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的灵石传说结下甚深的情缘,小说中第一主角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从灵石中产生的。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即开篇明义描写道: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由此可知,孙大圣是从上古时一块仙石,按照阴阳八卦、九宫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节气所置,又受天地之精华而蕴育的仙胎生出来的,是仙石的子孙,是得天独厚的,是深受古代灵石传说的影响而被塑造出来的。
灵石传说流千古有关灵石的传说源于远古时代,是“图腾崇拜”的一种遗痕。“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远古人对大自然有依赖感和神秘感,认为自然现象与自然力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在支配我们的生活,于是就把它奉为神灵祭拜与祈祷,并进而认为其中某一种为氏族的保护者和象征,尊奉为本氏族的“图腾”。其对象有动物、植物、无生物,甚至男女生殖器等,凡是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可成为“图腾”。
在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了远古时代的灵石传说: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可能是远古时代最早的灵石传说,早期出现的灵石传说大多与女娲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汉代的《遁甲开山图》记载:
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寿三百六十岁,入九岳山,仙飞去。后三千六百岁,尧理天下,洪水既苦,人民垫弱,大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尧帝知其功如大禹,知水源,乃赐号禹。
这里传说颇奇,好像极远极远古代先有位叫大禹的古仙人,是女娲的十九代孙子,他后来化身为石子,被女狄吞之怀孕而生。不仅禹是灵石而生,连他的儿子启也是灵石而生,在战国时成书的《随巢子》记载:
禹娶涂山,治鸿水,通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
大禹和启都从灵石中产生,又都属于女娲氏之血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是大禹治水时降伏的涡水神猿无支祁,孙悟空入龙宫取宝得到“如意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珍铁。由此可知,孙悟空与大禹有关系,与女娲也间接有关系。
女娲除了炼石补天外,还创造人,据汉代应劭《风俗通》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
此中“载媒”,即指担当媒妁之任务,“皋禖之神”即高禖、郊禖之神。远古时代建立媒神的祠庙于郊野处,故名曰郊媒,也被尊称为高禖、皋禖。由此可知,女娲氏不仅创造了人类,创建了国家,这位远古传说中的伟大母亲还亲自负担主管人间媒妁的任务,因而后世创建国家的君主奉祀女娲氏为婚姻之神。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治水的大禹王说成是她的子孙,而我国古代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君,也是她老人家的后代。
我国远古时代,除了女娲氏炼石补天,女狄吞石珠生禹,涂山氏化石生启外,还有蚩尤铜头铁额“食铁石”,简狄吞玄鸟卵生契,这实际上是灵石的变种。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鸟图腾的遗迹》、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中都谈到商代以鸟为图腾事,故《史记·殷本纪》载简狄吞玄鸟卵“因孕生契”。后来又衍出巫山神女石、乞子石、云南大理一带传说的望夫石,以及五代时第一猛士李存孝的父亲是石人的新传说。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传奇小说中,描写高僧圆观与李源为友,路遇一妇人,知是自己来生托身之所,极为悲戚,遂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与李源在杭州天竺寺外相会。不久,“圆观亡”。十二年后李源如期赴约,见一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边唱边去了。在这许许多多动人的神话传说背后,横亘着我国远古时代人对灵石崇拜的一种严肃的礼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