先思”,即一开始就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思考问题。思维的基本程序是:结论+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逆向学习法”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效果较之循序渐进的“顺向学习法”更为明显。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军事、经济领域,无疑会比他人高出一招,胜算一筹。当摩擦系数接近于零的超滑剂——聚四氟乙烯和它的衍生物问世后,多数人把两眼盯在它的润滑作用上。而一些善于逆向思维的人们,则考虑用何种方法把它喷洒到敌人的航母甲板上,战时让敌人的舰载飞机飞不起来,落不下去,使敌人的航母失去应有的作用。后者的思路比前者要高出一筹。1988年11月19日,美国首次爆发了“计算机病毒”感染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于是人们都在“防毒”、“解毒”上作起文章。就在这时,一些善于逆向思考的人,则调换了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倘若“倒一个个儿”,把“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软杀伤武器,战时用它破坏敌人的计算机的内存与程序,不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吗?若能如此,电子战将变得更为复杂。这种设想,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实战的运用。由此不难看出,破格思考,是开启智慧闸门的金钥匙,是挖掘你的潜力的利剑。“用火烧东西时,火在东西的什么方位上?”“当然在下边!”不错,大多数场合火在下方;不过,在河边烤鱼时火在侧旁;用放大镜集聚太阳光点燃黑纸时则在上部。有时会强烈地坚信不移“火在下方”,不妨把这种“坚信不移”称之为固定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难以想得出“火在上方”的烧鱼器。夏普开发的烤用器,电热铬镍合金线就是装在上方的。这样的结构,即使烤鱼滴油也不会燃烧冒烟。这种想法是执着坚信不移“火在下方”者所难以想象的。固定观念的另一种类型是“框框”,即不经任何人的示意却自作主张地把自己封闭在一定的框框里,关在框框里思考事物。所谓发明,是指完成迄今为止所不能完成的事物,是制成迄今所没有的东西。摆脱固定观念牢笼的有效办法是与持不同观念的人交往。诸葛亮还告诉儿子,要主动培养破格思考癖。低头从两腿中间向后上方看天空的虹,虹显得更美。人就是这样,偶尔地打破常规的活动模式、思想方法的模式,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从反方向处思考问题,会意外地获得全新的思想。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让儿子学到更多的思维和创造方面的知识,诸葛亮让他去向他妈妈请教,她是木牛流马的专利权持有者,现在是市科委副主任、青少年科协主席。阿丑边织毛衣,边告诉儿子说:“培养创造性对中学生的确非常重要。在生活中,你要有自己的见解,要有点创造性思维。人要有点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想成为人才是不可能的。”阿丑指出:创造性来源于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博学多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精于一”。首先在一门学问上站住脚,一条路走到头,走通了,再钻研别的就容易了。譬如,学数学的,首先把数学这门课学好、学懂,把数学这条路走通了再学别的学科就容易触类旁通。阿丑说:“比方从北京去巴黎访问,出发之前,怎样办出入境手续你是不知道的。走了一次之后,走通了,走熟了,然后,你再去美国纽约或英国伦敦,再让你办出境手续,你就不犯愁了。道理十分明白嘛!做学问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先精于一,才能为钻研更多的学问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能使自己的创造性火花越燃越旺的人,一定是勤于自学的人。”阿丑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实践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创新”或者发现新事物,或者建立新理论,或者写出新作品。总之,贵在一个“新”字。而“新”,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许多有贡献的人物,都很会独立思考,他们这种能力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阿丑先给儿子讲了4条思维法则。
①任何东西在未认清确实是真的以前决不能认为是真的。也就是说,必须小心,避免轻率和偏见。我所接受的,应当是我认为十分明显而又清楚,绝对无可怀疑的东西。②我要探讨的疑难问题,应当尽量加以划分,而且是怎样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便怎样划分。③有秩序地进行思维,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按部就班地往前进,以达到最复杂的问题。甚至在实际上没有先后关系的事物中也要假设出一个顺序来。④不论在任何地方,搜罗必须齐全,观察必须广泛,直到自己相信没有遗漏时为止。此外,阿丑还反复告诫诸葛方,要多读各种书籍。她说,从历史上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3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阿丑引用一位着名文人的话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博览,知识面便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多看专业以外的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仅读书如此,世界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涡流中去。此外,阿丑还教导儿子要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办”。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两个问题:“为什么”?“怎么办”?前者追究原因,后者提供对策。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办法。办法通常是多样的,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来。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读书时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读书时反复思考,可以起到消化、吸收、运用和发现问题、跟踪追迹的作用。