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簪缨”有埋伏
青埂石幻为通灵玉,将要下凡历劫之时,说的是将它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去享受一番的。那么,这样两句话也有“埋伏”吗?如今且单说下一句。
曹雪芹的古代显祖是周武王克商之后封其六弟名叔振铎者于山东济水之阳,以国为氏曰曹。以后历十八世传到曹,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位亚颜、曾,唐宋皆有封号,配祀文庙。曹又八传,到了曹参,即汉代开国十八功臣之第二的平阳侯,以“画一之政”惠民的名相,名位仅次于萧何。曹参的第四十代孙,有曹彬者,居河北灵寿(古中山真定之地),佐宋开国,位极人臣,封鲁国公,济阳王,谥武惠。康熙年修的《江宁府志》及《上元县志》皆载明曹玺(雪芹曾祖)是武惠王彬之后裔。原来开宝七年,曹彬受命,去平定南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即南唐主也),次年到达江南池州,遇族人,叙宗亲,遂命次子曹琮主持,遍访全国分居各地的同宗,修成谱牒共编为十八帙,按帙编为十八个字句顺序,各钤以王印,以昭信实凭据。
这十八帙宗谱,我仅见池州谱的传承遗迹,卷首有名人樊若水受曹彬之命所撰序赞,有曹琮的跋(其他南北两宋名家的题序不可胜记)。
在樊若水的序赞中,首次提出这样的词句——
曹氏厥宗,本周分封。诗礼启后,丕振儒风。文经武纬,将相王公。簪缨继美,宠渥无穷……
此赞已将“诗礼簪缨”四个字提出,盖即表明曹氏世代诞生文武人才的意思。无独有偶,北宋告终,南渡后第一位为曹谱作序的充徽猷阁待制河南尹,他于序中写道——
况曹氏自汉初名世,以至于今,诗礼传家,簪缨继世……
请看:南北两宋,樊、尹两家各有一序,而其中都特别提出这个“诗礼簪缨”的词语,足见此四字已成为曹氏家世的一大“标志”。
那么,曹雪芹在着书时,偏偏要用上这个“标志”,他的寓意何在?我想就不待多言了吧。
事实上,他在书中常常是这么令人不知不觉地设下了“埋伏”。
所谓“遗腹子”
曹雪芹命苦,至今连父亲是谁也成了悬案。众说不一之中,有一说认为曹雪芹乃曹的“遗腹子”,即曹向康熙奏报的“奴才嫂马氏现怀身孕已有七月,若幸生男,则奴才兄有嗣矣”的那个“证据”。
作书人曹雪芹不会不知自己的生母姓什么。如若他即马氏所生,他对“马姓女人”应当怀有敬意与个人感情——可是,他却把一个靠邪术骗财害命的坏女人道婆偏偏加上了一个“马”姓!
世上能有这样的“情理”吗?他下笔时忍心把母亲的姓按给了一个最不堪的女人,在一个小说作家的心理上讲,能够这样做吗?因为,“百家姓”的选择天地太自由方便了。
有人举出一个破绽百出的“五庆堂”家谱来,说谱载“生天佑”,故天佑即雪芹,云云。
可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载记明白:“天佑:现任州同。”可以考知:那“现”的时限是乾隆九年为下限。也就是说,若天佑即雪芹,他的“”名不确,官名是“天佑”,而且身为州同官,比知县还要高些。那么,这位“曹雪芹”是在州同任上写作《红楼梦》的。
如果这样,那太“好”了。
可惜,乾隆人士绝无称雪芹是州官老爷的——却咬牙切齿地骂他:“以老贡生槁死牖下!”
你看,这不“拧”了嘛!主张“遗腹子”的先生女士们,不知怎样自圆己说?(其实,“天佑”是曹顺的表字,典出《易经》,曾有文列证,今不复赘。)