比如,在读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区分客观真理和主观成见,哪些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事实、定理、定律或理论,哪些只是未经证实的传说、成见、信仰或迷信。对前者主要是虚心学习弄清道理,不要花很大精力去对着干。②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能把它用到别的问题上去吗?我能不能再给出新的证明?③对某个结论你是否有些怀疑,如果觉得它的证据不充分,甚至有漏洞、有问题,就要试图举出反例或用实验来推翻它。④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变了,某个结论还正确吗?需要作哪些修改?⑤某些概念、结论、定理、规律之间,有没有本质联系,它们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无类似之处?⑥现在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方法或启示吗?接着,阿丑还强调,年轻人要学会培养多元思考。她说,传统的思维是复制性思维,即在思考问题时以过去遇到的相似问题为基础。对于一般人,遇到新问题时,常会与以往的经验相比较:以前我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教我解决此问题的?而后即选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沿着确定的方向去解决问题。因为有经验奠基,故我们对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坚信不移,形成定势,也不愿探索其他更佳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常易导致思想僵化。若你永远按照惯常的思路去思考,你得到的永远是原有的东西。所以,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创造型英才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行家。他们遇到问题时,常会思考:能有多少种方式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反思这些方法?他们会对解决某问题提出多种思路,多种实施方案,有些方法则是以往未出现过的,独辟蹊径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因曼每遇到难题时,总会萌发出新思考方法。他认为不理会以往思想家们如何思考问题,而是创造出新的思考方法,是自己成为天才的奥秘。爱因斯坦在回答自己与一般人的差别在何处的问题时,谐趣而形象地答道:如果让一位普通人在一堆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此人在找到一根针后即会鸣金收兵,而他自己则会把整个草垛掀开,把可能散落在草里的针一根不剩地全找出来。
因此,我们要像创造型才杰“找针”那样,尽可能多地提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选择最佳化方案,千万不要受传统定见的束缚。创造型人才,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组合。那些卓越的科学人才进行的新颖组合,显然比那些仅仅称得上有才的人要多得多。他们就像玩积木的少年那样,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对各种想法、形象和见解不断进行组合,将积木搭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来。创造型英才思考问题都是多视角的。他们往往容易发现别人没有涉及过的新角度。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说,为了获得有关某个问题的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如何从许多不同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当达·芬奇发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察首选的角度太偏向于以往的传统方式,他就会不断地转换视角,重新构建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样,每一次转换角度,都加深了对该问题的认识,导向了事物的深层和本质。此外,创造型英才还有一种特殊的性格,即善于将不同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善于在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起联系,他们也发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时,他们还有很强的从对立的角度思索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家、哲学家戴维·博姆指出:天才之所以能够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因为他们可以容纳相对立的观点,或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启发多元思考,显然比只信奉一个答案更能开发人的创造力。法国哲学家埃米尔查特依尔一语中的:“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物都可怕。”最后,阿丑告诉诸葛方要培养创新意识。
她说,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地培养。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综合能力,构成其心理学基础的主要包括适宜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和适宜于创造的优良个性品质。这项原理告诉我们,要开发、培养、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要打下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重视知识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科学的创新来不得半点虚假,除了凭真正的成果取胜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知识基础是对前人智慧成果的继承,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就不可能顺利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知识,就会多一条思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个人不能只拥有单一的学科知识,而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如此,才会多一种专业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也更加容易形成新思维。人类社会分工的深化必须以社会协作能力的加强为前提,分工与协作深化是同步发展的。同样的道理,现代科学的分化与整合过程也总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地发展的。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的这一趋势要求人们在成为专才的同时,努力成为“通才”。美国对1300多名科学家的跟踪研究证实,有成就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靠通才取胜的。通才在解决问题时不会被约束在狭隘的直线思维当中,并能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灵感。DNA分子模型的建立就是极好的说明。再比如,富有创造力的政治家往往也具有通才型的知识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有很多也是出色的社会学家、数理分析专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等。所以,对我们个人来说,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在未来显得更加重要,一旦停止知识更新和接受新事物,今天的“先生”就可能有变成明天的“学生”,后天的“门外汉”。②要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人的思维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灵感)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与直接和具体反映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不同,作为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从思维活动结果来看,上述三类思维活动又可以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大类。心理学界目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发明创造中直接导致创新方式的思维活动形式。与“再现性思维”不同,“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重要的特征: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路径的综合性和变通性、思维进程的突变性和顿悟性、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等等。
对我们来说,培养求异的思维方式意义重大。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没有什么利害攸关的事情相逼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惰性思维模式之中。常识和前人的经验是这种惰性思维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维持的原因。但是我们应当明白,依赖于前人的绿荫底下,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的思维方式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要求异,还要善于联想。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常被当成“无稽之谈”“荒诞之举”,被作为老师、同学及周围人的笑料,常与“不务正业”、“不安分守己”之类的词联系起来。但是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丰富的理想,人类能将堆积如山的书本上的东西浓缩在手掌大小一张薄片上吗?之所以要进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是因为在无限制的情形下,人脑的活力将得到最大的加强,也最容易闪现出新的火花。阿丑说,联想、幻想、逆向等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理论研究及实践都证明,在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幻想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发散式思维、收敛式思维、逆向思维等。它们都是非逻辑性思维,主要由人的右脑控制,因此,开发右脑是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没有这些非逻辑思维就不可能有实现思维的突破,但没有严格的逻辑思维,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正因为如此,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任何高功能的计算机都无法替代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也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相结合的产物。阿丑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只认识了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就像冰山之一角。人脑的大部分功能就像潜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一样,潜藏着非意识、无意识的更多功能——潜意识。因此,不断开发人脑的功能,对提高、增强我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对模糊的容忍度、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它往往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
不要被生活中非常简单的问题吓倒
诸葛亮受诸葛方所在学校的校长之邀,给诸葛方所在的班级上课。诸葛亮一站上讲台,什么话也没说。“刷刷”几笔,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2+2=?
”这样一个算式,并问这群满怀虔诚心情来听课的学生:“谁能告诉我答案?”这些演算过无数复杂算式的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诸葛亮有什么高明之举,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轻易回答。他们想,这一定是一个表面简单,实际深奥无比的算式。这时候,诸葛方突然想起了爸爸平时的教导:“不要被生活中非常简单的问题吓倒。”他试探着回答道:“2+2=4呀!”
“哈哈!”诸葛方的回答引来满堂哄笑,因为这个答案是幼儿园小朋友也能回答的。可诸葛亮对儿子的回答非常满意,他严肃地给学生们上了重要的一堂课:“幼儿园小朋友能回答的问题,你们这些大学生却不敢回答,你们是被你们自己吓倒的呀!”讲完了课,诸葛亮有2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们交流。有些博士甚至也来凑热闹。诸葛亮认出了其中有杨修的儿子杨洋。在强调了要善于动脑之后,诸葛亮问杨洋博士:“杨博士,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来到一家五金店买钉子,他把两个手指头并拢放在柜台上,用另一只手做了几次锤击动作,店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摇头,指了指正在敲击的那两个手指头,店员便给他拿来了钉子,他选出合适的就走了。那么,博士,听好了,接着进来一个盲人,他要买剪刀,你猜他是怎样表示的呢?”这位博士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几次剪的动作。诸葛亮一看,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啊!你这个笨蛋。他当然是用嘴巴说要买剪刀呀。”
接着他又颇为得意地说:“我用这个问题曾经考过许多人。”“上当的人多吗?”杨洋急着问。
“不少。”诸葛亮说,“但我事先就断定你一定会上当。”“那为什么?”杨洋博士不无诧异地问。
“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博士,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你不会太聪明的。”诸葛亮一直告诫儿子:“知识不等于聪明。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句俗语:‘××傻得像个博士。’博士怎么会傻?是因为读书太多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思索太少!”诸葛方思考了一会儿,问道:“爸爸,怎样才叫思索的呢?或者说,怎样才可以说是思维达到了一定境界了呢?”诸葛亮答道:“会思考的人,或者说能够成功地进行思考的人,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呢?”诸葛方穷追不舍。诸葛亮故意说:“哦,我都饿了,吃完了晚饭我再告诉你吧。”
学做具有创造性的人
诸葛亮故意推托了一段时间,其实是想让诸葛方认真思考一番。吃过晚饭,他就给儿子上起了“课”。诸葛亮说,要想做具有创造性的人,首先要了解具有创造性的人的特征:具有创造性的人与众不同,而且并不介意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的人应当认识并接受这一点。具有创造性的人豁达大度、乐观向上,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即使是很严肃的事情也是如此。具有创造性的人从不循规蹈矩;对墨守成规的人嗤之以鼻。他们往往放荡不羁,喜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爱以新的方法去干老的工作。具有创造性的人崇尚冒险精神,这种人爱交游,喜爱观察新事物,喜好探索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做到准确、准时和恰到好处,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具有创造性的人富有幽默感,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开玩笑,他们爱讲笑话,乐于与周围的人相处。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对待事情的发展上喜好听凭自然,不需要事先勾画草图。他们从每天所干的工作和所发生的事件当中寻找前进方向,他们偏爱对实际事件发生反应而不是按某个人所立下的标准干活,他们在工作当中寻求自己的规矩。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独立性,他们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有时也好独自相处,往往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而对自己的信念和愿望则往往固执己见。具有创造性的人对艺术和美非常敏感,他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超出了艺术和美本身的含意,在他们眼里美已不仅仅是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而是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的完善功能,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和谐的工作或者是一种思想的完美境界。
具有创造性的人热情高涨、富有理想并且责任心强,他们相信高涨的热情可以使一切成为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人患有多动症。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雄心壮志,他们愿意同充满信心、洞察力强、顽强执着的人一道工作。他们区别于一般人,能够迅速意识到某一件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他们不受自身想法的约束,愿意测试检验自己的想法,愿意看到别人的挑战。具有创造性的人看问题具有与常人不同的眼光,他们具有特殊的综合能力,往往别出心裁,当别人说2+2=4时,他们却说2+2=22。具有创造性的人注重行动。仅有创造性的思想不算具有创造性的人,必须付诸行动、产生结果,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固然是产生激情的第一步,但是写信、画草图、提建议等等都是创造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即使是错误,也可以促使人们走向目标。具有创造性的人不畏艰难险阻,在他们眼里每一个困难也就是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好像登山者面临着等待攀登的高山,风险过后会使人心旷神怡。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性情急躁,易受情绪或念头的支配。具有创造性的人不满足于浅显的东西、世俗的东西、平庸的东西或陈腐的东西。他们不满足于对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感到其乐无穷。具有创造性的人懂得何时应该以及如何才能够从不利于发展的死胡同中摆脱出来,这样才能够节省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耐心。尽管这些人十分珍惜宝贵的时间,但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成果或等待灵感时却十分耐心。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介意一时的迷失方向或意见分歧,他们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具有创造性的人有信心、有勇气,做事情持之以恒,并且懂得如何合理地集中运用时间和精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不能够做到举止规范、迎合别人或与人方便,却往往喜怒无常、自以为是、鲁莽粗心、骄傲自大、争强好斗,经常使他人陷入尴尬境地,这是极应防范的。
事实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诸葛亮告诉儿子,如果你发现自己缺乏创造性,就应该检查是否存在下列主、客观的障碍并应设法克服:缺少确定的奋斗目标;
惧怕失败;
担心成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贪图眼前既得利益;
害怕生活的改变对自己不利;
缺乏体力或精力。
诸葛亮鼓励儿子:“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并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哎哟——”诸葛亮突然惊叫了一声。“怎么了?”诸葛方吓了一跳。
“哦,没什么。”诸葛亮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微微地笑了笑,说:“我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做到我前面讲的还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障碍必须逾越。”诸葛方睁大了眼睛,直直的目光望着爸爸,好像生怕漏掉一个字似的。诸葛亮喝了一口茶,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和潇洒。他从容地介绍道,要想有所创造、有所发现,还必须穿越束缚创造力的误区。这些误区包括:(1)相信唯一正确答案
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告诉我们每一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正确答案。然而许多重要的结论都是开放性的。如:“失去了工作我该怎么办?”明显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重新再找一个。”但是另一个也正确:“回到学校去,学习新的职业。”第三条则同样正确:“开创自己的事业。”只要寻找第二条答案就可以开创你需要的新方法。诸葛亮说:“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2)轻视模糊思维
毫无疑问,逻辑思维方法能将新思想置于死地,因为它排除了看来似乎矛盾的各种可能性。模糊思维像一块自由的天地,在这里,新思想能够很快地发芽。模糊思维能够在不同的事件和情境中发现相似和联系。一位经理一直用合乎逻辑的方法思考着他的公司究竟出了什么偏差,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比喻才解决了这一问题。“我的公司就像一条没有鼓手的大划艇,大家都在用力划,一些人的桨刚刚划到一半,而另一些人却已划完。”结果这位经理敲起了指挥鼓,公司的航船顺利地航行了。(3)囿于常规
要想获得新思想,你就必须随时打破那些毫无意义的常规。诺伦·布什内尔·雅他利有限公司的创建者是一位富于献身精神的常规反抗者。他发明了电视游戏。一次他想发明一种更富有乐趣的弹子游戏。按常规,这种游戏的板只有26英寸宽。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遵守着这一规则无计可施。最后,他打破了这一常规,将游戏板的宽度增加到30英寸,从而创造性地提高了这种游戏的趣味性。(4)受“实际情况”的约束
要想发展想象力,首先需要的是各种假设,而不是狭隘的实际。“如果……将……?”的自问能够将你引进可能性的领域。一家化学公司里的一位工程师出人意料地问同事们:“如果在墙壁上涂上枪药,将会怎样呢?当它几年后开始剥落时,用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统统烧掉。”当然房子也许会同时烧毁,可他是在问那些不受所谓实际束缚的同事们,他们开始思考。结果可能启发他们想出一种活化性添加剂能够使涂料很容易地去掉。这家公司现在正在进行这项实验。(5)害怕失败
如果你正驾驶着一架喷气式飞机,你最好不要出现任何失误。然而,如果你正寻找一种新的想法,你需要的却是承受失败的精神。截止到1979年,波士顿红鞋喜剧团的明星卡尔·亚斯特尔詹姆斯基已收集了整整3000件观众的投掷物。亚斯特尔詹姆斯基说:“在我的生涯里,我已经挨了不下一万次的打。这也就是说,我失败过至少7000次。而这一事实能够使我保持头脑清醒。”他清楚地认识到,成功和失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错误不过是创造过程的阶石。通用电器商业公司的创始人汤姆斯·沃特里生说过:“通往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6)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工作中
新想法几乎总是来自人们的专业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成为涉猎者。成功的涉猎者的涉猎范围很广,并有一双机警的慧眼。这样才能不放过任何猎物。丽莎在一个实验室工作。他们正在进行一项新型太阳能材料——砷化镓的试验。她想用高速水流锯将这种材料准确地割开。但是每次试验结果总是材料扭曲。在家里,她看丈夫制作木柜橱时注意到:每当他想准确地锯某种木料时,他都要调整用锯的速度。她把这种方法用于砷化镓,结果成功了。富于创造的人必须是万事通,对每件事都感兴趣,必须认识到在某一领域里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在其他领域里也有用。在家里我们都是万事通。我们同时是厨师、装饰家、教师、园丁和勤杂工。家庭是富于创造的场所。每个操持家务的人在家里平均每天碰到的创造机会比一个中级经理在公司里一个月所遇到的还要多。(7)缺乏创造性的自信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创造是艺术家和发明家的事。如果将自己降低到无创造性一类,我们就会处于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状态。一个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所创造的人在重大问题面前将不可能做寻找创造性答案的尝试。一家大原油公司雇用了一批心理学家,想要找出为什么研究部门和发展部门里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有建树。3个月的研究使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建树的人认为自己有创造能力,而无建树的人却认为自己没有。诸葛亮强调指出:“自信是创造的基础,因为任何一种新思想都将使你成为先驱者。你一旦将其付之于行动,你就要一个人独自承担失败和受嘲弄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